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9.93K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化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5篇)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

本學期本人擔任初三化學,由於初三化學是一門新接觸的課程,又是一科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再加上本班學生比較活潑,所以暫時三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很認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中也比較活躍,但是由於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記憶能力差,使整體沒有得到平衡發展,故在教學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難。本人也就這三週的教學作一個簡單的反思,具體如下:

一、教學方面的經驗

1.認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節處理方法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生活入手,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用化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説明: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我加強了新課程觀念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不斷轉變教育理念,認真研究總結,貫穿於教學中,及時提醒學生注意熱點問題和重點問題。

3.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和實驗基本技能的教學,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閲讀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有意識地去鍛鍊他們思維應變、組織表達的能力。儘量讓大多數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多讓他們在黑板上寫板書,發表自己的觀點,動手操作。在課堂教學中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化學實驗教學情景集色彩、圖像、聲音、動感等多種特點於一身,使學生有置身於真實情景之感,達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近年來對環保、能源等社會熱點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強,這就要求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讓學生有時間閲讀課外科學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覺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

5.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他們很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因此我密切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多與學生談心,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我表揚鼓勵他們;當他們退步時我找他們個別談心,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在課堂上儘量地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長加以稱讚,激勵他們喜歡上化學。

6.練習的選擇:一份好的練習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練習要進行合理精選,減輕學生的課後負擔,使學生在輕鬆高效中掌握知識。

7.科學制定計劃:制定出詳細的教學、複習計劃,明確其內容和要求。有了計劃的引導就會有條不紊地進行,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學方面的不足

我還應該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動與一些學校進行交流與學習,擴大資料來源,充分發揮信息互動,取其之長補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當以上思想工作基本過關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學效果上去。對於教學方面,我主要從以下五點入手,第一點:總體把握教學要點,如該學年,該學期有哪些知識點,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才有目標。第二點:注意和學生一起探索各種題型,我發現學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點,只要勾起他們的求知慾與興趣,學習勁頭就上來了。第三點:每節新課後注意反饋,主要作業與小測中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訂正。第四點:要進行一定數量的練習,我反對題海戰術,但用相當數量題目進行練習卻是必要的,練習時要有目的,抓基礎與重難點,滲透化學思維,強調一點是老師的練習要注重學生化學思維的形成與鍛鍊,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與打好基礎,可以做到用一把鑰匙開多道門。第五點:抓好後進生工作,後進生會影響全班成績與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氣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後進生跟得上。以上五點教學方面的看法我本人只是想根據自身與本班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有機結合,最終想顯露一定效果。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2

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瞭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類重要的自然資源,對人類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時瞭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認識合理開採和節約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瞭解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認識燃料充分燃燒的重要性。

3、瞭解化石燃料燃燒對環境的影響,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燃料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過程和方法:

1、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2、從化石燃料的元素組成及其變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燒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污染;

3、通過對燃料的選用和化石燃料綜合利用的學習,培養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學習對現象,事實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認識燃燒的條件;認識滅火的基本原理;掌握滅火的常用措施;瞭解常見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

2、以化石燃料的利用為載體,體會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係,感受化學對改善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

3、體會化石燃料的寶貴性和開發新能源的重要性,樹立節約能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重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認識使用和開發清潔能源及各種能源的重要性。

三、難點: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

四、教學方法:實驗、歸納、練習設計相結合。

五、教學過程:

課題1 燃燒和滅火

第一課時:

播放視頻資料:火災燃燒現場….

引入在研究氧氣的化學性質時,我們知道許多物質可以在氧氣或空氣中燃燒。在本節中,我們將學習燃燒、燃燒的條件、滅火的方法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識。

提問:生活中有許多燃燒現象,你能根據這些現象列舉一些使物質燃燒的方法嗎?

(用火柴、打火機、煙火、爐火等火源將紙、煤、酒精燈等引燃,用電子打火點煙、鑽木取火等)

討論:物質燃燒的有哪些共同特徵?其反應實質是什麼呢?

(特徵——發光、發熱 ;實質——劇烈的氧化反應)

小結:通常的燃燒就是可燃物跟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一種發光發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燃燒需要哪些條件呢?我們來進行一個探究實驗。

演示:在燒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熱水,在燒杯上放一塊薄銅片,在銅片的兩端分別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紅磷,燒杯熱水中放一小塊白磷,過一會兒後銅片上白磷燃燒起來而紅磷和熱水中白磷不燃燒。

提問:通過對上述實驗進行分析,可燃物在什麼條件下才能夠燃燒?

分析:紅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銅片上白磷達到了着火點且與氧氣接觸,所以燃燒;銅片上紅磷與氧氣接觸但沒能達到着火點,所以不燃燃燒;熱水中白磷達到着火點,但不與氧氣接觸,也不燃燒。

板書:一、燃燒的條件

(1)可燃物 (2)要與氧氣接觸 (3)可燃物要達到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點。

小結: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設問:燃燒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若缺少一個就不能燃燒。當發生了火災時,應如何滅火呢?

講解:滅火的原理是由燃燒的條件決定的,即破壞燃燒的條件之一,就可以滅火。可見,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是從不同的角度來説明同一問題,兩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板書:

二、滅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將可燃物與氧氣隔絕。

原理二:將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點以下。

原理三:移走(隔離)可燃物

討論:下列情況下各自滅火的方法及採用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小黑板:

滅火的方法

採用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

實驗室如何熄滅酒精燈

木頭着火時

吹滅蠟燭

森林火災時挖隔離帶

熄滅天然氣灶

泡沫滅火器滅火

消防車用水滅房屋火災

油鍋着火

學生自己舉出一些實例

練習:回答下列問題(小黑板)

1. 演示“燒不壞的手帕或紙船”,為什麼?演示。

2. 火柴燃燒時,火柴頭向上火柴梗容易熄滅。演示。

3. 銅絲圈罩住蠟燭火焰時,火焰熄滅。可做個演示實驗。

4. 海灣戰爭時,伊拉克人撤退時點燃科威特的油田,有人認為可能燃燒到地球內部,引起地球爆炸,你認為呢?

5. 房屋着火時,不能打開所有的門窗全部打開。為什麼?

6. 討論在線測試:當你來到一個陌生場所(如酒店、商場、賓館等),為防範火災,你應該注意哪些事項?萬一發生火災,你應該採取哪些自救或求助措施?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3

一、教學方面的經驗

1。認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節處理方法

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生活入手,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用化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認真研究新課程標準和考試説明: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我加強了新課程觀念和新課程標準的學習,不斷轉變教育理念,認真研究總結歷屆中考試題,細心研究考試説明,總結出考試重點和熱點,貫穿於教學中,及時提醒學生注意熱點問題和重點問題。

3。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和實驗基本技能的教學,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閲讀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有意識地去鍛鍊他們思維應變、組織表達的能力。儘量讓大多數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多讓他們在黑板上寫板書,發表自己的觀點,動手操作。在課堂教學中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化學實驗教學情景集色彩、圖像、聲音、動感等多種特點於一身,使學生有置身於真實情景之感,達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近年來對環保、能源等社會熱點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強,這就要求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讓學生有時間閲讀課外科學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覺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

5。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他們很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因此我密切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多與學生談心,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我表揚鼓勵他們;當他們退步時我找他們個別談心,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在課堂上儘量地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長加以稱讚,激勵他們喜歡上化學。

6。練習和考卷的選擇:一份好的練習和考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練習要進行合理精選,減輕學生的課後負擔,使學生在輕鬆高效中掌握知識。

7。科學制定計劃:制定出詳細的教學、複習計劃,明確其內容和要求。有了計劃的引導就會有條不紊地進行,避免教學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學方面的不足

我還應該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動與一些學校進行交流與學習,擴大資料來源,充分發揮信息互動,取其之長補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為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當以上思想工作基本過關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學效果上去。對於教學方面,我主要從以下六點入手,第一點:總體把握教學要點,如該學年,該學期有哪些知識點,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才有目標。第二點:注意和學生一起探索各種題型,我發現學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點,只要勾起他們的求知慾與興趣,學習勁頭就上來了。第三點:每節新課後注意反饋,主要作業與小測中發現學生掌握知識的不足之處,及時加以訂正。第四點:要進行一定數量的練習,我反對題海戰術,但用相當數量題目進行練習卻是必要的,練習時要有目的,抓基礎與重難點,滲透化學思維,強調一點是老師的練習要注重學生化學思維的形成與鍛鍊,有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與打好基礎,可以做到用一把鑰匙開多道門。第五點:就是考前複習中要認真研究與整理出考試要考的知識點,重難點,要重點複習的題目類型,難度,深度。這樣複習時才有的放矢,複習中什麼要多抓多練,什麼可暫時忽略,這一點很重要,會直接影響複習效果與成績。當然,要做到這一點,並把握得準,必須要有相當長時間的經驗積累與總結,甚至挫折,否則不行。而我仍在不斷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會有所領悟。第六點:抓好後進生工作,後進生會影響全班成績與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氣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後進生跟得上。

以上六點教學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據自身與本班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有機結合,才可能有一定效果。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4

引言

在初中教育中,化學課程顯得比較特殊,特殊在於三年的初中教育中,化學課程僅佔一年時間。這樣的安排,説明了化學這門學科的難度應該是高於其他學科的,這一年也是激發學生對化學這門學科興趣的關鍵時期。所以,初中這一年的化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應該如何去落實這一年的教育呢?筆者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簡要論述。

一、以激起學科興趣為目的的教學

俗話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我國填鴨式的教學往往會消磨掉學生的興趣。就算學生一開始對該學科有一定的興趣,在“老師教的不是學生而是考生”、以拿高分為目標的國內教育環境下,恐怕學生僅存的一點興趣也會消亡殆盡。我國目前對於這種教育現狀的確應該稍做改變,應從以獲得高分為目標轉變為以激起學科興趣為目的的教學。為了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利於他們的長遠發展,為我國培育未來的國之棟樑,以興趣為目的的教學迫在眉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一開始就激發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序言中有鎂條燃燒的照片,但圖片已經完全不能滿足現在的學生了;且鎂條燃燒的整個過程也不是一張圖片能完全展示出來的,教師用枯燥的語言形容鎂條燃燒時的場景,相信學生也不一定能感受到。此時教師就可以採取別的措施吸引學生的眼球,如現場燃燒一段鎂條。此時,學生不僅對“鎂”這種元素有了更加直觀的瞭解,更是讓他們體會到化學這門學科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和實踐性,這便從化學的第一節課就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為今後的化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除此之外,對於一門學科的興趣,還源於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甚至教授這門學科的教師。筆者就曾聽説過,有學生因為不喜歡某門學科的教師,就放棄該門學科甚至厭惡該門學科;也曾聽説過,因為非常喜歡某門學科的教師,學生能在該門學科取得較為驚人的成績,這些都是鐵錚錚的事實。所以作為人民教師,應該首先讓自己變得優秀,受學生歡迎,才能保證學生對該門學科的興趣,化學亦是如此。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與授課教師息息相關,教師應該從內心深處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樹立師生平等的觀念,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才能建立起理想的師生關係和課堂氛圍,最終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手段的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學習方式。筆者在多次試驗後,證實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確是比較高效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優勢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1)互動性。打破了傳統應試教育的模式,實現了學生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相較於應試教育,教師生動的講解,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教師可以一改枯燥的講解式授課方式,多拋出問題,或者讓學生提出問題,促進大家思考。這樣的問答方式可以促進互動性;還可以讓某個小組在教師的協助下備課、講課,這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互動性。

(2)互助性。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可互相幫助,彌補互相的不足之處。這不僅僅有利於學生對化學的學習,更有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3)參與性。以往學生個體的學習,往往會敷衍了事,隨便抄抄別人的成果就算完成;但當以一個小組的名義進行學習時,學生心中就會有一種團隊的責任感,因此就不能隨意為之,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證學生的參與度。

(4)體驗性。當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中,自然而然也就保證了他們的體驗性。如學生都知道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會產生沉澱,以前只是教師在講台上講解和做實驗,可能坐在教室後排的學生根本沒辦法看到結果,對他們來説,這個實驗做了也和沒做差不多,僅僅停留於教師的説教和課本。但是,如果讓學生分小組去完成,那麼每個小組的成員都能清晰地看到整個實驗發生的過程。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有了對教材多方面的理解,有利於化學這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的教學。

(5)探究性。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羣人聚在一起學習,化學教師還可以拋出問題,由小組成員一起解決問題;也可以由教師給出一個課題,學習小組自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探究中發掘化學的奇妙之處。

(6)自主性。在小組中,合作學習總是很容易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少了教師的“囉唆”,學生跟自己同等水平的人一起學生就不會顯得畏縮,有問題敢大膽地提出;且沒有了教師張一張嘴便能得到的答案,學生更能獨立自主地思考、自發自主地學習,這在他們以後的化學學習生涯中也顯得尤為重要。將以上六點特徵及其他的特點綜合在一起,使小組合作成為化學教學的必要手段。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

世界是由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創造的。現在整個世界都在呼籲創新性人才,這足以説明創新能力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1]。而化學作為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從社會需求來看,其實對學生創新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初中化學並不能對學生有過高的要求,畢竟初中生才剛剛接觸化學這一門學科。教師可以藉此時機,充分利用化學學科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他們的思維,進而使他們逐漸具備創新能力。居里夫人曾説過:“好奇心是學者的第一美德。”初中生涉世尚淺,對世界仍充滿好奇心,利用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具有一定的優勢。初中生首次在課堂上接觸化學,必定有很多問題,也會有很多聽起來比較“低齡”的問題。此時也需要教師細心、耐心地講解,不要以消極的方式打擊學生的好奇心。只有保持學生的好奇心,他們才會、才敢在學習中大膽想象,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2]。

四、落實到生活中的化學

化學不僅是一門與實踐密切相關的學科,還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生活中處處充滿着化學,如:食用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有些還含有碘;鐵釘放在空氣中會生鏽,那“鐵鏽”又是什麼呢?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又會加速鐵釘生鏽呢?想要減慢鐵釘生鏽,又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又如:汽車尾氣對環境危害非常大,那汽車尾氣的主要成分是什麼呢?對環境造成了怎樣的危害?人們又該如何去處理才能降低汽車尾氣對環境的危害呢?這些問題其實一直在人們周圍。別説初中生,小學生也應該聽説過,事實卻是大部分的學生卻沒有真正地思考過。但是,如果這批學生真正地思考起來的話,説不定會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鐵釘生鏽的原因、解決方法等學生們都已經知道了;但汽車尾氣的解決方法卻始終沒有落實。因此,教師可以藉此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筆者曾接觸到一位在國外學習材料化學的女博士,瞭解到現在國際上也非常重視清潔能源;而這類人才也是極度稀缺的,教師可着力在這些方面引導學生,這與子孫後代的生活息息相關。綠色化學也是現在常提到的詞彙,教師亦可從類似於“綠色化學”等詞彙出發拓寬初中生的眼界,有時必要的課外知識也有助於激發他們對化學學科的興趣。

五、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化學教學不僅僅是教授學生基礎的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以小組形式自主學習,並在此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化學應用能力。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5

化學中考分數為70分,比起其他學科來説,比例偏低了,所以現在的學生非常不重視化學,覺得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來實在是微不足道。表現出的問題是學生積極性不高,有輕視的傾向。在加上化學是文理綜合較強的學科,有性質、反應規律、化學用語、基本操作等多方面內容需要記憶,且化學用語、分子、原子等內容的學習又是難點,不易較快的掌握。面對此情,我感覺到壓力好大。為提高中考成績,必須想辦法,經過認真反思,決定在複習中從以下以幾點入手:

一、曉知以理,讓學生從思想上重視

二、複習中紮紮實實打好基礎,拼命趕進度不可取。

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係,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抓基礎知識,就是要抓化學課本知識,教學中力求每章節過關。由於各學生之間的智力差異和學習基礎不同,學生對化學的知識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師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儘量降低落後面。那種為了留更多的複習時間而在平時教學中拼命趕進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學生對知識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學習跟不上的學生對化學失去興趣。

三、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和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

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科學素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平時教學與複習,都不能“重結論,輕過程,重簡單應用的機械操練、輕問題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應該重視獲取知識的過程,讓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學科思維方法”。

近幾年化學試題中出現科學探究內容,對初中化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該準確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以課本知識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周圍環境為參照對象,讓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逐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

四、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

近年試題涉及環保等社會熱點內容,從多角度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進行考查。這類試題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強。這就要求化學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減少機械操練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學生有時間閲讀課外科技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和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角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學以致用。

五、對難點內容加強練習

化學基本概念都是用簡練的語言高度概括得出來的,常包括定義、定律、規律、原理和反應規律等。其中每一個字、詞都有其特定的意義,以保證概念的精闢性和科學性。在初中化學教材中,基本概念幾乎每課題中都有,而化學概念是學習化學必須把握的基礎知識,準確地理解概念對於學好化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清概念,讓學生把握好基本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概念中要害的詞語一定要講解到位

為了深刻講解概念的含義,教師不僅要注重對概念論述時用詞的嚴密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及時糾正某些用詞不當及概念熟悉上的錯誤,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例如,在講“單質”與“化合物”這兩個概念時,一定要強調概念中的“純淨物”三個字。也就是説,單質和化合物應該在純淨物的範疇內進行區分,然後再根據它們組成元素種類的多少來判定其是單質或者是化合物,否則學生就輕易錯將一些物質如氧氣、臭氧的混合物看成是單質(因它們就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同時又可誤將食鹽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們就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

2、概念的內涵一定要剖析到位

一些含義比較深刻,內容又比較複雜的概念一定要進行剖析,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把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學的一大難點,不僅定義的句子比較長,而且涉及的知識也較多,學生往往難於理解。因此在講解過程中,若將組成溶解度的四句話剖析開來,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其一,強調要在一定温度的條件下;其二,指明溶劑的量為100g;其三,一定要達到飽和狀態;其四,指出在滿足上述各條件時,溶質所溶解的克數。這四個限制性句式構成了溶解度的定義,缺一不可。

3、概念之間的相互關係一定要練習到位

有些概念,是概念中包含概念,學生對這樣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定困難的。這就要從兩個概念的相互關係的着重練習做起,使學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例如在講了“氧化物”的概念“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假如其中一種是氧元素,這種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後,可接着提出一個問題:“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麼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為什麼?”這樣,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反覆推敲,從而引導學生學會抓住概念中要害的詞句“由兩種元素組成”來分析,由此加深對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對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進行化學概念的複習中,要抓住每個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詞、句子以及相關特徵,把概念講清楚,講透徹,搞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對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強學習能力都是大有幫助的。

六、強化教學過程的相互學習、研討。

經常與老師及時進行交流,精選習題提高課堂效率。在習題處理上:

1、選題要有代表性和啟發性

化學習題不在多,而在精。精的標準就是習題類型要全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針對重點。

選題的啟發性是指選取的習題材料要從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的潛在水平出發,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指導、啟發和激發作用,將設計好的一系列問題,作為思維的路標,引導學生循着符合邏輯規律的方向進行思考,質難問疑、創造提問和答疑的民主氣氛,從而提高學生獨立進行探索的思考能力。

2、以點帶面,突出思路教學

在習題課教學中,重視題意的分析,逐步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通過審題,讓學生弄清每類習題與哪些概念、理論、公式和哪些物質的性質有關,進而找出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係,然後根據習題特點,找出解題的`要害,從而形成正確的思路和解題的方案,把握解題方法,並能列出解題格式,要點和注重事項。如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的一般思路為:⑴審析題意。從中找出已知和求解的關係。⑵列已知,設未知。⑶列出比例式、求解。⑷寫出答案並驗算複核。

3、要重視習題課的反饋糾正。

習題課教學中,對學生習題中出現的範例和錯例應及時整理,並反饋給學生。如解題中的簡捷思路、方法和技巧,筆答題邏輯的嚴密條理清楚,通過講評,介紹給其他學生,有利於推廣交流,啟迪思維。使學生熟悉到解任何題目,把握必要的知識是基礎,間接新奇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不容忽視,從而調動學生學的積極性,通過對錯例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理解為什麼會出錯,從而對症下藥。對錯誤嚴重的,還可以進行面批、面改,給予個別輔到,便於因材施教。

4、突出化學計算,提倡一題多解

化學計算使學生今後從事農業生產和繼續學習及從事科學實驗研究必須具備的技能之一,它能使學生從量的方面理解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把握化學計算的技能和培養一些能力,因此在化學課教學中我有突出了計算習題的教學,因為:

⑴化學概念是化學計算的基礎。

通過化學計算,可以瞭解學生對化學概念的把握程度。這樣,教師就能針對具體情況,採取必要措施。例如:學生對溶解度的溶質質量分數的關係的換算經常搞錯,那就必須從這些概念出發,弄清它們的涵義,然後從溶質、溶劑、溶液的量的單位尋找它們相互間的關係。得到解題的途徑,這樣通過化學計算,使學生對化學概念有了更準確、更深刻的理解。

⑵通過一題多解,能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學生熟悉解題的一般要求,把握一般解題方法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愛好,可以使學生有綜合運用各種知識的機會,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種辦法可以引導學生多中選優開拓思路,提高解題能力,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⑶進行綜合計算題的練習,培養學生化學計算能力和解題技巧

化學綜合計算題,把較多的化學基本概念化學原理,物質知識和多種計算機能聯繫在一起。進行綜合計算題的練習,可以更好的練習學生靈活運用知識,提高學生化學計算技能和解題能力。在加強綜合計算題指導時,着重點放在題目的分析和解題思路上

七、加強實驗教學。

中考試題中,實驗題所佔的比例越來越大,也是學生易失分點,此類型題應引起了我們老師的高度重視。在教學及複習中加強了這一部分的力度,引導如何審題、實驗設計方案,收集相關題型加強訓練。

以上是我在教學上的一些體會,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收穫。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6

我認為不足之處:做“活動與探究”演示實驗時因為沒有吸乾白磷上面的水使實驗延長了3min,原因是在探究時間控制上把握欠佳,討論問題過細,花費時間較長。説明什麼時候探究、什麼時候討論,要探究多長時間,討論什麼問題、討論多長時間等,需要調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幾方面:

1、貼近生活,聯繫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重要方法;貼近生活、聯繫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因此,教學時要充分發揮化學課程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引導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發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新的知識和經驗,加深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認識,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社會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有關問題作出價值判斷,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與意識與決策能力。

2、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能、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探究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逐步提高、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於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科學和片面的成分,主動構建抽象的概念和結論,理解化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加強學生自我評價、活動表現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課教學過程中,不僅採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更在學習結束後,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儘可能大的進步與發展,以達到學生自我激勵發展的目的。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7

一強化實驗基本操作

實驗基本操作是實驗教學的基本內容,是保證實驗成功的先決條件,如果學生不懂實驗操作,實驗就無從下手,實驗就是盲目的。對初中學生來説,更有必要對他們進行實驗操作的強化,一開始就讓他們得到規範的要求和科學的訓練以及良好的開端,在他們的大腦裏留下深刻的印象。基本操作原則是實驗成功的基本保證。

二強化課堂演示

演示實驗是教師進行表演,並引導學生觀察和思維的教學雙方協調活動的實驗。演示實驗具有特殊的魅力,它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演示實驗可以為學生提供鮮明、準確、生動的感性材料,使概念、原理容易理解,使知識形象化,便於記憶。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正確、規範化的操作技術和方法,並受到良好實驗習慣的教育。演示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強化學生實驗

僅僅只有教師的演示實驗是不夠的,還必須由學生親自實驗,學生實驗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運用已獲得的基礎知識,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獨立從事實驗操作,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技巧,同時鞏固驗證,加深和適當擴大他們所學得的理論知識,並使之系統化。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8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孩子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孩子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初三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孩子的知識視野,讓孩子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孩子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於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孩子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孩子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複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孩子有一個温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孩子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孩子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孩子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採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孩子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儘量讓孩子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孩子感到學好化學並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二、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孩子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孩子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們與孩子的接觸中,我們往往發現初三孩子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孩子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範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並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孩子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孩子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孩子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孩子的主觀性,增強孩子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藉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孩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複習工作,爭創會考好成績。

期末複習工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複習工作,我們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每個階段,我們要複習什麼內容,都做到心中有數,複習的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餘力的孩子,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題;對接受能力較差孩子,做到耐心細緻、百問不厭,常利用中午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為提高會考的合格率,我們不斷耕耘。同時,對於孩子作業我們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測評工作。從反饋回來的情況,及時瞭解孩子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的調控工作,為全面提高會考成績而不斷地進取。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9

化學平衡狀態這一知識點可以説是高中化學是最難的一個知識點,由於內容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所以這一節的內容往往是老師講的稀裏糊塗,學生聽的一塌糊塗。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我在教材的處理上,儘量將本節課的內容簡單化,先讓學生能夠聽懂,增強學生的興趣和自信心。

在教材處理上我將本節課分成導入――例題分析――畫圖――平衡概念的建立――平衡狀態的判斷鞏固五部分。在導入時利用工業生產上要考慮反應速率和原料轉化率提出了化學平衡。並指出化學平衡是可逆反應的一個重要特點,利用N2+3H2=2NH3這個可逆反應來討論反應開始前、反應進行中、反應一段時間後生成物和反應物濃度的變化情況以及化學反應速率的情況,並依據這個變化進行畫圖,瞭解了在反應進行一段時間後各組成成分的濃度保持不變,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從而引出了化學平衡狀態的概念,並利用“逆、等、動、定、變”這五個字對化學平衡狀態進行了總結,最後再通過兩組練習,總結類型題中對化學平衡狀態判斷的標誌。現將這節課的教學過程反思如下:

1、本節課是化學理論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抽象難懂,所以我採用直接導入,利用工業生產的實際要考慮和原料的轉化率,提出化學反應研究的程度——化學平衡。但是,由於和學生切身聯繫的不是很密切,學生進入的狀態有些迷糊。課下我對這樣的引課重新設想了一下,從學生學過的可逆反應入手,提出可逆反應的特徵:在相同條件下,既能向正反應方向反應又能向逆反應方向進行的反應。也就是説,向這樣的反應是無法進行徹底的,當它反應到最大程度時是怎樣的呢?這樣就引出了化學平衡。

2、化學平衡是建立在可逆反應的基礎上的,但是這節課對可逆反應卻介紹得不是很詳細,沒有展開介紹。如果這一點要是向我第一條説的那樣,就一舉兩得了。

3、問題難易的設置要適當,否則不能啟動學生的思維。過難,學生還不具備回答問題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法,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思維過程難以啟動,會出現課堂上的冷場,學生也得不到成功的體驗;過易,學生不用思考或略加思考即可完成問題,學生又體驗不到探索的樂趣。由於最後一道題,問題設計的過難,學生就有些困惑。

4、課堂上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評價,我自認為這節課我做得還的是比較好的。請同學們回答,一個“請”字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每個學生回答問題以後,我及時插上一句,“回答得很棒”、“做得很好”,相信這可以對學生進行激勵。

5、課程中利用幾道反應特徵判斷化學平衡狀態的練習題,感覺不是很好.一方面,從問題的提出到解決都是我在講,學生只是在跟着我走,沒有形成連貫的思維;另一方面,學生反應不好,理解有難度,特別是對通過密度、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變判斷化學平衡不太好懂。第一,我在備課時習慣做大量習題,把難理解易錯的題都歸納出來,上課時先講解一下再讓學生下去做練習。現在感覺這樣做有兩個弊端,一是課堂任務加重,導致為了趕進度而忽視學生的思考。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沒有自己做過錯過後再聽的情況下強。第二,平衡狀態的判斷難點有:正反應速率等於逆反應速率,指同一種物質的消耗速率等於生成速率;對於有氣體參加的反應,不會判斷反應前後氣體體積、物質的量有沒有發生變化。對於這一節,上課時應注意牽引學生思考,課後讓學生練習找出難理解的地方,再進行指導。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0

中學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和基礎階段。要想大面積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必須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起,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談點滴體會。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樂學

當學到化學用語、元素符號和基本概念時,學生常會感到抽象難懂、枯燥乏味,往往會把化學視為“第二外語”,有可能會使原有的興趣消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和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為此我們及時對學生進行了化學史教育,結合書本介紹科學家探索化學奧祕的軼事,如道爾頓提出近代原子學説,居里夫人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談聞名世界的中國古代發明如造紙術、火藥等,論化學與現代化建設和生活的密切關係。這樣做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另外我們還成立了化學科技興趣小組,發動學生利用小藥瓶、塑料袋、鐵絲、蠟燭等廣泛開展小製作、小實驗活動。在教學中我們還藉助於圖片、模型、幻燈、電影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這些活動的開展消除了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畏難情緒,使學生感到化學有趣,樂意學,使智力和能力同時得到了發展。

二、精講多練,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要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使他們能輕鬆接受,這必須要下一番工夫。所謂精講,既要配合教材內容,又要面向全體學生。精就是要突破重點,帶過一般,設疑破難,創造思維情境。練是鞏固知識的途徑之一,練要練到點子上,要精心設計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研究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能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的或口頭表達練習的,就儘可能讓他們動手動口實踐,以達到真正掌握知識,舉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在總複習時,我們把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三種氣體進行綜合歸納對比,讓學生親自動手,把常見儀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氣體收集,集中於氣體的製備之中。通過此實驗使學生對上述三種氣體的性質、用途、製取裝置、原理、收集檢驗等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三、要加強和改進化學實驗,給學生創造條件。

運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裝形成化學概念、鞏固和理解化學知識。例如:分子形成這一節,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深深認識到,這一節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後來,我們改進了教學方法,用多媒體來突破這一難關。首先分組做金屬鈉在氯氣燃燒生成氯化鈉的實驗,以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然後再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緊接着反問,為什麼鈉在氯氣中然燒會生成氯化鈉?這時教師藉助多媒體的直觀教學尋找答案,分析氯化鈉形成原因、反應過程、反應結果以及表示方法。在制氯氣的中,屏幕投視出先撤燈再撤導管的錯誤操作所帶來的實驗後果,這比教師在講台上講十遍的印象還要深刻得多。又如在講溶解、溶解平衡、結晶時,從微觀講述學生裝也難以聽懂,為了實在這一難關,我們自做了四張幻燈片:第一張描述微粒的溶解;第二張描述微粒的溶解平衡;第三張是描述微粒的結晶;第四張是歸納微粒溶解,經溶解平衡、結晶的狀況。由於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效果鮮明,學生易懂。特別是對溶解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上實例充分説明,幻燈、電影等電教形式在實驗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要。

開闢化學的第二課堂,我校的實驗條件比起其他兄弟學校有較大的差距。為了彌補這一差距,我校採取了很多辦法。

第一、課餘時間開放實驗室,讓更多的實驗愛好者補做實驗。

第二、在各個班培養一支實驗隊伍,每次學生實驗由他們與實驗教師一道準備實驗。

第三、利用板報定期刊登一些化學實驗基本操作方法的要領。

第四、開設科普講座,進行實驗考核,舉辦化學遊藝晚會等。

第五、在升學考試前在畢業班級中進行集中實驗展示。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1

走上講台時,我故意停了一會。同學們看着我,不知我葫蘆裏到處賣的是啥藥。我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剛才看了大家幾眼嗎?

下面學生開始交頭接耳,仍然是不解的神情。

我説:我看了你們三眼。第一眼我是看到了全班的同學。第二眼就只看到兩個還是那兒交頭接耳的同學。而第三眼我就在看那兩位同學到底為什麼交頭接耳。

同學們開始笑了起來。他們意識到,我實際在講用雙線橋法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的分析。因為在上節課我對他們説,分析氧化還原反應我們要看他三眼:第一眼看整體的元素化合價;第二眼就只看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化合價;第三眼就要從量的角度看這些元素的原子電子轉移的情況。

我寫了兩個方程式。一個是氯氣與氫氧化鈉的反應,一個是二硫化亞鐵與氧氣生成氧化鐵與二氧化硫的反應。我讓學生分析分析其中電子轉移情況。

有的學生小聲嘀咕,説這兩個方程式以前沒見過。但過一會便拿起筆開始分析起來。

沒想到學生們還都分析得不錯。有一位同學沒有打箭頭。我在講評的時候引入一句話。我説:同學們,在管理學上有一句經典名言,那就是細節決定成敗。大家可能在考試時由於這個箭頭會丟失兩到三分。(哈,又是典型的應試教育。)學生們笑了,開始檢查自己的作業,表示贊同。

我開始進入氧化還原反應第三個階段的學習。第三個階段是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比較的問題。氧化性還原性到底是什麼?它是衡量什麼的?

我想,學生們首先對這個問題有個清醒的認識。

我寫了兩個方程式。一個是鐵與硫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了硫化亞鐵,另一個是鐵與氯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了氯化鐵。我首先介紹説,在化學研究中有兩種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一種是類比(compare),一種是分類(classify)。現在大家一起來看一下這兩個反應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們馬上七嘴八舌地叫了起來。有的説都是化合反應,有的説反應的條件相同,都是點燃,有的説都有鐵,有的看到更深一點,説都是氧化還原反應,並且還原劑都是鐵。我説:看來大家都有非常敏鋭的觀察(observe)能力,有一點可以形成共識,這兩個反應是在反應條件相同下還原劑都是鐵的氧化還原反應。我們再看看,這兩個反應有何不同之處。

學生們馬上説:生成的產物不同,鐵的化合價不同。我又問,產物不同説明了什麼?為什麼產物會不同?學生回答説:產物不同説明氧化劑的氧化能力不同,其原因是因為一個是與硫反應,一個是與氯反應。我提示説,在這裏硫與氯都是作為氧化劑,從這兩個反應我們可以體會到什麼?請大家在筆記本上記下你的體會。

學生們開始思考起來。我走下講台,看到了絕大多數學生這樣寫着:氧化劑不同,其氧化能力是不同的。

我覺得我的第一個目的達到了。我想在學生頭腦裏對氧化能力有一種感性的認識。但這還不是一種本質的認識。於是,我繼續追問:現在我們認識要向深處走一點,為什麼氧化劑不同,氧化能力是不同的,氧化能力實質上是反映什麼的?現在大家以上面例子作分析,看看是氯氣的氧化性還是單質硫的氧化性強。

學生們馬上回答:是氯氣的氧化性強。我問:為什麼?學生反應很積極:因為在同等條件下氯氣把鐵氧化成三價而硫只把鐵氧化成二價。我説:大家很聰明,可是我還是要問為什麼?

學生們又低下頭思考起來。他們可能認為,他們已經回答了氯氣比硫氧化性強的原因。我提示道,在化學問題的探索中,當我們追根索底時,到最後往往答案回到了物質的內部結構中,有一句話説:結構決定了性質。

有的同學似有所悟,但仍然默不作聲。看來,他們仍然沒有將氧化性強弱與物質內部結構聯繫起來。

我於是在黑板上畫出氯和硫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我請同學們分析兩個量之間的關係,一個是氧化性強弱,一個是得失電子的能力。同學們開始動手分析起來,他們在草稿紙上寫下,氯的氧化性強於硫,氯更容易得到電子。

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氧化性強弱與氧化劑得電子能力有關係嗎?你們體會到這是一種什麼關係,請在筆記本上寫下你的體會。

我看到,絕大多數同學們寫下了,氧化性愈強,得電子能力愈強。我繼續問:你們看,氧化性實質上是描述什麼?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氧化性的實質是氧化劑的得電子能力。我又問:那麼還原性的實質是什麼?他們又回答:還原性的實質是還原劑的失電子能力。

我説,同學們,你們能從氧化性的實質推及還原性的實質,你們就運用了類比的研究方法。這是一種很有用的研究方法,你們在以後要多多嘗試這種方法。

我在黑板上寫下:

氧化劑——————氧化性————————得電子能力

還原劑——————還原性————————失電子能力

這時,下課鈴已“鐺鐺”響起。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2

參加xxxx屆海南省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評比大賽,實乃我之幸。接到參賽通知的時候,既興奮又有壓力,由此開啟了我終身難忘的“修煉之路”。這條路上經歷諸多,奮鬥、糾結、困惑、迷茫、堅持、喜悦、感動……非常感謝精心指導我的林晶老師、丁麗老師,還有鼓勵幫助過我的學校老師和朋友。下面談談我參賽的一些反思:

一、選課題。

單單是選課題,就已經是各種糾結,我第一次發現原來一節比賽的課題要定下來竟也不簡單。我最初擬定了三個課題“酸鹼鹽的複習課”、“化學用語的複習課”、“氣體的實驗室製取複習課”,考慮到“酸鹼鹽的複習課”內容繁多且難,如果只完成酸和鹼的化學性質,又感覺知識沒有完全建構起來,而“化學用語的複習”是我開始最中意的,並且有了一些思路,但是最終因為沒有學生動手實驗這方面被否掉了,對此,我也產生了迷惑:賽課中沒有學生動手實驗到底會不會受到影響?最後選擇了“氣體的實驗室製取”,並且將課題縮小範圍,定為《o2、co2的實驗室製取複習課》。感悟是:萬事開頭難,古話誠不欺人也。

二、大量收集資料,進行教學設計

之前參加學校比賽、市比賽的時候都是新課教學,相對來説我比較熟悉,但是省賽的要求是複習課比賽,第一感覺就是:難。一方面難在於我從來沒有上過複習課型的公開課,另一方面複習課內容多,時間短,而且學生對複習課的學習激情普遍不高,已經沒有了學習新課程的新鮮感。

前期收集資料也發現了網上關於複習課型比賽的資料相對新課型比賽的要少很多,因此蒐集資料方面也並不容易,百度、知網上搜索如何上好複習課,研究了一些文獻之後,對複習課授課有了進一步瞭解。而在海口參加吳主任卓越教師工作室第一次集中培訓,才更有了明確的方向,在整個教學設計中,力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化學學科素養的發展,體現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等。

1、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問題產生條件下的學習只能是“接受式學習”,複習課教學同樣不能例外。原先考慮課題的引入是從歷年中招考試情況分析開始,發現這樣雖然讓學生明白本知識點的重要性,產生“必須學”、“一定要學好”的心理,但是如此明顯的考試目的着實不好,因此還是決定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從三亞的空氣質量好入手,原先想過圖片新聞形式,發現如此並不生動,後來決定錄小視頻———《晨練》,既調動學生的興趣,又讓學生明白為何學,感到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2、知識梳理,建構知識網絡。

從設計之初,就明確複習課一定要建構好知識網絡,知識網絡建構常採用思維導圖,這個思維導圖可是費了我不少腦細胞,蒐集的資料常用的是樹狀圖,可是總覺得不太適合我的課,思考好幾天,突然靈感一現促成了我自己比較滿意的知識網絡圖,最後在PPT上一步一步完成,因為是原創,所以一度還有些膜拜自己這都想並做出來了,所以説這次賽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我的一些現有能力。比如思維,比如PPT製作水平。

而在建構知識網絡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複習全過程,特別是要讓學生參與歸納、整理的過程。建構好了知識網絡,就能讓學生從中更好地分析得出實驗室製取氣體的一般思路,水到渠成。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3

長郡中學教學開放周,我上了一節題為“化學平衡”的高三複習公開課。課後,感慨良多。化學平衡是一個重要的化學概念。化學平衡概念比較抽象,化學平衡觀點的建立也具有一定難度。“化學平衡”是高中化學教材必修塊的內容,它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之一,是學習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鹵化烴的水解、酯的水解的基礎,對很多知識的學習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讓學生能達到淺顯易懂的教學效果就是課堂的最大收穫,使之建立起清晰的化學平衡的觀點是本節教學成功的關鍵。

本節課我的教學主線是:1.首先向學生灌輸一種化學的思想,也就是化學究竟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我舉了工業上合成氨的例子,即如何來正確認識一個化學反應,提出了四個字“質”—質變,反應物可以生成生成物;“量”質量、物質的量;“能”能量的變化,即吸熱和放熱;“效”—效率、效果,即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問題。以此來引入新課。2.回顧化學平衡知識點,提出可逆反應的定義,以及可逆反應的特徵。3.從可逆反應入手,結合幾個高考裏面經常出現的圖像,提出化學平衡的概念。並有學生歸納總結化學平衡的特徵。4.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即化學平衡的判據。5.課堂練習題目鞏固知識點。

進入高三複習已經兩個多月時間,感覺自己還是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複習方法。歸結起來也就是:“診斷練習”----“知識點回顧”-----“走進高考,高考真題賞析”-----“重難點突破”------“課堂練習”。兩個多月下來,感覺效果不錯,但是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就是課堂上學生活躍力不夠。到了高三全是複習課,學生已經有了對知識的認知,以前總感覺這樣很正常,但是聽了師傅的課才發現,原來不是這樣的。師傅的課堂,充滿了所謂的“人文關懷”,師生配合非常好,學生的主體地位非常突出,而且有很多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這在我的課堂上是沒有的。這段時間我也在反思這個問題,也請教了備課組很多專 家和老師。主要原因是,自己講得還是太多了,生怕學生不會,生怕學生遺漏一些知識點。但是忽略了這是複習課,學生對於一些簡單的、基礎的知識點,已經通過自主預習、複習,早已經掌握,因此提不起興趣也是很正常的。

其實從上次上完組內“硫及其化合物”公開課後,結合了很多老師給我的意見我也在進行自我調整,反思課堂教學。在課堂上多讓學生講,自己在旁邊只是提醒、引導、點評。明顯能感覺到學生的興趣提上來了,而且非常高漲。當有的學生回答問題時,別的同學都能比較認真地聽着,然後進行補充。學生的興趣起來了,因此成績的提高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中國有句古話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個人認為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傳給學生的是方法、興趣、解決問題的態度和審視問題的穿透力。讓學生感到這門課學起來簡單就是你的本事,這應是我們教師在教學教研上最該投入精力的一面,更是真正站在學生立場為他們着想,而且這樣更能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4

一、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 認真備好每一堂課

備課是教師課前所作的準備工作。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它既有明確的意義又有大致的範圍,因此上課前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可以通過認真備課來了解教學課標、熟悉教材、收集和組織材料,更應從備課活動中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減少教學時的不確定感,找到一個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教學質量就會顯著提高。

在教學中,我更多的是從教材、教參出發來進行備課,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在教學中時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當我自認為講解分析清楚的時候,學生卻不知所云、鴉雀無聲;當我自認為內容簡單、不必強調時,學生卻常在此出現錯誤;當我自認為學生在考試中能取得較好成績的時候,學生的成績卻讓我慘不忍睹。有時,在教學中我還會錯誤地認為化學學科在初三年級是起始科目、任何學生都沒有基礎;因此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學上也採用了相同的進度。這樣一來逐漸磨滅了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本已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較差的他們對新學科的學習更加失去了興趣。

經過反思,我在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備課環節更注重“備學生”。我發現我們的學生缺乏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更缺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他們更多的是寄希望於老師直接的講解。這一點與正在實施的課改精神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目標是背道而馳的。要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就得先讓他們學會主動思考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的陳述更少了、提問更多了,學生思考與回答問題的機會也就越多了。讓學生在不經意中樹立這種觀念——想知道為什麼,不能再坐等老師的講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對於後進生,我將教學要求適當降低、教學進度適當減緩、課後作業量適當減少,讓他們覺得這門課程並不難學、並能保持對化學學科的興趣。我也始終堅信我們的後進生是“一桶金”。

二、課堂教學中適時滲透對學生的情感交流

課改精神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要在學科教學中適時滲透情感目標。我一貫認為並不是只有班主任才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師都應當注重對學生的情感交流,特別是對後進生的關愛。我經常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面引導教育,從他們身邊的事説起,從他們所見所聞説起,不和他們説空話、講大道理,而是讓他們切實感受到學校對他們個人的重視,力求在給學生教授學科知識的同時輔以學生一個健康的心理和積極向上的態度。我發現,在課堂教學中適時進行情感交流,拉進了我和學生間的距離,學生變得喜歡老師繼而喜歡所教的學科,老師也能發現學生中的閃光點和可愛之處!

以上兩點是我在多年來的初三化學教學中體會最為深刻的。我們需要改變的是觀念,在與時俱進、不斷探索和創新中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法,進而獲得最大的教學效益。

初中化學教學反思15

多媒體環境為實驗探究性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它不僅可以創設探究情境,提供豐富的主題資源,改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各種需求,同時還可以為學生表達思想、觀點提供交流工具。本節課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為學生的學習營造了有利的空間,同時,也收穫了許多驚喜。

驚喜一:精心設計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

課的開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學生以小偵探的身份去探索"死狗洞之謎",並通過實驗的方式去取證,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一共設計了七了實驗,實驗的材料如滅火器、氣球、紫色的小花、礦泉水瓶等均取自於學生身邊的物質;實驗報告圖文並茂,通過大屏幕展示後一目瞭然;實驗操作簡單易行,現象明顯;實驗結論環環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都爭着搶着去完成實驗,並能根據實驗現象及時做出分析和判斷,整堂課在積極、有序、和諧地進行。學生真正成為了主動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學習的接受者。

驚喜二:設置探究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本節課,我設計瞭如下的問題:

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樣的?你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②礦泉水瓶變癟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於水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原因?

③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物質都有什麼?如何通過實驗證明你的説法?

④如何檢驗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請你告訴農民伯伯該怎麼做?

這些問題的設計,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個寬鬆、開放、自我、探究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得到釋放,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學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想象。如有的同學"將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條上方"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還有的同學設計出"將菜窖內放一種能和二氧化碳反應並放生成氧氣的物質"來減少窖內二氧化碳的量。我想,這些驚喜來自於教學中不給學生"罩玻璃罩",讓他們自由跳的結果吧。

驚喜三:開放的作業,調動了學生積極性

作業的第一道題,是使學生在課上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主題資源網和其它途徑進一步學習二氧化碳的用途,評析二氧化碳的功與過。第二道作業題,是讓學生將抽象化的東西應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結論去解釋新的現象,這個過程,既是對二氧化碳性質的完善,又是對它的復現,也有助於加深對二氧化碳性質的理解、記憶,增強了用所得結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兩道題均為開放的彈性的作業,目的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都得到發展,體驗成功的喜悦;可喜的是,兩週後,兩個班的學生都提交了作業,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繪畫功底,有的發揮了自己電腦的優勢,有的對二氧化碳的功與過做了系統的評説。每一份作業都是學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學生對這節課的深深地愛,都令我驚喜不已。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創設民主、寬鬆、和諧、愉悦、自由、共振的平台,讓學生敢表達、會表達;給學生自主、自我的空間,讓學生的個性敢張揚、能張揚。"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