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37K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精選10篇)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1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是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生活中不能沒有他們》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從而受到教育和感染,實現品德教育與學生生活的有機結合。整節課凸現以下幾點:

一、找準目標,層層深入。

“我認識他們”這一活動主題以一個孩子的話為切入點,用孩子的眼光看社會,觀察在他們身邊,有哪些行業的勞動者在為大家辛勤服務。面對這樣一個話題,我在悉心鑽研了教材和教參後,擬訂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並根據活動目標,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調查研究活動。課前指導學生們調查、觀察、採訪身邊的勞動者,讓學生初步體驗。

上課時從三個活動中循序漸進地解決好教學重難點:

在活動一“生活中,處處有勞動者”中,通過師故事導入示範找身邊的勞動者——學生找圖片中的勞動者——找身邊的勞動者,落實“瞭解在我們的身邊有哪些為大家服務的人,認識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從事各種服務的勞動者”這一目標。

在活動二“調查中,走進勞動者”中,通過彙報課前調查,瞭解身邊勞動者的苦與樂——遊戲中自己體驗勞動者之間互相服務,落實“初步感知人們在生活中互相依賴、互相服務共生共存的關係”的教學目標。。在活動三“理解中,讚美勞動者”中走進勞動者的心靈,讚美勞動者。

課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行業,走進從業者,訪談觀察或親自體驗他們的具體工作情況,將話題進行延伸。即是為下一個活動主題《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他們》做好了紮實的鋪墊,也是讓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讓學生真正學會生活,感悟生活的延續。

二、觸及心靈,體驗內化。

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從他們的心理髮展角度出發,找準最能觸及學生心靈的那個音符。如開課時,巧用今年大雪災,人們互相關心幫助,尤其是交通、電力、部隊等部門發揮了“不能沒有他們”的作用的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到過去自己身邊許多不曾關注到的人,引起學生學習的共鳴。

又如在課前讓學生蒐集身邊勞動者的故事,讓學生通過最確切的情感體驗切口,拉近彼此間的距離。再如“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遊戲設計。

學生們在感同身受中深深體會到了人們在生活中互相依賴互相服務共生共存的關係,教學的重難點迎刃而解。在活動三中,讓學生們將自己的心裏話寫在愛心卡上,學生的情感得到了昇華。同時,本課的CAI內容,完全來源於生活中的事、生活中的人,學生學起來輕鬆,體會起來深刻。

正如《課程標準》中所説的:在教學內容的選取和教學形式的組織上做到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貼近兒童生活,富有生活情趣,才能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地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這樣的教學才會有效。而這,是我們每一個品社人的追求和努力方向。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2

從事品德與生活教學已有多年,我認為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四方面的問題:

一、一活用教材:

教材是教師引導學生活動的工具、資源,課堂教學中既不能脱離教材,又不能固守教材,教師應準確理解教材編寫意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學地、有意義的地調整使用教材,提高思品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如課本第4頁介紹自己的家人,只是從家人特定的職業、性格、特長、愛好幾個方面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年級兒童已有知識,經驗較少,教師應在教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拓展思維,打開思路,舉例説明還有哪些情況屬於性格、愛好、特長,還可以從家人的年齡、長相、生活習慣、家人的願望,自己的感受等各個方面來介紹。又如在講述家人親情故事時,可整合使用第二、三課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開闊思維。

二、注重細節,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在課堂上,關注言行不良表現的學生,及時調動班級和教師的力量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認識錯誤造成的嚴重後果,從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時注重培養他們養成儉樸,文明禮貌,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保護環境的道德行為習慣,個性心理方面培養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質,總之,通過這些年的品德課教學,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提高,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三、恰當處理和學生的關係:

要想處理好這個關係我在平日的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傾聽學生説,做學生的知音。

(2)相信學生能做好,讓學做,獨立思考、獨立説話,教師相機誘導發現,凡是學生能做的不要包辦代替。

(3)放下老師的“架子”和學生交朋友,來一個變位思考,讓學生當“老師。

(4)誠實守信,嚴傳身教,教書育人。對學生的“人格行為”不要過分要求。

四、評價要多樣化:

評價對學生樹立信心,體驗成功,促進發展有着重要作用。課堂上除了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已,小組等多主體參與評價。多層次多角度去評價所有兒童,鼓勵每一個孩子。

小學思品課的靈活性、多樣性要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教學基本功要過硬,教學業務能力要強,教學水平要高。課堂教學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要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你就能撐起一藍天,用你的道德行為染學生,學生就會愛戴你,家長就會信任你,你的教學改革就會成功。總之我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努力,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3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新課程改革已經進入深化階段,通過近幾年來的培訓、實踐、探索、教研,我們對小學品社課在關注學生素質發展和如何實現培養目標方面取得了共識。

但是,在涉及新課程改革的教學內容、組織形式、實施步驟、評價方式等課堂教學具體操作過程中,我們的一線教師卻不斷遇到各種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戰,矛盾的焦點主要表現為:

一、新課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轉化為具體生動的課堂教學實踐

根據我們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實踐,新課程背景下的品德課教學整體上進步顯著,成績突出,但局部問題逐漸顯露,特別是大多數的兼職教師,在精力和時間上得不到保證的情況下。

如何深化新課程改革,怎樣改進自己的教學,提高德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在此,本文就教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現象進行了粗略的反思。

1、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倡導活動化教學,注重相互溝通、與生活的聯繫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種他人田,荒自家園”的現象卻屢見不鮮。

在探討某一個話題時,把很多時間花在唱歌、跳舞、表演、遊戲上,一節課下來,學生興奮過度,課堂倒是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感悟和體會方面的收穫卻令人懷疑。課堂活動不等於課堂活力,學生參與活動的多少並不是活動化教學的精髓,品德與社會課也不應是完全的“唱遊”課、“遊戲”課、“美術”課、“表演”課。我國新課程改革之所以有不同學科的課程設置,就在於學科之間有相對的獨立性,每一門學科有自己的教學任務。

2、通過培訓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種示範,個別教師“照葫蘆畫瓢”,原封不動地搬到自己的課堂上,失去了原來特定環境下的幽默與風趣。品德課十分強調回歸兒童的生活,教學一定要結合不同環境、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教學的活力來自於每位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依據自己的真實體驗對課堂教學的重構與創新。

二、刻意追求“師生民主”,主體主導主次不分

新課程強調營造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體現師生民主。可是,不少教師為了展示師生民主氣氛,走向了極端,以下幾個方面值得反思和引起重視。

1、課堂上教師主導作用不突出。教師該講的不敢多講,甚至對學生違反課堂紀

律視而不見,惟恐侵犯了屬於學生的自由空間。有的學生上課自由過了頭,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想看就看,想讀就讀,想説就説,必要的課堂紀律維護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被忽視了。

2、課堂上教師以問代講,“雙向交流”太多太濫。有的教師整節課上反反覆覆用一些類似“是這樣的嗎”?“是不是”、“對不對”的簡單問題發問不止,缺少信息溝通,學生翻翻教材就能異口同聲、準確地響亮回答。課堂上一問一答,學生似乎忙得不亦樂乎,但思維卻停留在同一水平上的機械重複,心靈未能受到震撼。看似師生互動頻繁,實則教師用提問方式滿堂灌,牽着學生的鼻子走,直到學生認同教師事先預設好的答案,師生並沒有真正互動起來。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以生為本”。課堂上學生不應當是客人,惟師獨尊不可取,惟生獨尊同樣不可取,兩者都是畸形的師生關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必要的課堂紀律作保證,那麼學生尊重他人、尊重集體的素養如何培養?缺少自我約束力的學生,難以養成刻苦認真、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難以成大器。

教師在轉變教育觀念的同時,不應當步入“精講少講”的誤區。該講的就理直氣壯地講。課堂上,教師不敢講、泛泛講、過多講,都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

3、片面理解“合作學習”,形式多於內容。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但不能簡單形式化。調查中我們發現,有的教師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精神,把合作學習變成了一種機械刻板的操作模式,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適,每節課都採用分組討論方式,打上“合作學習”旗號。

合作學習無疑有助於合作交流,尊重他人正視自我的團隊精神的培養。但是,教學中如果合作學習目的不明確,過程設計簡單,時機把握不好,無論什麼問題都採用分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方式,導致學生能獨立完成時也合作,能夠自主時卻不讓學生獨立,有探究慾望時卻讓小組優秀者代替其他成員的意見,看不到合作的必要,感覺不到合作中的分工協作。

合作學習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這種形式多於內容的合作學習究竟對學生有益還是有害?因此,並非所有的學習領域和學習主題都要用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不分青紅皂白地搞合作學習,必然有害無益。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4

隨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應從培養適應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出發,把實施素質教育作為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針對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實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素質教育及德育工作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德,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在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重視對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在低年級,結合生動具體的日常行為規範教育,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輔導。低年級學生有強列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有着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對周圍的環境好奇、敏感、喜歡模仿,但明辨是非能力差,對某些事的判斷容易出現偏激,可能出現盲目模仿的現象,甚至做出一些讓人吃驚的事情,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危害。在教學中做好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如何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滲透,引導,顯得至關重要。聯繫自己多年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經驗中談幾點看法及感受。

一、把握住《思想品德》教材和心理素質教育的結合點

對小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主要是幫助小學生認識自己、悦納自己,提高他們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開朗、向上、樂學、合羣、自信、自立、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對於低年級小學生,根據他們生理特徵和認知能力,主要是要培養他們能夠適應步入小學後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樂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克服孤僻、膽心理,能感受在班隊集體中共同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學會在與同學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謙讓,在學習中樂學好學,克服粗心、馬虎,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的方法

1、發揮榜樣力量

從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因素分析,一般他們都十分崇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把英雄人物作為自己追求、模仿、學習的楷模。真正的英雄人物本身往往就是有健康、理想的人格,具有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認識觀的重要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情感滲透。從一些小故事中讓他們

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自覺的受到感染,從而起到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根據課本中的內容聯繫實際,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蹟做感情方面的滲透,感悟人世間的真情。讓勤勞勇敢、善良正直、艱苦樸素、助人為樂、珍惜時間等一些優良品質,在他們頭腦中自然而然的形成,影響日常生活行動,成為行動的指南。從一些非常感人的家庭故事中,逐漸體會父母的辛苦,家庭生活的温暖。理解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知道父母之愛是是人世間最純結、最無私的愛,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讓他們實實在在體會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裏,讓他們也有一顆純潔美好的心靈,心中充滿愛。這樣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能承受搓折、歷經失敗後,也不會做出一些讓人易想不到的事,不會出現過激行為,保持良好的心態。因此在教學進程中,我們必須要善於開掘榜樣人物的心裏動態,激起學生的共鳴。

2、緊扣生活實踐

低年級小學生剛步入學校學習,開始完成各種學習任務,學習各種實踐技能,學習創新精神,成功使他能更加勤奮,不斷進取,增強自信性和自主力,而挫折會使他退縮、害怕困難,產生自卑,產生厭學及其它行為問題。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緊密聯繫學生的實踐活動,實施素質教育要靠全面推進,在思想品德課中加強心理素質教育,體現了把德、智、體、美等有機地統一在一個教育活動過程中,針對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強化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了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全體發展。

人的心理素質要在生活實踐中得到培養,如同小學的體魄要在鍛鍊中得到增強,文化素質要在實踐得到提高,道德素質要在道德行為中發展一樣,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只有在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不斷磨礪,才能使他們成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低年級小學生,他們的心理活動顯得純真、直率,有較強的開放性,他們的心理髮展有較大的可塑性,也正是由於他們的心理素質處於形成和發展時期,所以更需要重視在生活實踐中訓練道德行為能力,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心態。

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把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對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有很好的效果。注意觀察挖掘學生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進行教育。從日常生活中感悟生活,從中受到教育。比如讓他們種幾棵小樹,栽幾株花,餵養一些小動物。這樣他們在植樹、種花、餵養小動物的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做事耐心、負責、有愛心的思想感情,而且還增長了很多有關動物、植物的知識,培養了一種興趣和愛好。可以進一步與周圍的生活環境相聯繫,聯繫中國的人口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全球氣候變暖問題,以及氣侯變暖以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引起小學生對各方面問題的興趣,培養講衞生,保護環境,從而為保護環境自覺行動起來,做個“環保小衞士”。

3、優化課堂教學方式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改革教學方法,在遊戲中受到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呢?在教育方式上,更要體現出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作為終極目標。擺正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思想品德課的綜合知識和小學生的親身體驗為載體,不斷地誘發小學生主動探索的動機,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活潑好動的身體特點,比較好奇、喜歡探究的心理特點,充分考慮他們的學習心理需要,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環境,為每一位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足夠的思維和表現空間,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注意讓小學生以遊戲的方法體驗或表演自己的心理和行動。常讓小學生自編、自演一些生活小品、小故事,比如《小紅帽的故事》,《狼和狐狸的故事》等等。小學生在課下都很認真地準備,在課下自行組織練習、表演,從而,在表演中去領悟、體會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道理。小學生們盡最大的'能力模仿人物角色,體驗故事中人物複雜的心理特點,感悟豐富的思想感情。把自己喜、怒、哀、樂的思想感情融於故事中。因此我經常把一些喜聞樂見的小品、競猜、競賽、搶答、辯論等感興趣的話題拿到課堂上來。引導小學生課後繼續去進行探索、探討、交流有關信息。這樣既可以獲的多方面的知識,又培養了優秀的思想品德,使學生在生活中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從生活中受到思想感染,從而也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5

一、必須轉變教學觀念。

要認識到新的課程教學更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真正實現教學的兩個轉變:一是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轉變;二是實現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實現教學的科學化、綜合化、實踐化,即要求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綜合思維本事,和加強課程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實踐本事。

二、教師要努力營造簡便的教學環境,把微笑帶進課堂。

俗話説:“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進取的情緒會帶來進取的效果,消極的情緒會帶來消極的效果。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師,每一天都要應對的學生,他們的學習風氣、上課紀律是有差異的,所以教師在走進教室時,往往會產生不一樣的情緒,或愉悦、或平靜、或煩躁、或激動。情緒好了,教學語言也更富於感情色彩,課堂教學也就更生動、更具有感染力。這樣到達了教與學的雙向優化,使教與學進入一種最佳狀態,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所以,我們教師要帶着微笑走進每一位學生。

三、努力創造加強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空間。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是互動式的教學。互動式教學要求師生有夥伴式交流,這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放飛學生的思緒,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我們必須摒去傳統意義上的簡單方式,要把教學構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而在這種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或學生與教師之間經過討論交流分享信息、提出提議、表達看法或共同致力於解決某一問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本事的主要途徑。在小組發言時,教師應當十分注意營造民主寬鬆的氛圍,總是用讚賞的目光注視每一位發言的學生,及時地評價、熱情地鼓勵,幫忙發言者克服在眾人面前講話時緊張恐懼的心理。

四、課前要精心設計好課堂上的討論活動。

圍繞論題進行有效討論,有助於自由地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構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本事、口語表達本事、推理本事、人際交流技巧等多維本事;有利於使學生豐富對事物的認識,進而改變自我的觀點和態度,培養學生進取的道德價值觀;更能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構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動,在互動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發展。

五、教師平時要多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教師的教不可能代替學生的學,不要因為多講而使教師明白了學生卻糊塗了。時時記住,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生會自主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武斷、不強制、不灌輸。教師在教學中根據教材資料,結合學生的實際,善於為學生創設適當的條件,營造恰當的氛圍,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採用啟發、討論式、調查式等方式教學,指導學生會自主學習。這樣,會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探索社會現實及自我成長的問題。經過自主學習,不斷激發道德學習的願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珍惜學習時光。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6

思想道德教育任重道遠,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思想道德教育也充滿了樂趣,總是有無窮無盡的探索。接下來,我將對初中政治教學進行以下思考:

1.堅持聯想教學: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主動性是一個關鍵問題。聯想教學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特點,通過縱向和橫向的聯繫,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主動性,從而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就我個人而言,我以教材為基礎,以教學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力,接觸已知知識,發揮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和老師一步一步地討論和延伸,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享受生活。這種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教師討論和交流的教學方法稱為聯想教學。

2、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品德教學的一般方法,不僅是思想品德教學改革目標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課程教學改革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近年來,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學習教材,探索教材中的啟發因素,設計啟發問題。問題本身是一個學生不知道的新問題,能夠反映教學的關鍵材料,適應學生的認知技能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但又難又易。這是他們跳躍後可以摘的“桃子”。問題的表達清晰明瞭,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3.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相互尊重為課堂教學的基準。沒有情感的教學就沒有生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學科學習有強烈的興趣時,才能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因此,課堂教學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向學生傳授一些前沿科學知識,從學科、生活、社會的結合點出發,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始終對每一門學科充滿神祕感,堅持濃厚的學習興趣。

4.注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一些活生生的動態知識總結成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使學生注重知識點的記憶,而不是學生去探索和思考。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創設問題情境,開展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探究活動的難點在於幫助學生克服學習慣性,摒棄“依賴”、“恐懼”等不良學習習慣。教師應始終研究如何幫助學生明確探究目的,激發探究動機,努力營造濃厚的探究學習氛圍。

一句話,教師應該努力開闢一個多維互動的課堂,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由發揮,減少規章制度,讓非統一的教學模式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迸發智慧的浪花,激發創新的活力和成功的喜悦,教師的勞動將顯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7

時間如捧在手中的沙,在不知不覺中已悄然逝去。轉眼間,一個學期即將結束。今年九月,我正式踏上了教學崗位,成為一位思想品德教師。經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實踐,在學校各位同事的幫助下,我對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認識有了新的認識。其中感觸最深的是,原本以為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是理論化、抽象化的,經過實踐和反思發現,真正幸福的思想品德課堂是生活化的。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中的要求和規範。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課程的生活化,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俗話説: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課,如果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場,自然會把學生的全部精力引到我們的授課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做好準備。通過教學我發現,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為他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讓課堂導入生活化。在上錄像課《走進老師》這一課時,上課前讓學生講述是否發現過老師在教育過程中犯過錯誤?發現老師犯了錯誤之後你又是怎樣做的?等學生講述完畢之後,再引導學生應該怎樣對待老師的錯誤。在這樣輕鬆的氛圍之中,學生帶着興趣與我一同進入新課的教學活動。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思想品德是歷史的、現實的,不同歷史時代、從事不同社會實踐活動的人的思想品德都有所不同。學生思想品德形成是在現實生活中自主構成的。因此,要做到聯繫生活,而非全盤灌輸。如何聯繫生活呢?首先要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講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教學內容聯繫在一起,充分發揮已有生活經驗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例如,在講授《為他人開一朵花》這一課中,我讓學生回憶現實生活中哪些人的行為沒有做到“心中有他人”?你是怎樣看待這樣的行為的?自己生活的哪些行為考慮到了他人的感受?通過這樣的生活經驗交流,使學生明白在生活中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做到心中有他人。

其次,要關注時事,吸收現實社會的信息。每次上課之前,我都會要求學生來説最近國內外發生的新聞事件,通過這些新聞你會有什麼收穫。通過選取社會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或人物與學生來共同討論,從實際生活中尋找教育源,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思想品德、道德觀和社會責任感。例如,在《地球的歎息》這一課中,通過坎昆國際氣候大會這則新聞導入,激發學生對全球氣候問題的興趣。同時通過舟曲特大泥石流、北美惡劣天氣等引導學生體會人類的一些行為對全球環境、氣候的影響,並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去保護環境、保護地球。

三、教學活動生活化

美國教育教學中流行着這樣一句話:我聽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知道了!這句話表明,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讓他們在活動中學習與體會,不能讓他們成為觀眾。在《我的自律宣言》這一課中,我組織學生對“要不要穿校服”進行辯論,通過辯論不僅讓他們感受到生活中約束的重要性,學校的公共生活離不開約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辯證分析能力,要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問題。在《第一次“握手”》的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結果發現許多學生把好朋友的名字都寫錯了。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準確記住他人的姓名的重要性,這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在《走進老師》這一課中,我組織學生對老師進行採訪,通過這樣的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加了解老師、理解老師,走近老師。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育源自於生活,幸福的思想品德課堂應該是向生活開放的,向現實開放的。如何讓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生活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8

思想品德教學任重而道遠,是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程。同時思想品德教學又是充滿樂趣,總有挖掘不完的東西。下面我對初中政治教學作以下反思:

1.堅持聯想式教學:把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一個關鍵性問題,聯想式教學方法是更好地結合學生的特點,通過縱向聯繫及橫向聯繫,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顯著的教學效果。我個人是根據教材,以點撥為主,讓學生髮揮想象,聯繫已知知識,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與老師共同探討,步步引申,讓學生在知識的生活海洋裏盡情暢遊。這種以老師的點撥來啟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老師共同進行探討、交流的教學方式,我把它叫做聯想式教學。

2.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總方法,是思想品德課教學改革要達到的目標中的一部分,也是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成功的必然要求,我們必須堅持。近幾年,在教學實踐中,我堅持深入鑽研教材,發掘教學內容中的啟發因素,設計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問題本身是學生未知的新問題,且能體現教學的重點內容; 與學生的認識能力,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水平相適應,不過難也不過易,是他們跳一跳後方能摘到的“桃子”; 問題的表述清楚明確,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3.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把互相尊重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準 。沒有情感的教學是沒有生命力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科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激起求知的強烈願望,因此課堂教學要增強趣味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經常給學生講一些前沿科學知識,並從學科與生活、社會的結合點,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對每一門學科始終充滿一種神祕感,保持其濃厚的學習興趣。

4.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把一些活的動態知識總結為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注重對知識點的記憶,而不讓學生去探究、去思考。新課程要求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探究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問題情景,創設科學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形成科學的態度與價值觀。探究活動的難點是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惰性,拋棄“等”“靠”“畏”等不良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始終考慮怎樣幫助學生明確探究目的,激發探究動機,並努力創設濃厚的探究學習氛圍。

總之,教師儘可能聯繫實際開闢多維互動的課堂,多讓學生自由組合、自由發揮,少一些條條框框,讓不拘一格的教學模式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迸發出智慧的浪花,激盪創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歡欣,教師的勞動也就湧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9

今年,我擔任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課。這對於一直擔任班主任、教了多年數學的我,確實是一種新的體驗。

小學階段高年級班級與低年級班級不一樣,教授數學與教授品德與生活不一樣。課堂上,高年級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認真完成數學作業。而一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知道你又不是班主任,愛動愛説,課堂常規不好,組織教學費勁兒,教學時課堂用語應該使用兒童語言,我還不會説小孩話,這往往影響了教學效果。

針對這些情況,我虛心向一、二年級教師請教,學習低年級組織教學的方法。採取下了措施:

1、加強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習慣。

針對課堂常規較弱的一些班進行嚴格管理,對於學生的每一個細小的不良習慣進行糾正,從握筆、坐姿等基本開始。對學生課上回答問題進行訓練,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説話完整。

2、讓孩子們喜歡思品課。

一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材編得很好,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教材中的活動內容也很豐富。每節課我都精心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了解、去認識生活、明晰道理。孩子們在活動中不僅學到知識,培養能力,還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也拉近了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現在,我的思品課好上多了,孩子們學得快樂,老師教得也輕鬆。但有時候的我,還是不知不覺説起大人話,忘記説小孩的話了。説實在的,要搞好低年級教學,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學習,爭取教好思品課。

小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反思 篇10

經驗是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的。對教師而言,在教學活動中對各個問題的兩面都加以認真地分析和總結,才有助於自己揚長避短,不斷提高。在我執教完“講衞生的好孩子”一課後,感到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下面簡單地談談自己對本課的認識和體會。

在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幾點:

1、目標明確,重難點突出。根據教學大綱對本課的知識要求和行為要求,我從知行兩方面制定出本課教學目標,目標完整,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課堂上,緊緊圍繞“怎樣做講衞生的好孩子”展開教學,藉助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一系列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中,懂得哪些是講衞生的行為習慣,樹立起要做講衞生的好孩子的情感願望。這樣,有效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學生是老師的勞動對象,但他們也是一羣活潑的生命物,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在教學中,如何處理好師生間的關係將直接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課堂上,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親切的微笑面對孩子,語言自然流暢。我認真>傾聽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回答欠佳處,不責備,不急躁,而是鼓勵、引導他們説好。“親其師、信其道”,我努力以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孩子,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充分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學生在學習中沒有壓力,輕鬆愉悦。我注重訓練要面向全體學生,我給每個孩子充分發言的機會,一隻只小手如雨後春筍一般頻頻舉起,躍躍欲試,讓我感到他們正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學習中來,更激發了我的教學熱情。據統計,本節課學生的發言率達95%以上。對於坐在教室各個角落的孩子,他們往往容易被老師忽略,但我在教學中,沒有忽視這些不起眼的角落,給了這些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在教師的期待中,同學的鼓勵中,獲得成功的喜悦,這就更激勵了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我注重對學生的鼓勵,每一次精彩的回答,我都給予充分地肯定。他們在課堂上誇獎的良好的衞生習慣,教師及時用自制的“蛋蛋書籤”予以獎勵,同時提出對每個孩子的殷切希望。使學生在讚揚聲中樹立做講衞生的好孩子的願望。

3、教與學結合,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在全教會精神的指引下,本課的學文明理,我讓學生看完蛋蛋的>故事以後,説説自己知道了什麼,鼓勵學生當小老師,大膽地幫助蛋蛋改正不衞生的習慣,這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達到了自我教育、互相幫助的目的。辨析導行中,讓學生進行自誇和自我批評,樹立榜樣。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説,這是一個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的機會,老師較好地處理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係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4、課堂教學結構合理,教學手段先進。本課教學分為“看故事導入——明理導行——評價總結”三大部分,每個環節緊緊相扣,層次清晰。多媒體課件的引入,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教學目標的完成。如形象生動的小故事,朗朗上口的兒歌,輕快活潑的音樂和舞蹈,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明確了講衞生的內涵,逐漸樹立起講衞生的願望,使思品教學的思想性與趣味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時間合理,有效地保證了教學任務順利完成。

同時也看到,作為一名教師,從事思品教學的時間尚短,還處在學習探索階段。因此,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待改進。如還應加強對教材深度和廣度的鑽研,教學的形式還需不斷的創新,使之更有利於思品課的教學。這些將在今後的教育實踐中不斷學習、總結、提高。

總之,這節思品課,既有體現思品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創新之處,同時也反映了自身尚需努力改進的地方。我將在今後的教學中,虛心聽取同行教師的意見、建議,刻苦磨練,切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自己成為一名全面的思品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