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習作指導教學反思(通用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44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習作指導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習作指導教學反思(通用5篇)

習作指導教學反思1

1、把教材中的寫作訓練當作“課”來教。

作文是衡量一個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語文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可現在語文中的作文教學卻不容樂觀,或敷衍了事,或臨陣磨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升學壓力,現在的中考、高考作為一種選拔性質的考試,分數仍是主要的,而語文試卷中的作文分數,佔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間。可實際情況又是作文分數相差不大,拉不開檔次。客觀現狀導致的結果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師的作文教學。語文教師都認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學上得不償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閲讀教學上了。我過去教學也是這麼做的。但是通過這次教學嘗試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寫作訓練當作作業或任務去佈置,要切切實實地把它當作“課”來上。

2、要把課文和寫作結合起來。

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條重要原則。中學作文一般都是以課文為範例,學生依此為樣,聯繫實際寫出文章來,如此反覆訓練,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文教學中,一定要着眼於學生的寫作,結合具體的篇,在遣詞、造句、立意、佈局、謀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計劃地傳授相關的語文知識,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為學生作文提供依據和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吸取有關的語文知識和藝術營養,學會借鑑和模仿,從而寫出好的文章來。我上的這節作文課,圍繞着寫遊記進行訓練,聯繫例文《龜山漢墓》,從分析學過的文章中的線索、重點、抒情、表現手法等方面來進行教學,這就比那種棄課文而不顧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課效果好得多。實踐證明,讀寫結合相得益彰,讀寫脱節兩敗俱傷。

3、教給學生方法。

長期以來,我們在作文課上,教師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學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夠操作的方法和要領。就拿寫遊記來説,我們經常提到,學生也不陌生,但怎麼寫,有沒有規律,要解決哪些問題?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夠的,還必須提供一些能夠實際操作的方法和要領。在這方面,我這節課做了有益的嘗試。告訴學生寫遊記時要注意的問題,通過一系列的實例來進行分析,並教給學生寫遊記的方法。

4、張揚個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通過這次教學還給我一個啟示就是不能再像過去那樣把學生當成考試機器,當成接收器來進行教學,其實學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中學生在心理上已逐漸走向成熟,自我意識和創造慾望正在增強,而且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和文字表達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發揮才能的舞台,無論是背誦、回答問題、還是口頭作文,都讓他們在張揚個性的同時增強自信心。本案例中的教學過程就是學生的合作精神展現的過程,是學生與教師對話的過程,是學生應用語言的過程,是一次人與自然對話的過程。

習作指導教學反思2

在作文教學中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大部分學生無從下筆,不喜歡作文課。都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將是作文教學面臨的最大難題。每次作文課上課前,學生都流露出厭煩情緒,歎聲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寫不好,無事可寫。試想,每次作文,學生都能瀟灑行文,輕輕鬆鬆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學自是一件易事。

解決這一難題,須從根源上找原因。教學中發現學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容空洞無物,缺乏創新;

二、沒有真情實感,空喊口號;

三、語言乏力,品之無味。

四、字數達不到要求。

找到了問題的結症所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培養興趣,蒐集材料

學生作文言之無物,緣於學生知識面窄,可寫之物太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較難的。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發生在身邊的事,網上的新聞告訴他們,讓他們説出來,交流後在寫,並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2、善於發現,勤于思考

其實,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還是很多的,只是學生都熟視無睹,習以為常。老師的一個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囑,同學的一個燦爛的微笑以及校園裏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是學生寫作的題材。學生缺少發現的眼睛,不善於思考。教學中我會就某一件事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

3、欣賞美文,品味語言

常於教材和課外讀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從寫作手法,修辭,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導學生賞析,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怎樣遣詞造句才使語言富有表現力。鼓勵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在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過努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提高,對作文有了很大的興趣。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思考,尋找解決的途徑,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習作指導教學反思3

小學習作教學既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訓練,又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好基礎。切實提高小學習作教學的質量,對培養和造就一代新人,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由此可見,習作教學在教學工作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如何進行習作指導就顯得尤為關鍵。

習作指導,不能侷限在一次習作,兩次習作。要想提高習作水平,也不能急於一朝一夕。因為它需要一個“養蠶——吐絲”的過程,即:豐富感知,積累詞彙——有的寫;積極表達,踴躍參與——寫得出。

一、感知,積累詞彙——有的寫

三國時期,機智過人的諸葛亮發明了“先進”的馬車,但他怎麼也沒有發明出火車、飛機等,只因為他腦海裏甚至連類似“火車、飛機”這號交通工具的感性認識都沒有,又何來創新發明。相同,學生面對一次習作,如果習作中涉及的事物學生從未見過,他便無處下手。想象力豐富的同學用詞、用句也難免捉襟見肘,結果只能以抄襲、東拼西湊草草收場,無法達到習作的目的。因此,對學生進行習作指導,日常生活中就應注重要求學生:豐富感知,積累詞彙。這也是進行習作的前提——有的寫。

1、鼓勵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觀察實踐,多渠道、多方面接觸新鮮事物,拓寬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感性認識,解決習作“源頭”的問題。

教學工作中曾見到過這樣一個有趣的現象。四年級下學期有個要求學生描寫一植物的習作,許多學生選中了花。受條件限制,學生沒有欣賞、見識各種花卉的機會,紛紛叫苦不迭:“老師,梅花長得什麼樣?”之後,發現了兩個都是寫菊花的同學,但二人的習作質量卻相差甚遠。一個同學是“菊冠梅戴”,而另一位同學的菊花寫得“朵朵是道”。一追問,他倆均不曾觀察過菊花,不同的是第二位有心的同學習作時買了一罐菊花茶放在桌前細細“品嚐”,才較好的完成了本次習作。事實證明,豐富的感性認識對習作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2、依據新大綱,要求學生每學年背誦20篇以上的優秀作文、詩詞,寫讀書筆記,養成積累優美詞彙的習慣。可想而知,如果學生手中無範文,腦中無詞源,對一事物雖明瞭意思卻無法形容,無法生動表達,只能記個流水帳。如此,將阻礙習作水平的提高。

二、積極表達,踴躍參加——寫得出

不會寫——學生對習作望而卻步最直接的理由。而一次順利的習作,無非就是“我手寫我口,我口説我心”。可見,如何引導學生把心裏的各種想法與認識表達出來是習作成功與否的轉折點。

1、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良好的語言環境可以比較有效地發展學生連貫的口頭表達能力,這對學生口頭表達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在課外活動中,可以採取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完全自由地交談自己的所見所聞,話題不限,然後逐步要求他們實話實説,説一句通順、有條理、表達完整意思的話,培養學生參與發言的自豪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説的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積極表達、踴躍參與的熱忱,為進入習作做充分的準備。

2、習作指導課讓學生有充分語言實踐活動的機會

任何一種技巧、能力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大量的練習,學生要熟練掌握語言文字這個工具,形成讀寫能力,也必須經過訓練。而作為以培養學生習作能力為目的的習作指導課,理所當然要讓學生有充分的語言活動的機會。

教學實踐證明,習作課上,學生語言活動機會越多,寫出的文章內容也越豐富。正如五年級上學期第一單元的看圖習作,需要學生展開想象的是:母親教育孩子説了什麼話?課堂上,先讓學生暢所欲言,拿自己當“媽媽”看待,而此時唯一強調的.是説出的話符合“媽媽”這一身份就行,不套中心。結果,學生不再無話可説,不再無話可寫。可見,多説後寫是提高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

所以,如何指導學生,使他們心中有話可説,筆下寫得出話,是每位教師習作教學中應該把握的重點。只有在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放棄教師單純的講與授的情況下,才能達到習作目的,提高習作質量。

習作指導教學反思4

反思:

一、以“知”為基石

所有的教學都應該站在兒童的立場。雖説想象比知識更重要,但知識在兒童想象力的發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們要為兒童打開一扇基於知識背景、展開合理想象的習作之窗。拍賣會是本課的.一個活動平台,學生需要了解拍賣的一般流程,知曉相關規範。綠葉、水、空氣這三樣拍品雖是學生熟悉的,但因為是500年後的物品,仍需要課堂上的介紹與描述。知識的鋪墊是兒童想象之翼張開、想象之輪速滑的跑道,能讓兒童想得更廣、更遠、更深。

二、以“境”為依託

教學中,我以角色扮演、音樂渲染、圖畫演示等手段創設了一個仿真情景,帶着學生憑藉想象,穿越時空,來到500年後的拍賣會現場,學生們置身於拍賣情境,親身體驗拍賣過程,從而有了語言表達的源,有了鮮活的口頭和書面語言。

三、以“情”為紐帶

兒童是情感的王子,他們的想象不是簡單的虛構,想象的世界往往就是兒童生活的真實世界,是充滿着真情的。教學始終注重對兒童情感的喚醒和激發,讓兒童的內心受到強烈衝擊,產生不吐不快的自我構建,兒童在習作時就能説真話、吐真情。

四、以“導”為方略

想象作文更需要教師的指導。教師的導如何把握一個度?我以為,要能在課堂上構築收放平衡、生態和諧的習作磁場。我們不可束縛學生的思維,更不可硬性規定習作套路。

習作指導教學反思5

一、 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文指導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讀題,找到作文“要寫什麼,為什麼寫,怎樣寫”,教師只在學生不懂或有困難的地方幫助解釋即可。其次,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獨立審題,獨立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指導課上,教師要教給學生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如審題的規律、確立中心、選材的方法、佈局謀篇的`方法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自如寫作。再次,鼓勵學生説真話。讓學生把自己所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以及做過的事真實記錄下來,哪怕是錯的也要如實記錄。只有這樣,作文才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作文的質量才能得到保證。

二、 幫助學生拓展思路。

第一,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角度去考慮問題。面對話題,多方求問就是激活思維的有效途徑。比如:圍繞話題“錢”,可以自問“誰在賺錢”、“他是怎樣賺錢”;“誰在用錢”、“他又是怎樣用錢”;“錢的作用有多大”、“錢是不是萬能”;“學生在花錢問題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現”;“未來的世界裏錢還會不會存在”等等。多角度解讀話題,使學生的作文立意更深刻、更新穎。第二,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從小事中抽取出帶有本質性的東西,豐富學生作文的選材。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小事,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這些小事中提煉出中心,這對豐富學生作文的素材,開拓學生作文的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三、 讀與寫相結合。

教師要把讀和寫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讀”去解決寫作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典範的文章,非常適用於“寫”的指導。尤其是教材在安排訓練上,很多都照顧到了“讀”與“寫”相結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些範文的寫作特點,也可以在學生寫作中,遇到實際問題時,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從中受到啟發,找到方法。

“讀”也可以是教材外的內容,在選取內容時,通常是為了解決作文中的某一問題,而選取一個片斷,讓學生通過閲讀,對作文的一些方法有所感知和領會。

四、作文與做人相結合。

作文指導課,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思想動向,造成一些學生在作文的立意上出問題。

教師必須在指導學生作文時,結合具體的類型作文,同時滲透理想、道德教育。例如:在指導學生寫“人物”的作文時,教師一方面要求學生選取先進的典型人物,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描寫, 刻畫出人物的特點,啟發學生寫出人物的高尚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