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29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1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這一要求呢?現以《珍珠鳥》為例,談談我的認識。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一些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的可愛,作者非常喜愛它”,有的説“珍珠鳥挺可愛、也調皮;有的説“我”為珍珠鳥做了許多的事等等。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自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寫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但我珍視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學生説:作者把珍珠鳥掛在“異常茂盛”的“生着長長垂蔓的法國吊蘭”中間,為它營造了“深幽的叢林一樣安全”的環境,小鳥出生了,可作者卻“決不掀開葉片往裏看”,連“添食加水”時也“不睜大眼睛”驚動它們。於是,鳥兒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的愛,體現在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

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畫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燈繩”,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這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

鳥兒膽子越來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顫動的筆尖”,而“我”卻“不動聲色”,“默默享受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以至於“我”“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這時,鳥兒接近“我”,“我”接近鳥兒,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互為欣賞。

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感受到作者對鳥兒“不一般”的愛,即是他 “尊重——理解——寬容——勾通——欣賞——信賴”的結果,使學生對課文最後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再讀課文,評價“信賴”。

在學生通過欣賞性閲讀獲得情感滿足的基礎上,我設計了讓學生讀幾則材料,給保護動物們的行為寫上標語的環節,過後,讓學生各抒己見,在這個環節裏,有些學生表現不錯。由於時間把握的不夠好,有些學生還想躍躍欲試,但只得留到課後了。

《珍珠鳥》一課,學生初讀後似乎沒有什麼不懂,但作品藉助語言、結構、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現出來的思想內容不易被讀者真正把握到。閲讀,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內容的真諦。在閲讀教學中,我重點對學生進行 “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這幾種能力的培養,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賞,在欣賞中進行評價,會使閲讀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四、不足之處: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學生的興趣還沒有真正被激起,從過程中就可看出;小組討論也體現不出來,學生的自信也不足,大膽發言的學生不是很多,本人覺得遺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2

《珍珠鳥》是一篇描述生動、富有詩情畫意的狀物散文。課文以細膩親切的語言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課文的前半部分寫了兩件事,細膩地表現了作者對小生靈真誠的、無微不至的愛。後部分,生動地記敍了小珍珠鳥與作者之間逐漸挨近,直至熟睡地作者肩頭,對作者真誠信賴的變化過程。教學時,“我”對小鳥的精心照顧、小鳥的變化,兩條主線並進。為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點,讓學生閲讀後,結合課前導讀,確定着重研究的問題: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前後有些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哪裏體現出我對鳥的喜愛之情

先是由學生圍繞問題自主進行讀、思、畫、批,再小組合作探究,最終全班共同交流。在學生交流問題的過程中,我有機地穿插了三個引導學生想象思維進行説話交流的問題:

1、這時,我不理睬小珍珠鳥,而它卻繞着我的筆尖蹦來蹦去,一點也不陌生,假如小鳥會説話,它會説些什麼

2、看插圖好好想一想,作者在笑什麼

3、作者的笑是一種對自我孩子般愛的笑。

小珍珠鳥真的把“我”當作親密無間的好夥伴、好朋友了。那麼,小珍珠鳥趴在我的肩上做夢,它夢見了什麼呢經過這些問題為學生創設了大膽想象的空間,允許有不一樣的見解,引領學生用自我的心靈主動去與文本對話,學生對這些問題很感興趣,馳騁想象,個性解讀,發言很熱烈。

總結以上教學,我想,興趣是學生創造力、求知慾的原動力,只要學生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就會去追求、去探索。學習時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就會願學、愛學、樂學、主動學。讓學生享受到課堂學習歡樂的同時,又學到知識,發展了本事。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興趣。看來,這個學生的“內在興趣”需要我們教師去認真解讀教材,再精心地設計,課堂氣氛是必須能夠調動起來的。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3

《珍珠鳥》是著名作家馮驥才的作品,作者以獨特的角度,新穎的立意,傳神細膩的描述,準確生動的用詞,記敍了珍珠鳥由害怕人到親近人的變化過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深刻道理。經過教學旨在讓學生感受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發展的深刻意義;喚醒同學內心的愛,激發他們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一、看圖説話,初步感受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我首先經過看圖説話,讓學生描述珍珠鳥的樣貌,初步體會“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並經過課文中作者的描繪,感受作者簡潔質樸的語言,以及對珍珠鳥的喜愛。同時,我引導學生辨析“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與“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真好!”之間情感的細微變化。是同學們更明確了作者內心對珍珠鳥那種情不自禁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有了理解的基礎,就能夠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文章的真正內涵。

二、細讀課文,感受作者對珍珠鳥的細心呵護。

經過初步學習,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可是要明白“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鳥。”她怎樣會輕易信賴人呢?僅僅體會到“喜歡”是不夠的。這時,我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我是怎樣贏得珍珠鳥信賴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起初,作者為珍珠鳥營造了一個舒適而又温馨的家;並且決不去窺探,鳥兒才安心地在裏面生兒育女;小鳥出生了,可作者卻不驚動它們,鳥兒最終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寬容——溝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終一句“信賴,不就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三、創造性複述,感悟“信賴”創造出和諧生活的情景。

但要真正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主題,只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親切呵護是不夠的。這"完美的境界"是什麼呢?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那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一種典型的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而鳥兒膽子越來越大,時常接近“我”,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溝通,是零距離的接觸。所以我引導學生複述這一動人的情景,並進一步走進珍珠鳥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在複述的基礎上,再説一説你為什麼會這樣一步一步與作者親近。這就從作者和小鳥的視角,同時出發,真正使學生體會到了相互的“信賴”才會產生完美的境界。學到那裏,我自然引讀下一段落——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寫下一時的感受“信賴,不就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就這樣呈此刻我們眼前。

這種“完美的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運。所以,本文的學習,我側重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世界,走進鳥兒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表達,不僅僅感受着作者平實質樸的語言,也體會到他從筆尖流瀉出的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愛。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4

《珍珠鳥》作家馮驥才的散文創作,描述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珍珠鳥由一開始對人的懼怕,然後一步步轉變為和作者人鳥相依的完美境界,使得作者有感而發:信賴往往創造完美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這樣的一篇美文,要在一課時的時間內完成,如何做到讓學生在品味語言的過程中體味那一種情誼,那一種境界,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在必須的思考之後,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讓學生緊緊抓住小鳥在和我不一樣相處階段的不一樣表現,以及我對小鳥細緻、體貼的照顧這條脈絡來研讀文本,體會小鳥這種變化並不是意味着它改變了自我的鳥性,而是由於信賴,信賴往往創造了完美的境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讀課文,感受“情意”。

我首先經過檢查預習來了解學生的學文情景。然後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談談各自讀文的感受。學生初讀後,有的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十分喜愛它”,有的説“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還有的説“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鳥有種親近的情意”。這些感受都是孩子們獨特的情感體驗,是真實而可貴的.,雖然來自直覺,有些粗糙、膚淺,卻是理解主題的基礎。有了理解的基礎,就能夠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文章的真正內涵。

二、細讀課文,理解“真愛”。

經過初讀,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課文的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這“完美的境界”是什麼呢?僅有“愛”就能創造出這完美的境界嗎?這時,我抓住學生的初步感受,引導學生向縱深開掘:“珍珠鳥是一種怕人的小鳥,但它卻不怕作者,為什麼不怕?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我是怎樣贏得珍珠鳥信賴的?”進而讓學生細讀課文,體會作者對珍珠鳥“不一般”的愛:

起初,作者為珍珠鳥營造了一個舒適而又温馨的家,鳥兒才傳出“笛兒”般的叫聲。之後,小鳥出生了,可作者卻不驚動它們,鳥兒才漸漸把“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可作者卻“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那裏體現了作者的包容,是愛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即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鳥兒膽子越來越大,時常接近“我”,這濃濃的愛意,是一種溝通,是零距離的接觸。直到有一天,鳥兒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寫下一時的感受“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是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完美的境界”不是每個人隨時隨處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完美境界的幸運。

在我的引導下,學生找到以上相關的句段反覆品味、交流。在“尊重——理解——寬容——溝通——欣賞——信賴”的層層深入的情感體味中,學生對課文最終一句“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

三、賞讀課文,感悟“信賴”。

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培養學生對課文深刻意藴、豐富情感的欣賞本事,經過欣賞,獲得情感陶冶、心靈淨化。

在串讀課文引讀到第14自然段時,我給學生播放了一段音樂,在優美的旋律中,孩子們陶醉地讀着,情不自禁地表達出自我的感受。教師適時引導:“此時,你是否已經讀懂了作者的心聲,誰來談一談?”在交流中,有的同學談到“人與動物的和諧關係要靠信賴來創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滿愛,將會創造多少完美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學談到了對人生的感悟:“‘信賴’是相互的,‘信賴’是要付出的。如果我們對別人充分信賴,那麼就會得到很多朋友,會創造出很多完美的境界……”學生的感受多麼可貴,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咱們的生活中,信賴無處不在。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5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述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感受小珍珠鳥與我親近的過程,體會作者對它不一般的愛,我是這樣做的:

經過初讀,學生們都能感受到作者對珍珠鳥的愛。但要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僅僅體會到“愛”是不夠的。所以,我們邊讀邊抓關鍵字詞進行交流、感受。比如,第三小節,小鳥出生了作者該是多麼好奇啊!可他卻沒有掀開葉片往裏看,我問孩子這是為什麼?孩子們從他不驚擾中,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愛。

第四小節是個重點段,小鳥在“屋裏飛來飛去”,“落在櫃頂上”、“書架上”、“撞燈繩”,可作者卻沒采取任何行動,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飛。讓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小鳥的包容,感受到了不一般的愛。之後,我們又重點朗讀了句子,用朗讀來加深體會和理解。交流後面的課文資料,我同樣採用抓關鍵字詞的方式,並且進行了板書,讓學生隨着作者一步步和小鳥進行融合,一步步親近。從字裏行間中,學生們能感受到作者對小鳥的那種愛絕對不一般,正是有了這不一般的愛,才有了小鳥在作者肩上睡着的結果。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6

《珍珠鳥》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精心撰寫的優美散文。這篇散文描述了人鳥相親的動人歷程,揭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的深刻道理,情文並茂,寓理於事。我班的孩子比較喜歡動物,對動物有愛心,所以我選擇這篇課文進行教學。從上課的情景看,我的教學有以下亮點:

一、創設情境,注重激發學生情感。開課伊始,優美的鋼琴曲在學生的耳畔縈繞,各種美麗的鳥兒圖片一張張呈此刻學生的面前,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姿態萬千的鳥兒,清新、幽靜的大自然,融合在一齊,讓人看了有種和諧的感覺。這不僅僅觸發了學生心底深處的感情,也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巧妙地找準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重視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閲讀本事,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而實施探究性、創造性閲讀,關鍵在於我們要把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方能引導他們去搭建自主探究和發現的平台。設計這堂課時,我沒從頭開始,而是叫學生找找“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由此引出“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這一中心。指導學生讀這句後,我讓學生結合課文資料,針對這句話提出問題。學生毫不猶豫地道出了自我心中的疑團:“作者是如何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誰信賴誰?”“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將四個有價值的問題板書在了黑板上,之後抓住第一個問題:“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的?”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詞、字探究。問題是孩子們自我提出來的,所以無論是自學,還是小組合作學習,他們都十分的投入,交流時也妙語連珠。

三、結合學生的感悟,隨機指導朗讀。在交流“作者是怎樣照顧和呵護珍珠鳥”時,有一個學生談到作者稱呼珍珠鳥為“小傢伙”,突出了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愛,還結合父母平時稱他為“小傢伙”進一步説明。我覺得他體會得很獨特,隨機讓學生找到出現了“小傢伙”這個詞的句子,自我反覆朗讀體會。學生自由讀完後,我又指名讀、部分讀、齊讀,在一遍遍朗讀中,學生感受到了作者對珍珠鳥深深的愛。

四、對教材的合理拓展,為課堂增添了精彩。教學快結束時,我設計了兩個很有創意的環節:一是“給文中插圖起名”。在學生讀完第13自然段後,我出示書中的插圖,並深情地配上話語:“在作者眼裏,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麼完美的境界呀!你能試着這幅圖起個名字嗎?請寫在插圖的旁邊。”這樣,不僅僅訓練了學生的擴散思維,並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了學生概括思維本事和語言表達本事。學生起的名字五花八門:“愛”、“信賴”、“特殊的父子”、“温馨的一家人”……二是“自行編寫信賴格言”。這一環節的精心設計,從學生的精彩發言(如,“信賴是階梯,讓我們走向成功”、“信賴是一雙緊握的手,我給你力量,你給我力量”、“信賴是一座彩虹,讓我們心相連”……)中,我們能夠看出,學生的創新本事得到了培養,同時學生在編寫格言的時候,對自身健康品質的構成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當然,教學中我也覺得有遺憾,最主要的是朗讀指導還少了些。這也是閲讀課文一向困惑我的一個問題。我們的閲讀課文篇幅比較長,但要求一節課完成,容量可想而之,所以,很多時候是匆匆而過。在以後的閲讀課文教學中我將不斷探索,如果各位同仁有好的提議請賜教。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7

馮驥才的《珍珠鳥課文的中心句“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教師教學時,常常抓住此句引導學生進行了層層深入的文本細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感受着人與鳥的和諧相處,感受着那温馨的場景。

可是,在我執教這篇課文時,在感受着作者對小珍珠鳥的喜愛和呵護的同時,我的腦袋中竟莫名其妙地想起了人們對昔日戀人分手時説的一句話:“如果你愛他,就請你給他自由,希望他幸福!”在課文中,是否也是這樣?如果你愛鳥,就請你給他自由,讓他自由翱翔。課文中的大珍珠鳥,為什麼不會信賴人類?想來那大鳥一定不是和小珍珠鳥一樣,一出生就是被人類關在籠子裏的,它是被人類捉來的。所以,即使人類給它温暖而舒適的巢,即使讓它藏在森林般的綠蔭叢中,它也不會忘記曾經的藍天和廣闊的森林。而小珍珠鳥,因為一出生就生活在籠子裏,生活在我狹小的屋裏,它從沒有在一望無際的藍天下翱翔過,從沒有在葱葱郁郁的飛不到盡頭的森林裏棲息過,從沒有聞到過各種花兒的香味……所以,它以為,屬於它鳥類的天地就是這個小小的屋子,它的家就是這個小小的籠子,多麼可憐可悲的小珍珠鳥啊!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8

很喜歡讀《珍珠鳥》這樣的課文,字裏行間傳遞出人與動物之間的相依相存,那場景是那麼温馨、美好,令人回味,令人嚮往。幾次公開課選課,都想上這一課,但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擱下了。等到要上這一課時,卻是迎接教育現代化學校驗收的衝刺時期,忙着佈置教室,忙着填表做資料,也就沒有好好去思考這課如何上。

教這一課,我還是從課題入手讓學生提問題,猜課文會寫什麼。學生讀了課題,説想知道珍珠鳥長什麼樣?為什麼叫珍珠鳥?學生猜課文會寫珍珠鳥的樣子和生活習性。於是,我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猜想去讀課文。在正音讀通課文後,我讓學生説説課文寫了什麼。學生有的説課文寫了珍珠鳥的樣子,有的説寫了珍珠鳥的淘氣,有的説寫了“我”對珍珠鳥的愛護,有的説寫了珍珠鳥對“我”的信賴。我肯定了學生的發現。我想這就是學生初讀課文的階段,是對課文內容的初步感知。這一過程是學生自己去閲讀、自己去發現的,老師所做的只是引導與激勵。經常訓練,我想學生的閲讀感知能力與整體把握能力會得到提高。

之後,進入了細讀課文階段。沿着學生的發現,我讓學生畫出寫珍珠鳥樣子的句子。學生很快畫出來了,於是議讀這段話,説説從中感受到了這是一隻怎樣的小珍珠鳥。學生説這是一隻可愛的珍珠鳥,顏色鮮豔美麗,形體惹人喜愛。朗讀時,學生把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讀出來了。課文第四節寫了小珍珠鳥的動作,我讓學生讀這一段,説説從中感受到了這是一隻怎樣的珍珠鳥?學生説這是一隻淘氣的珍珠鳥,這是一隻膽大的珍珠鳥。我肯定了學生的解讀,然後讓學生找理由。學生從珍珠鳥活動範圍的變化,感受到了珍珠鳥的逐漸膽大,從珍珠鳥“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和“飛”“撞”“站” “蹦”“喝茶”“瞧”“啄”等動作的詞感受到了它的淘氣。

隨後,我再讓學生研究文中的“我”。讓學生找從哪些詞句感受到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歡和愛護。學生交流發言後,我引導學生歸納:1、直抒胸臆――真好 2、給珍珠鳥安置舒適、温暖、安全的家。3、稱呼小傢伙。4、動作:撥、撫、停。

最後研究珍珠鳥對“我”的信賴。正是因為“我”對珍珠鳥的憐愛、關注與愛撫才使得珍珠鳥越來越膽大,越來越信任、依賴“我”。我讓學生找珍珠鳥對我信任、依賴的事例。學生找到了第5、第6自然段。我讓學生珍珠鳥白天如何淘氣地陪伴我,傍晚如何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回到鳥籠。之後,引導學生假想自己就是那隻淘氣的珍珠鳥,把落到“我”肩上並睡着的內心獨白説出來。由此,讓學生感受到珍珠鳥的安逸、幸福。再讓學生看圖感受畫面的意境,給畫面取名,説説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及給人的啟示。

由於準備不是很充分,所以上課時的教學流程不是很流暢,這一課上了三課時,有些環節來回過了兩遍,學生的興致與思維產生了停頓,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能一氣呵成地上,學生的理解感悟可能會深遠些,留下的印記也會深刻些。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是一堂堂課的積累,因此,作為語文老師要認真對待每一篇課文的教學。為此,告誡自己,再忙也不能應付着上語文課。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9

我們學校在三年發展性規劃中提出,以現有科研課題作為研究切入點,把“活的教育+美的教育”融入科研活動中,形成探討性教學模式。從課前參與、課堂滲透和課後遷移三方面見成效。

這兩個學期,在學校的大課題下我研究的子課題是“注重預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經過兩個學期的努力,我們師生在共同的學習和研究中不斷的收穫驚喜。

這是《珍珠鳥》的第一課時。開課的第一環節,是檢查預習情況。先是認讀生字,我照例在黑板上出示本課的十個生字(不帶拼音)。看着小手林立的教室,我知道學生們一定胸有成竹。果然,張樂同學嫻熟的字正腔圓的發音,立刻博得滿堂喝彩。“説一説你最欣賞張樂讀的哪一個字,為什麼?”“我最欣賞張樂讀對‘卷’字,因為它是多音字,一不注意就會讀錯!”“噢,那捲字還有什麼讀音呢?我們一起來説説。”我在黑板上就着學生們的回答標出了卷字的兩個讀音。“我最欣賞張樂讀‘撥’字,因為這個‘撥’字和‘拔’字很相似,我經常讀錯,張樂讀對了。”“我來説説這兩個字怎麼記……”學生們你一句我一句,作為教師的我,這時所做的只是不斷的肯定着這幫能幹的學生。很快就進入檢查擴詞了,我特意點了蘇傑,蘇傑聲音雖不夠大,但還是都組對了。“我來,我還有……”其他同學爭先恐後地想發言。“好,我知道大家都能給這些生字組詞,老師現在想了解誰積累了‘好詞’讓大家分享?”黃紫慧第一個舉手“卷——風捲殘雲、捲土重來”“撥——撥雲見日、挑撥離間”“撞——橫衝直撞、招搖撞騙”……學生們積累好詞語已經成為習慣,每次聽到學生們嘴裏蹦出那麼多好詞,我總會由衷的説:“謝謝同學們帶來這麼多好詞,有一些好詞老師都不知道,今天能跟大家一起分享,感覺真的很快樂。”在用上本課生字聯繫課文內容説一句話時,一個同學説的是課文最後那句“信賴,不就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我請這個同學再重複一次這句話,然後問學生:“這是一個什麼句子?你還可以怎麼説?”一連請了幾個學生,回答都是“信賴,就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我對學生們説“老師這樣説你們看行嗎?”我提高了語調“信賴,一定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行,因為反問句就是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平時不太發言的李慧婷肯定了老師。“那我們全班一起大聲的説一次好嗎?”在我的倡議下,全班同學齊聲説“信賴,一定可以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在檢查預習的最後,我是請同桌互評讀書,説説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在教學的第一個環節裏,學生們不僅自學了生字新詞,整體感知了課文,而且自主解決了生字詞中的重難點——多音字、形近字,積累了好詞句,懂得欣賞別人,樂於分享知識。而我在學生説“信賴”這個句子時,及時的點撥,不留痕跡地讓這個全文的中心句地在學生們心中留下印象。因此,對這一環節我感覺很滿意。

第二個環節開始,我先讓學生們讀課題,提出問題。一個學生的問:“珍珠鳥是什麼樣子的?”很多學生問:“作者為什麼寫珍珠鳥,作者對珍珠鳥怎樣?”“作者和珍珠鳥之間發生了什麼事?”也有一個學生想知道:“珍珠鳥的生活習性怎樣?”這些問題,對了解課文,理解內容都有幫助。這説明,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們從沒“問”亂“問”到不僅有“問”而且會“問”了。我鼓勵同學們:“自己讀書,看看你讀懂了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內容讀給同學們聽聽。”隨後,我給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們直接與文本對話,自由讀課文,暢所欲言,自讀自悟。在爭論“珍珠鳥雛兒膽子是大還是小時”,不僅引導學生從課文字裏行間找答案,還巧用學生們課外收集到的資料輔證。學生説到重點段落“珍珠鳥一步一步接近我”時,通過老師的範讀,使學生領悟到珍珠鳥的膽子是慢慢大起來的;拋出“首先……接着……後來……”這個句式,既幫助學生理清了段落脈絡,為學生的背誦打下基礎,也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在學生們找到許多段落、句子説明作者很喜歡珍珠鳥後,老師還引導學生從一個“撥”字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細緻體貼。

在這一環節裏,我放手讓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自由讀,大膽説;引導學生們把課文“讀進去,讀出來”;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聯繫起來。這樣,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初步體驗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收穫,也體現了教師的“導”作用。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林姆斯基説:“學生的腦力勞動並不以有所發現而宣告完成,腦力勞動不僅表現為一種形式或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而真正的目的則在於讓學生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沒有明確闡述的似乎是隱藏着的因果聯繫和規律。教師的責任就是指導、激發學生積極地去思考。”因此,在第一課時的最後一個環節,我總是這麼問學生們:“剛才,大家不知不覺又讀了好幾遍課文,自己也解決了讀到課題時心中的疑問。那麼,在不斷讀課文的過程中,你又產生了什麼新的問題?”這時,黃芷昕立刻把手舉得高高:“作者為什麼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呼喚‘信賴,不就能創造美好的境界嗎?’”大個子陳辰站起來説:“珍珠鳥為什麼要去接近作者呢?”學生們提得多妙,這,不就是我下節課的教學目標嗎?我對學生們説“問題提得真好,你們真是一羣愛學習、會學習的好孩子,下一節課我們一起解決這兩個問題,相信大家會有更大的收穫!”

課後,在和聽課的老師交流時我説:“這一節課呈現了我這兩個學期來在學校大課題下子課題的課題研究成果,從這節課情況看,感覺良好。只是在最後一個環節,老師引導學生們的思維向縱深處發展,希望學生在不斷讀書的過程中能不斷髮現新問題,舉手的同學不夠多。這也是平時教學時出現的問題,如何在這方面提高學生能力,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10

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激趣導入:欣賞《我的野生動物朋友》的幾幅精彩的圖畫,學生暢談感想。

2、探求新知:切入課文。

3、明確文題。介紹作者。介紹珍珠鳥。

4、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學生快速閲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課文要點。説説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麼?(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珍珠鳥長什麼樣兒?珍珠鳥的習性。)

二、自解課文,探究學習。

1、小組討論。請你探究:

①找出文中寫珍珠鳥的活動變化的句子,畫上橫線,讀一讀,説説為什麼珍珠鳥的活動會有這些變化?

②文中有許多吸引人的描寫,請你找出你覺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再有感情的朗讀一下。

③談談你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理解。

2、全班交流。學習活動:請你交流自己對上述問題的學習體會,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來作交流。

3、查缺補疑。文章中,還有不能理解的語句嗎?

三、自賞課文,歸納積累。通過學習課文,現在你瞭解了什麼?

四、從讀學寫,自練運用。

結合所學的知識,談談你看了這幅圖片後的感想。並把它整理在自己的隨筆本上。

《珍珠鳥》一課的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如何在教學中落實這一要求呢?現以京教版第十二冊《珍珠鳥》為例,談談我的認識。

《珍珠鳥》是根據作家馮驥才的散文改編的,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從以下四點入手設計和組織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11

《珍珠鳥》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描述了“我”為一種怕人的鳥----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從而説明了“信賴”往往創造出完美的境界。課文寫的生動活波,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小鳥與人關係的變化去啟發學生,出示兩道題:我是怎樣善待珍珠鳥的?珍珠鳥又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讓學生思考並討論。先自主嘗試,然後交流。珍珠鳥怕人,但作者的精心照顧、無盡關愛化去了這一切。作者為他們營造了一個温暖的巢,讓他們住的舒心,不去驚擾他們,讓他們住的安心,正是這種奉獻,鳥兒們由不敢出籠,到敢伸出嘴,到在作者書屋裏自由飛翔,以至於——喝作者杯中的水,啄作者握好的筆,玩的盡心,樂不思“窩”,竟酣睡在作者肩頭!這種“膽性”的開放的背後,是關愛做的橋樑,信任作的基礎.不但讓學生們明白要愛護動物、善待生命,並且深一步啟示了孩子們——信賴是人與動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基礎。由此,我在講授本課時,注重啟迪,自我領悟,.讓學生熟悉課文、理解知識.

但閲讀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熟悉課文、理解知識的過程,更是學生個性體驗、與作者交流、體會情感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沒有采取多種讀的形式,沒有讓學生與作者心靈交會,尤其是文中作者猜到小雛兒的出生、看到小雛兒肥胖的樣貌、呢稱“小傢伙”、珍珠鳥逐步信賴我的過程、注視小鳥兒沉睡的語句,應當讓學生們讀出情,咀出味,感知作者那字裏行間自然流露出對鳥兒關愛之情,讓孩子們在活力四溢的朗讀中,得到深刻的感悟與永恆的記憶。讓學生明白讀本好書就是與一位偉人交流。課後深知“講解只能使人明白,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感,就應先從朗讀入手。

在日後的教學中,要充分讓學生讀書,感知課文的語言。讓學生的體驗感悟經過他們的朗讀表現出來,所以,如何讓學生在自我的課堂上,真正用情去學,用心去學,發自內心的喜歡語文課堂也是今後教學中不斷追求的目標。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12

鍾玲老師的《珍珠鳥》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和學生一起細讀文本,創設情境、學會評價的過程中,引導、點拔、親身體驗、講解,每一次的對話都是教師精心創設,每一次的對話都指向文本的字裏行間,推動學生主動探索。只有師生的對話有效,才能實現有效的教學,這是我聽了鍾玲的《珍珠鳥》後的深切感受。

課堂中的師生對話無處不在,可以是提問,可以是點拔、也可以是評價等,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有一種感受,語文課堂中,老師的語言怎麼總是多於學生的回答,老師的反饋評價怎麼總是那麼單調蒼白。《珍珠鳥》告訴我們,指向文本細讀的師生對話是一種有效的語文教學,許多個“課堂回放”中,我們都會看到這樣的引領,“這是一隻()的珍珠鳥?”“哪個詞從內容上也説明‘屋內玩耍’應板書在‘書桌探險’的前面?”“作者怎樣對待它,才使它不怕人的?劃下來”“給這幅圖起一個名字,你怎麼起?”等等。這樣的提問,無不指向文本的每一個語句,學生的體驗就從文本中獲得。創設情感,緣意學文的師生對話也同樣是質效的課堂教學,“小傢伙,你趴在主人肩頭,睡得那麼香甜,你夢見了什麼?”“撫一撫’這種輕柔的動作你在哪裏的看過?”“偏過臉瞧瞧我有反應”你在生活中哪裏看到過這種反應?師生對話,將作者的感受、珍珠鳥的感受與學生的生活相關起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人、鳥的關係,與文本共鳴。引導學生學着評價,再次指向文本,“你覺得珍珠鳥怕人還是不怕人?”“這是隻怎樣的珍珠鳥?”“用四字小標題概括本段內容”,評價不是空泛的,虛化的,而是有實指的段落、語句的,這樣的評價是學文析句的又一個方式。在這一次次的師生對話中,學生憑藉着語言文字,感悟到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是《珍珠鳥》的真正內涵。我以為,在步步為營的文本解讀中理解文章的內涵,受到了文章意境的薰陶,與文本有了共鳴,即是有質效的課堂教學。

“語文,姓語名文。”《珍珠鳥》是如此。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13

《珍珠鳥》是一篇閲讀課文,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安逸舒適、自由自在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説明“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課文寫得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很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指導學生閲讀時,我主要採用了自主學習、分組交流,理解感悟的方式。

一、自主學習。

教師首先播放課件,讓學生認識珍珠鳥,引起興趣,引出課題。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文,感受到“珍珠鳥是一種可愛的小鳥,作者非常喜愛它”。通過這些感受,進而引導學生深入讀書,理解作者的“真愛”。

二、小組交流。

在小組內交流:我為珍珠鳥做了哪些事;珍珠鳥是怎樣一步一步挨近我的。學生找到相關的句段反覆體會、交流。通過交流,使學生體會到作者所做的這一切,是對鳥兒生活習性的充分尊重;是對鳥兒的充分理解和寬容;是一種勾通,是一種欣賞。有了作者對鳥兒的“不一般”的愛,才有了“信賴”,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運。

三、重點感悟。

引導學生重點感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種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的人鳥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層次的愛——“信賴”。這種“美好的境界”你經歷過嗎?有的説自己家養的狗如何與自己親密,説明狗信任我;有的説媽媽出門把錢包留在茶几上,説明媽媽信任我;有的説大家常常把錢放在書包裏,説明同學互相信任。學生從感性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他們的感悟多麼可貴啊!

雖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也存在着不足之處:教師指導較多,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小組交流時間較短,重點句段交流的不夠透徹。今後一定注意揚長避短,使教學效果更好。

另外,課文中的垂蔓(màn)讀音注錯了,因為在本文中指法國吊蘭的莖葉,應該讀(wàn)。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14

《珍珠鳥》是一篇值得反覆玩味的散文,我琢磨了好幾個晚上,反覆修改了好幾次教案,最終決定立足教材,立足字詞章句,圍繞“信賴”這個主題,以“讀”為線,以“品”為珠,串連起全文的脈絡精神。從“初步感知”到“品讀感悟”再到“感情昇華”,將語言訓練、思維訓練和情感薰陶有機地結合起來。

一、品味文字,多種途徑實踐語言

古人有“感言,會意,得意”之説,説的是人們閲讀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語言,進而理解它的含義,最終記住這篇文章的意思。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力求經過語言實踐,使學生進入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中,體驗文本藴涵的感情。如精心玩味三個帶“小”的詞語,比較誦讀“小傢伙”的四個句子;品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眼前出現的趣味的畫面,引導學生找出值得品味的詞語,指導欣賞,並將自我的理解融入朗讀;抓住“一會兒”想象珍珠鳥一會兒又去幹什麼了?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課文中的語言實踐點,經過多種途徑實踐語言。這些實踐點的落實使語文課有了真正的語文味,學生在細心品味字詞、反覆誦讀句子中,提高了語言的鑑賞和運用本事。,

二、主角轉換,使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

怎樣在引導學生領悟“信賴”這一主題上有獨到之處呢?首先讓學生感悟文中珍珠鳥對作者產生信賴是原因:作者對它的尊重、愛護、喜愛。然後讓學生走進珍珠鳥的內心世界,來體會珍珠鳥從怕“我”到親近“我”的心路歷程。經過主角轉換,更深入地走入文本,直接與作者對話,獲得深切獨特的體驗。學生在主角對話中,要對文章的資料作進一步的分析和更全面的概括,並且要經過想象,用語言將作者對珍珠鳥的喜歡之情,人與動物之間的愛與信賴表達出來。這樣,語言和精神就在新的同構中獲得了新生。

三、啟迪思維,點燃思想的火花

這是一篇人文情愫較濃的文章。為了讓學生以具體的語言為載體,深層感悟課文所藴涵的人文精神,在感悟“完美境界”這一環節時,我出示人鳥相親圖,讓學生在充分觀察、想象珍珠鳥的夢境,在這基礎上給畫面取題目,學生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造,從而挖掘出文章的豐富內涵,深會作者之意。在“拓展昇華”中,我深情交流自我的讀後感受,並播放一組人與動物和諧友好的畫面,讓學生浸潤其中,再受薰染。這樣的拓展是基於文本、服務文本的,文本深藏的人文情懷得到充分挖掘與展示,點燃了學生的思想火花。最終讓學生説説對信賴的一點感覺和滋味。學生有感而發,思想精神取得了自我的提升,思維品質得到了強大的鍛鍊。思考的樂趣,思路的跌宕,思維的力量,思想的覺醒,盡在其中。

課上完了,我分明看到晶瑩的淚花在學生的眼裏閃爍,我們在一同品味,一同追尋“信賴,不就能創造出完美的境界嗎?”這一真諦中,得到了精神的洗禮,獲得了生命的體驗。

語文《珍珠鳥》教學反思15

今日我們學習了《珍珠鳥》一課,由於課前沒有要求學生預習,我也沒有做任何準備,所以僅有依靠“靈感”了。不知怎樣了,今日上課沒有一點感覺,自我都調動不起自我的熱情來,之後才慢慢找回來。説來還是學生幫了我。

一上課,我就請學生聽錄音,自學課文。“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他,便一點點挨近,然後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頭來喝茶,再偏過臉瞧瞧我的反應。之後,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紅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寫字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的我的手指。”當學生聽到那裏時,都笑出聲來,可見他們已經有體會了。從那裏我想到,肢離破碎的課文講解真是要不得,有時,不預習會有更好的效果。

在課堂上,仿照孫建鋒教師,我先後提出了這些問題:“這篇課文共有七個自然段,我相信,同學們一能讀得正確、流暢,願意試一試嗎?”“為了更好的學習課文,請自由的、大聲的再讀課文,把不懂的問題標出來。”“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來讀書,也許,你自我就能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想你們美妙的讀書聲,願意展示一下自我嗎?”“請同學們彙報閲讀中的感受,讓我們共同分享你收穫的歡樂。”“有聲地讀書是一種交流,無聲的讀書是一種思考,最終請同學默默地讀讀課文,來體會這隻美麗聰明的小珍珠鳥可愛與淘氣的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