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核舟記》的教學反思範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26W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執教者從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其中,如何選好角度分析課文,是語文老師上好一堂課的關鍵。在這次自錄課的過程中,我認真準備了《核舟記》這一課書。

《核舟記》的教學反思範文

《核舟記》是一篇文言説明文,作者通過對核舟的整體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包括註明方位、數目、大小等,使讀者弄清了局部和整體的比例關係,細筆勾畫,形象具體可觸。讀完之後,不僅使人“奇巧人王叔遠”的高超的技藝感到欽佩,同時也對作者能夠通過簡潔的文章讓讀者感到寸核中的幾多情態、幾多奇趣,不禁令人稱奇道絕,歎為觀止。自錄的這節課,學習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做具體細緻的描述説明的寫作方法。

②瞭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成就,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及卓越技藝。要想達到上述的學習目的,就要清楚這篇文章的結構和説明順序。先概括介紹王叔遠技藝的精湛;然後以空間為序具體加以説明;(先言船艙,再依次言船頭,船尾,船背。)最後概括總結。第三段是重點段落,應抓住人物的神情,隱藏在衣褶中的相比的兩膝,歷歷可數的念珠等細節,來體會雕刻品的精細及雕刻家的高超技藝。

進而領會本文的準確、簡明的語言。這課書的教學我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思路、環節較清晰

這節課是本課書的第三節課,前兩節主要是讀熟課文、疏通文意;這節課主要任務是理解,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讀書環節;學習文言文熟讀課文是基本功。因為學習文言文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語言感性材料,這些語言感性材料只有通過誦讀,逐步積累文言字、詞、句、段、篇等語言材料,培養文言語感,才能很好的落實。朗讀文言文,應讀準音,生字字音要通過書上的註釋,查閲工具書讀準。讀多音字,應先弄清讀什麼音時是什麼意思,確定了詞義,才能讀準字音;也可以結合句意,確定讀音。如“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和“有奇字素無備者”中的“奇”字,在前一句中“有奇”的意思是“有零”,所以讀音應是“jī”;在後一句中“奇字”的意思是“生僻的字”,所以讀音是“qí”。通假字的讀音要念借字字音,例如“為字共三十有四”中的“有”是通假字,它通“又”,所以讀作“yu”。要暢通朗讀課文,還應讀好停頓,特別是句中的停頓,它是用來顯示句子的層次的,單從字面上是不易掌握的,必須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讀好句中的停頓。一上課,科代表就帶領同學們讀這篇課文,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了語文的學習氛圍中,這種學習氛圍也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習慣。同時。學生們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達到了熟悉課文的目的,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學生自己閲讀,分析問題階段;學生讀完課文之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內容?都是怎樣突出‘奇巧’之意的'?”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回答出來需要學生把整個文章都看遍之後才能分析出來,我認為,給學生提的問題不要過小、過碎,不然學生會摸不着頭腦,聽得糊塗,自然回答的也糊塗。所以我開始就提了一個問題。問題提出之後,我就把學生分組,一組看一段,前後桌的同學可以交流。學生們是先自己看書,然後再交流,這樣使學生既認真看書了、思考了,有不至於很盲目。這期間老師就可以及時與學生交流,聽聽學生們的看法。

(三)學生展示環節;十分鐘之後,我讓學生每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寫出自己組的答案。學生們在這個環節中顯現得非常積極踴躍,爭先恐後地上黑板寫自己組的看法。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調動了學生。

(四)老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環節。由於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內容,寫的時候顯得有些羅嗦,且重點不突出,如:寫第一段的內容時,學生只寫出了對人物的介紹,但對於核舟的主題就給落掉了,就是學生對“蓋大蘇泛赤壁雲”一句沒有看到,或沒有理解。對於“奇巧”的突出,學生也只把原文寫上去,並沒有總結、提煉,顯得有些羅嗦。我在點撥的時候,首先問問學生這樣寫的理由,儘量讓學生自己能夠隨時改造。我就順着學生的新想法在黑板上把能保留的重點圈點出來,讓學生一眼就看明白了。很直接,方便。學生自己討論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被發現問題、及時被解決問題。一段説完之後,其它段落的問題解決就快多了,學生也明白多了。讓學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是一種既快、又明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不足之處:

(一)由於課文本身的限制和教學環節的設置,多媒體的運用上稍顯欠缺。畢竟語文的教學隨機性還是很大的,並且文言文的閲讀教學有的地方可以使用多媒體,有的環節就不必了。

(二)由於學生是自己寫的板書,佔的地方很大,使得後來我的總結在黑板上顯現的有些隨意,不是很工整,地方顯得小。這次的備課與反思,使我在新學期的教學有了新的方向,下學期我會更加努力,搞好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