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寫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7.83K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寫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閲讀與借鑑,希望能夠給你帶來幫助。

寫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

篇一:寫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

每次計算的單元教學結束後,在單元複習中總會出現加法表或減法表,以此整理所學過的加減法,形成計算題的網絡。

加減法表教學時(以加法為例),往往採用教師出示整理好的加法表,然後讓學生豎着、橫着、斜着找規律,然後再按規律把缺少的算式填出來。在找規律時,往往比較乏味,學生不感興趣,思想容易走神。今年在教學20以內加法表時,做了一些嘗試,感覺還不錯。我先提問“你學會了哪些20以內的加法算式?”學生零零散散地説了很多。這麼多算式,如果要整理,你覺得可以怎樣分類?有的説“可以把得數一樣的放在一起。”也有的説“可以把9加幾的分為一類。”……學生想出來很多種方法。我們按照第二位小朋友的方法進行分類整理。我事先把算式做成卡片,反面貼上磁釘,然後把卡片發給學生,讓學生把卡片貼到黑板上進行整理。在貼的過程中,學生自主地發現了加法表排列的規律,培養了孩子自主探索發現的能力,活動中,孩子們很感興趣,思想也集中了,生怕自己貼錯。在斜着找規律的時候,我並沒有問:“斜着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而是改成了“你能找出得數是11的算式嗎?”9+2 8+3 7+4 6+5 5+6 4+7 3+8 2+9 ,孩子們找了很多,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了這些算式在加法表中都是斜着排的。最後填加法表中缺少的算式,我也創設了一個“貓捉老鼠”的情境,一部分學生扮演老鼠偷算式,另一部分學生扮演貓根據規律來判斷被偷掉了哪些算式,以抓住老鼠。學生很感興趣。

反思:我的這節課,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課的前面在進行口算時,我採用的是全班搶答的形式,8道算式學生搶答時因為聲音拖沓嘈雜所以答案聽不清,採用開火車形式更好。

2、讓學生自己嘗試寫一位數加一位數,得數在11-18之間的算式時,我採用的是獨立思考再彙報。如果採用小組形式,先明確活動要求,然後小組把算式記錄下來,再集體討論交流更好。

3、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學生髮現規律之後,如果能利用課件直觀演示規律給學生看,對學生尤其是中下學生是個很大的幫助。

4、節奏把握不好,並且有些過程略顯重複。學生在粘貼算式和發現規律時,花費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遊戲“貓抓老鼠”只進行了一組,遊戲不夠盡興和到位,另外,學生也缺少一個動筆填寫書本的時間,整節課幾乎沒動筆,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數學除了需要學生的思考,還需要學生沉下心來練習,所以本節課非常值得再推敲再商榷。

篇二:寫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

每一次公開課對於每個老師來説都是提高和學習的好機會。所以在選課時,經歷了初步篩選、中期糾結,到最後確定大膽嘗試此課,內心經過了一系列的掙扎。

這節課是2012北師大新版教材新添加的一課,手頭可借鑑的資料很少,只有一本教參。而且這是整個小學階段,一年級孩子剛入學2個月,就進行的第一次有序歸納整理所學的知識的複習課。這對於孩子和我來説都是一種挑戰!因為我們的孩子剛剛適應小學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規矩,可要組織孩子們進行較多的小組活動,既要在一個個活動中學到知識,還要讓整個課堂井然有序,做到收放自如,就需要孩子們有較好的課堂常規,更需要老師有較強的掌控課堂的能力。而我確實是第一次挑戰此類整理複習課型,所以是抱着惶恐的心情來設計這節課,同時也是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體驗不同課型的上法來充實自己。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

1、知識與技能:經歷整理加法表的過程,進一步瞭解算是之間的聯繫,提高10以內數的加法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2、過程與方法: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經歷小組合作整理、交流加法表的過程。培養學生有序的思考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小組合作,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是通過小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對10以內的加法進行歸納,從中發現規律。教學難點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研究與探索的過程。

在教學中,我以孩子們喜歡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情節創設情境,貫穿整節課堂,為了救出被灰太狼抓走的懶羊羊,孩子們一邊闖關一邊學習整理加法表,學生興趣盎然,使本來枯燥的整理複習課變得充滿了童真童趣,讓孩子們在闖關遊戲中主動快樂的學習和探索。

在整理算式的環節中,有兩個小組活動,是按順序給得數是3和10的加法算式排隊。接着又有了學生獨立上黑板按照前面算式的排隊順序貼出6的加法算式。之後還有男女生比賽貼卡片,老師貼卡片。在最後整理7、8、9的加法算式時,3名學生上黑板貼出卡片,其他學生在

書上按照規律寫出加法算式。這部分的教學環節,我在試講過程中也不停的調整,再調整。由於自己被自己的思想給禁錮住了,在設計時,就是想把整個加法表讓學生整理出來貼在黑板上,體現了學生自主探索整理的過程,所以這部分環節的設計就佔用了課堂的大多數時間,也使得此處教學沒有層次感。在最後總結加法表的規律時,就沒能留給孩子充分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孩子説豎着看的規律較好,而橫着看和斜着看,到最後昇華的分上下兩部分總結規律時,有部分孩子是沒有完全理解的。這就説明前面的學習過程中,雖然孩子們也參與了,但不是全體參與,如果在這裏的設計能夠給每個小組一個不完整的加法表,在總結完得數是3、6和10的加法算式排隊規律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的完成這張不完整的加法表,再讓學生去探索和總結規律,這時所有的孩子都能參與到自主學習和探索中來,而不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一條路線。我想此時,孩子們的思維一定會有璀璨的火花迸發出來!也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發散思維,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所以這部分環節,如果再讓我重新設計,一定會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就給學生一個不完整的.加法表,放手讓孩子去思維,去動手,最後根據規律完成整個加法表。雖然只是一年級剛剛入學才2個月的小朋友,也要看到和相信孩子們有團結一致、合作學習的能力。如果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出錯了,要允許他們出現錯誤,錯也錯的有價值。剛好利用這個錯誤的信息,因勢利導,去強化正確的思維方法,讓學生有個正誤的對比。更強化了有序排列的重要性。

這次教學的對象是可愛的一年級學生,兒童化語言的使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還要兼顧知識的講解,所以充滿童趣的語言和準確的數學語言,兩者要有機的融合,這是門藝術;一年級的教學內容簡單,可孩子的思維也簡單,要想通過課堂40分鐘,讓第二個簡單變得不簡單,也是門藝術;一年級的教學內容單一,為了讓孩在玩中學,組織課堂學習的形式卻不能單一,這還是門藝術。通過這兩個月的時間,我深深體會到,能將一年級的課上好,這個“好”字裏包含了太多的藝術,而我將在這條藝術的道路上不斷學習,不斷追求,也將會不斷前進!

在這裏我要感謝我們一年級組所有老師,特別感謝我的組長兼師傅王春豔老師!有了他們的出謀劃策和大力幫助,才使我的課一點點完善,達到現在的效果。也特別感謝在課後學校領導對我的指導和鼓勵!正是因為有這樣好的領導、前輩和同事,才讓我能堅定信心,從容的面對每一項工作。

今後,我將會繼續努力,認真鑽研教材,多聽同事們的講課,從中吸取經驗,並服務於自己的教學,不辜負領導和同事們對我的鼓勵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