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找駱駝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13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找駱駝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找駱駝教學反思15篇

找駱駝教學反思1

《找駱駝》故事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是一篇閲讀課文。課文中的人物有兩個:一個商人,一個老人。故事是這樣的:商人走失了一頭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着對觀察到的現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幫助商人找到了駱駝。老人的觀察分析、判斷,對人很有啟發,令人拍案叫絕。

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進行敍述,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晰。在敍述中巧設懸念,引人入勝。文章開頭並不急於講明老人是根據什麼知道駱駝特點的,而是講老人十分詳盡地描述駱駝的特徵,激起讀者往下讀的慾望。

由於本文是閲讀課文,所以在教學中我這樣處理:

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業。“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這一課時中,我抓住教學難點,即“老人為什麼要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而不是順着米和蜜或樹葉去找”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由於抓住了合作的時機,所以學生有效的參於了合作學習。

教學中重視學生説的訓練。《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説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説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説的訓練。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説話訓練,通過“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形式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由於本文采用倒敍的方式講述,學生似乎還不習慣,可能是平時接觸類似的課文比較少,所以在理解朗讀的時候有些吃力,課堂上缺少個性化閲讀。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同樣閲讀一個句子、一段課文,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別。教師一眼帶過的詞語,在學生眼裏或許很難記住;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個性閲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這與平時自己不太注重有着莫大的關係。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當然,學生的個性閲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

也許是課前準備的不夠充分,平自我感覺——這是一篇傳統篇目,故事清晰,好讀,因該好學。結果,有點大意失荊州,一節課沒有完成任務。

找駱駝教學反思2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對話的主體,教師不僅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還是學生閲讀的促進者。因此,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進行多樣化的個性化閲讀。

實際上,精讀課文是略讀課文的基礎,而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補充,它們都是學生在獲取閲讀最基本的方法方面有着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略讀應該與精讀一樣重要。大教育學家葉聖陶也曾就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作用做過精闢的論述,他説:“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實,在信息高度發達的今天略讀的作用就顯得更為突出,他能即迅速而又便捷地獲取大量信息。所以,就應用程度而言,略讀就顯得比精讀更為廣泛。所以我們便不難知道編者安排略讀課文教學的最大目的就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更多更好地讀書方法。

可是我們的老師是怎麼做的?要麼覺得內容超好而像精讀課文那樣細嚼慢嚥,條分縷析,要麼就是讓孩子粗糙一讀,匆匆一過,這樣的教學效果自然難如人意。殊不知從三年級起每冊的略讀課文都佔到八分之一,到了四年級往上,自然數量就更多,如果按照上述幾種方法進行教學的話,我們就沒有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孩子的綜合能力怎麼得以提高?到何時才能完成九年閲讀400萬字的閲讀量,現在想想這種現狀的確令人堪憂。

至於略讀課文怎麼教?怎樣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效果的最大化?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閲讀策略不妨拿出來以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也算是我在《找駱駝》一文的所謂亮點吧,還望各位不吝賜教,批評指正。

首先,以疑激趣,從“找”入手。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這樣一段精闢的論語:“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少兒心中的名探柯南就是深受孩子喜愛的人物,我以柯南為契機,説:“柯南是偵探,那你們想不想當偵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當一回偵探去幫一位丟失了駱駝的商人找駱駝。”

這樣的導語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一個個情緒高漲,急不可待地想往下學習。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到底怎樣去實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這就是我要説的第二個問題:緊抓課前提示,明確教學目標。

文章前邊的導讀提示,往往是文章的根本,它裏邊涵蓋課文主旨和課文內容的框架,我們只有緊抓這個大綱,讓學生有章可循,而不是大海撈針,這樣將會讓學生知道朗讀課前的導讀提示對學習課文的重要性。當然,再緊緊地抓住這問題進行組織教學,那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不想突破都難。

這樣做的還有一點是對培養三年級孩子學會質疑問難,使眾多問題明朗化,重點化起到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

關注全體孩子,讓每個孩子都動起來一直是我追求的,但十個指頭有長短,你很難要求每個孩子都做到。該怎樣平衡協調這個問題呢?我是這麼做的:我結合閲讀提示設計了三個問題,相當於三關,過一關及格,過兩關良好,過三關優秀。這樣一來,他們小小的心充滿鬥志,充滿被認可,每個孩子都給自己設定了在這堂課上的遠大目標,你光看一下他們的笑臉,他們那閃爍着挑戰的眸子便知道他們學習的熱情被我所激發。

第三,合作交流,個性表達,智慧碰撞。

把孩子領入學習之路,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可到底該怎樣有效地組織學生上略讀課,尤其對三年級這幫剛接觸略讀課文的孩子來説,我還真拿捏不住,生怕掌控不了課堂而犯老毛病——和孩子搶着講。但這次我就給自己説:放手讓孩子們去讀吧,你只要把自己做好,組織好他們就行。讓我高興的是:孩子們在小組合作交流這一環節中是那麼投入,神情是那麼專注讀得很投入,很充分,一雙雙明亮的眼神清澈可見,過了幾分鐘,你可以看到有讀懂的喜悦,興奮。有沒有讀懂困惑,還有沒有讀完的急迫。不出十分鐘,一個一個小組的合作成果展示出來,每組孩子甚至每個孩子都渴望上台表現,一展風采。

誰能説那一張薄薄的紙片上沒有學生甚至是那些學困生辛勤的汗水。

在講商人和老人對話這一部分時,本來計劃是他們説出商人的焦急,高興,憤怒等情緒後再男女分角色朗讀商人和老人的對話,最多再來一組單兵操練。實際上欣賞的很多名課也都是千篇一律。講到此,我原以為大功告成,誰知我的學生讀書的情緒高漲,表演慾望強烈。我還真不想掃了他們的興。就想,我的課堂我做主。何不就此讓他們再多操練幾回看看會不會有更高的突破。即拋開課本內化自己的語言,比較準確把握人物的感情呢?。

視頻中的幾組朗讀表演是一浪高過一浪,你光從這幾個小朋友的臉上就可以看見他們對文字體會的深刻。這不能不説是我這課隨機生成試驗中的最亮點。

第四,設計得法,水到渠成。

時間在一分一分的流逝,這節課在這一高潮過後本應趨於平淡,我也本該順理成章的總結,以我的本意設計是學了這篇文章,你們懂得了遇到事情該怎樣做?預設的答案是遇到問題多思考,多觀察,多動腦,到這個程度即可。可是我看到還有孩子在高揚小手,就問問,誰知又是一語驚人:遇到問題不能慌,不能急,我們應該多觀察,多動腦子。朋友們,聽聽,這又比前邊的預設高了一個層次。我就趁勢打鐵,誰能總結一下咱們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這時我已有自信,我深信我的學生能説出來。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實際上,對於這一課或者別的課,我們在座的同仁,只要你在課堂上引導得法,在課堂中多挖掘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充分朗讀,充分交流討論,放手讓孩子去説,那麼訓練孩子,給孩子更多的感性機會的這個磨刀一定不會耽誤他們閲覽羣書這個砍柴的功夫,我們的孩子一定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久而久之,你一定會有更加欣喜的發現,我的這幫毛孩子咋這麼聰明,咋這麼會説。

找駱駝教學反思3

《找駱駝》是一篇自讀課文,同時,又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判斷,使商人找回駱駝。 文章告訴我們 : 遇事要仔細觀察 , 勤于思考 , 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重點是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自主感悟, 我們精心設計了教案中的那份表格,讓學生 重點理解 " 老人為什麼能找準駱駝的特點,他的根據是什麼?” 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分四人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學生進行全班反饋,從學生彙報的情況看,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能較準確地找出駱駝的特點,

1 、左腳有點跛。

2 、左邊馱着蜜,右邊馱着米。

3 缺了一顆牙齒。並找出寫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句子。並注意 在思維訓練過程中加強語言表達的規範性。讓學生想想:駱駝的特點和老人觀察的依據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學會用上“因為……所以……” 和“之所以……是因為……”的關聯詞 練習説話,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符合邏輯,找到老人能準確無誤判斷的有力依據。

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中,請學生想象:當商人再次遇到老人時,他會對老人説些什麼?由於在前半節課討論填表的環節所佔的時間較長,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充分,導致在想象説話的過程中思維受到限制,並且思維較狹窄,只停留在“謝謝,向老人學習留心觀察”的思路上 。

找駱駝教學反思4

 教材分析:

本文是通過一個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着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正確分析判斷,使商人找到駱駝的事,説明了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多思考,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課文共11自然段,運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按“丟駱駝——找駱駝——找到駱駝”的順序,步步深入,故事富有哲理,是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和朗讀訓練的好教材。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繫,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道理。

2、理解詞語:商人、至於、究竟。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反覆讀和理解老人前後的對話,從後面的對話證實結論的正確,是觀察與推斷的結果。

教學難點:

理解老人為什麼沒看到駱駝卻把駱駝的特點了解得那麼清楚。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課件:猜謎語引入。師介紹:駱駝是沙漠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商人想要在沙漠中運貨,可離不開駱駝。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駱駝的一篇課文。

 二、自讀自悟

師:讀課題,根據老師給你們提綱自瀆課文,讓你們帶着問題進行自學,在自學的過程中解決這些問題。

出示自學提綱:

(1) 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 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三、檢查自學

1、指名讀詞語,糾正讀音

2、理解詞義

師:通過自學,你理解了哪個詞語?

忿忿:很生氣的樣子。

不緊不慢:不急也不慢,不慌不忙的樣子。

3、齊讀詞語

4、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師:詞語的意思明白了,那你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嗎?(一個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判斷,指點商人找到了駱駝。)

 四、學習課文

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樣兩個問題,可以劃一劃有關的句子。

(1)商人走失的駱駝是什麼樣子的?(2)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師:把你的思考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也聽聽別的同學有什麼發現。

師:同學們討論得非常認真。好,誰來説説,商人走失的駱駝是什麼樣子的?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1)出示:

剛才我看見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就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

我又看見路的左邊有一些蜜,右邊有一些米,我想駱駝馱的一定是這兩樣東西。

我還看見駱駝啃過的樹葉,上面留下了牙齒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顆牙齒。

(2)填一填,説一説:(出示)

因為老人看見 ,所以知道 ;

因為老人又看見 ,所以知道 ;

因為老人還看見 ,所以知道 。

(3)句式比較,從“果然”理解老人的判斷準確無誤

師:同學們,在老人的指點下,商人最終找到駱駝了嗎?(找到了)你從文中哪個詞知道的?(果然)

師:請你比較這兩句話,説説你認為哪句好?為什麼?(第二句)

從“果然”這個詞你可以體會到什麼?(老人的判斷非常準確)用“果然”練習説話。

(4)讀一讀,想一想

師:為什麼老人能指點商人找回駱駝呢?請你再讀一讀這一段,想一想。(老人善於觀察駱駝留下的種種跡象,並且通過這些跡象來確定駱駝的特點,進而指點商人找到駱駝。)

4、啟發學生思考

師:讀了這段話,你受到了什麼啟發?(我們要像老人那樣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解決問題。)

5、教師小結

師:老人沒見過那隻駱駝的樣子,卻憑着他的觀察力和判斷,憑着駱駝留下的幾處跡象,就分析得出駱駝的詳細情況,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五、再讀課文

1、想象,再讀課文

師:下面我們來表演讀一讀商人和老人的對話,要想象他們説話時的動作、神態、心情和語氣等。

2、給人物語言補充提示語,指名讀

師:老師給他們的對話加了提示語,你能看着提示語,讀得更好嗎?

3、分角色讀

師:老師請兩位同學來演一演商人和老人。(指名)

男女生合作,男生演老人,女生演商人。(男女生合作讀)

 六、拓展寫話

師:請你任選其中一項説一説、寫一寫。

1、你想對老人和商人説什麼?

2、商人找到駱駝後,心情怎樣,心中會怎麼想,對老人説些什麼?

 七、總結

師: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我們明白了:遇到問題,不能光着急;要冷靜,要動腦筋思考。

 板書: 16、找駱駝

左腳跛

左馱蜜 右馱米 觀察所得 果然找到

缺了一顆牙

用心觀察 認真思考

 教學反思:

《找駱駝》一文記敍一個商人丟失了一頭駱駝,很着急,一個老人憑着自己的觀察,進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丟失的駱駝的特徵,最後,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了丟失的駱駝.文章告訴我們: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上這篇課文,我首先以猜謎語導入,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所以重點是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自主感悟,我們精心設計了教案中的那份表格,讓學生重點理解"老人為什麼能找準駱駝的特點,他的根據是什麼?” 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再讓學生進行全班反饋,從學生彙報的情況看,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能較準確地找出駱駝的特點,1、左腳有點跛。2、左邊馱着蜜,右邊馱着米。3、缺了一顆牙齒。並找出寫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句子。並注意在思維訓練過程中加強語言表達的規範性。讓學生想想:駱駝的特點和老人觀察的依據有什麼關係,引導學生學會用上“因為……所以……”的關聯詞練習説話,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符合邏輯,找到老人能準確無誤判斷的有力依據。

以上的兩個教學設計在教學中都較順利地完成並落實到了實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很高。

在教學的最後一個環節中,請學生想象:你想對商人和老人説什麼?由於在前半節課討論填表的環節所佔的時間較長,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的時間不充分,導致在想象説話的過程中思維受到限制,並且思維較狹窄,只停留在“謝謝,向老人學習留心觀察”的思路上。學生參與討論時,個別學生的紀律約束力不夠好,以後我在這方面要多留意,加強課堂的組織能力。

.

找駱駝教學反思5

《 找駱駝》是第五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非常有意思的略讀課文,講的是一位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憑着一位老人獨到的觀察力及驚人的分析和判斷力,商人找到了駱駝,令人拍案叫絕。文章情節簡單,對話較多,而這組教材的專題是“細心觀察”。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找駱駝》一文對話多,對話中的提示語可不多。一是商人見老人詳細描述了駱駝的樣兒卻又聲稱自己並不知道駱駝的下落後“忿忿地”指責他;二是寫老人“不緊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質問。雖然只有兩處,卻淋漓盡致地顯現出了人物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研讀。“忿忿”是什麼意思?從課文哪裏看出商人確實很生氣?你能換個詞來表達商人的生氣嗎?通過課文具體語句的閲讀感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還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態,“不緊不慢”該怎麼讀?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從老人“不緊不慢”的敍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樣兒了嗎?從這不緊不慢的語句中你發現這是一位什麼樣的老人呢?語文的學習意義是對學生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指引。

“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説話是寫話基礎,三年級是從説到寫的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説的訓練,在説的訓練中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比如學習課文第10、11自然段時,輕聲朗讀後思考:老人沒有看見駱駝,但是為什麼説得那麼詳細呢?用浪線劃出老人看見了什麼的句子。出示:老人看見( ),知道( )。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完後,再用上關聯詞“因為所以”或“之所以

是因為”説一説。有能力的學生可以選“之所以是因為”説,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以選“因為所以”説,體現了説話的層次性。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説話訓練,通過運用關聯詞“因為所以”進行説話練習。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這樣,在填空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因果關係的關聯句的訓練,既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又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既積累了語言,又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篇文章對話多,也是朗讀中見真情的好教本。這一課就是要讓學生讀,分角色讀、小組讀、全班讀、範讀、同桌合作讀、引讀等形式,在讀中就會體會課文中所用的語氣詞,體會老人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找駱駝的現場,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充分融入文本,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並通過恰當的引讀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充分品味語言,不斷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培養語言感知能力。

不過,由於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教學中我主要是讓學生圍繞了閲讀提示裏的兩個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去學習課文,解決問題,但一堂課下來,我似乎感覺自己講的還是比較多,對於閲讀課文學習方式還把握不夠。

找駱駝教學反思6

《找駱駝》是一篇自讀課文,同時,又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主要情節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聽,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僅憑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準確判斷,使商人找回駱駝。因此,《找駱駝》一文既具有故事性也富有哲理性,讓學生們饒有興趣,似乎也比較容易學懂。

這篇課文,我首先以猜謎語導入,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當學生猜出謎底是駱駝後,緊接着讓學生彙報了課前查找的有關駱駝的資料,讓學生對不經常看到的駱駝有個大致的瞭解。隨後,引出今天的課題———“找駱駝”。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重點是學生自主學習。我以“破案子”的形式充分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做一回警察,當一回偵查官,在破案子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對“認真觀察,仔細分析”這一點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後,引出今天的課題———“找駱駝”,和一個老人去幫一個商人尋找一隻駱駝。首先是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認識和熟悉。在初讀課文之後,我讓學生簡單地講述課文主要説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引出課文的主角“商人、老人、駱駝”。此後,我將這課的幾個重點的字詞以小黑板的形式展出,三年級的學生字詞教學仍是重點,注意其中幾個字的讀音和寫法如“忿忿、跛、馱”等。緊接着結合閲讀提示讓學生明確自學要完成的兩個問題。在彙報交流時體現出 商人的着急,老人的穩重,不緊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現。隨後,我以一個問題引出老人的發現———“老人沒有見過駱駝怎麼會知道駱駝的去向呢?”學生思考交流。黑板出示相關句子“老人看見什麼了”“老人知道什麼了”。在熟悉老人的觀察和發現後,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兩種句式進行轉換,如:因為老人看見了路上有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駱駝的左腳有點跛,是因為老人看見駱駝的腳印,右邊深,左邊淺。再進行句式的轉化過程中,學生已經充分熟悉了駱駝的特點,也感受到了,老人“觀察——思考——發現”的過程。經過老人的分析,商人果然找到了丟失的駱駝,”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總結出老人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分析的人。結合板書,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要做細心的人。此後進行角色的扮演,朗讀課文,將課文的重點進一步的鞏固。最後的續寫故事,向課外延伸:商人聽了老人的話,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他看見路上________,心想___________。走着走着,商人看見___________,他____地説:“___________。”讓學生明白了要有感恩之心以及施恩不求報的高貴品質。在此次教學中,我也發現了幾點不足,如:導課的過程,語言過於繁瑣,沒能抓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指導“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轉換過程中,學生在一開始沒能很好的進入這個狀態,難度太大,可以以簡單的生活中的句子進行鋪墊,從而使學生對這種句式有更清楚的認識。

找駱駝教學反思7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説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教學時,我本着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發展學生語言,也要重視思維訓練,努力把語言發展與思維訓練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思維和語言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在《找駱駝》這篇課文中,老人説出了商人走失的駱駝的三個特點。但是,在課文中並沒有展開描寫老人的思維過程,課文留白處為學生思維發展預留了空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特點的,再用自己的話説出老人思維的過程,用課前遊戲和課中畫圖為學生的思考作鋪墊,引導學生可以從正面推理,也可以反向推理。這一過程,既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找駱駝教學反思8

《找駱駝》這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説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課文以對話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為我們提供了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的思想規律和方法。教學時,我本着化理性分析為感性體驗的思想,緊緊抓住課文的語言表達特點,以“提示語”為語言訓練的突破點,層層推進,引導學生去感悟、體會、表達,在語言實踐中獲得思想啟迪,掌握語言規律,提高語文能力。

《找駱駝》一文中寫商人與老人的對話時有兩處加了提示語:一是寫商人見老人詳細描述了駱駝的樣兒卻又聲稱自己並不知道駱駝的下落後“忿忿地”指責他;二是寫老人“不緊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質問。雖然只有兩處,卻顯出人物此刻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

教學時,我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研讀兩人的對話:“忿忿”是什麼意思?從哪裏可以看出商人確實很生氣?“不緊不慢”該怎麼讀?從老人“不緊不慢”的敍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樣兒了嗎?通過課文具體語句的閲讀感知,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態,還培養了可貴的語言意識——不少學生捕捉到了商人由稱老人“您”改為“你”這一情感變化的語言信息。

找駱駝教學反思9

《找駱駝》》是一篇略讀課文。講的是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着對觀察到的現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使商人終於找到了駱駝。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進行敍述,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楚。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放手讓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漸漸掌握基本的讀書方法,提高閲讀能力。學生根據閲讀提示獨立閲讀、思考,初讀感知故事的主要內容,然後抓住“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這一重點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仔細觀察、認真分析,這樣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課文情節簡單,對話較多。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將學生引入找駱駝的現場,充分融入文本,激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品味語言,從中感悟,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在寬鬆、愉悦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

找駱駝教學反思10

今天,複習了《找駱駝》這篇課後,讓我想起了上次學校教研活動開課時的情況。再看課文,我想起上次開課的種種。

《找駱駝》一課寫了一位老人指點商人找駱駝的事,説明遇到問題只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作出正確判斷,才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上課的過程中,有許多值得探討的.地方,希望與各位老師指正。

1、重視小組合作學習,但合作效果不佳: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這一課時中,我抓住教學難點,即“老人為什麼會這麼詳細地知道商人的駱駝的情況”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但由於時間倉促,問題答案的得出並不是全體學生共同討論的結果。從課後的練習中可以看出,少數中等生和差生並未參與討論,致使練習錯誤較多。

2、重視學生説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説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説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説的訓練。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説話訓練,通過“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形式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3、缺少個性化閲讀:

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同樣閲讀一個句子、一段課文,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別。教師一眼帶過的詞語,在學生眼裏或許很難記住;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在課後,各位老師的評課中都體現出了這一點。王老師説:“這一課就是要讓學生讀,分角色讀、小組讀、全班讀。在讀中就會體會課文中所用的語氣詞,體會老人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

從上課的效果來看,我還存在許多問題。看來經驗不足制約了我的課堂教學,以後要多多向其他老師學習。

找駱駝教學反思11

上了一次教研課,感受頗深:

1、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這一課時中,我抓住教學難點,即“老人為什麼要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找,而不是順着米和蜜或樹葉去找”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由於抓住了合作的時機,所以學生有效的參於了合作學習。

2、重視學生説的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的“課程目標”中規定:“中年級的學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説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説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説的訓練。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説話訓練,通過“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形式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3、缺少個性化閲讀

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同樣閲讀一個句子、一段課文,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別。教師一眼帶過的詞語,在學生眼裏或許很難記住;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

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個性閲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而我在實際操作中卻忽視了這一點,以致在理解課文前半部分時氣氛比較沉悶。這與平時自己不太注重有着莫大的關係。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當然,學生的個性閲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對於體驗中的侷限性,我不要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複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着説一句錯誤的話”。

找駱駝教學反思12

二十分鐘的微型課結束了,我在教這節課時做了一些準備,課前我準備了兩個方案,提前預設了一些問題。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楚,在文中巧設懸念,引人入勝。

課文情節簡單,對話較多,商人着急,老人穩重,這段對話需要重點指導朗讀。我在大屏上出示了相關句子,“老人看見了什麼?” “老人知道了什麼?”用因為...所以...和“之所以...”兩種句式的轉換,也讓我們感受到老人“觀察—思考—發現”的過程。

在此次教學中,我發現好多不足之處,讀的有些少,導課時間超過三分鐘了。優點是我用上了外出學習學的中華傳統教育《弟子規》、手語操,學生互動較好。

我認為每一次教學後的深思,都是一次改進的起點,今後我會不斷去發現自己的不足,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教學。

找駱駝教學反思13

本課略讀課文,在本的學習中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可以提高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有利於培養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

在這一課時中,我抓住教學難點,即“老人為什麼會這麼詳細地知道商人的駱駝的情況”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通過“因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為……”的形式展開交流。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還促進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豐富了學生語言積累。

找駱駝教學反思14

《找駱駝》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五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專題是:在觀察中要用心思考、勤於動手,才能有所發現。《找駱駝》一文記敍一個商人丟失了一頭駱駝很着急,一個老人憑着自己的觀察,進行了合理的分析、推理,指出了商人丟失的駱駝的特徵,最後在老人的指點下找到了丟失的駱駝。文章告訴我們:遇事要仔細觀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本文情節簡單,對話多。學生對這類的文章興趣很高,內容也較容易掌握。教學時王麗老師先指導學生多讀,運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知課文。並結合課文巧設懸念,引人入勝的特點,抓住課文對話背後的情感主線,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通過什麼方法發現這些特點,理解老人看到的現象和他所作的判斷之間的關係。然後在大體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探究老人是怎樣指點商人找到駱駝的。教學重點是圍繞課前的提示:

1、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

2、老人是又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

根據課前提示進行小組學習討論和展示,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學習,解決疑難。最後梳理學習略讀課文的方法,指導今後的自主閲讀。想嘗試在教學中引入生本理念,重視課堂上信息的靈活處理和過程的及時調整。通過展示資料,拓寬學生視野及更好地培養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

課前提示的導讀很好地引導了學生一下就能抓住文章的重點,另外一方面也在暗示學生課前提示的重要性。課堂上老師的引導很到位很及時。如:設計四幅圖畫,即駱駝正常腳印與跛了腳的腳印,駱駝正常牙印與缺了一顆牙的牙印。創設了情境,再現了老人觀察、思考、分析、推理、判斷的過程,使教學難點“老人為什麼會這麼詳細地知道商人的駱駝的情況?”迎刃而解。當學生朗讀不盡人意的時候,老師巧用幾個用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掌握了人物心理和朗讀語氣。老師自制的卡製表格填寫這一設計很好,足見老師花了不少心思,雖然耗時但是已嘗試生本,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學有所成。如果每組的表格填寫分成兩個人填寫,就會為後面的課堂提供更多的擴展空間。

教學時,王麗老師重視學生説的訓練。説話是寫話基礎,而三年級又是從説到寫一個承前啟後的過渡時期,在這一課時中,教師重點抓住老人看到的現象和得出的結論之間這個因果關係來進行説話訓練,通過運用關聯詞“因為……所以……”進行説話練習。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積累了語言。

寫商人與老人的對話時有兩處加了提示語:一是寫商人見老人詳細描述了駱駝的樣,卻又聲稱自己並不知道駱駝的下落後“忿忿地”指責他;二是寫老人“不緊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質問。雖然只有兩處,卻顯出人物此刻的內心世界及性格特點。教學時,教師以此為切入口引導學生研讀兩人的對話:“忿忿”是什麼意思?從哪裏可以看出商人確實很生氣?“不緊不慢”該怎麼讀?從老人“不緊不慢”的敍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麼知道商人走失的駱駝的樣兒了嗎?通過課文具體語句的閲讀感知,學生讀懂了課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態。

教學結束時,教師的小結:本單元的重點,就是要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學會觀察,而本單元的習作也是以此為點。從中可見,教師在備課時,注重了單元的整合,將單元的訓練點,重點融入於每一節課。

找駱駝教學反思15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因此重點是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自主感悟,而字詞的訓練退居其次。儘管如此,我仍然對一些有助於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字詞和句式進行了訓練,在本課教學中,我首先以分角色朗讀課文來創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找駱駝的現場,充分融入文本,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並通過恰當的“導”、“引”較好地啟發學生,使學生合作、自主、探究學習,在寬鬆、愉悦的氛圍中達成學習目標。

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充分注重朗讀的外化要求與內化要求,引導學生品味語言,不斷揣摩,學生從中感悟,培養語言感知能力。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

閲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為,閲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閲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閲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閲讀與理解。同樣閲讀一個句子、一段課文,學生和教師的感受很可能迥然有別。

教師一眼帶過的詞語,在學生眼裏或許很難記住;教師不厭其煩地分析的句子,學生也可能“不屑一顧”,不以為然。這一課就是要讓學生讀,分角色讀、小組讀、全班讀。在讀中就會體會課文中所用的語氣詞,體會老人的仔細觀察和認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