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6.8K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教學反思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教學反思1

集合是學生進入高中學習的第一節課,是學生學好數學所必須掌握好的一個知識點,同時集合是一個不加定義的原始概念,對於學生而言既熟悉又模糊,熟悉是因為學生在初中的數學學習和生活體驗中掌握了大量集合的實例,模糊是由於對於集合含義的描述,以及集合的數學表示,元素與集合的關係等理解的並不十分到位、準確。同時雖然本節課對於學生而言難度不大,但是其概念多,符號多,容易混淆、需要學生理解記憶。對本節內容在進行教學設計之前,本人反覆閲讀了課程標準和教材,針對教材的內容,編排了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親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積極投入到思維活動中來,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在逐漸展開中,引導學生用已學的知識、方法予以解決,並獲得知識體系的更新與拓展,收到了一定的`預期效果,尤其是練習的處理,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的嘗試活動,感受“觀察——歸納——概括——應用”等環節,在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中展開思維,逐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也提高了學生主體的合作意識,達到了設計中所預想的目標。

然而還有一些缺憾:對本節內容,難度不高,本人認為,教師的干預(講解)還是太多。在以後的教學中,對於一些較簡單的內容,應放手讓學生多一些探究與合作。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教學因素,都在不斷更新,作為數學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學生的全面發展來設計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個性和潛能的發展,使教學過程更加切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論來武裝自己,讓自己的課堂更有效。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教學反思2

在複習課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獨立制定出適合自己的知識結構、整理出自己在本章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生通過交流與合作,體會解決問題成功的喜悦.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信心.感受知識的橫向聯繫與縱向聯繫,洞悉知識的本質、問題的根源,從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少出現或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通過分析知識的來龍去脈,明確知識的用途.通過典型題分析,回顧主幹知識,重要的數學思想,感受知識與數學思想的有機融合.

《集合的含義與表示》教學反思3

本節課是數學必修一第一單元第一課時,是高一新生進入高中學習數學的起始課。集合語言是現代數學的基本語言,課標指出,要使學生“使用集合語言可以簡潔、準確地表達數學的一些內容。”高中數學課程只將集合作為一種語言來學習,所以對學生的要求是“學會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語言表示有關數學對象,發展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從學生的認知水平來看,集合語言作為一種符號語言,其表述方式對學生而言是比較陌生的,也比較抽象,學生理解也有些困難。因此,,課本從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對我國湖泊分類,讓學生初步感受集合的概念,再從學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數集合、有理數集合)出發,進一步理解集合的含義,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節課內容比較抽象,難度不大。結合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關注到以下幾點:

1、關注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引導,做好初高中銜接。

學生剛從初中升入高中,還處於從具體形象思維上式到抽象邏輯思維的初級階段,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形成邏輯思維的習慣。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啟發式學習,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不高。而高中內容多,進行進度加快、課堂密度大,知識信息廣泛,題目難度加大,只靠教師講、學生聽已很難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這就要求學生勤于思考,善於總結規律,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對學生的自學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為基礎,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指導學生閲讀課本,引導學生對以往所學的數學內容用集合的形式來梳理,潛移默化地進行了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比如通過閲讀課本湖泊的實例,提出問題“這些實例有什麼共同特徵?”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歸納總結。並對於已經學習的自然數、證書、有理數等知識用集合的語言表述。實現初高中的平穩過渡。

2、幫助學生養成數學閲讀的習慣。

本節課新概念、新符號較多,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閲讀課本,然後提出問題,在進行交流,讓學生在閲讀與交流中理解概念並熟悉新符號的使用。

3、突出重點內容,循序漸進的學習集合。

本節課的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與表示方法。教學時,避免加深難度。不要討論集合論。例如,集合的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只需要通過具體例子説明,不需要讓學生討論。

Tags: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