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頤和園》教學案例與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8K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頤和園》教學案例與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頤和園》教學案例與教學反思

《頤和園》教學案例與教學反思 篇1

小黑板出示下面兩句話: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師:剛才,通過朗讀,我們知道了這兩句話寫出了昆明湖的靜與綠。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邊説邊擦去滑,換成劃。)

(課堂上出現片刻沉默,學生們在思考。)

生:我認為不行。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我和媽媽在玄武湖劃過船,我發現每划一槳,湖面就會產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説,遊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了。所以我認為不能改用劃字。

(教師讚賞地點了點頭,一時間,學生紛紛舉手。)

生:我還有一個理由。文中説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我們都知道,鏡子是由玻璃製成的,表面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

生:我還有一點補充。文中説昆明湖綠得像一塊碧玉。跟玻璃一樣,玉的表面也很光滑,這裏應該用滑字。

生:老師,我想對前面同學的發言作一個總結。這兒應該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寫出昆明湖的靜的特點。用劃不但寫不出靜,反而破壞了靜。

師:(將劃還原成滑)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從一個滑字中,我們不但體會到了昆明湖的靜,更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希望同學們在平時寫作文時,也要像作者一樣,準確地用好詞語,把作文寫生動。

(學生再次朗讀上面兩句話。)

語言文字的訓練過程亦是思維的訓練過程。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故意設謬,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學生在聯繫上下文駁謬的過程中,思維的敏鋭性、嚴密性、發散性也得到了訓練,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但如此,教師將作文教學有機地滲透在閲讀教學之中,提示學生作文時用詞應注意準確、生動,也是值得借鑑的'。

《頤和園》教學案例與教學反思 篇2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1、自由讀。用心去體會遊人的感受。

2、指名讀。

師:如果你能再讀慢一點,遊人欣賞、留戀的味道就更濃了。

3、指名讀。

師:讀得太美了。真靜啊!老師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生怕吹皺了這一湖清水。

真悠閒啊!你一定是舒服地躺在船上欣賞這美麗的湖光山色。

師:同學們,這裏能用劃嗎?

生:不能。這個劃,劃破了湖面的平靜,劃破了遊人的心情。這是一個令人心痛的劃字。

生:滑字體現了湖面的平靜,體現了遊人的悠閒與留戀,滑字説明船是隨風而動,隨水而動,不是人操作的劃。

師:這也是隨心而動。

4、再讀,讀出滑字給我們帶來的優美意境。

反思:

按照現在課堂流行的模式,這段上到這裏就結束了。教師努力創設情境,使學生恍若置身於文中描述的湖光山色之中,激起他們與作者與遊人相同的感受

美。在與文字產生情感共鳴的前提下,拋出相近的兩個字滑與划進行比較,品悟滑字在文字表達上的妙處。通過品悟促使學生情感的提升,將感官上的淺層美感上升到理性的文字美感和情境美感。整個過程在文字上使學生經歷了感受、感知、認知這樣三個過程。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好的教學環節,至少存在以下不足:

1、效率低。整個環節從切入、展開、收攏到點睛大約花時10分鐘,佔整堂課的四分之一,可最後的收穫在語言文字上只是一個滑字,佔整篇課文的四百分之一。

2、增量少。學生通過學習在情感、理解的讀上都表現出了增量。然而在關鍵的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學生到底有多少收穫呢?聯想平常課堂上學生情動而辭不發的現狀,我不禁懷疑:這費盡心血得來的一個滑字,學生能像作者一樣巧妙地運用嗎?如果不能,那麼我這節語文課教了學生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