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三年級上《恐龍》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04W

三年級上《恐龍》教學反思

説真的,上《恐龍》這課我的心中有點虛,因為在課堂內外的交流中,我發現孩子們對恐龍比我瞭解得多。你看他們手中有厚厚的精美的恐龍畫冊,家中有恐龍的動畫片,房裏有恐龍的模型玩具,一位學生竟有滿滿一盒子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恐龍,他都能如數家珍般叫出它們的名字、説出它們的特點來,令我佩服不已。

三年級上《恐龍》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瞭解恐龍的類型和外形特點。初步感知並學習運用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等説明事物的方法。”如何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呢?我想上這一課學生肯定饒有興趣,但未必有耐性聽我講課,也許他們更需要的是“傾訴”和“展示”。那麼何不讓出講台,讓學生以教代學,讓師生教學相長呢?

於是第一課時完成初讀和字詞學習任務後,我向學生坦言:“關於恐龍,這方面的知識你們比我豐富,比我瞭解,所以我想請你們來當老師的老師,好嗎?我學東西有個要求:先學課內的,再學課外的。回去以後請小老師們認真備課,想一想你對哪種恐龍比較熟悉和了解,你打算教老師哪部分的內容,準備怎麼教?可以補充哪些資料?明天的課堂上我們將評選出一位或幾位明星老師。”

第二課時,當我詢問小老師們是否已認真備好課時,孩子們露出了新鮮而又興奮的表情,幾個孩子怯生生地舉起了小手,看得出來他們很想嘗試當小老師的滋味,但又不知道應該如何教學。於是我出示了教學要求:小老師上台首先説明要介紹哪種恐龍,板書恐龍的名稱,然後在老師提供的電子幻燈片中點擊相應的恐龍圖片,先用課文中的語言介紹這種恐龍的形態和特點,再介紹自己蒐集到的相關資料,也可藉助投影儀展示圖片或模型。最後指導同學們讀好課文中描述的相關片斷。

經我這麼一説,有幾隻小手縮回了,看來還沒有準備好。於是我再給小老師們一些時間,讓他們準備得更充分些,自己先試着説一説。5分鐘後,我離開講台,在教室裏找了個座位坐下。學生講課開始了。首先上台的是早就高高舉起小手的方澤旭,他介紹的是“劍龍”,板書名稱後,他開始在圖片上移動鼠標,向大家介紹“劍龍的背上插着兩排三角形的劍板,尾巴上還有四支利劍一樣的尾刺。”接着又捧起他的資料繼續介紹劍龍是最膽小温順的恐龍,就像刺蝟一樣,雖然長滿了刺,卻並不主動傷人。我趁機表揚他:“小方老師真會教書呀,他怕老師和同學們不明白,用了什麼方法來説明,你們聽出來了嗎?”“打比方。”聰明的'孩子聽出來了。“對!經他這麼一打方,我可明白了,原來劍龍的尾刺又尖又利,就像是——?”“利劍一樣。”全班齊答。“請小方老師把你的説明方法也板書出來,好嗎?”我趁機建議:“其他同學劃出書中這個打比方的句子,在旁邊註上説明方法‘打比方’三個字。”最後我們又請小方老師領着大家讀背描述劍龍的句子。同學們看着圖,一下子就記住了。

方澤旭在同學們的掌聲中快樂地走下講台,他的成功激勵了更多同學的積極參與。接下來幾乎是小手如林了,小老師們學着方澤旭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板書名稱、指圖講解、介紹資料、指導朗讀,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他們對恐龍的種類、形態、特點説得頭頭是道,補充的資料也恰到好處,如雷龍,補充了它的體重有三四十噸,圖片中它的腳踩在海底,身子一半卻露出水面,形象地表明瞭雷龍“龐然大物”的特點。魚龍和翼龍補充的資料表明它們的生活區域和食物都與一般的恐龍相異,如恐龍大多以吃植物為主,而翼龍卻是吃貝殼類的,恐龍大多生活在陸地上,而魚龍卻生活在水裏,這一切補充的資料都有利於幫助孩子們認識到魚龍和翼龍不屬於恐龍,而是恐龍的親戚。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只起了點撥説明方法的作用,可是學習效果卻是出奇的好。當我重回講台按課文的順序點擊相應的圖片時,孩子們都能用文中的話描述恐龍,差不多都能把課文背下來了。

體會:

這節課給我的體會是:必須在紮實雙基的同時創新教學,讓師生共同享受課堂生命的活力。它有這麼幾個亮點:一是讓出講台,以教代學,角色易位,激發興趣。二是課內外知識有機融合,促進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三是師生民主平等,課堂氛圍其樂融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學生的朗讀指導不夠到位,我囿於角色的轉換,身為“學生”,只是請教該如何讀,卻不敢大膽指導,所以朗讀效果不夠理想。二是由於學生蒐集的資料較多,原定兩個課時完成的課文,結果卻花了三個課時,學生仍然意猶未盡。只好再安排時間讓他們在小組裏把蒐集到的有關恐龍的圖片、模型及文字資料進行交流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