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拾貝殼》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5.06K

《拾貝殼》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3冊第13課有關熱愛大自然的一篇課文,記敍了一位熱愛大自然的小朋友來到海邊,看到了許多可愛的貝殼,並把它們帶回了家。整篇課文語句優美,內容生動,極富情趣。老師抓住教材的這個特點,讓學生在充分地朗讀課文後,以課文內容為依託大膽地談自己的感受,既練習了學生的説話,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感。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情為線、以讀為主,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讀悟體會。通過自主閲讀,研討交流,自主積累,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展開想象,聯繫生活、感受語言美;激發學生對貝殼產生喜愛、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這節課的特點,跟着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拾貝殼》教學反思

一、合理利用課件,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受地理環境的限制,我們這些山裏的孩子對藍藍的大海、五彩的貝殼、金色的沙灘是相當的陌生,同時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老師在教學開始利用逼真的波濤聲把學生帶進神祕的大海情境中。課件展現了孩子們嚮往的大海,在孩子們的一片驚歎聲中,耳邊還響起老師富有激情的旁白:“它給我們帶來了一件漂亮的禮物……”“退潮了我們可以去海灘幹什麼?”教師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以此點燃情感,呼喚悟性,促進學生的主動探求。學生由此受到美的薰陶,情的感染,為愉快的“課堂之旅”做了豐厚的鋪墊。

二、朗讀感悟中積累運用詞語

課堂上多種形式的朗讀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觸發學生的情感,引起心靈上的共鳴。《拾貝殼》一文語言優美又淺顯易懂,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對課文內容已有初步的瞭解,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認識。老師通過讓學生完成填空:“( ),小朋友們( )地在海灘邊拾到了( )的貝殼”,讓學生用貼切的詞語表達對課文的感受。為了讓學生建立感受的依據來源於課文中的詞、句,這裏就要求學生邊讀文完成填空,邊從文中找到使自己產生這樣感受的詞或句,這樣學生找到的必然是課文中的重點的字、詞和句子。先填空,後説原因的設計是為了防止出現學生為了找老師要找的而敷衍了事的現象,這時學生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而認真地在文中開始了“咬文嚼字”的工作,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知道了對課文的“感受”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實實在在從文中的句、詞、甚至是字中悟出來的。圍繞課文主要內容提出關鍵問題,如:退潮了,小朋友在海邊幹什麼?他們的心情如何?課文中介紹的兩種貝殼是什麼樣子的?層層推進,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並且在提問的過程中指導朗讀,讓學生理解課文中飽含的喜悦的心情。通過反覆朗讀,學生感同身受,將自己想象成海灘上拾貝殼的孩子,課文的朗讀也漸入佳境,變得有聲有色起來。《拾貝殼》這篇短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對課文內佳詞佳句的理解和運用。課文內有許多值得積累的詞語,如“銀光閃閃”、“許許多多”、“逗人喜愛”,還有精彩的比喻句“一個扇貝的殼,像一把打開的骨扇”、“一個細長的螺螄殼,像一個張着嘴的小喇叭”,對此老師特地設計了有效的課堂説話練習,讓學生在説一説的過程中學會理解並靈活運用好詞好句。具體設計如下:

1、海灘上,銀光閃閃。那裏有( )的卵石和( )的貝殼。

2、一個扇貝的殼( )。

3、一個細長的螺絲殼( )。

4、看到這麼多美麗的貝殼,我們( ),口袋( ),手帕( ),還是( )。

老師用循序漸進的方法慢慢訓練了學生的説話和寫話的能力,潛移默化間讓學生掌握了本篇課文內的好詞好句。不僅積累的語段,還活用了語段。在説話練習的過程中,教師本身富有激情的講課也激發帶動了學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老師在教學中跳出了“小語文”的習慣思維,擴充了學生對好詞好句的積累。

三、挖掘訓練點,發展想象力。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社會的進步,成為知識進化的源泉。”這段話足矣説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但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在教學中如果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就能點燃學生創造性的火花,促其展開豐富的想象。老師承着品讀感悟的學習熱情,當學生融入課文情景後,瞭解了擬人句之後,完成句式練習:“現在你們就是海灘上那些光滑的卵石、五彩的貝殼,擠在一起曬太陽,有的説??,有的説??,還有的説??。”當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的時候,教師又適時的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根據老師給出的貝殼圖片,練習模仿課文中的兩句比喻句。學生思維又一次激發,思維探索縱橫發展,學生躍躍欲試,爭相各抒己見。

四、教學語言,優美工整。

最後老師出示的是一首自己寫的小詩,可以看出老師的語言功底——優美而工整。在整堂課中我們可以聽到老師優美工整的過渡語與小結語:“海灘上許多許多的貝殼不但形狀各異、千姿百態,而且顏色也是五顏六色,難怪小朋友拾不完啊,揀不夠!原來退潮了,大海媽媽給大家留下了那麼多可愛的寶貝。”“貝殼傳遞着海灘上美麗的故事。雖然我們很多同學沒有去過海邊拾貝殼,但今天這些美麗的貝殼卻把我們帶到了海邊,讓我們在大自然的懷抱裏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五、在具體語境中教學難點生字

教師在教學中重視識字教學,採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隨文識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讓學生不孤立地識字,而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邊讀課文邊識字。把識字與讀詞語、讀句子、讀課文結合起來。如老師在教學“拾”字時,引導學生利用動作理解詞義後,“拾”這個動作換一個詞,還能怎麼説?當學習“扇”這個多音字時,利用課件展示讀音及組詞,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生字,激發了學生學生字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了識記生字的效率。

六、小建議

語文教學中的説話訓練既是模仿性訓練,又是創造性訓練,應該是模仿與創造性的統一。在引導學生練習説比喻句時,提供學生模仿的對象,教會學生畫瓢的方法,這時如果能讓學生畫出各種各樣的瓢,我認為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