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10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6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筍芽兒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10篇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1

本文文章語言精美,角色鮮明,富有童趣。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一則謎語“小時層層包,大時節節高,初生當菜吃,長大成材料”導入,學生們立刻就精神抖擻,學習興致高漲,接下來的學習環環相扣,自然水到渠成,很好地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二、讀演結合,加深感悟

教學中創設情境,利用情景表演,加強了學生的情感朗讀訓練,培養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理解能力。品讀一段和三段,體會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語言時,通過學生練讀,男女聲對讀,男女聲比賽讀等方式,區別開春雨姑娘的輕柔和雷公公的粗重嗓音,

讓學生當小筍芽,體會他的語言,動作,表情等等,他們邊讀邊演,非常投入,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學習起來事半功倍。

三、利用空白,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在教學第6自然段時:“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麼明亮、多麼美麗的世界啊!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這時,我利用課文中省略號這個空白點,讓學生説説:筍芽兒還會看到春天的哪些美麗景色?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形式來説説。

這節課是開學來上的比較順利的一節課,學生髮言積極,思維活躍,都爭先恐後的發言,感情理解到位。當然還存在一些不足,表演讀時,有些學生放不開,情感投入少,態度不夠認真。今後還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全班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中來。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2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關愛,老師關愛,親朋關愛,認識的與不認識的人,都為你付出過許多的愛。有些人對你的付出你知道,有許多人為你付出的愛(愛心)你是不知道的。他們的愛,不求回報,而你在幸福中快樂成長——在許多人的關愛中。

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也是得到了許多的愛:春雨的滋潤,雷公工的呼喚,太陽公公的温暖,媽媽的關愛……筍芽兒終於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但是,在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媽媽的愛是一種束縛,讓穿着厚厚地一層一層的衣服,總怕凍着孩子;而泥土的堅硬又給筍芽的成長很大的壓力,因此,文中説筍芽“終於”鑽出了泥土。筍芽就是在這種愛與束縛中長成了一株株健壯的竹子。

我們也是如此,在許多人的關愛與幫助中成長。成長的過程靠別人,靠自己,靠愛,靠努力。

“啊,多麼明亮、多麼美麗的世界呀!”筍芽兒鑽出了地面,看到了這一切,激動地説。

因為有愛,別人對自己的關愛,自己對別人的關愛,世界才格外美麗!

孩子們,快樂成長吧,在你成長的路上,一路有愛!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3

本課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春雨的聲音是春姑娘彈奏的樂曲,春雷的生一個是雷公公敲響的大鼓,一層層的筍殼是竹媽媽給筍芽兒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敍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教學本課,我嘗試抓住了以下語用訓練點:

一、擬聲詞:

本課用了兩個擬聲詞“沙沙沙,沙沙沙”和“轟隆隆,轟隆隆”。我問孩子們:“沙沙沙”在本課是形容誰的聲音的?“春雨”。“對,像這樣用來形容聲音內容的類型的詞語就是擬聲詞,我們在第一課學過的形容解凍的小溪的‘丁丁冬冬’也是擬聲詞。同學們找一找,在本課還有沒有擬聲詞?”“老師,形容雷聲的‘轟隆隆’也是擬聲詞!”“你真聰明!你還知道哪些擬聲詞?”“汪汪汪,喵喵喵,嘩啦啦,嘩嘩譁,咚咚咚,咩咩咩,噼裏啪啦……”孩子們暢所欲言,真正理解了擬聲詞。我相機指導,把這些擬聲詞用到你的日記中,會讓你的句子更生動形象,文章更出彩!

二、省略號的填補,引導學生想象。

課文第6自然段,筍芽兒終於鑽出了地面。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麼明亮、多麼美麗的世界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我引導孩子:“筍芽兒鑽出地面,她除了看到桃花、柳樹、嘰嘰喳喳的小燕子,大家聯繫生活實際,大膽想象一下,小筍芽兒還會看到什麼呢?”“她會看到金燦燦的迎春花。”“她會聞到淡淡的玉蘭花香。”“她仰起頭會看到從南方飛回來的小燕子、小黃鶯。”“她還會看到剛嫩綠的小草。”“她會看到楊樹上的毛毛蟲,柔美的柳枝條”……

孩子們發散思維得到訓練,孩子的想象力讓人折服!

三、積累描寫美好春光的句子。

本課有些句子很美。比如:“春姑娘在綠色的葉叢中彈奏着樂曲,低聲呼喚着沉睡的筍芽兒:‘筍芽兒,醒醒啊,春天來啦!’”“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積累。交給孩子方法,期待厚積薄發!

以上是我對本課一些語用訓練點的幾點做法與思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嘗試着有意識培養孩子的核心素養。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4

這篇童話形象生動地描繪了筍芽兒在春天破土而出,漸漸長成一株強壯的竹子,從而教育孩子要敢於經風雨,見世面,不要做温室裏的花朵。朗讀本課,要表達奮發向上的思想感情。教學中,我充分發揮錄音教學重現力強的特點,學生的朗讀能力。

上課伊始,通過聽課文錄音,使學生整體感知童話主要內容,瞭解筍芽兒先後聽了誰的話,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講讀過程中,指導學生逐段一邊聽錄音,一邊抓住關鍵詞“撒嬌、央求、自豪”,體會筍芽兒感情的變化。抓住她跟竹媽媽的幾次對話,理解筍芽兒害怕到堅決的態度。如何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感情較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對於師生雙方都是一個難題。

課堂上,我以典範的錄音朗讀為示範,發揮錄音烘托氣氛、重現力強的優勢,引導學生認真聽,模仿讀,仔細辨,再重讀,從而使學生懂得把體會到的感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應從語句的重音、停頓、速度的快慢、聲音的高低等方面入手。通過錄音教學介入課堂,避免了“這兒讀重音,那裏要延長”類的生硬説教,簡化了朗讀教學的形式,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聽、去讀、去比較、去體會,較快地提高了全體學生的的朗讀能力。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5

《筍芽兒》是一篇童話,寫了筍芽兒在春天裏破土而出,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成長為一株強壯的竹子。通過課文告訴孩子只有從小鍛鍊自己,才能健康成長。文章內容淺顯易懂,語句優美。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除此之外,課文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如:春雨的聲音是春姑娘彈奏的樂曲,春雷的聲音是雷公公敲響的大鼓,一層層的筍衣是竹媽媽給筍芽兒穿上的一件件衣服,從而形象生動地敍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在教學《筍芽兒》一課時,我結合新課程標準,作了以下安排:

一、抓住關鍵詞句

教學中我結合語境,引導學生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春天的句子:“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體會春天的美麗。接着緊扣“春雨姑娘愛撫着她,滋潤着她。太陽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理解筍芽兒是幸福的;緊扣“脱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理解筍芽兒是勇敢的。在反覆地朗讀中,明白幼小的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不斷努力,終於成長為健壯的竹子,體會她對春光的嚮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二、鍛鍊想象能力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的感情。因此,在感情朗讀時,我先指名學生模仿春姑娘温柔的聲音呼喚筍芽兒,筍芽兒聽到春雨姑娘的呼喚後,撒嬌地説:“誰叫我呀?我還沒睡醒呢!”,理解“撒嬌”就是嬌滴滴地在回話。此時老師點撥:星期天媽媽叫你起牀,你會怎樣説?——“我還沒睡醒呢,讓我再睡一會兒吧!”再指導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句子,想象筍芽兒的動作;師生共同模仿做撒嬌的動作(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懶腰)邊做邊説“誰在叫我呀?我還沒睡醒呢!”

在學習雷公公呼喚筍芽時,我問:雷公公怎麼來的?生:轟隆隆地敲着大鼓 師:雷公公會對筍芽兒説什麼呀?想象做動作,大着嗓門,粗聲説:“懶丫頭,快快起牀! ”。最後請同學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演一演。這樣,即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鍛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提高表達能力

在學生熟讀課文後,我讓他們把自己當作筍芽兒想象鑽出泥土後還看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形式來説説。學生興致很濃,有的説“小草探出了頭、花兒在點頭笑。”有的説:“小溪丁丁冬冬地唱着歌、花兒跳起了舞。”有的説:“小燕子向大家問好、油菜花送來春天的喜報”……這樣,將學過的知識有效地運用到説話中,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有效地遷移,降低了難度、豐富了語言。更重要的是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我認為比較成功的一點。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我思考:

1.學生善於模仿,不願意深入鑽研,導致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鑽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説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2.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即語言直覺。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們經常發現: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是有聲有色,可在課後學生的朗讀又是很平淡呢?甚至是一些練習過的課文。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6

我很多時候會碰到這樣的現象:很想好好地上每一節,可往往是為了備好這節課,卻左思右想怎麼也找不到切入口,磨磨蹭蹭地過上個幾十分鐘,一想:算了,還是找個教案抄抄得了。

本以為這節課過程很老套,學生肯定是懶洋洋、病懨懨地。可等到你上了這場“無準備仗”,沒有構思,沒有佈局,上下來卻是非常的與眾不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侃侃而談,有時連自己都要叫絕。就因為在課堂上的即興演繹,收到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

昨天上二下的一篇《筍芽兒》,感覺課文很美,可就是沒有靈感,怎麼也理不出一條線。翻開教學參考,胡亂地抄了一節。

沒有刻意地去追求課堂的效果,也沒有刻意地去照搬照抄人家的教案,完全是隨着自己的學生,跟着課堂走,卻開闢了另一片天空。不是説這堂課有多精緻,有多完美,但至少上到最後,學生一直圍繞在我的左右,課堂的活躍氣氛也一直到結束。學生學得輕鬆,老師也上得輕鬆。一直在思考,為什麼一個平時人人都認為是教學水平出色的老師,在聽了她的課後,你會覺得他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優秀。那是因為在公開性的課堂上我們沒有了平時的揮灑自如,思想完全鎖定在了那不知被試教了幾遍,甚至幾十遍的教案上了,少了那一份原本的靈性。

讓我們跟着課堂走,到課堂中去尋找靈感吧!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7

本課教學時學生興趣較濃,也許是作者擬人化的寫法吸引了大家的心,也許是大家被筍芽兒逐漸堅強的品質所打動。感覺學生學習很投入。

本文教學採用以下教學流程:

1、揭題時板畫瞭解筍芽兒。一下子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個個想就筍芽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2、讀完課文談感受。

3、朗讀理解。注重表演讀,在讀中感悟、體會,在體會中表演讀。

4、質疑。

5、背誦課文有關段落。

(出乎意料的是本課背誦人人愛背,背得快、背得流利。)

在本課第二環節教學(讀完課文談感受)時,有學生説:我感覺到筍芽兒非常勇敢、堅強!

(那麼他一開始就是勇敢、堅強的嗎?)

一開始是非常害怕的,不過在別人的鼓勵下,他開始變得勇敢、堅強了。

(很能體會)

這時,另一個成績特別好的'學生説:我覺得課本中的筍芽兒就像是我們孩子,竹媽媽就好像是我們的媽媽。總是阻止我們幹我們想幹的事,真不好!學生們立刻表示有異議。

雖説童言無忌,但聽了學生的發言之後,我還是感到了一陣心酸──母親為孩子付出了那麼多,可我們的孩子並非完全理解母親的心。當時我首先表揚了這位學生會聯想,同時反問學生們:你們覺得媽媽為什麼要阻止你們做一些事?

最後,大家認為這是媽媽怕我們人小,受到傷害。所以才會捧在手裏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那是媽媽愛我們的一種方式!當然如果你覺得不太好,也可婉轉地向媽媽提出來!

當我寫下以上話時,正是3月5日(週六)。週二是三八婦女節,我想佈置一樣特別的作業:

1、和媽媽長談一次,瞭解媽媽對你的愛。

2、做一件令媽媽感到高興的事,給媽媽帶去温馨。

但願天下所有的兒女都懂得母親的心!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8

我依據《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閲讀是學生個性話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整堂課上,我特別強調閲讀者的個性體驗。比如,帶有“自己”一詞的表述。如剛開始時我強調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課堂氣氛很快活躍起來,學生較快地進入了情境。在對話訓練中,我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角色,讀出自己的感受。正因為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美,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如在朗讀中很好地理解了“撒嬌”、“嘮叨”、“沉不住氣”等詞的意思,朗讀訓練較紮實。

整堂課很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初步掌握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在與學生的對話中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並能通過重點句子的朗讀表現出來。過程和方法:通過四人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讀一讀,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躍躍欲試,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情感態度和價觀:在朗讀中體會了筍芽兒從害怕到堅強的態度變化,懂得了只有經風雨,見世面,勇於鍛鍊,才能健康成長。

當然,在朗讀訓練方面,還有幾個問題值得我思考:

1、學生善於模仿,不願意深入鑽研,導致朗讀的層次性不夠明顯,體會不深刻。如在朗讀筍芽兒鑽出地面這段話時,感情變化不明顯。筍芽兒的心情、小草弟弟説話時的語氣沒有很好的區分。

2、《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語文知識是為了運用,應該促使知識向能力方面轉化,特別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即語言直覺。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語感呢?我們經常發現:語文課堂上,學生的朗讀是有聲有色,可在課後學生的朗讀又是很平淡呢?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9

《筍芽兒》是一篇很美的描寫春景的文章,通過寫筍芽的生長過程,讓人們來感受春天的生機盎然。

成功之處:

1.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擬人的童話散文,課文生動形象,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所以教學時我圍繞“美讀”來展開。不斷去指導孩子圖文結合來觀察筍芽,想象筍芽的動態的生長,想象它鑽出地面的開心,想象它長成竹子的自豪。用擬人化的語言來描述情景,讓每個孩子都變成一個個茁壯成長的小筍芽兒,孩子們越讀越興奮。

2.帶孩子走進情境,讓表演與朗讀相結合,讓課堂充滿活力。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我讓孩子們分角色讀一讀,演一演。讓男生來扮讀雷公公,讓女生來扮讀小筍芽兒,給他們的朗讀打分,都是百分出頭,且不斷鼓勵,分數也不斷適當攀升。每個孩子都在用心的讀,聲音中傳遞着一種快樂的情緒,同樣也傳遞着春意。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一邊沉浸於活躍而有效的教學氛圍,一邊暗暗的想這節課只用了“賽讀”這一招來進行朗讀指導,就取得那樣好的效果。其實孩子想要的並不多,老師不斷地讚揚和鼓勵,勝過了任何物質的獎賞。如能天天堅持,該會有怎樣的景象呢?

不足之處:

在朗讀比賽,表演中還有部分孩子因為個人能力的缺陷,表現不理想,投入的激情不夠,所以,面向全體,大力度培養學困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筍芽兒的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擬人體的童話散文,在作者筆下有稚嫩的筍芽兒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門的雷公公,還有慈愛的竹媽媽。春雨的聲音是春姑娘彈奏的樂曲,春雷的聲音是雷公公敲響的大鼓,一層層的筍殼是竹媽媽給筍芽兒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課文形象生動,採用春雨姑娘對筍芽兒的引發力,竹媽媽對筍芽兒的束縛力以及筍芽兒自身奮發力交錯的形式,繪聲繪色地敍述了筍芽兒的成長過程。

課文描寫春天的句子真美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着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着……”課文描寫的筍芽兒真幸福啊:“春雨姑娘愛撫着她,滋潤着她。太陽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筍芽兒勇敢地“脱下一件件衣服,長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幼小的筍芽兒在大家的關心幫助下不斷努力,終於成長為健壯的竹子,在反覆地朗讀課文中,我們一定會為筍芽兒自豪,一定會擁有一份與筍芽兒一樣自豪的心情。課文描寫筍芽兒的成長過程也很美:春雨姑娘低聲喚醒她,雷公公大聲地呼喚她,竹媽媽百般呵護她,明亮而美麗的世界吸引着她,激勵着她,筍芽兒從開始的撒嬌,到鑽出地面,很快就成了一株健壯的竹子。

如果我們沒見過筍芽兒,沒見過竹媽媽給筍芽兒穿的衣服,那最好去看看竹林,去找找筍芽兒,至少也要看看它們的影像資料或圖片,這些對於感悟和理解這篇課文,會有很多幫助。在授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突破:

1、初讀課文,多元對話:

學生藉助原有知識、能力基礎自讀課文,然後小組交流讀

懂了些什麼,每組推派一代表歸納整理後在全班發言。學生認知基本停留在字詞的理解,故事內容的瞭解,人品的初知層面。

(引導學生把自己與文本接觸後的最本原、最原始的,沒有受到過任何影響的感受談出來。)

2、演讀課文,傾心對話:

根據個體喜好演讀課文,看看在故事的描述中,哪些詞、句比較喜歡,比較欣賞,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説説自己的解讀。

(深入角色,朗讀文章對話,體會角色的情感世界。)

3、引導想象,補充對話:

學生在稍作努力的品讀中,積累好詞佳句,想象筍芽兒長成一株健壯的竹子後的自豪心理,談談自己的想法。

(深入研讀最後一段,想象筍芽兒的心理活動,昇華情感。)

4、拓展延伸,多向對話:

帶着問題研讀課文,經受人文薰陶。

(跳出文本,以讀者的身份審視文本,進行理性思考,引導學生與筍芽兒、春雨姑娘、雷公公、媽媽進行多向對話,從而產生多元化的理解與感悟。)

(通過與文本四次親密接觸,層層深入,步步遞進,使作品潛在的含義、教師所理解的含義和學生所能接受的含義這三者之間的有機融通,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而不是教師思想的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