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37K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因數倍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1

我結束了公因數與公倍數的教學。在我看來內容不是很難,沒什麼高難邏輯思維在裏面,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對於列舉法和篩選法應該都掌握的不錯。但是翻看了學生的練習冊,才知道,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裏面存在着各種問題:有的答案書寫不完整,沒有寫出最關鍵的話;有的公因數與因數概念混淆,求一個數的因數也説成公因數;有的是公因數與公倍數找不全,有遺漏現象;只有一些學習好的同學可以完整的做對這些題目。

看來學習的過程確實不是一帆風順的,“一分辛勞一分收穫!”的確是這樣,面對學生的答題情況,我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思路,決定對如何求公因數、公倍數做一專項練習。首先我將各種錯誤情況例舉出來,教學生們進行判斷,找出其中的問題加以改正,接着與學生一起對不同情況進行了歸納,使學生在針對不同題型的時候可以用不同方法快速做出解答,而不是隻知道簡單機械的照本宣科。從這節課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同學都掌握的不錯。不僅改正了自己練習冊上存在的很多錯誤,還教學生學會了如何去歸納總結已學知識。收效很大,很是高興!

的確,數學學習做題是極為必要的,但是做題之後的總結工作也是極為重要的,否則只能是雜而不精,無法將知識融會貫通,合理運用。我經常教育自己的學生:在多種解法中選取適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對於一些靈活的題目而言,應該在做題中對許許多多的情況進行總結,以便在考試中將方法靈活運用,防止死做與定性思維的產生。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2

《倍數和因數》這一章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由於這一單元概念較多,學生要掌握的知識較多,所以掌握起來較難。我上的這節複習課分以下四部分。

1、先從自然數入手,由自然數的概念讓學生總結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又根據生活實際試着讓學生把自然數分成奇數和偶數。點名説出什麼數是奇數,什麼數是偶數,是根據什麼分的,這樣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2、由偶數都是2的倍數,複習2的倍數的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3的倍數的特徵。學生邊複習老師邊板書,由於大家共同協作,很快找出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然後總結同時能被2、3整除的數就是6的倍數,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意義。讓學生隨便説一個算式,説明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列舉乘法或除法算式,準確表達倍數與因數的關係,加深了學生對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關係的理解和認識。

3、隨便給出一個數找出它的所有因數,得出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身。根據因數的個數把自然數分成質數、合數和1。複習什麼是質數,什麼是合數。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20以內的質數。為什麼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這是根據什麼分類的呢?任意給出一個數判斷是質數還是合數,若是合數讓學生分解質因數。先説分解質因數的方法,然後點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出錯誤。

4、帶領學生一起做練習,讓學生邊做邊説思路。這節課比較好的地方是條理清晰、內容全面;練習的設計不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意到了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

不足之處是我缺乏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情感,以後需多努力。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3

本單元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因數、倍數、質數、合數等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還要掌握2、5、3的倍數的特徵。這一單元的內容與原來教材比較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從學生學習的情況來看,這一改變並沒有對學生造成任何影響。

本單元的內容較為抽象,很難結合生活實例或具體情境來進行教學,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過程中,本人就忽視了概念的本質,而是讓學生死記硬背相關概念或結論,學生無法理清各概念間的前後承接關係,達不到融會貫通的程度,所以教學效果也不怎麼理想。要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經過反思,我認為要做好兩點:

(1)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係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記硬背。本單元中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於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對於後面的公因數、公倍數等概念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要引導學生用聯繫的觀點去掌握這些知識,而不是機械地記憶一堆支離破碎、毫無關聯的概念和結論。

(2)由於本單元知識特有的抽象性,教學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雖然我們強調從生活的角度引出數學知識,但本單元不太容易與具體情境結合起來,如質數、合數等概念,很難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而學生到了五年級,抽象能力已經有了進一步發展,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讓學生通過幾個特殊的例子,自行總結出任何一個數的倍數個數都是無限的,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等等。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4

我在教學時做到了以下幾點:

(1)密切聯繫生活中的數學,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間的關係。

今天在教學前,我讓學生學説話,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概括能力和對事物間關係的理解能力。於是我利用課前談話讓學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關係,課中遷移到數學中的倍數和因數,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又幫助學生理解了倍數因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從而使學生更深一步的認識倍數與因數的關係,

(2)改動呈現倍數和因數概念的方式。

我改變了例題,用杯子翻動的次數與杯口朝上的次數之間的關係,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數關係的存在,從而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併為下面學習如何找一個數的倍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樣不僅溝通了乘法和除法的關係,也讓學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據乘法還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數和倍數。

(3)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雖然學生不能有序地找出來,但是基本能全部找到,再此基礎上讓體會有序找一個數因數的辦法學生容易接受,這樣的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我覺得能起到鞏固新知,發展思維的效果。

(4)設計有趣遊戲活動,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譬如“找朋友”遊戲,答案不唯一,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很大,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我手裏拿了5、17、38幾張數字卡片,讓學生判斷自己的學號數是哪些數的倍數,是哪些數的因數,,如果學生的學號數是老師出示卡片的倍數或因數就可以站起來。最後問能不能想個辦法讓所有的學生都站起來。出示地卡片應該是幾,找的朋友應該是倍數還是因數?學生面對問題積極思考,享受了數學思維的快樂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課堂中,我首先讓學生理解分類標準,明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在例1教學中,首先根據不同的除法算式讓學生進行分類,同時思考其標準依據是什麼。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學生得出:第一種是分為兩類:一類是商是整數,另一類是商是小數;第二種是分為三類:一類商是整數,一類是小數,另一類是循環小數。究竟怎樣分類讓學生在爭論與交流中達成一致答案分為兩類。然後根據第一類情況得出倍數和因數的含義,特別強調的是對於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必須在整數除法中,二是必須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才能説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其次,釐清概念倍數和幾倍,注重強調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性。在教學中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因數和倍數都不能單獨存在,不能説2是因數,12是倍數,而必須説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對於倍數與幾倍的區別:倍數必須是在整數除法中進行研究,而幾倍既可以在整數範圍內,也可以在小數範圍內進行研究,它的研究範圍較之倍數範圍大一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1.練習設計容量少了一些,導致課堂有剩餘時間。

2.對因數和倍數的含義還應該進行歸納總結上升到用字母來表示。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內容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即抽象又容易混淆,如何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些概念,理清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繫,構建知識之間的網絡體系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成功之處:

1.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理清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一個聯想接龍的遊戲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單元的知識來描述數字2,學生非常容易想到2是最小的質數、2是偶數、2的因數是1和2、2的倍數有2,4,6…、2的倍數特徵是個位是0、2、4、6、8的數,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引出本單元的所有概念:因數、倍數、質數、合數、奇數、偶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2、3、5的倍數的特徵。如何整理使這些凌亂的概念變得更加簡潔、更加有序、更加能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繫呢?通過學生課前的整理髮揮小組的合作交流作用,在相互交流中,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逐漸對這些概念的聯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然後通過選取幾名同學的作品進行展評,最後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整理和調整,最終來完善知識之間的網絡體系。

2.在練習中進一步對概念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在練習環節中,我根據這些概念設計了一些相應的練習。目的是以練習促複習,在練習中更好的體會這些概念的具體含義,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不足之處:

個別學生在展評中不會去評價,只是從設計的美觀上去思考,而沒有從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繫上去進行説明。

再教設計:

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美觀的整理形式只是一些外在的,並不是重點。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7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化、活動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 操作實踐,舉例內化,認識倍數和因數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為直觀。首先根據一道應用題,通過對學生隊伍的理解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意義建構,找倍數和因數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整節課中,教師始終為學生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中自主獲取知識。新課程提出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學中的多次合作不僅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發表意見,參與討論,獲得知識,發現特徵,而且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初步形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8

聽了陶老師執教的《倍數和因數》一課,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倍數和因數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在教學中,陶老師讓學生擺出圖形,通過乘法算式來認識倍數和因數。用12個同樣大的正方形拼一個長方形,觀察長方形的擺法,再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組織交流出現積是12的不同的乘法算式。即:4×3=122×6=121×12=12。根據乘法算式,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學習倍數和因數,初步體會其意義。在得出這些乘法算式以後,先根據4×3=12説明12是3和4的倍數,3和4都是12的因數,使學生初步體會倍數和因數的含義。在學生初步理解的基礎上,再讓他們舉一反三,結合另兩道乘法算式説一説。在這一個環節中,陶老師還設計了讓學生根據除法算式説出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讓學生明白除法算式中也能找出倍數和因數。最後,陶老師出示了五個數,讓學生從中找找,説説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這一設計既是對上面內容的提升,又引出了下面的內容。

2、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尋找,課本上是安排先教學倍數後教學因數的。陶老師在教學時,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首先教學找一個數的因數。我覺得這樣做比較好,找因數的方法比較難一點點,它需要學生的逆向思維,所以陶老師一步一步的引導着學生,扶放結合地讓學生去探索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隨後再去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學生就容易找準了。這樣安排既承接了上面的內容,又為學生一個數的倍數提供了方法。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9

一、教學設想:

新教材在引入倍數和因數概念時與以往的老教材有所不同,比如在認識“因數、倍數”時,不再運用整除的概念為基礎,引出因數和倍數,而是直接從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目的是減去“整除”的數學化定義,降低學生的認知難度,雖然課本沒出現“整除”一詞,但本質上仍是以整除為基礎。基於以上認識,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性,我給這節課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認識因數和倍數。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課前通過輕鬆、愉快的談話引入,説明“一個人是好朋友”這樣的關係不能成立,從而為説清楚“倍數”和“因數”這兩個好朋友之間的關係打下基礎,對感知倍數和因數相互依存的關係進行有效的滲透和拓展。其次引入數學中自然數和自然數之間也有相互依存的關係,初步體會數和數的對應關係,既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聯繫,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

新課伊始,直接由哪兩個數相乘得12引入,教學因數倍數的概念。因數和倍數是比較抽象的概念,不要讓學生去探究,學生也不可能探究出來,這就需要教師教,教時要結合具體算式講。教師講完之後,要讓學生結合其它的算式進行練習,給學生一個舉一反三的機會。因此,我首先根據算式介紹倍數和因數的意義,然後讓學生根據其餘兩道乘法算式模仿的説一説,對於特殊的“12是12的因數,12是12的倍數”教師引導概括:一個數是它本身的因數也是倍數。然後通過除法算式加深因數倍數的意義,讓學生充分的説一説。這裏老師引導“能説6是因數,12是倍數嗎?通過對反例的辨析,充分感受倍數和因數是相互依存的,使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讓學生明確:因數和倍數是相互的,是有所指的,是兩個自然數之間的關係,不能單純的説6是因數或12是倍數,應説6是12的因數,12是6的倍數。

(二)合作交流,探討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

教材把倍數和因數的意義以及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合在一個課時教學的,課的容量大、內容多。怎樣通過有效的課堂,真正使孩子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並且能夠有序、完整地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就成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其中,有序完整的找一個數的因數,既是重點更是難點。教學中我結合得到的三道乘法算式,教師半扶半放的引導學生找出12的所有因數。有了找12的因數的例子為依託,正好可以為找一個數的因數提供了思維的平台,找一個數的倍數比較容易,放在後面可以少投入些時間。

”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是教學取得實效的關鍵“。本環節對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並通過兩次針對性的比較,使學生學會靈活地、有序地思考,及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總結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應該説,找出24的幾個因數並不難,難就難在找出24的所有因數。教學中,不是急切認定結果,也不是把方法簡單地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獨立探究,在作業紙上獨立寫出24的所有因數,教師則及時巡視並請學生將各種情況反饋。有用乘法找的,有用除法找的,有有序找的,也有無序找而有遺漏的。

教師引導學生對有序和無序找的作了比較,學生在比較、交流中感悟到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學性。在學和議的環節,學生交流的過程應該是相互補充、相互接納的過程,是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加工和重組知識的過程,是學生的認知不斷走向深入,思維水平不斷提升的過程。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提出了各自的解法或見解,是思維獨創性的培養;引導學生一對一對有序的找,或從1開始,用除法一個個去試,是思維條理性的培養;既有遷移於擺正方形的形象思維,又有直接運用除法算式的抽象思維,或乘除法口訣的綜合運用等,在感受解法多樣性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這部分教學,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認真地思考、充分地交流、相互評價。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親歷了方法探究的過程,自主構建了知識體系。

接着通過練習及時鞏固找因數的方法。最後通過觀察比較三個數的所有因數,發現一個數的因數的特徵時,讓學生先在小組裏説一説,再用自己的語言總結,而找出因數的特徵。從而在互相評價、充分比較、集體交流中感悟有序思考的必要性和科學性。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10

1、這堂課的行走過程。學習了五堂同課異構的《倍數和因數》,一直想自己嘗試一下這堂課的教學,無奈,四年級的孩子已經學過了,就放在三年級進行教學,預習自己先到一個班級熟悉一下,和六年級的孩子打習慣了交道,現在一下子走進三年級課堂,真的還有諸多的不習慣,一堂課下來,自己用一個“急”字貫穿課堂,説話方式有待調整,於是,再一次梳理教案,詳細備好每一句話。第二次上課,請了三年級的數學老師聽課,出現了一個“澀”點,就是:9是倍數,9是因數的判斷,但是學生稍作點撥,還是能完全理解的,師生配合,還算順利,另外有一些小節問題處理得還是不成熟。由於“卡”得不算太“澀”,所以,也沒在意。第三次課題組正式上的時候,當出現“9是倍數,9是因數”的判斷,學生竟齊聲回答:這種説法是正確的。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偶然的,現在,再一次理一理,發現,開始的談話,借鑑了“三個人,有兩個兒子,兩個爸爸”沒有用好它,反而給了學生一個錯誤的提示,而且“先入為主”,學生進行正遷移,從數學原理來看,沒有真正處理好“數形結合”,處理因數個數與擺幾種圖形的關係,課堂顯得思維含量不夠,數學價值有些削弱,所以,教案我又作了一定的修改。

2、關於“體驗教學”主題的思考。體驗既是過程,又是結果。通過學生觀察老師三種寫因數的方法,談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碰撞中,深化自己的認識。通過自己找因數、倍數的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是我教學的出發點,實施得怎樣,還需要同行的指點。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11

《倍數和因數》是四下第九單元的內容。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到直觀感知,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倍數與因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倍數與因數”的概念。根據算式直接説明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很容易接受,再通過學生自己舉例和交流,進一步加深對倍數和因數意義的理解。從學生的反應和課堂氣氛來看,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

能不重複、不遺漏、有序地找出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找3的倍數,彙報交流後通過對比(一種是沒有順序,一種是有序的)得出如何有序地找一個數的倍數的方法。對於倍數,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有所接觸,所以學生很容易學,用的時間也比較少。

對於找一個數的因數,學生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漏找,即找不全。所以在學生交流彙報時,我結合學生所敍思維過程,相機引導並形成有條理的板書,如:36÷1=36,36÷2=18,36÷3=12,36÷4=9,36÷6=6。這樣的板書幫助學生有序的思考,形成明晰的解題思路。學生通過觀察,發現當找到的兩個自然數非常接近時,就不需要再找下去了。書寫格式這一細節的教學,既避免了教師羅嗦的講解,又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12

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因數、倍數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內容較為抽象,為讓學生理清各概念間的前後承接關係,達到融會貫通的程度,在學習《因數和倍數》這節課時,我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對概念間相互關係的梳理,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概念。

因數和倍數是最基本的兩個概念,理解了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對於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等結論自然也就掌握了。因此,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情景圖引出乘法算式2×6=12,讓學生在多説中體會、理解乘法算式中兩數之間的因數與倍數的關係。學生在交流中輕鬆地理解了兩數之間因數與倍數之間的關係,同時引出12的所有因數,讓孩子感受到用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因數的方法,為後面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做好鋪墊。

二,引導孩子在自主探究中學習新知

在學習找一個數的因數時,讓孩子們動腦思考,小組合作中探究方法,孩子們想出的方法很多,充分發揮了他們智慧,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中優化了方法,孩子們在體驗中逐步掌握了方法,學得深刻,方法熟練。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動腦思考、觀察,讓學生在自主的探究學習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一些特殊的例子,引導學生用數學的語言總結概括一些概念,逐步形成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能力。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13

開學後上第一節課年級組教研課,挺有壓力的。畢竟放了這麼久的假,感覺有點不習慣,好象字都寫不穩一樣。還好,上完課後感覺還可以。

因數和倍數是一堂概念課。老教材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在整除的基礎上教學因數與倍數的,而新教材沒有提到整除。教學前,我是先讓學生進行了預習,開課伊始,就揭示課題,讓學生談自己對因數與倍數的理解。學生結合一個乘法算“3×4=12”入手,介紹因數與倍數概念,這樣有助於更好理解,也能節約很多時間。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了、思維被調動起來了,主動參與到了知識的學習中去了。

能不重複、不遺漏找出一個數的因數是本課的難點,絕大部分學生都能仿照找12的因數去找,孩子都能一對一對的找,可遺漏的多,在這裏我強調按順序找,也就是從“1”開始,依次找,這樣效果很好。

為了得出因數的特點,我出了“24的因數,36的因數,18的因數”,並認真觀察這些因數看有什麼發現,由於時間不夠,我只要求孩子從因數的個數,最小,最大的因數考慮,沒有對質數,合數,公因數進行滲透。找一個數的倍數因為方法比較易於掌握,沒有過多的練習,二是激發他們想象一個數的倍數有什麼特點。

針對這節課,課後老師們就這堂課認真評析,真誠的説出自己的觀點,特別就知識的生長點、教學的重難點展開了討論,特別是找一個數的因數,應注重方法的指導。由此,我們數學課堂教學應注意一下幾點:知識的滲透點、練習發展點、層次切入點、設計巧妙點、教法多樣點、語言動聽點、管理到位點、應變靈活點。

這幾點既是目標也是方向,相信我們在新的一學期,團結協作,勤奮務實,努力朝着目標前進。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14

教師在教學時做了如下一些努力:

(1)捕捉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間的關係。數學課堂中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和表達,離不開教師的培養,今天在教學前,教師讓學生學説話,就是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概括能力和對事物間關係的理解能力。因為今天教學的倍數和因數是講述兩個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關係,於是教師利用課前談話讓學生在找找生活中的相互依存關係,課中遷移到數學中的倍數和因數,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又幫助學生理解了倍數因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2)改動呈現倍數和因數概念的方式。書上用12個小正方形擺長方形,然後自己用算式把擺法表示出來。由這些乘法算式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列出乘法算式,初步感知倍數關係的存在,從而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概念,併為下面學習如何找一個數的倍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還出示了一個除法的算式,讓學生來找找倍數和因數的關係,這樣不僅溝通了乘法和除法的關係,也讓學生很容易感悟到不管是根據乘法還是除法算式都可以找到因數和倍數。

由於這節是概念課,因此有不少東西是由老師告知的,但這並不意味着學生完全被動的接受。當學生認識了倍數之後,教師進行了設問:8是4的倍數,那反過來4和8是什麼關係呢?儘管學生無法回答,但卻給了他思考和接受“因數”的空間,使學生體會到8是4的倍數,反過來4就是8的因數,接下來2和8的關係,學生也迎刃而解了。

因數倍數教學反思15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整數知識(包括整數的知識、整數的四則運算及其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整數的性質。本單元所涉及的因數和倍數都是初等數論的基礎知識。

成功之處:

1.理解分類標準,明確因數和倍數的含義。在例1教學中,首先根據不同的除法算式讓學生進行分類,同時思考其標準依據是什麼。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小組交流學生得出:第一種是分為兩類:一類是商是整數,另一類是商是小數;第二種是分為三類:一類商是整數,一類是小數,另一類是循環小數。究竟怎樣分類讓學生在爭論與交流中達成一致答案分為兩類。然後根據第一類情況得出倍數和因數的含義,特別強調的是對於因數和倍數的含義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必須在整數除法中,二是必須商是整數而沒有餘數。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才能説被除數是除數的倍數,除數是被除數的因數。

2.釐清概念倍數和幾倍,注重強調倍數和因數的相互依存性。在教學中可以直接告訴學生因數和倍數都不能單獨存在,不能説2是因數,12是倍數,而必須説誰是誰的因數,誰是誰的倍數。對於倍數與幾倍的區別:倍數必須是在整數除法中進行研究,而幾倍既可以在整數範圍內,也可以在小數範圍內進行研究,它的研究範圍較之倍數範圍大一些。

不足之處:

1.練習設計容量少了一些,導致課堂有剩餘時間。

2. 對因數和倍數的含義還應該進行歸納總結上升到用字母來表示。

再教設計:

1.根據課本的練習相應的進行補充。

2.因數和倍數的含義用總結為a÷b=c(a、b、c均為非0自然數),a是b和c的倍數,b和c是a的因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