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精選12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6.45K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收穫不一樣的感想和體會,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還是用文字把這些感想都記錄下來吧。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歡迎閲讀與收藏。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精選12篇)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1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説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童話故事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課標強調,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課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同時新標準強調低年級的閲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從這一點出發,我激發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學生始終興趣盎然,而且讀出人物不同的表現,不同的結果。在本設計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膽設計,讓學生扮演花兒採訪、老師扮演草兒採訪,感悟人物形象。還讓學生髮揮想象,模擬蟈蟈神態、語氣,演繹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這節課時,我覺得學生興趣很高,在讀讀、寫寫、演演、説説中,學的比較紮實,比較輕鬆。最大的收穫是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這節課的幾點收穫和體會: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第一步就是激趣:通過現代教育的多媒體手段展示全課文的動態畫片,設置了新異的情境,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獲取豐富的表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產生主動閲讀的要求;第二步:將夏天螞蟻勞動、蟈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結局的畫面,配合課文出示,激發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

二、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自主探究。

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説説小螞蟻怎樣搬糧食?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邊讀邊指出畫面上螞蟻的背、拉動作。再讓學生邊做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句子。在學生反覆練讀的基礎上,給一部分學生戴上了螞蟻的頭飾,請他們上台來學一學,演一演小螞蟻搬糧食的樣子。學生進行表演體,情境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了破教學重點。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學生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着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出由衷的讚揚。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探求拓展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方面,擔負着重要的角色。課程標準總目標之一就是: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性想象對於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優勢,他們思維的具體性、形象性,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教材的情境更識於學生髮展想象。《螞蟻和蟈蟈》一課中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裏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啟發想象。學生根據課文已有的線索,將片斷和隱含的東西連接在一個場面中,從場面出發來創造組合出新的視野。有的説:蟈蟈會邊打哈欠邊對螞蟻説:你們,大熱天還搬糧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説:蟈蟈會指着螞蟻笑:真是一羣傻瓜,搬糧食多累,瞧,我們在大樹下乘涼、唱歌,多快樂啊! 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稍加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説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學生的想象既有蟈蟈的直接感受,又有蟈蟈的內在心理。兩次想象對比,相異而豐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積累運用語言文字,加深內心體會

教學到最後的環節,我根據課文內容自編了一篇三字經, 內容如下:

烈日下,小螞蟻,搬糧食;綠蟈蟈,忙乘涼。

北風吹,勤螞蟻,多幸福;懶蟈蟈,被餓死。

小朋友,學螞蟻,愛勞動;展未來,生活美。

學生在學習三字經的同時再次從整體把握了課文。在最後的環節,我還注重成語的積累,藉助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我結合《練習七》教學了幾條成語,“有備無患,防患未然”、“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利用故事情節,學生輕鬆地懂得了成語的意思,也加深了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如果平時的教學注重語言積累,對於學生説話、寫作都是有幫助的。

隨着課程標準頒佈和實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盡其所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善學,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交往,構建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敢於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氛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2

經過多次磨講《螞蟻和蟈蟈》,坐下來想想,還有很多的地方值得去反思,讓自己從中找出不足之處,以在以後的教學中便改進。

一、“三步導學”引領整個課堂。

整堂課圍繞“三步導學”這一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有了這理論基礎,使整堂課上起來更加得心應手。

二、採用適當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一年級的孩子更喜歡直觀的感官刺激,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用他們日常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一棵“智慧樹”的成長貫穿全文的教學,這樣既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給學生一定的自然知識,還很好地解決了第一課時要求瑣碎,不容易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我在這堂課中設置了新異的情境,達到聲光同步,視聽結合,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獲取豐富的表象,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在課堂教學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

三、切實過好認讀關,高度重視識字、寫字

因為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所以特別注意了這一點。學生讀了一篇課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讀準確,句子讀得通順連貫,形成順暢的語流。生字會認、會記、記得牢,會寫並寫得漂亮。這些應是一年級學生在知識能力方面要達到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第一課時,我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開火車檢查詞組、長句子的認讀情況。在記生字、

寫生字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住字形,又通過我的寫字方法的引導,讓學生從中悟出怎樣寫才好看,並在課堂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寫字,較好地落實了識字、寫字的內容,並堅持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識字、寫字、朗讀相結合的原則。

四、注重課堂評價。

一年級的孩子,更需要的是激勵性的評價,他們剛剛進入小學學習,一切都是嶄新的開始,最怕的是在學生最開始學習就給他大的受挫性打擊,這樣會影響到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激勵性的評價不僅會使他在這一堂課上更加積極,而且也會鼓勵他在今後的學習中投入更多的努力和熱情。所以在整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及時通過運用適當的激勵語言適時對學生的表現做出評價。

不足的地方:

駕御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課堂生成的東西還是有限。

總之, 隨着課程標準頒佈和實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教學中,我們應盡其所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樂學、善學,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交往,構建平等的和諧的師生關係,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敢於發表自己獨立見解的氛圍,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對於課堂的駕馭還需要不斷的探索和積累,對“有效教學”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我相信只要有一顆不斷向上的熱情和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會越來越好的!

液壓學校 曹燕平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3

1. 創設情境,讓每個同學都能踴躍參與其中,並能在參與中表現自我,提高自己。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我將“趣”放在首位,以趣為導、以趣促動:看着噴火的大太陽,孩子們把那句“夏天真熱”讀得淋漓盡致;親身體驗一回小螞蟻搬糧食,他們終於知道了勞動的辛苦;分別走進螞蟻和蟈蟈的“家”,讓他們看一看、聽一聽,勞動與懶惰的差異已不言而喻。生動有趣的環境佈置將孩子成功地引領到情境中去,同時也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説話的氛圍。

2.抓住課文中“有的——有的——有的———,個個——。”這個句式,先讓學生説説螞蟻是怎樣搬糧食的?再讓學生根據插圖想象:螞蟻勞動時還會有哪些動作?並表演這些動作。這樣學生既可以練習説話,又真切感受到螞蟻在夏天搬糧食是多麼辛苦和艱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教學時對蟈蟈“笑螞蟻是傻瓜”只是一筆帶過,沒有具體描述。於是,我指導學生看圖上蟈蟈的神態和動作,想象蟈蟈可能會笑話螞蟻什麼?想想它們會説些什麼?這樣,教師啟發學生觀看插圖和想象,充實了蟈蟈的話語和行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4.教學時我還將課文進行拓展。在帶領學生理解課文含義後,我將書本歸還於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第二年夏天到了,如果這幾隻蟈蟈僥倖沒有餓死,它們會怎麼樣做?”由於教學時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所以對於這個問題我只做了適當了點撥孩子們就表現得很出色。

遺憾之處:

(1)教學中,雖然我注重了朗讀地指導,留出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朗讀,但如何讓學生去觀察、體會,從而使學生能夠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讀,切實地把“要我讀”變為“我要讀”,這方面做得還不夠,這也是我今後要努力去探索的。

(2)識字教學和閲讀教學聯繫得不夠緊密。生字的教學應隨課文進行,而不是學完課文後才來學習生字。

“課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只有不斷有遺憾才會不斷有新的起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不斷地吸取更多的經驗,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更進一步地提高。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4

上這節課時,我覺得學生興趣很高,在讀讀、演演、説説、寫寫中,學的比較紮實,比較輕鬆。最大的收穫是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學中,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摘蘋果複習詞語;聽聽風聲感受冬天的寒冷。在生動、形象、逼真的環境下使學生有身臨其境,激發學生探索語言的熱情,對學習課文有着極其重要的情緒影響。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直觀感受去説、去思、去讀,給予他們思維、説話、讀書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運用多媒體手段再 現螞蟻搬糧食的情景,學學螞蟻搬糧食的樣子,實現了“讓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願望,有效的喚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看看圖片,再引導交流,使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和感受語文。為師生、生生與文本之間的相互對話奠定了基礎,從而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裏,閲讀教學變成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感情朗讀也水到渠成。

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從課文和 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有效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提高了學習效率,也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機。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5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説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這樣一篇童話故事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很自然地與現實生活相聯繫,再配合上直觀的圖片從而更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鑑於文本具有這樣的特點,史老師通過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評價人物的優和劣。同時利用表演,想象等多種手段激發學生閲讀興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學習的環境,調動學生的表達慾望,悟讀、演讀文本,使學生在讀的語言實踐中展開想象,體會文中語境,感受語言的優美,體驗閲讀的興趣。

例如春天、冬天的出場,老師都運用了聲音、圖片等直觀手段,把握兒童的心理,創設具體生動的形象場景,吸引、調動其多種感官,以情境激趣。文本出示之前先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激起表達的慾望,再適時進行朗讀訓練,把兒童帶入文章的情境中,和課文產生共鳴。

二、拓展多樣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思維。

幾隻蟈蟈看到了螞蟻在搬糧食,都笑螞蟻是傻瓜。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這裏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性想象的餘地。教師抓住契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啟發想象。這個故事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史老師也出示了畫面,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提示:這時,蟈蟈又會做什麼?説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再創想象。兩次想象對比,相異而豐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使學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諧統一,這類發展創造想象訓練,促使學生的思維縱深發展,有益於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縱觀史老師的課堂教學,教學設計是獨到的,教學方法是多樣的,語文的訓練是充實的……聽完課後,我感到缺乏的是一點兒精雕細琢,老師的引導需要再巧一些,訓練的設計需要再精一些,多媒體的運用需要再活一些。

舉例説明:1、圖片的運用,老師應該要引導學生去觀察人物的神態、動作等,從而走進人物內心,通過語言的訓練將它外化出來。

2、表演,學生表演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僅僅是知道“有的背,有的拉”,看圖片就行了,既然表演了,就應該讓學生真切的去體驗勞動的辛苦,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要有互動,可以利用採訪的形式走進小螞蟻的內心,這樣不僅有語言的訓練,也有人文的薰陶。

想象,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處來深化主題。“螞蟻在裝滿糧食的洞裏過冬了。”很簡單,需要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引發想象,它們在洞裏怎樣過冬呢?這是可以把“有的……有的……”的語言訓練穿插進來,感受辛勤勞動後,收穫的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與蟈蟈懶惰後悽慘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對文本內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6

指導第一自然段時,我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第一句話“夏天真熱”,我通過讓學生觀察插圖,並結合生活實際,談談夏天的炎熱。結合孩子們的描述,相機出示詞語:烈日炎炎、烈日當空、驕陽似火、火辣辣等詞語。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請學生觀察畫面上的,邊讀邊指出畫面上螞蟻的背、拉動作。再讓學生邊學學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讀句子。在學生反覆練讀的基礎上,請學生演一演小螞蟻搬糧食的樣子。學生進行表演後,情境豐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獲得了鮮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機突破了教學重點。通過自己的體驗,學生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糧食的艱辛,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心裏油然而生對勤勞的螞蟻們的敬佩。

第二自然段中寫了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那麼,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會説些什麼?你能想象他們嘲笑時的樣子嗎?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想象的餘地。並引導學生觀察蟈蟈的表情、動作來啟發想象。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有的説:蟈蟈邊指着太陽邊對螞蟻説:你們瞧,這麼熱的天,還搬什麼糧食,真是傻瓜。有的説:蟈蟈會指着螞蟻笑:哈哈,真是一羣傻瓜,搬糧食多累呀!瞧,我們在大樹下乘涼、唱歌,多快樂啊!有的説:蟈蟈們笑得前俯後仰説:“真是一羣不會享受的傢伙!”……想象使孩子們神采飛揚,思維也變得更加的敏捷。

最後的結局: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也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我請學生觀察蟈蟈此時的表情和動作,想象此時的蟈蟈是怎樣的下場?他們會想什麼?會做什麼?會説什麼呢?學生便會對結局進行更深入的創造想象。接下來,進行前後兩次想象的對比,孩子們懂得了:只有付出艱辛的勞動,才會換來好日子。突出了文章的主題,對學生也是一種思想上的精神洗禮。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7

課文淺顯易懂,藴含的道理卻很深刻。教學時,我設計了幾處句式和説話訓練點。

一為:“螞蟻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看看圖,用“螞蟻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個個滿頭大汗。”這樣的句式來説一説。學生藉助於課文中的圖片,仔細觀察和自己的想象後説出了:“螞蟻有的扛,有的拖,個個滿頭大汗。”“螞蟻有的推,有的拽,個個滿頭大汗。”從中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其二:“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展開你的想象,蟈蟈會怎麼取笑螞蟻呢?答案很快就有了:有的説“哈哈!小螞蟻,你們真是傻,這麼熱的天,還搬什麼糧食呀?”有的説“螞蟻呀,看看我們多舒服呀!你們真是不會享受呀!”學生的答案可真有意思。

其三:學完課文第三自然段後,引導學生思考:此時此刻,你想對蟈蟈説些什麼呢?學生説:“蟈蟈,誰讓你夏天時不搬糧食呢,現在神氣不起來了吧!”有的説:“蟈蟈呀,還記得夏天時你取笑螞蟻嗎?其實你才是傻瓜呢。”還有的説“蟈蟈,現在你後悔了吧,可已經晚了呀!”學生的回答正是指明瞭課文主題: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能動性,讓學生會思考、討論、想象……藉此來充實螞蟻和蟈蟈的語言和行動,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8

四月十六日,聽了倪老師的一課《螞蟻和蟈蟈》,倪老師教學思路清晰,環節之間銜接巧妙自然,也給了學生充分的説話訓練的機會。從整個教學過程中,體現出老師的精心設計,細心準備,對於課文的解讀很細緻,但是,因為對每個細節都很關注,面面俱到,所以感覺有些瑣碎。張校長對此提出了“大開大合”的教學理念,從整體入手進行教與學。在同組老師的共同幫助下,我對《螞蟻和蟈蟈》這篇課文的教學重新進行了設計,把目標精簡為兩個:一個朗讀,一個表演,捨棄了零散的枝節。

在教學過程一開始,我就從一個大問題入手,讓學生聽示範錄音,思考“螞蟻在幹什麼,蟈蟈在幹什麼?”學生在聽的時候也受到了任務的捆綁,讓他們有事可做。這個大問題正好引出課文中的兩個重點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他們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必要的講解還是需要的,所以我對這兩個重點句子進行了講解,讓學生對這兩個句子的留白處進行補足,訓練他們的説話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時,也為接下來的表演環節做鋪墊。在讓學生進行説話訓練的同時,也為他們提供了圖片,讓他們的想象有一個方向。他們能看着圖片説出“推、扛”等動作,能想象出螞蟻會搬米粒、搬蟲子等。經過提醒,注意到是夏天搬糧食,食物很重,學生能説出螞蟻可能會説“天氣真熱呀”,“好累啊”,一邊説,一邊還加上了擦汗的動作。在討論蟈蟈會怎麼嘲笑螞蟻的時候,學生也很起勁,説出了會嘲笑螞蟻“你們真傻啊”,“真是一羣傻瓜”等句子,邊説還邊加上了動作。我又及時讓學生邊讀句子邊表演,學生基本上把講到的動作都表演出來了,看來,學生真的是理解了這兩個句子。蟈蟈的結局讓蟈蟈很後悔,學生也能説出他們後悔當初沒有和螞蟻一起搬糧食等。

接下來,我讓學生做一回小演員,表演故事。學生愛表演,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我先讓學生討論怎樣演好螞蟻和蟈蟈這兩個角色。在小組討論的時候,也提前給每一組設了一名組長,負責分配角色,指導表演的任務,避免出現分組表演時候因為角色不清,或者幾個學生爭演某個角色而出現的混亂。通過討論,我們得出了表演的幾條評價標準,給學生表演和評價提供了依據。第一組表演完,我讓觀看的學生做評委,提出改進意見,我給學生及時總結這些不足:比如,第一自然段雖然只講到螞蟻,但是螞蟻在搬糧食的時候蟈蟈已經到大樹下乘涼了,他們是同時的;蟈蟈在嘲笑螞蟻的時候,螞蟻應該繼續揹着糧食往前走,不應該停下來;做旁白的學生也應在適當的地方停一下,給小演員自己發揮的空間,把螞蟻和蟈蟈的對話加進去。接着,又針對這些意見進行小組練習。每一個學生都進入到表演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了。在此基礎上,我又請一組學生上來表演,這一次比第一組有了進步。螞蟻和蟈蟈的表演同時進行,表演中也能加上一些自己的語言。説明剛剛的'學習是有效的。在表演過程中,我也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音樂,學生伴着音樂進行表演,興致頗高。在表演中體會到夏天,螞蟻和蟈蟈對待勞動的不同態度以及冬天他們不同的結局。

這篇課文中藴含着一個道理:勞動創造幸福。但是直接把道理灌輸給學生的方式並不理想,課文內容淺顯,我覺得學生通過上面的學習和表演,能夠自己把這個道理領悟到了。於是,我讓學生續編故事,找螞蟻代表和蟈蟈代表各一名上來續演故事:第二年夏天,螞蟻和蟈蟈遇到了,他們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呢?學生的表現比較理想。螞蟻説:“我們一起去搬糧食吧。”蟈蟈説:“謝謝你提醒我,小螞蟻,我們一起去搬糧食吧。”最後,我讓螞蟻代表和蟈蟈代表分別對小朋友們説一句話。蟈蟈代表説得比較深刻:“小朋友,我們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就要像蟈蟈一樣捱餓。如果你現在改過來還是來得及的。”她已經把課本中的道理遷移到了學習中來。那我們老師什麼都不用多説了,學生自己已經明白了這個道理。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9

《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本文圖文並茂,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小結課堂教學過程及各位老師的點評,我進行了如下反思:

一、創設自主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在教學時我充分運用形象直觀的圖片,加以現代化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比如夏天螞蟻辛勤地搬糧食,蟈蟈自由自在地玩樂;冬天螞蟻們在洞裏安然過冬,蟈蟈們又冷又餓,下場悲慘等等,都已圖片示之,幫助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理解、加工,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合,去感受、去意會,進而在讀出感覺的基礎上,讀出感情,讓他們在讀中感悟,又反過來以悟促讀,不斷豐富自己的語感。

二、抓住教學重點,有目的進行教學,多種形式朗讀

課文主要通過螞蟻和蟈蟈的對比展開,特別是對於夏天裏螞蟻和蟈蟈的對比,應該成為教學的重點。本課中我圍繞此部分,進行讀相關段落,找相關語句,做相關動作等方式幫助學生感悟螞蟻的勤勞和蟈蟈的懶惰。並且將語言文字的理解與相關語境相結合,如理解“自由自在”時,我讓學生找出蟈蟈的相關動作,再想象還會有什麼樣的動作,這樣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自由自在。

本節課中,學生進行了多樣的朗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賽讀,齊讀,表演讀,教師範讀等,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提高了朗讀水平,理解了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找出課文中的留白,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

《螞蟻和蟈蟈》一課中,有多處情境可拓展學生思維,如:課文中描寫螞蟻搬糧食的動作的詞只有“背”、“拉”,寫蟈蟈自由自在樣子的也只有“唱歌”、“睡覺”這兩個,事實上,圖中所畫或者它們所做的遠遠不止這些。因此,教學時,我讓學生動腦筋去想一想,螞蟻還會用什麼動作搬糧食?蟈蟈還會幹什麼?如:我在指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搬糧食時,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説説小螞蟻怎樣搬糧食?你還能想出它們會有哪些動作,再出示句子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在學做螞蟻的背、拉動作後,再讓學生邊做小螞蟻搬糧食的動作邊讀句子。我讓學生來誇誇小螞蟻,有的孩子説勤勞,有的説吃苦,有的説勇敢,不懶惰等。同樣我在教學完蟈蟈夏天的表現以及學完全文後也安排了這樣的環節。尤其在學完全文後,我設計了這樣的説話練習:你想對螞蟻、蟈蟈或是自己説點什麼?孩子們不僅有對螞蟻的誇獎,對蟈蟈勸説,還有對自己的鼓勵——向螞蟻學習,做一個勤勞的好孩子。

教學中也還有一些地方沒有進行設計或處理不當。

1、沒有完全抓住教材中有重點詞語進行教學

《螞蟻和蟈蟈》一課中有這樣幾句話“幾隻蟈蟈看到了,都笑螞蟻是傻瓜。”“冬天到了,蟈蟈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教學中我沒有引導學生蟈蟈會怎樣嘲笑螞蟻?以此來感受蟈蟈夏天裏的神氣,所在直到課文學完後,仍有學生不能明白為什麼課文結尾會説蟈蟈再也神氣不起來了。”神氣”一詞也是文是比較重要的詞語,而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沒有進行思考。

2、對學生的評價要用鼓勵性的語言

進行小組賽讀時,我有這樣的話:你們小組的螞蟻能讀得更勤勞些嗎?我的語言表面上是在激發這組同學,讓他們讀出相關語氣,可是對沒有關注到其他同學的感受。

3、語言不夠簡練

教學中對於學生回答聽問題,我總是在不斷地進行重複,不管學生説得準確與否,準確的,我會重複,不準確的我也重複,不斷地重複學生的回答,這樣做會讓學生更加關注到老師的話,而忽視了其他同學的發言。

4、對於有難度的問題,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教學中我進行了幾次語言的訓練:如這是一隻()的螞蟻。進行“有的……有的……”的句式訓練,這些問題學生能夠通過思考進行回答,但是教師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教學中我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給學生進行思考急於讓學生回答。雖然孩子勉強回答了出來,但是是在我的提示下進行的。相信如果孩子的足夠的時間,他們會説得更好!

5、學生的學習方法訓練不足

教學蟈蟈在夏天的表現時,我讓學生進行自學。在此之前,我沒能對螞蟻的表現部分的學法進行小結,只是簡單的藉助黑板上的幾個字進行了要求,有的學生沒有完全領會老師的意思,沒有按要求進行學習。以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進行細緻地訓練,幫助他們掌握一定學習方法以,促進他們的學習。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10

蘇教版第二冊第二十課《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本身前後情況的對比。寓褒貶於對比之中,含諷刺於描寫之內。兩種昆蟲,兩種結局,説明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課文篇幅雖短,但卻富有教育意義。

針對教材的特點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心理,我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主動的參與、感知中,發展他們的能力。在設計本課時,我努力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演”中悟。還結合本單元的“讀讀背背”,設計了“四季成語猜猜看”等練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語文素養。走下課堂,我有以下幾點頗深的感受:

一、朗讀是感悟文本的最佳途徑

“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首先,我抓住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如指導學生讀好“背”、“拉”、“滿頭大汗”等詞語,讀出螞蟻那種勞累的感覺,讀出對螞蟻的讚美之情;指導學生讀好“唱歌”、“睡覺”、“自由自在”等詞語,讀出蟈蟈那種自由自在的感覺,讀出對蟈蟈貪圖舒適的鞭撻感情。根據課文內容,我還設計了自由讀、指名讀、比賽讀、表演讀等不同的讀法,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特別是配上了動作的表演讀,同學們都以逼真的動作和飽含情感的角色語言,讀得入情入境,效果很好。

二、即興幽默的評價語言對課堂氛圍有着推波助瀾的作用

以前在評價學生的朗讀時,我總是單純以讚揚和鼓勵為主;在執教這節課時,我即興地加入了幽默“因子”。如在學生朗讀“夏天真熱”這句話時,我在一旁自言自語地插話:“真熱啊,可以吃冰淇淋了!好熱呀,要扇電風扇了!更熱了,快開空調吧!”沒想到幾句很簡單的話,不僅引發了孩子們的歡笑聲,還意外地促使他們飽懷激情地投入到課文所營造的氛圍中去體驗和感悟。幽默、風趣的語言成為課堂教學的潤滑油,激活了學生的興趣,點燃了他們的激情。

三、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課文中沒有具體描寫螞蟻和蟈蟈是怎樣搬運糧食的,描寫螞蟻時只用了“背”、“拉”兩個詞,寫蟈蟈自由自在的樣子時也只用了“唱歌”、“睡覺”兩個詞,事實上,圖中所畫或它們實際所做的遠遠不止這些。因此,我讓學生動腦筋去想一想,螞蟻還會用什麼動作搬糧食?如果你是蟈蟈,你會怎麼樣笑話螞蟻?還要求學生用“有的。有的。”句式和本課中的重點詞句來描述螞蟻和蟈蟈的話語和行動,訓練、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我還精心設計了一個問題:“第二年夏天又到了,太陽仍然火辣辣地烤着大地,這時候,蟈蟈們會怎麼説怎麼做呢?”用延續情節來引導想象,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品質,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主題的認識。

四、教師對文本的多元解讀成為課堂教學生動活潑的重要保證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感受和豐富的精神世界,有着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能力。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多元理解。我在引導學生理解“這麼炎熱的天,小螞蟻為什麼還要背糧食?”時,有的學生説:“從中可看出小螞蟻的勤勞、可愛》”有一個孩子卻説:“我覺得螞蟻真可憐!”他的“獨樹一幟”的回答立刻惹得全班孩子鬨堂大笑。聽到這樣的回答,我不免有些意外,但我沒有批評、責怪這個學生,而是引導他再讀前文,讓學生逐步體會到小螞蟻非但不可憐,而是非常的勇敢、勤勞。不僅使學生正確理解了文本所藴含的深刻內涵,而且尊重了學生的認識差異,保證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暢所欲言,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保障了學生個性的多元發展。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11

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中的課文《螞蟻和蟈蟈》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於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於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全文共分三個自然段告訴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的生活。本文篇幅雖短卻很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文中“有的……有的……個個……”的句式描寫,使全文十分生動。文中的對比也很鮮明:有兩種動物不同生活方式的對比,有季節特點的對比,也有兩種動物不同命運結局的對比,這些都增強了課文的可讀性,使課文成為了學生愛讀的好教材。課文的插圖也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針對本文特色,我設計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的自學目標: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讀文感受螞蟻的勤勞,蟈蟈的懶惰。懂得只有像螞蟻一樣勤勞,才會有幸福的生活。第二課時的自學目標:背誦課文,並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今天這節課是第一課時。課上下來,專家評委給予了點評,我感觸頗深,具體總結如下:

一、要踏踏實實抓好學生預習

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我根據平時的預習要求,特地設計了《預習記錄本》,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預習,相對完成。雖然形式較好,設計也較新穎,可無形中加重了一年級學生的學習負擔,也難以真正落實,其效果也不甚佳。在“引導自學”型課堂結構“個人自學”環節上,我自信地認為學生已在家預習過了,無需再在課堂上給予學生預習時間。結果,有不少學生沒有完成預習作業,對課文中生字詞的理解囫圇吞棗,文章讀得也不熟。課後,經過專家的指點,我進行了深刻地反思:一年級學生不應留書面的家庭作業,要紮紮實實、一步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老師的監督與指導下當堂完成預習作業,一方面給學生減負,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閲讀;另一方面,老師也便於監控,實實在在地抓好預習,逐步培養其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要把課文備透,讓學生一課一得,不能流於形式

“引導自學”型的課堂,雖是讓學生自學,可實質是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時間,抓住自讀自學的“精髓”,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讓學生有效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把教材吃透,從一個很高的層面去把握課文,設計教學思路,針對每一課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提出自學重點,一課一得。

自學重點的出示方式可以多樣,如小黑板、幻燈片等,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清楚地知道。另外,課文的中心思想,不能在自學重點中出示,而應該是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自學方法,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和集體交流之後,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所感悟到的,其感受則因人而異。

此外,在教學《螞蟻和蟈蟈》時,我想通過表演,讓學生在評價中在充分讀文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進一步理解課文。結果,學生草草讀完課文後,就開始演了,有的小組為了角色還爭了半天,導致表演時間過長,也難以組織,流於了形式。整個過程看起來熱熱鬧鬧,可學生並不是真正深入課文去揣摩。

三、要切切實實按照“引導自學”型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準備“痛苦”地轉型

説來慚愧,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並沒有紮紮實實地按照“引導自學”型課堂模式進行授課。教學《螞蟻和蟈蟈》時,一堂課下來,深有感觸:自學能力的培養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這是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整堂課下來,學生沒有真正沉下心來進行有效自學,往往是停在表現,淺嘗輒止。學生的“引導自學”型課堂結構學習模式還沒有形成規模,小組合作分工未很好明確,但基本做到輕聲細語。學生小組交流自學情況的有效性也未得到較好的體現。由於學生未能真正融入課本,真正進行思考,課堂缺少了學生思維的跳躍和智慧的火花。針對這些問題,以後我會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把“引導自學”型課堂模式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

總之,在自學的課堂上,我要擅於引導,留給孩子充分的自學時間,就像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只有激發學生自我教學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感悟 篇12

以“我要爭奪聰明花”這一激勵手段為切入點而設計的這節識字課,充分體現。

⑴“教師,放心地放手吧!”在新的課改形勢下,教師必須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甘於寂寞,學會等待,懂得賞識。把點撥、啟發、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質疑、理解、感悟、探究還給孩子們。

⑵“孩子們,看你的!”陶行知先生説過:“只要把兒童解放出來,小孩能辦大事。”課堂是孩子們的。他們不再是被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主動探索知識的主人。只要有機會讓他們自主選擇、自讀自悟,他們就能自主地獲取知識,創造性的發現問題,體悟情感。

⑶“課堂,越發開放了!”課堂的開放除了在師生觀念上的轉變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也體現在課內向課外的開放。社會是大課堂。在識字這一小課堂上,憑藉一雙“慧眼”。把識字與生活之間 “契合點”挖掘出來,將識字與“鏈連”起來,使孩子們的學習進入更加開闊的天地。如:當生字寶寶學會了,讓孩子們到課外書中,到社會中去尋尋他們的蹤影,跟他們聚聚舊情。孩子們在“尋”的過程中獲得比教材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⑷“激勵,你真神!”“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奮。”“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以“爭奪聰明花”為線索貫穿整堂識字課,充分利用低年級孩子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營造了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孩子主動積極參與到識字活動中去,點燃思維的火花,開啟心靈的智慧,培養競爭意識,感受成功的快樂。再加上教師恰到好處地運用優美自然的體態語,來一個滿意的微笑,讚美的眼神,默許的點頭,温柔的撫摸,使孩子們感到器重、關切、愛護、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在這充滿賞識,充滿愛的識字課堂裏,孩子們的識字熱情怎能不高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