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99K

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1

《線段、射線、直線》是在學生學習了線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是學生學習本冊平行與垂直知識的基礎。教學時我藉助多媒體動態演示,直觀形象地引入線段、射線和直線,並讓學生討論線段、直線、射線的聯繫和區別。因此我把該課的教學目標定為:認識線段、射線與直線,瞭解它們的聯繫和區別及表示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重點是認識射線和直線,瞭解線段、射線和直線的特徵及表示方法。難點是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繫,建立空間觀念。

一、把準起點,促進發展

由於學生在二年級時已初步認識了線,並對線段與直線有一定的認識,雖然四年級學生的空間觀念有一定的發展,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本課教學的線段、射線、直線都是一種數學化的符號,具有較高的抽象性。所以對於三線的教學我從已知的線段入手,再到射線、直線,這樣設計由淺入深,學生易於接受。學後進而通過比較三線的區別與聯繫,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繫,也突破教學重難點。這樣對教材的處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參與實踐,加深理解

作為概念教學課,我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參與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經歷數學的過程中逐漸建立概念。通過操作,讓學生對自己原先的猜想進行了一次驗證,也對這個知識點的把握理解的更加深刻。還有最後讓學生通過今天所學的知識創作一副圖畫,這裏不僅讓學生體驗到學數學是為了用數學,更讓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發揮和培養。

三、直觀教學,簡潔明瞭

利用多媒體的直觀顯示,可以把一些概念直觀化,使知識簡潔、明瞭,讓學生容易接受。本節課中,射線和直線這兩個概念是很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利用多媒體的動態功能幫助學生建立“無限長”的表象。這樣,通過交互技術實現數學隱性知識的顯性化,讓他們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線段、射線和直線概念的涵義與區別。

四、充分感知,發揮想象

這部分內容屬於空間與圖形部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予學生想象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想象直線和射線的樣子,通過想象來充分理解“無限長”的含義,使學生對射線和直線的理解並不僅僅停留在自己看到的表象上,而是向更加廣闊的二維空間發展。

五、聯繫生活,尋找原形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許多的數學知識與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原型”。雖然射線、直線是抽象的數學知識,但是它們在生活中有很多“原型”,比如手電筒發出的光等。

六、不足之處

1、學生在課堂上雖然也經歷的想象的過程,但是在教師任務驅使下的想象總顯得被動了些。

2、在教學射線這一概念時,關鍵詞找的不夠嚴謹,沒有強調只有一個端點;板書的設計中缺少了字母表示法,有待完善。

3、對教材的鑽研方面,自己還停留在要教什麼這個層面上。僅僅是圍繞要教的內容逐個設計教學環節,並未預想其輕重。所以自己的課堂教學就呈現那種無節奏感的狀態,還得努力。

4、在學生的討論與交流出現分歧時,沒能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式學習,錯失了良機。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要求學生:

1、初步建立直線、射線的概念以及三線之間的關係;

2、掌握線段、直線、射線的畫法;

3、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結合,在討論和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本課着重於學習直線、線段、射線的特徵和異同點,使學生通過整個學習過程建立起對線的基本敏感。

學生已經初步感知線段,為學生學習本堂課提供了基礎。這節課對學生來説,通過課件形象感知直線、線段以及射線的特徵,進行分類整理,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分類思想的培養。通過典型的感知材料,及教師根據概念的特點組織感知活動,對學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以上概念。整堂課目標設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學會了根據三線各自的特徵區分直線、射線、線段。知道了線段、直線、射線是最簡單、是最基本的圖形,是研究複雜圖形的基礎,也是以後系統學習幾何所必需的知識,線段的得出經歷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同時,直線、射線的表示法是由線段延長而得到的。

對教材的處理、設計應銜接比較自然,使學生學習不感到吃力,讓學生先通過線段的特徵總結方法,過渡到學習射線、直線,進而總結射線、直線的特徵,學會三線的異同點,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自己又對單元教材進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於對教材的進一步理解。

課中要給學生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時間、空間。比如,在射線的形成與認識上給予了足夠的觀察和思考的空間,拓展了學生研究三線的空間,這裏揭示出隱藏在數學教材背後的數學概念,有助於學生對以後知識的自然溝通。

培養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敏感性,引導學生去主動思維。學生先從線段、直線、射線去分類思考,感悟到端點在其中的重要性。把書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數學知識恢復到那種鮮活的狀態。實現書本知識與學生髮現知識的一種溝通,增強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敏感性,這也是新教材教育數學教學中所一直倡導的。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3

教學“直線、射線、線段”這一內容,我讓學生舉出生活中“三線”的例子,當一學生回答説“知識是直線”這一意外生成信息時,就與學生演繹了一段精彩的對話。“老師,知識是直線,因為直線是無限長的,而知識也是無止境的”、“不,知識是射線。我們的學習總有一個起點,從這個起點出發向一方無限延伸”、“知識是線段,我們的學習是有始有終”。這時我説:“或許,對於某一個人而言,知識是有限的,是線段,但對整個人類而言,知識是無止境的,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

反思:在當前的課堂裏,我們所遇到的更多的'是“意外生成”,這種意外生成會造成兩極性的效果——尷尬或精彩。無論是何種效果,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既不能因尷尬而刻意迴避,也不能為求精彩而一味迎合。而應立足發展,放眼全體,或“放大”、或“縮小”,或“擱置’、或“延遲”,以智慧來啟迪智慧,以“生成”來應對“生成”。這就需要教師有高超的教學智慧和教學技巧。在教學中,我就是敏鋭地抓住雖“另類”卻有價值的生成信息,採用了“放大”策略,生成了一番新的天地。

錢夢龍老師曾有過備一節課既是一小時又是一輩子的説法,其實正好説明了預設之必然和生成之偶然的道理。“生成”即意味着課堂的不可掌控性,而實際上卻又需要教師極好的掌控能力,不然,一堂課走到哪裏算哪裏,恐怕也會走向壞的方向去。但走向之不可掌控,並不意味着教師心裏沒底。而教師要做到心中有底,則必需努力提高自身的素養。首先是學科專業素養和教學基本功。學養當然不只是知識,可能還要有書卷氣、文化氣度、儒雅風範等,至於基本功,當然是教師之必備的如説、寫、畫、演、做,還有媒體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操作等。其次是教師的理念、學情把握、方法積澱、經驗積累等,教師要在意識深處深刻確立生命教育理念,感悟人生真諦,這樣才能在教學雙向互動中,將關注由自己挪移到學生,體察到學生生命的生長,善待他們、呵護他們、引領他們、成全他們。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4

整堂課上下來,有很多不足之處,設計練習的層次不明,訓練不到位,課堂調控不夠靈活,學生提出的“為什麼在現實中找不到直線”這樣的問題,事先並沒有好好地去思索,自己的幾何語言教學不夠精煉、準確等等。雖然課堂上學生對線段、直線、射線的區別和聯繫掌握很好,但還是有少數學生對它們的幾何語言表示稍顯困難,往往用一個大寫的字母或者一大一小的兩個字母就表示線段、射線、直線;在按語句畫圖的練習中,仍有少數學生讀不懂題目的要求,不知從何下手。

也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在小學已有的對直線、射線、線段的感性知識的基礎上再學習直線、射線、線段的性質及表示方法,有吃“夾生飯”的感覺,教材能否一次性安排完直線、射線、線段的內容,這樣可以避免很多重複性的教學(或者説怎樣處理小學教學和初中教學的銜接)?

(2)學生課堂活躍,能夠表達清楚日常生活中的直線、射線、線段實例,但用幾何語言表達很困難,雖然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要求掌握這麼多,但在現在還風行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學生考試怎麼辦?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該怎麼把握尺度呢?

(3)對日常生活缺乏瞭解或者是不認真觀察的學生,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對他們來説稍顯難,教學為了每一個學生,教師該怎麼教學?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5

一、自身做得不錯的方面

⒈教材解讀精準到。

《6.2線段、射線、直線》這一課主要是要讓學生辨別線段、射線、直線的特點以及它們的表示方法,還需理解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這一基本事實。

⒉學法指導有效靈動,學生興趣充分激發。

在教學時,我考慮到真正的教學我們所要關注的是不僅僅是教材所給予我們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情感會參與其中,思維被激發,經驗被喚醒,智慧得到生成,精神受到啟迪。因此,課中我沒有一步到位地直撲文章的主旨,使學生一下子就領悟到,而是利用信息化應用技術,通過PPT教學,給學生設計了一連串的的問題,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當中能夠自主地建構起他們獨特的更改認識和情感態度。

⒊信息應用符合實際,師生互動落實目標

本課教學中,我運用信息技術應用教學手段,通過簡易多媒體教學,製作PPT課件,融入相關的圖片、文字及音頻信息技術資源,配上觸發器、字幕滾動式等製作技巧,在新課導入、複習回顧、等環節中加以實施,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模式,實現了信息技術應用背景下的有效的師生互動教學實效。

二、目前仍需要提升或改進的方面

在觀看培訓中的各個視頻後,感觸頗深,我執教的這節課若能運用交互式白板教學,融入更多的信息技術應用手段,或者仍然運用簡易多媒體教學,在教學設計、批註技巧和快速默讀技術設置等方面進一步地完善和改進,學生可能會學得更為投入,更有趣味,也更能體現信息技術應用教學的有效性。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6

這一內容對於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概念有點抽象。反思教學環節,我有一些新的體會。

一、聯繫生活,激情導入本課開始教師採用擬人法介紹一位“老朋友”——線段,從而複習回顧舊知識。再通過“小蟲子”穿過山洞遇到的問題,思考應該選擇哪條路,引出線段“直”的特點,呈現夜景燈光圖片,引出射線教學,導入新課教學。

二、注重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為了給學生建立射線的表象,我採用了圖片和實物教學,強調親歷親為,即讓學生親自實踐和真實體驗。課堂上通過看圖片和讓學生射手電筒等活動,使學生從內心很自然的建立了射線的一些具體表象。同時我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地感悟學習材料,能充分展開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親身體驗、經歷數學的過程中逐漸建立概念。如,經過一點能畫多少條射線?讓學生親自畫了,體驗了,就能得出準確答案。那麼“經過一點能畫多少條直線,經過兩點能畫多少條直線?”的思考就自然而然地明白了。通過小組活動,總結線段、直線、射線的聯繫和區別,培養學生的探索知識的能力,師生交流盡量實現數學隱性知識的顯性化,讓他們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線段、射線和直線概念的涵義與區別。

三、練習設計多樣適量、層次清晰,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練習環節我設計了神奇奪寶之旅的闖關行動,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且在練習中我也都添加了情景。難度上我也進行了適度的調整,除了數學書上的部分題目外,我有添加了興趣類思考題,希望學生能多動腦筋,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選一選、判斷、畫一畫、想一想等形式多樣的練習,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鞏固了本課知識點,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有助於學生自我內化。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7

本以為這節課教材內容不多,可能處理起來會簡單一點,可當上週六晚靜下心來備課時,卻發現這節課要處理的內容較多,因為本節內容是學生研究幾何圖形的起始課,為此我想雖然很多東西都很重要,但不能在一節課中全部都講。於是我把本節教學目標定位於:⑴三種線的表示、聯繫、區別。⑵基本事實的掌握和應用。⑶文字語言和圖形語言的轉化;其次我希望一節課下來,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只是一些數學知識,更要從初一開始慢慢教給學生一些學數學、解數學題的方法;最後我總覺得數學並不就是數學知識、數學方法。。。數學還有一種精神,特別是對初一學生,我更希望他們對數學有興趣、愛數學,所以我希望有一種數學精神來感染他們,同時為了和開始的猜謎語呼應,我在最後加了一張幻燈片“老師的希望”,讓學生感受這三種線藴涵的數學精神。

以上是我整個備課的思路,但由於個人水平有限,總覺得上的和設想的差距很大:

⑴前面直線、射線、線段講的太多,過於重複。由於第一節課試上後,感覺學生對同一射線、同一直線掌握的不好,所以課堂上對這一概念反覆強調較多,導致前面內容自己説的太多。

⑵課堂語言不夠精煉,這是我心頭一大重病,課前我也想過課堂語言,可一上課就有點控制不了。

⑶在講例題時,第二小題的幻燈片沒有設計好,我記得是把“過平面上任三點中的癩瓜難點,可以確定直線的條數為”打上去了,可結果沒有,導致PPt快一個節拍。説明課前準備還不夠仔細,這些應該是可以避免的。

⑷總覺得還是沒有放開讓學生講,可能不是自己的學生,心裏沒個底,而這又是一節公開課,心裏總有點擔心着,很多時候還沒有讓學生髮表自己足夠的想法。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8

學校為了培養年輕教師,進行了銀鈴活動,請了一些經驗豐富的教師來給我們進行指導,提了很多寶貴的意見,使我受益匪淺,同時我也對我的教學進行了深深的反思。

我教學內容是北京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空間與圖形《線段、直線和射線》。在研讀教材的過程中,我把北京版,人教版,北師大版進行了對比,發現人教版對於這部分內容沒有過多的講解,只是把這部分內容作為認識角的一個基礎鋪墊一下,北京版出示了一幅主題圖,比較抽象,北師大版的思路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因此我決定按照北師大版的思路與學生共同探討。線的認識主要是使學生了解並掌握線段,射線,直線的特徵及它們的區別於聯繫。直線,射線比較抽象,學生感知有一定的困難。北師大版先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理解,更形象化,理解直線,出示生活中的圖片是鐵軌,雖然有説明是向兩端無限延伸,但這只是一種假設,在現實生活中,鐵軌是有頭的,而且是彎曲的,孩子可能會提出疑問,很難理解。對於直線的引入有了一定的難度。從查閲的資料中,有的老師運用正負數,負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有了這個作為鋪墊,在教學直線時,他把數都一一表示在一條直線上,那麼這條直線可以向兩端無限延伸。這個想法非常好,我特別喜歡,但是我們班的孩子還沒有接觸負數。我在課上使用的是發光的激光燈導入,激光燈本身是線段,向一方射光是射線,兩兩頭是直線,但學生的視線時有限的,並不能通過視線感受無限,一次要求老師用語言引導,讓學生充分的想象。

在正式上課的時候,就體現出了新教師的經驗不足。對學生提問的語言還不夠精練,總是反覆重複自己的問題。提問後,要注意引導,歸納,總結,點評。另外對學生放得不夠開,總是怕學生不會説,自己很快地把答案説出來。這個時候要充分的相信學生,問題提出後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討論,讓學生多説,才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練習題有點單一,可以再適當擴充。

課改非常重視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充分利用,在課堂上引入了大量的生活情境,成為形象化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到同時我們要注意自己班的生生情況。因此,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吃透教材,更要吃透學生。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9

我們此次跟崗上課的內容是《線段直線射線》,上課的對象是四年級學生,每次到一個新的班級上課,我心裏都有忐忑,學生和我彼此的適應很重要,昨天用了半節課跟孩子們互動。這幫孩子活躍精力充沛,很喜歡回答問題,但是容易控制不了自己。如何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呢,我用了低年級的小組紅旗獎勵方法,孩子果然很感興趣,整個課堂回答聲此起彼伏。下面説説我從四個方面對這節課的設計進行的思考。

導入部分,我是以設問的方式,問孩子們的預習收穫,直入主題,此刻讓每個孩子在本子上畫出3種線,但是這三種線的作用何在?沒有利用到它們。射線的導入是否考慮從線段引出好一點呢?射線是否只能從左邊一點引出,右邊?上面?下面?這些都要解釋清楚。在解釋線段AB時,也可以説線段BA,這一點應該要説明下。但是射線AB就不能説成射線BA,我覺得自己在這些內容的設計上,有點遺漏,自己沒有講透徹。

小組合作方面,我設計同桌合作,出現的問題是,一個人包辦了任務,另一個同學顯得無所事事。過程中,自己由於對硬件不熟悉,在最後出現了問題,有點小緊張。

接着是板書,由於我在本校上課時是用思維工具的,所以這次我在板書上沒有修改,直接用了它,老師們關於金字塔圖都給出了很中肯的建議,衷心感謝,我都虛心接受。由於這節課的對象是新班新學生,不是可視化教學,所以金字塔圖沒有表格來的更加清晰。恰到好處的利用學生的板書,用表格板書或許更加明確清晰,少些文字,多讓學生説,或許效果更好。學生歸納總結可以看着板書來表達,本節課卻把微課直接代替了學生的總結,沒有達到學生口頭表達和歸納能力的培養。

最後説説微課。微課我放到了結束總結部分。一開始我設計是先讓學生來總結歸納的,由於我的不放心,不敢放手,我用微課代替了學生的表達。這一點評課的老師們也提出了建議,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説,看着板書來説,既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又培養了他們的歸納能力。這一點我是同意的,我一開始的設計也是這樣,因為自己的不放心,改變了設計,覺得很可惜。

整節課下來,收穫滿滿,評課老師們的建議彌足珍貴,任何的不足都是我成長路上的寶貴經驗,我會繼續努力學習。

四年級數學上冊《線段、射線、直線》教學反思 篇10

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可以説它是一節概念性的課,概念對學生來説往往抽象難懂,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

1.對教材的處理、設計銜接比較自然,學生學習不感到吃力,讓學生先通過進一步認識線段,過渡到學習射線進而總結射線的特點,再到認識直線和直線的特點,最後分析它們的聯繫和區別。從射線自然過渡到角的知識,符合對問題研究的線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2.培養了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知能力,引導學生去主動思維。學生先從線段、直線、射線去分類思考,感悟到了端點在其中的重要性。在角的形成教學中,沒有一味的按教材上呈現概念知識教學,而是通過學生動手去畫,來感悟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形成的圖形就是角。把書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數學知識恢復到那種鮮活的狀態。實現了書本知識與學生髮現知識的一種溝通,增強學生對幾何圖形的敏感性,這也是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中所一直倡導的。

3.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細微變化,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只注重教師的教,卻忽視了學生的學,認為我只要把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學生就一定能接受,從而忽視了一些弱勢羣體,課堂的主旋律始終圍繞着一些活躍分子。

4.對學生提問的語言還不夠精練。比如:讓學生在一分鐘內從一點出發畫射線。時間到了有的學生只畫了十五條,這時老師應該問:如果我還給你時間,你還能繼續畫嗎?能畫多少條?對學生提問後,教師還應該用歸納性的語言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比如:直線、射線和角的特點,可引導學生從有無端點、有無延伸方面進行歸納。角的大小的決定因素,可引導學生從與什麼有關,與什麼無關方面總結。

5.對學生放得不夠開,總是怕學生不會説,很快地把答案端出來。問題提出後還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去討論,讓學生多説,才能加深對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