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15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教學反思

《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教學反思1

學生在三年級已有了初步認識分數的經驗基礎,但那時主要是從部分與整體的關係角度來學習的,認識的分數都是真分數,而現在,引入了假分數,這就需要學生打破原有的認知結構。但又因真分數在學生心中根深蒂固,而假分數表示什麼?在單位“1”不夠取的時候怎樣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數又有怎樣的現實意義,學生並不明白。因此,建構對假分數意義的理解是個關鍵,同時也是難點。教學中引導學生“經歷”“感受”和“體驗”概念的建立,結論的探索過程顯得尤為重要。這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比較分數的大小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

分數教學有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分數的意義,一個是分數的單位。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這兩個概念,學習分數就可以舉一反三。因此在教學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緊緊抓住每個分數的意義,使學生從分數意義上理解和掌握新課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通過複習分數的意義,每個真分數的意義,為學生學習真分數、假分數和帶分數奠定基礎。在出示假分數時先回答分數的分數單位及有幾個這樣的分數分數單位等內容,使假分數的意義的難點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並設計了從33到由學生自己用圖表示4個13,學生對假分數的意義就很自然地理解了。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我在經過兩次失敗的教學後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及行為,認真解讀教材,認真的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思考改進的。

第一次我是這樣設計的,我課前預設到學生在表示84時會出現問題,課上學生有説是88的有説是44的還有説是2的等等,而我簡單的把它定位到是44+44得來的。接下來的內容學生雖然很順利的沿襲了剛才的模式,但對於假分數的意義並沒有真正的理解。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我覺得這裏出問題是學生對單位“1”理解的不正確,於是做了如下調整。針對單位“1”的不同做了對比,結果是使學生更加混亂。

經過兩次的失敗我深深地認識到學生對分數的.理解根本在於兩個最基本的概念,一個是分數的意義,一個是分數的單位。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了這兩個概念,才能更清晰地去認識假分數和帶分數。所有才有了今天這節課上從分析13的分數單位及個數過渡到學生自己用圖來表示43,學生理解63、115更是水到渠成。在這裏我並沒有用課件直接給出43的圖形而是讓學生自己用圖來表示,利用學生生成的資源為講授的內容使內容更真實,更便於學生理解,也更具多樣性。

在練習的使用和反饋上我想怎樣才能更加有實效,於是我把判斷和寫分數印成片子發給學生,判斷題要求學生判斷並改正,在學生使用中發現學生修改形式很多,於是我精心挑選了典型的讓他們來展台展示,並向學生滲透了數學方法的簡潔性、針對性。這樣學生不僅進行了練習,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還對學生進行了數學思想的滲透,最大化的發揮了這個教學環節的效用。

在假分數的教學上,我考慮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作用,通過把5個圓片平均分給4個同學,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學生思考怎樣分,讓學生合作探究實際分,從不同的結果中提煉出假分數和帶分數,並自然的理解了假分數和帶分數的關係,理解了帶分數的意義是一個整數和一個真分數合成的數,也為後面的試一試找到了知識根源。

本節課自始自終都使學生在充分的信息的相互交織中、不同思路的相互促進中、自育與他育的相互補充中,充分感受與體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教學反思2

本節課的設計,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學生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中,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對新知識沿着理解、掌握、熟練的過程不斷前進,從而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真分數和假分數的概念很重要,但概念的數學不能給學生死記硬背,教師如果創設一種動手操作的情境,把分數的意義、分數單位、分數的組成這些知識綜合藴含其中,既為真假分數的概念的理解埋下伏筆,也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十分有利。

《真分數和假分數》一課教學反思3

“真分數和假分數”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後學習的內容,這節課看似沒有太多的內容,但是如果認真深挖教材,要講的東西卻很多。本節課教學時,我借鑑了教研室的數學專家張紅娜老師的教學方法,藉助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生的動手操作,辨析概念,掌握概念。

強調數形結合,幫助學生建構概念,這是本節課的主要特點。我很清楚的記得張老師是先讓學生用圓片來表示不同的分數,這樣做我認為既可以聯繫舊知,又可以讓學生在用圓片表示分數的過程中充分感知分數的大小。先讓學生用一張圓片分別表示出它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分之四,這幾個分數學生都能在一張圓片紙上輕鬆表示出來。然後提出新的問題,如果要表示出四分之五,應該怎樣表示?在前邊表示分數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討論發現了兩種方法:即用四分之四加上四分之一的兩個圓片就是四分之五,也可以用四分之三的加上四分之二的兩張圓片也可以表示出四分之五。接着又讓學生分別表示出四分之七,四分之九等分數。在學生通過動手感知分數後,讓學生對這些分數進行分類,因為在做分數的時候學生已經有了基礎,所以學生很容易就説出了分數可以根據比1大或者是比1小進行分類,到這時就水到渠成了,再做以總結,就順理成章的引出了真分數和假分數。

還清楚的記得張老師在講完這節課後説過這樣一句話:學數學就是為了用數學,我從聽這節課,又按照這個思路和方法上課後,我感覺到數學確實是這樣的。同時我也感覺到,任何一節課,我們只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站在學生立場上認真鑽研教材,教學效果就會更好。教學真的需要我們用心去鑽研,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