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與運算》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49W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第二學期《數與運算》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與運算》教學反思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與運算》教學反思 篇1

本節複習課我採用了從整體入手,再分塊讓學生自主梳理的方式進行復習。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進行以下的教學環節設計。

一、有針對的整理知識,為複習課作好充分的準備。

對於小學階段數的運算相關知識,由於時間長,學生都有些遺忘了,所以課前我先讓學生自己收集和整理數的運算意義和計算方法,然後試着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以便發現知識間的聯繫,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課堂上有序的為學生梳理知識,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

為了擺脱枯燥無味的狀態,教學中我設計最後“六一節”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回憶數的運算意義,使抽象的運算更有意義;還通過列豎式計算喚起數的運算的計算方法知識,使他們在計算過程中歸納計算方法,這樣在練習中歸納,提供實踐操作的依據,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總結,基本達到學習目標中的“回顧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進一步理解四則運算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然後引導學生把整理出的知識,以小組合作的方法討論,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最後通過全班展示、交流使他們作出正確的歸類。較好達到學習目標中的“培養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精神,初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注意培養學生對不同的知識點的比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複習的過程中,不平均分配教學力量,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知識的複習和梳理上面。教學中我採用了對比複習的方式,把整數、小數、分數的加、減、乘、除內容放到一起對比,這樣有利於學生比較,然後用網狀形式把各塊知識進行全面的分類梳理;接着形成意義和計算方法的表格,使小學階段的知識進行完整化、系統化;最後發現、總結加、減、乘、除之間的聯繫,我覺得通過這樣的整理,溝通所學知識的內在聯繫,能幫助學生形成整體認知結構。

不足之處是上課時明顯感覺到時間比較緊,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實踐,沒有達到教學目標中的“在具體運算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沒有達到設想的“把歸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又用於解題練習,提高學生對計算方法的掌握水平。”

上課以後,我自己琢磨發覺,設計課時只把眼睛盯在課堂上的40分鐘,自己的出發點就是錯的,六年積累知識的整理複習課和單元的整理複習課是不同,知識點多、瑣碎,不能再套用以往整理複習課的模式。如果能把這種小學階段知識的整理複習課分為課前、課中、課後,可能會更加合理,比如提前佈置家庭作業,不僅讓學生整理知識點,還要讓學生做練習題,從而回憶、總結意義和計算方法,課中直接進行交流、總結,這樣既節約時間,又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去充分的討論,詳盡的梳理,從而更好的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課後再進行更加深入的練習實踐,加強應用,這樣教學可能會更加有效。

通過這次備課、上課,我對自己又有了更清楚的認識,自己要加強數學知識的儲備和數學素養方面的提升。同時,我明白了整理複習課不同內容要用不同的方式,今後要繼續努力課型的創新,知道了概念課要用數學自身的魅力去吸引、感染學生,讓學生充分體會、理解數學。總之,每一次思索對自己都是一次知識積累,素質提升,激勵自己進步!

五年級第二學期《數與運算》教學反思 篇2

在進行“數與運算”時,我首先引導學生複習了四則運算的意義,計算法則;然後複習了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5大運算定律以及減法的性質、除法的性質;最後進行練習。在練習環節,我出示了怎樣簡便就怎樣算的題目,通過學生的解題,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缺乏對運算定律本質的理解。

部分學生能進行簡便計算,但不能正確説出使用的是哪一條運算定律。尤其是乘法結合律與乘法分配律的互相混淆,主要原因是缺乏對乘法分配律本質的理解。如(4×40)×25,很多學生將它與(4+40)×25混為一談。

2、缺乏對運算順序及簡算依據的整體把握。

在小學階段,如27+73,25×4一類的題目被反覆操練,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對類似的數據形成了“條件反射”。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湊整的“條件反射”會讓學生只關注數據特點,而不從運算順序及運算定律來考慮。比如,在25×4÷25×4中,“25×4”給了學生很大的刺激,他們忽視了整體的運算順序,把注意力集中在湊整上。

3、缺乏簡算意識。

簡便計算能使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得到充分的鍛鍊,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應用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發現很多學生習慣做“標準”是簡便計算題,在遇到需要“轉個彎”才能簡算的題目時,缺乏必要的觀察力與創造條件簡算的意識,如5/12×7/16+7/12×11/16大多學生認為不能簡算。還有的學生在式題中能主動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算,但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受數量關係的影響,不能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