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蘇武牧羊》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16W

蘇武牧羊講的是蘇武在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蘇武牧羊》教學反思 ,歡迎閲讀。

《蘇武牧羊》教學反思

一支代表國家的旌節,一個讓後人永遠銘記的畫面,一個有民族氣節的歷史人物,一個廣為流傳、催人淚下的歷史故事——《蘇武牧羊》。

文章線索清晰,主題鮮明,人物形象豐腴飽滿,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乍讀便會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或為蘇武之所受而憂憤,或因蘇武之所為而讚歎。雖然歷史的遙遠無法阻隔心靈的感受,但文本與學生的實際認知存在着較大的距離,這就給教與學增添了難度。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以學生為本,立足文本,在課前、課中、課後進行有效性的拓展閲讀。

一、背景拓展,課前由遠及近

關於歷史故事類文本,課前拓展閲讀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人物的相關信息以及與故事相關的知識,以激發閲讀興趣,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文本儲備能量。

這個故事發生在2000多年前,西漢、匈奴、漢武帝、蘇武,以及文中多次提到的“旌節”都離學生的生活極其遙遠。因此,為了在課前拉近這段歷史與學生的距離,我在預習菜單中安排學生自己去查找相關資料。這樣,上課伊始,我在簡單講述故事背景時,學生就可以自然而快速地走進故事;我在講解“旌節”時,學生也可以迅速聯繫已獲取的信息而從文本中發現,進而加深對其含義的理解。

背景拓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併為課堂學習做好準備。

 二、內容拓展,課中從文到情

在閲讀教學過程中,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根據文本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往往需要進行適時拓展閲讀,或在質疑問難時,釋疑解難;或在文本空白處,促進感悟;或在認識不全時,深入引導;或在總結拓展時,昇華情感……

在本文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感受蘇武在極其艱難的環境中寧死不屈、忠誠於本民族與堅決維護國家尊嚴的崇高品質,昇華學生們的愛國情感,是重點也是難點。

在荒漠牧羊這一環節中,如何才能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環境的艱苦呢?當文字在短時間內還不足以引起學生共鳴的時候,我採用了補充拓展:這千里之外的北海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那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荒漠,野草遍地,荒無人煙,特別到秋冬季節,那裏簡直是一個冰冷的世界。北風瘋狂地咆哮,卷着雪花漫天飛舞,像一條條白色的鞭子無情地抽打着一切。在音樂和畫面的配合下,學生切實感受到了北海環境的惡劣。渲染情境,利於學生加深感悟,體驗真情。

本堂課的最後,在總結文本的基礎上,我增加了後人對蘇武評價的幾句詩:牧羊北海邊,留胡節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歷盡千般難,心如鐵石堅。形象大於思想,體悟優於説教,最後讓這個典型的'畫面永遠留在孩子們的頭腦裏,在讀中也讓學生加深印象,昇華情感。

內容拓展與課堂教學的環節相融相生,利於激發學生的情感。

 三、形式拓展,課後由一到多

葉聖陶先生曾將説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拓展閲讀要立足於文本,但決不能侷限於文本。教語文不應只教語文教材,而要以文本為中心,向課外輻射,以一篇帶多篇甚至多本,以課內帶課外,以精讀帶博讀,不斷開闊學生視野,迅速有效地擴大學生的閲讀量,是學生的人文底藴加厚加寬。

在閲讀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領悟文章的表達形式,並能靈活運用和遷移,因此形式上的遷移拓展顯得尤為重要。

課後,我為了讓學生了解這一類歷史人物,並學習這一類故事的表達形式,先後推薦給學生多篇文章,有《寧死不屈的文天祥》《堅貞不屈的岳飛》《屈原投江》《史可法血戰揚州》等,並要求他們寫讀後感,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形式拓展使學生由此及彼、組合積累,實現類化、遷移。

我發現,拓展閲讀是歷史故事類文本教學的有效策略,然而,要實現拓展閲讀的有效性,必須做到適時和適度,唯有合理安排,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