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5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通用7篇)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1

100以內數的認識有着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就是要為學習萬理大的數的認識基礎。在學生的認識還很有限的基礎上,如何讓學生能儘快地建立起大數的概念和意識,在這裏顯得格外重要。

1、在整節課中,我充分利用了小方塊來幫助學生建立數的表象。通過讓學生來估計小方塊的數量,到具體地數出,10個一列(10個一是10),100個一片(10個十是100),充分感知個、十、百之間的關係,為學生建立了形象的感性認識。並藉助計數器的進行抽象,直至最後數的概念的概括,讓學生經歷從數小方塊到用計數器數這個知識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十進制計數的原理,理解十個十是一百是,認識計數單位百,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數感。指導學生動手撥計數器上的.珠子演示數,讀數,進行多樣性的練習,突破了拐彎數的難點。

2、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本節課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抓住學生喜歡玩遊戲這點,來以遊戲的方式貫穿始終,從開始的猜一猜,數一數,看誰猜得對到最後的填數遊戲,從新課的導入到最後的結課,學生一直興趣盎然,樂此不疲。

3、能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本節課我沒有用教材上的小木塊來進行教學,而是利用學生熟悉的小棒來完成了例1的教學。這樣做一是比較直觀,形象,學生能在實際操作中接受新知;二是小棒是學生熟悉的學具,學生容易和前面的舊知建立起聯繫,數感更好建立一些。注重培養學生對數感的建立。每次出示小棒時,都要讓學生來估一估,然後再數,通過數的結果來較正自己估數的能力。

總的來説,我覺得培養學生的數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從課內擴展到課外,校內延伸到實際生活。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去教學數學知識,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了數學,從而能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體驗數感。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2

100以內的數是學生在學習了0-20數的基礎進一步教學的。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生能夠正確地數出100以內的物體個數,知道這些數組成;繼續培養學生數數的興趣和估算意識,拓寬學生的思維,為以後學習數學奠定基礎。

一年級的學生經過了幼兒園的學習,已經能數出100以內的數,但孩子們的數感不強,只是單純的數數,還沒有在頭腦中形成100以內數的概念。所以在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們的估算意識和數數能力,利用猜猜教室裏有多少位學生及百羊圖,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猜數、點數(手口一致)感知100有多少,親身體驗出了100是比以前數過的數大得多。

在教學數的組成時由於課前複習了20以內數的組成及小棒的擺法,學生很順利地擺出38根小棒,對數的組成也非常得心應手,由此往後擺到40根小棒,學生捆了4捆,很好的突破了教學中幾十九後面的數是幾的難點。

反思本課的不足有以下幾點:

1、由於數數大部分同學都會所以學生非常活躍,但課堂秩序有點混亂,不利於後進生的關注,今後還需在保護學生積極性的同時規範學生的課堂紀律。

2、本課沒有很好的拓展學生的知識,在課後的5個5個數數及倒着數數的練習題中有一部分同學出錯很多。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3

一、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我通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在充分動手操作的認知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數感。先讓學生猜猜方盤裏的糖果有多少個再確認,有利於提高學生對100的感知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二、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通過提出問題,誰能數100個糖果,還能數100個什麼物品?學生説很多,有的説100個人、100條魚、100頭牛、100間房子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的中的積累,把這種積累經驗釋放一下,交流一下,很有價值,也體現了100這個數的廣泛應用。當然,學生説的這些都是生活中的事物,我們拿來所用,其實我們人身上就能找到100,手指頭人人都有,把它們結合起來,我覺得會很親切、自然,也很有趣味。再通過問學生怎麼讓大家看到100個手指頭?這樣用手指頭當學具,使學生非常親切地感受到數就在我們身邊,甚至就在我們身上,自然地將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三、充分讓學生動手操作體會數是數出來的

在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多次經歷數數的過程,看老師數糖果,數100個手指頭等,數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體驗,是別人不能代替的,學生必須要親自去數,所以這一過程很重要。我為學生每桌準備一袋紅豆,讓他們共同合作,親自經歷這一過程。這樣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數出物體的個數,體現數是數出來的。

整堂課氣氛活躍,我與學生融為一體,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迫使我今後應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4

本單元的內容包括:數數、數的組成、數位的含義、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本單元教學重點是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本單元教 學難點有三:

(1)數數過程中,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整十數應是多少。

(2)數位的意義。

(3)探索例7的百數圖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方面進行教學:

一、把握好學生學習的起點

抓住本單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 這一教學重點,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引導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在反覆點數的過程中,建立起百以內數的概念,通過充分動手操作,讓學生體 會數是數出來的。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建構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主動構建的學習方式。

二、注重培養學生數感和估數意識

讓學生建立數感是義務教育階段重要任務之一。一年級學生已經會數20以內各數,並有了數是數出來的初步感受。當物體的個數多於20時,有相應的數來表示這 些物體的個數嗎?怎樣來數這些物體的個數呢?教學時,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讓學生進行一個一個、十個十個地數小棒的過程中,感知比 20大的數是在數物體的過程中數出來的。這看似簡單的數數活動不僅讓學生自主數出了100以內各數,而且明白數是在數物體的過程中產生的。在教學過程中, 我針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力求讓學生在猜數中建立數感,先讓學生感知10根的小棒有多少,再讓學生感知20根有多少,最後讓學生估計這麼一大堆的 小棒有多少根。最後,讓小朋友感受百羊圖等…使學生了解到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數能力,也有利於學生對估算方法的體驗,建立學生的數感。

三、重視計數器在學習中的作用

為了突破數位的意義這一教學難點,通過讓學生利用計數器來讀數和寫數,説説哪個數位是幾?表示幾?來理解數位的意義。通過利用 計數器進行讀數、寫數練習,理解數的意義,必須以能用計數單位來表述數的組成為標誌,如48裏面有4個十和8個一,100裏面有10個十。這個目標的實 現,是以建立起數的意義表象為基礎的,如聽到或看到24這個數,馬上就會想起它在計數器上的樣子,因而,藉助計數器反覆操作,進行數與計數器算珠的不斷轉 換,是建立數的表象進而抽象數的意義的有效途徑。

不足之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與標準還有一段距離,另外在具體的情境中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描述數之間的大小關係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到很困難。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5

100以內數的認識是很重要的認數教學的內容,不僅是學習100以內數計算的基礎,也是認識更大的自然數的基礎。

學生在平日的生活中對100以內的數有很多的接觸。通過課前調查發現通常的孩子都能數到100,但是在數法上不是很標準,很多孩子習慣了簡單的口語式數數,把幾十幾數成几几(如三十四數成三四等)。另外,拐彎處的數數也是一個難點,尤其在幾十九後面接着是幾十,還是有些孩子不太熟練。

因此,我精心設計本節課的教學,整堂課下來,感覺在以下幾個方面做的比較好。

1、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擴大了取材的範圍,準備了書本以外而又是學生熟悉的一些材料:玉米、小棒、花生、回形針、三角形片、瓜子、大米等。為學生提供了更廣泛的思考空間,同時讓學生估計這些物品的數量,使學生自覺產生更想知道其有多少的問題,從而引出課題。

2、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最大限度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即使一年級的學生也有一定的數學活動經驗和知識的積累,特別是一百以內數的認識這一內容,學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接觸過。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不是讓學生被動地吸取、模仿、記憶和反覆練習,而是創設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通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習,讓學生共同數出100粒瓜子,讓學生認識並感受100有多少。然後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數一百以內的數,並進行猜數遊戲。最後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哪些地方有一百以內的數,充分鞏固了學生對一百以內數的認識。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沒有教師生硬的講解,而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不知不覺地掌握知識。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力圖體現一百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意義,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養成有條有理的習慣。我們教師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善於在教學中挖掘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教育。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在學生學習完後,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尋找數。例:我們教室有多少張凳子,多少張桌子等。

總之,這節課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參與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並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6

孩子們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知道了10個一是1個十,2個十是20,20以內的數的組成,這對於本節課學習認識100以內數的組成,知道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幾十幾,幾個十是幾十,10個十是一百等等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本節課我通過複習導入,一來是想要複習舊知;二來是想要通過舊知,讓學生把舊知遷移到新知上來;三來是想要把新舊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對知識具有一個系統性的認識。

雖然有這種想法,但是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卻沒有完全達到我想要的效果。當我在複習20以內的數的組成時,一步一步的扶着學生走,按照自己的思維,精細的設計教學環節,想要做到一環扣一環,結果課堂上沒有了學生的思維,而完全變成為自己而服務。

在讓學生根據二十、三十、四十、七十,找一找有什麼規律時,有的學生很茫然,有的學生找出的規律是按照順序排列什麼的,不是我所想要的規律,這説明,他們對於我想讓他們體驗的規律,他們沒有體驗夠,或者我問問題的方式不對,應該先指出,像二十,三十,四十,這些數,是整十數,請你説説,還有沒有別的整十數了,比如八十,你知道八十是怎麼來的嗎?

另外,本節課還需要讓學生學會數數,但是課堂上對於孩子們這方面的鍛鍊比較少,學生説的機會比較少,對於數的感受,數的順序的感受不夠,這從之後的練習中,可以看出來。

《1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反思 篇7

學生上學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知道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一個十,2個十是20,也知道把1捆和幾根合起來表示十幾,在此基礎上,學生進行100以內數的認識,重點是理解100以內數的組成,難點是理解幾十九添上1是幾十。

導入部分,我採用“圖圖的困惑”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擺23枝鉛筆,怎樣擺可以讓爸爸一眼就看出是23枝?很顯然,學生之前已經擁有了100以內數的數數經 驗,問題剛一提出來,不少孩子已經舉起小手躍躍欲試了。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二十三的組成,我還是組織學生進行了擺小棒的操作活動,在實踐操作的基礎上, 引導學生總結出 “2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二十三”。反思這一環節,我給學生準備的是2捆帶10根小棒,聯繫20以內的認識經驗,學生很容易就想到先擺2 捆、再擺3根的擺法,也許我可以考慮進一步加大這一環節的開放性,直接給學生一把小棒,讓學生自主地數出10根捆成一捆,這樣就可以對20以內數進行一個 簡單的複習,也可以為下面的滿10根即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動做好鋪墊。

認識二十三以後,我又讓學生擺出了二十四和二十九,並讓學生結合操作 説一説這兩個數的組成。我感覺這一環節的處理不夠流暢,可以讓學生結合二十三添上一是二十四來進一步推想二十四添上一是——二十五,二十五添上一是——二 十六等等,這樣學生對二十幾的認識就不是僅停留在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九這三個獨立的數上,還可以感受到這些數的順序。另外,單靠這幾個數我們還不足以得 出“幾個十和幾個一合起來是幾十幾”的總結,不妨再加入五十六、八十五、七十三等更多的數,讓學生在較多實例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概括和總結。

在學生擺出二十九根小棒後,我進一步提問:二十九再添上一是多少呢?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我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推想,然後再動手將10根捆成一捆,由此得出 “3個十就是三十”。在學生認識三十以後,我引導學生推想:三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四十九添上一是多少?五十九添上一是多少?學生回答後,我再輔以課件的動 畫演示,讓學生直觀地感受二十九和幾十的關係,“滿十進一”的計數原理也得以逐步明確。“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涉及到一百的認識,我藉助課件讓學生直觀感 受這兩個數的關係,並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告訴學生這一大捆就是1個百,至此,新的計數單位“百”以大捆小棒的直觀印象為學生所直觀認知。而在把一大 捆小棒拆成一捆一捆的時候,學生也能直觀地理解“十”和“百”的關係。

課堂練習中,我選擇“從八十數到一百,可以怎樣數”這樣的開放題來 展開數數練習,引導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兩個兩個地數、五個五個地數、十個十個地數,怎麼方便就怎麼數,並在數櫻桃和數香蕉的具體情境中進行具體數數方法的 鞏固。在數小球的練習中,我先讓學生估一估,然後圈出10個,讓學生再次進行估計。顯然,有了“十個是多少”的表象支撐,學生第二次估計時更準確了。兩次 估計後,學生進行數滿十個圈一圈的的活動,以此驗證估計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