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通用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59W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通用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通用7篇)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1

音樂遊戲活動《小青蛙》,旨在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感受青蛙的本領,它們會跳、會呱呱地唱歌、會捉害蟲、會游泳等。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保護它們。《小青蛙》這首歌曲活潑、輕快,歌詞朗朗上口。我以青蛙捉害蟲的圖片做為導入,讓幼兒學青蛙跳,在他們跳的時候,我播放了歌曲伴奏,並有節奏地念歌詞。這樣,幼兒就在跳的過程中接觸到歌詞,也感受到了歌曲活潑、輕快的旋律,為接下來學唱歌曲、進行遊戲做好鋪墊。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在於:

1.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

2.教師和幼兒之間有很好的互動。

3.整個活動以情境貫穿,幼兒融入角色。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2

課文有兩個自然段,第一段是説小青蛙一會兒在水中游泳,一會兒在田裏跳來跳去。第二段是説小青蛙白天忙着捉害蟲,夜裏呱呱地叫着,唱着。根據智力落後學生學習能力較差,過多的內容學生接受不了並容易導致信息的堆積和干擾。所以我在講析時把課文分成兩部分。分段講解分析,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課文。下面重點講講第二課時,課文第二段的講解和分析中課堂的幾點做法和理論依據。

一、教學活動中注重置學生於課文情境中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小青蛙》的教學過程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情景體驗感受。利用多媒體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的形式,使學生如同身臨其境,瞭解小青蛙的特點及生活習性,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兩好的鋪墊。同時,利用flash動畫再現了小青蛙在水中和田裏兩個家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置身於課文情景中去感悟和體會小青蛙的自由和快樂,再讓學生帶着自由快樂的心情進入到老師創設的音樂情境中進行表演加深快樂體驗,把學生的這種快樂自由的體驗和心情推向高潮,然後再一次讓學生朗讀文本,這時學生的朗讀進入了更深的層次。這種情境體驗和感悟到的比老師單純的口頭講解帶給學生的更深刻更具體,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把握也更全面和到位。

二、注重趣味性和個體差異性

要我學和我要學是兩種不同的心理狀態,在《小青蛙》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讓學生達到後者的心理需求。所以整堂課以“趣”字貫穿始終。先以請客人的形式趣味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讓學生在摘下生字果的遊戲中複習生字詞,變枯燥的生字複習為生動活潑的摘果子游戲,讓學生在玩中識字學詞,讓學生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然後激趣讀文,深入文本體驗快樂。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我向學生拋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你們有幾個家?小青蛙有幾個家?在哪裏?

2.小青蛙在家裏會幹什麼等問題來激起學生主動讀文的慾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動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也是個體。特別是智力落後孩子,因其智力水平不同,干預訓練介入的早晚等等,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也各不相同。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和缺陷,多元智能理論提倡教學的多樣化原則、人人成功原則、個性化原則,讓智障孩子自由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可以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提高自信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課堂當中進行學科整合,讓學生“多種才藝話理解”:唱歌、讀課文、畫畫、學青蛙叫或青蛙跳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自由選擇一種來送給小青蛙,發揮所長進行個別指導。

三、注重學法的指導和培養

教育家葉聖陶説過:“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我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不僅為了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注重的是學法的指導。智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都比較差,我讓學生帶着:“小青蛙有幾個家?”等問題讀課文,在文中找答案,教他們要學會帶着問題有目的的讀課文,同時讀的時候找出每句話的重點字詞如“兩個、游來游去、跳來跳去”等等來理解課文,把握課文重點,並通過課文配的插圖或課件來幫助學習理解課文,教給他們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反思中改進

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文本挖截的深度不夠,拓展不夠,如重點詞語“游來游去”可以讓學生模仿次形式説詞語,同時朗讀的量不夠,可加強朗讀的訓練和指導,作為新教師對文本的解讀和把握畢竟比較粗淺還有待進一步的學習和提高。

《小青蛙》是一首生動有趣的兒歌,通過兒歌創設的實際情境,讓學生認識到識字情景與不同偏旁組合能夠形成新的漢字。讓學生初步感受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構字特點。同時,這首兒歌節奏鮮明,內容生動有趣,既是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能讓學生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懂得保護青蛙,滲透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學習生字的基礎上進行檢查指導,交流識字方法和書寫要領。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將兒歌讀正確,讀流利,讀出節奏和韻味語感。

本課重點是引導學生認識有“青”字加上不同偏旁組成的一組形聲字,在比較中發現這組形聲字特點,從而初步瞭解形聲字最重要的構字方法。

在課堂上,我帶領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這一生動有趣的環節,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觀察和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説説自己的發現。

從課堂的教學效果來看,孩子們興趣盎然地發現了這組漢字,在讀音上的相似點,又發現了字形上的異同點,更重要的是通過比較字義的不同,孩子們發現了漢字的偏旁與字義之間的聯繫。對於形聲字的初步瞭解,已經水到渠成,就這樣本課的重難點成功突破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3

《小青蛙》是一篇特別有童真童趣的兒歌,讀起來朗朗上口。所以,在教學前,我預設孩子們應該是很感興趣的。課上的效果基本上還是滿意的。只是我發覺,大了一歲的孩子們和去年不一樣了。去年對他們而言新奇有趣的顯然已經不能刺激到他們了,創設情境更需要技巧了。而圖片、影片對孩子們的吸引力還是十足的。與此同時,這學期我更關注自學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的體現之一就是,注重預習作業的反饋。預習作業不僅要完成、要檢查,在課堂上,我也會抽出來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們自己彙報預習的結果,錯的及時糾正,對的及時表揚,正面強化。期望在持之以恆的努力下,孩子們的自學能力能夠有顯著的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能夠被調動起來。

在寫字教學上,本學期的生字突飛猛進到一課七個生字,很擔心孩子們接受起來會吃力。所以我在講生字時採取了慢工出細活的做法。我講一個,學生書空一個,待他們描紅書寫時,我會大致把孩子們的書寫過一遍,做到及時糾錯,及時表揚。從這幾次的作業來看,書寫的質量比上學期有所提高。平穩渡過了過渡期後,我想,生字教學可以僅做有重點的突破,對於簡單的生字,給孩子動腦動手,自己發揮的機會。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4

託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的思維往往以具體形象為主,一些鮮明的畫面,可愛的動物形象都會提高他們的注意力。

本次活動為託班語言活動,主要是讓孩子熟悉《小青蛙》這首兒歌,並能跟着兒歌進行動作表演,讓他們在玩玩、動動中獲得樂趣。在這節課過程中,我將兒歌中的內容畫成了圖畫,並編成了故事,孩子們對圖畫的形象特別感興趣,在講述故事中讓幼兒學習兒歌中的句式,幼兒的興致非常高,有的幼兒不由自主地跟我邊做動作邊學念兒歌,我認為這樣充分調了幼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

在這首兒歌中主要是教幼兒學説:“小青蛙,呱呱呱,蹲在荷葉下,鼓眼睛,大嘴巴,身穿祿馬褂。”兒歌中的語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有利於託班幼兒的語言學習,另外配合形象的動作,對幼兒記憶兒歌的內容有很好的幫助,也能更好的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

但整個活動過程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活動中,我有些地方使用的語言不夠幼兒化,孩子理解不了,而且在組織活動時教師的語言應豐富、多變,這樣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不然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會下降;在表演兒歌時我的動作幅度還應加大,這樣對孩子的示範作用也會更好,因為孩子年齡小,生動、形象的東西對他們來説吸引力比較大,所以教師的肢體動作必須到位,對孩子的吸引力才會更大。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5

《小青蛙》這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小青蛙可以説人人都見過,而且深受孩子們的喜歡,所以在一開始,孩子們就顯示出了濃厚的興趣,講出了好多青蛙的特點。

最後一個環節的情感延伸,學生們都滔滔不絕,懂得了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要保護小青蛙的道理。

這種教材本身就非常有童趣的上起來稍微簡單點,可是有些內容是要靠教師去挖掘的,去發現其藴含的樂趣,我深深地明白這一點,在這節課中更是深深體會了。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6

走進xx幼兒園第一次參加教研活動,我組織的是小班活動:兒歌《小青蛙》,目的是通過觀察小青蛙的模型,讓幼兒認識青蛙的外部特徵,瞭解青蛙的生活習性,知道青蛙是益蟲,激發幼兒愛護小青蛙的情感,會説兒歌《小青蛙》。為了實現以上目標,我查閲了大量的有關青蛙的資料,還特意製作了小青蛙的紙模型。

活動開始了,當小青蛙的模型出現在幼兒面前時,孩子們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青蛙是益蟲。”“青蛙會游泳。”“青蛙是蝌蚪的媽媽。”“青蛙和牛蛙不一樣。”……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才三歲左右的孩子怎麼知道得這麼多,反倒讓我這個做老師的感覺有些手足無措了。為了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在介紹小青蛙特徵時,我引導小朋友有順序地,從上往下觀察,不是想説哪就説哪。我還拿出了紙工青蛙,鼓勵幼兒與我一起學説兒歌,最後隨着歌曲《小青蛙》的旋律,我和孩子們一起邊唱邊跳。

活動總算結束了,在研討中我體會到了“四走進”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才能夠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與孩子們玩一起,才能做到“玩中學”。教師不僅要備知識,更重要的是備孩子。

教研結束後,我又一次翻開了王董的《走進孩子的生命世界》。

一年級下冊語文《小青蛙》教學反思7

《小青蛙》是一首兒歌形式的字族文識字,語言優美、極富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學生的想象。課文中“清、情、請、晴、睛”都是由共同的母體字“青”作為聲旁的形聲字,充分展示了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同時體現了漢字的趣味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為此,我設計本課時本着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的活動作為教學重點,以情感為基礎,以識字為主線,讓學生自主發展,主動探究,增強合作意識。同時採用歸類識字、字謎識字、看圖識字、組詞識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識字的樂趣,力求使每位學生都喜歡識字,能主動識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我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並有意識地將識字教學引向課外,讓學生在生活中處處留心,隨時在生活中識字。

一、激趣導入,已猜謎語的形式進入文中

1.師:“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孩子們,猜猜看,它是誰?(青蛙)

2.揭題:今天,我們認識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板書:小青蛙)

3.青蛙穿着綠衣裳,你知道它的名字中哪個字表示的是綠色的意思嗎?(青),接着學習“青”字,通過組詞、分析結構,理解意思等方面去識記。

二、採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識記“青”字家族的生字

1.教師範讀。要求學生仔細聽圈出文中帶有“青”的生字讀三遍。

2.出示這些字:“清、情、請、晴、睛”,引導學生觀察,找出異同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初步識記;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的方法加強鞏固。如:讀文中的句子隨文識記,聯繫句子的意思識記,組個詞再造個句識記,初步讓學生明白形聲字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構字規律;其次引導學生給生字作自我介紹去識記,教師可以先示範,如我是清,清水的清,我有三點水,照老師這樣把生字介紹給同桌聽,用不同方法反覆與這些字打交道,學生自然而然就記住了,而且也不枯燥。

3.拓展識字:找一找,看看我班哪些同學或你認識的小朋友的名字中也帶有“青”的字,學生找到“靖、婧、靜、菁、倩”,還有同學找到了其他方面認識的有“青”的字,如“精、靚”。

4.教師及時評價,誇讚他們善於觀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這樣一來就能激發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

三、遊戲鞏固生字

1.採用挑戰過關。(認讀生字)第一關:讀讀帶拼音的生字。第二關:擦掉拼音認讀。第三關:讀讀你手中的生字卡片,遇到不會的及時請教身邊的同學或老師。第四關:讀老師手中打亂順序的生字卡片。第五關:開火車讀,看看哪組最棒。

2.鞏固本課生字時,又採用了生字“摘蘋果”的遊戲,聽老師説詞語來找相對應的漢字卡片、詞語連線等方法加強記憶區別,這樣學生不僅認識了這些字,而且真正意義上掌握了,會運用這些字了。

本課先用有趣的謎語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了學生與小青蛙的距離,既讓學生感到新奇,又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也為整堂課的學習做了鋪墊。

其次識字方法形式多樣,動中有靜,靜中有思,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並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採用多種方法去主動識字。用“遊戲”加以檢測,更有效地調動了學生識字的動力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