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3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忙碌了半個多月的現場會終於結束了,本以為自己會很放鬆。可是,心裏有一種説不出的沉重,靜靜的躺下來想想自己參與現場會的整個過程,發現自己的身上真的有很多的不足,從語文團隊的集體備課的組稿,到《爺爺的壓歲錢》一課的講解,雖然自己用了很多時間和經歷,可是並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就像郝老師説的,自己並沒有沉下心來去研究課,遇事過於浮躁。特別是在《爺爺的壓歲錢》一課,覺得自己在教學方面還存在着很多的缺失。

我在第一次設計《爺爺的壓歲錢》時,我是把爺爺將壓歲錢放在三個地方作為主線,讓孩子在小組中去讀,去找爺爺説的話,然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彙報,在彙報時進行點撥。這是我在平時的常規課中的講法,我是把所有的任務都推給了學生,我覺得這樣的課堂我是很輕鬆的。可是自己心裏沒有底氣,因為我不知道孩子在課堂中會生成什麼,還是有些怕不能很好的駕馭課堂。而且總是覺得這樣的設計沒有抓住中心,沒有體現語文中的詞語。但是在郝老師的指導下,有了對第一段的指導,我沉下心來,認真的研讀課文,才發現自己的不足,設計的環節再完美,我們還是要挖掘課文,特別是在最後一段的設計時,由於課堂時間關係,講完前三個環節,最後一段不知道該怎樣設計時,我又把課文重新的讀了幾遍,最後在爺爺把壓歲錢放在我身上時,我是這樣設計的:靠養幾隻雞賣零花錢的爺爺對我説: ;對土地一往情深的爺爺希望我 沒上過什麼學,識不了幾個字的爺爺,但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生活艱辛的爺爺希望我 ;通過這個環節的設計,孩子既説出了爺爺對母雞、對土地和對我的希望,同時把爺爺的三次壓歲錢放在三個不同的地方這三個主線連在了一起,而且説出了爺爺想説而未説出的話。我覺得這個環節的設計,是自己通過郝老師指導第一環節的指導,以及研讀文本之後才進行的設計。

在本結課後兩個環節的設計中也有很多生成問題,孩子們能夠表達出來,但是自己在教學本節課時並沒有將領導的意見融合到自己的課堂中,特別是自己的心裏素質還需要磨練,遇到問題不能急躁,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也會在反思中總結,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平時的課堂中就鍛鍊自己,我還會把提高孩子的語文能力作為重點工作來抓,讓我的每一個孩子在課堂上敢説,會説,並且真正的利用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來教育孩子,在課堂中挖掘每篇課文的育人點。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高爾基和他的兒子》一文通過蘇聯文學巨匠高爾基在意大利一島上休養時,和他10歲兒子之間發生的“栽花賞花”、“寫信教子”兩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爾基父子間的親情和高爾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愛心。這是一篇圍繞“愛”字組織材料、表達主題、語言清新、語意深刻的文質兼美的作品。寫法上由淺入深、寓理於事,不單講了父子之間親情,還將愛推而廣之,使之更廣博、寬泛——你的生活因為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而愉快。

新時代人們對教育的要求開始轉向追求個體的自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我很重視學法指導,這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為此我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我教學的這個片段,就是“栽花賞花”這件事。本文的難點是讓學生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也是此次教學片段的核心問題。很多老師在處理這個問題時,會把大部分時間放在理解高爾基給兒子的信上,“栽花賞花”這一節就簡單帶過。但是我們認為,“栽花賞花”這部分內容其實是為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做鋪墊的。所以我先讓學生體會高爾基看到鮮花的快樂。通過多媒體播放鮮花圖,讓學生展開聯想,想象鮮花的美麗,體會高爾基的內心的快樂。

接着,我讓學生想象高爾基兒子種花的情景,引導學生抓住“只有……還……”“顧不上……一直……”等詞領會兒子對父親的感情。體會兒子種花時累並快樂着的感受,因為想着父親看着這些鮮花會心情愉悦,自己的內心會更快樂。從而更好的體會“給”,永遠比“拿”愉快,為後文的教學做好鋪墊。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全面發展學生呢?

在教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後,我對此有了很多思考: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等,提高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其次,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語文素養

塑造學生的心靈,因為沒有思想就沒有語言,沒有正確的觀念為指導,就表達不出思想感情真實、健康的好文章。葉聖陶先生説:作文之形式為文字,其內容突不出思想情感兩端,以言思想,則積理必富而為文始清,若但讀物得宜,便會仿其詞句,握管撰作,則收效猶薄。教學的源頭活水就是塑造學生的心靈。

培養學生的興趣,把寫作作為學生的需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陶行知先生亦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學生一旦與寫作產生了濃厚興趣,就會主動鑽研,樂此不疲,漸入佳境。教學中要注意低起點,多鼓勵,命題切合學生實際,寫作形式多種多樣,力爭將寫作變為學生的需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寫作會使自己的頭腦更清醒,更無知,更堅強,更輕鬆,會使自己和別人相處得更和諧。寫作一旦成為一種需要,常常能達到欲罷不能的程度。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小學生閲歷淺,生活範圍窄,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由於缺乏生活的體驗和素材的積累,作文時常常搜腸刮肚,無病呻吟,甚至空想,胡編濫造。本人認為,應該把學生從課堂上解脱出來,讓他們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去尋找素材,激發靈感,學會寫。

再其次,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素質教育

要教會學生去發現美。要以語文課為基礎,引導學生去發現文學作品中的美。文學作品具有以情動人、以形象感人的特點。它包含着自然與生活,同時融進了作家情感的再創造因素,所以文學作品是自然美、生活美和藝術美的高度統一體。通過語文課,喚起學生髮現生活中處處存在人性美的渴望。

要引導學生去認識美。中學生對於美的追求特別強烈。對於他們愛美,追求美的願望,應該給予肯定。由於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定型,對於美醜的分辨能力還不太強,他們認為追求時髦、穿奇裝異服,是一種時尚美,對美有自己偏見。所以語文教育要引導學生去提高認識美、欣賞美的能力,即識別美醜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中外名著中典型人物形象,比較他們不同的審美意義。

要激勵學生去創造美。現代社會日新月異,發展迅速,與人類愛美的天性分不開。因此,我們要激勵學生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表達美,即創造美。我們要告訴學生美就是生活,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從身邊的小事中尋找美、感受美、欣賞美,並在提高這些方面能力同時,趁熱打鐵,觸發學生表達美的衝動和創造美的激情。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能圍繞濃濃的鄉情這個主題講清楚自己的活動安排。通過口語交際和習作活動,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2.能與同學就活動主題進行商討,增強學生的表達、傾聽和與他人交往溝通等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參與意識。

3.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能大膽發揮想象,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寫出家鄉的變化,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練習修改自己的習作。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懷。

教學難點:

根據主題策劃活動,列出節目表,並分組進行實踐活動,在傾聽與合作中活動,表演活動方案,培養學生的策劃能力、表演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進一步交際與習作的效率。

教學準備:

⒈收集與濃濃的鄉情相關的詩詞、歌曲、故事等。

⒉瞭解班級同學的特長,以便策劃活動。

⒊通過書籍、電視、網絡等媒介,瞭解怎樣策劃才能搞好一次活動,可以事先參閲一些好的經驗。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⒈俗話説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人對自己的家鄉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詩人李白用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念,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家鄉,是一個不管什麼時候,一想起就會讓人感到親切的名字。鄉情,鄉思,鄉愁,鄉音,家鄉始終是令人夢繞魂牽的地方。葉落歸根告老還鄉 鄉音無改鬢毛衰,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形式和行動,表達着同樣的情感──對故鄉的依戀和熱愛。你收集了哪些表達熱愛家鄉之情的詩句或歌曲?

[教師要以飽滿的情感,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濃濃的鄉情,激發學生參與表達的慾望。]

⒉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

二、暢所欲言,抒發情感

1.同學們,請你們來説説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吧。

2.現然大家都這麼熱愛家鄉,那麼我們就以濃濃的鄉情為主題來策劃一次活動。既然是活動,形式就要豐富多彩,要通過豐富的內容、精彩的節目來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⒊小組交流討論

⑴明確小組討論的內容:表演哪些節目;由哪些同學表演;怎樣表演才能使節目更精彩。

⑵重點討論怎樣演才能使節目更精彩,根據討論情況列出節目表。老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指導,可以提示採取朗誦詩詞,演唱歌曲、家鄉畫展、我做家鄉小導遊、課本(詩詞)劇、編小報等形式進行活動。

[活動的形式,最好符合學生實際和當地實際,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

⑶根據課前自己收集的資料,選擇一個活動方案,選擇合作伙伴進行小組學習,彩排活動內容。

⑷小組具體商量內容、分工等事宜,並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活動方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這篇文章寫的是明末清初的史學家談遷如何確立信念,編成《國榷》,遭受厄運,竟至失落,又重新編寫的經過,表現了談遷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和毅力。剛上課,我首先佈置了一個任務:大聲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學生有了壓力,讀起來還挺認真。然後,我分別請了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講講這個故事,三個同學講得都很好,有兩位學生還用上了“厄運、持之以恆、堅定、毅力、信念”等詞。這倒是個不錯的開頭!有了這個基礎,我就讓學生説説“厄運”在文中的意思,學生自然能很清楚地表達出來。然後,再追問:面對厄運,談遷是怎麼做的?根據學生的口頭回答,我出示了一系列的句子,指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字詞認真體會談遷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精神。通過一步步地分析,學生知道了談遷為了撰寫一部翔實可信的明史,吃的苦,受的累,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並讓學生髮揮想象,用語言描繪談遷在考察歷史的過程中所經受的苦難,進而感受談遷的信念是何等的堅定。這樣就引領學生走進了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感悟到了談遷的堅定信念。

我還發現本篇課文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之一是,運用了大量的四字詞語。如“刻苦好學”“博覽羣書”“翔實可信”“家境貧寒”“流傳千古”“鴻篇鉅製”“家徒四壁”等。這些四字詞語概括性強,包含的信息量大,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讀起來也朗朗上口。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積累這些詞語,這有利於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促進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本課作為訪談錄,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文體,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我注意引導學生體會這一老一小兩個書蟲説話的語氣,把握住人物對話的基調,要讀得自然,不做作才好。這篇課文,我採用大討論的方式,放手讓學生圍繞主題,結合課文來討論:閒書閒嗎?這個問題,課堂氣氛活躍,效果也不錯,學生都能結合小苗與季先生的對話,説出自己對於問題的看法。不夠的地方是對古文積累這一塊,對談話內容未作出恰當的引導,從學生的表情中,依然可以看出對這個超難任務有點無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一篇略讀課文,是一名小學生對季老的訪談錄,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一種文體。不過,全文內容較淺顯,沒有過多深奧的詞句。課上,我沒有對文章進行瑣碎的分析,而是對教材進行了合理裁剪,大膽地進行取捨,拋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學習完課文以後,我安排了學生對愛好讀書的同學或新來的實習老師進行採訪活動,並且寫了訪談錄。學生對訪談錄的格式掌握得很好,但是,採訪的問題準備得不是很充分,有的侷限於一問一答的形式,雙方交流的話題不是很深入,上下文之間的銜接也不夠自然。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作家樑曉聲的名作。課文記敍了母親在極其艱難的生活條件下,省吃儉用,不顧同事的勸説,毫不猶豫地拿錢給“我”買課外書的故事,從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了慈母對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對母親的感激與敬愛之情。文章描寫細膩,情感真摯,字裏行間流露出濃濃的親情。

在本篇課文的處理當中,我打算從題目中的“深”字入手,由“深”提出問題:文中哪裏表現了慈母情深,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答案,品悟結合,多重朗讀,體會作者描寫的場景、細節中藴含的感情。通過比較閲讀,體會作者的寫法。以達到想象描寫的場景、細節,體會“慈母情深”;體會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的表達效果;聯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經歷的學習目標。

本次教學設計,我努力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情感的教學為主線,以個性的悟讀為手段,讓學生穿梭在語言文字中盡情地讀,讀出意,讀出情,讀出語文的韻味。整堂課,我力求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引領學生一次次走進文本,觸摸文本,感受文字背後所隱藏着的這份母子深情!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記敍了“我”在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時,是父親對“我”的教誨使“我”得到了“走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從而走出困境獲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越來越近。

在教學時,我先從“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問題設疑,要求學生通過閲讀、把握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敍事思路。

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按文章的敍事線索來品朗讀課文。

一、人生路上諄諄教誨。

在閲讀作者“小時候與父親在羅馬的一座教堂塔頂上看底下的道路”這件事時,先讓學生想象“登高望遠”的情景與感受,再聯繫課文中父親的教導談認識,再結合生活中自己看到或者聽到的一些現象發表看法。這樣,學生對文章所要闡述的道理進一步加深了理解。朗讀的指導:語調深沉,讀出語重心長,教導孩子的深情。

二、成功路上的歡喜憂愁,不懈的努力

課文中寫作者長大後的兩件遭遇挫折,由於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而最終取得成功的事例,通過事實進一步證實出“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一道理。當作者另劈蹊徑取得訂貨商的信賴時,卻發現自己無法完成加工時裝的任務。她突然發現“那幸福的雲消失了”,這時作者應該怎麼辦?學生通過閲讀發現出她具有迎難而上、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最終她渴望成為時裝設計師的夢想得以實現。後來,因為另家時裝店老闆的挑撥,作者又遭遇了工人集體跳槽的沉重打擊,由於她積極面對困境,最後終於舉辦標新立異的不是成衣的時裝布樣展。

在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在閲讀中思考:作者現在的這種豁達樂觀心態與父親在她小時侯對她的教育薰陶有沒有巨大的影響?學生通過品味,感悟出:人只要有頑強的意志,就可以不斷戰勝困難。

三、父親的教導終身受益

父親的教導讓我一生受用不盡——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在朗讀指導中要求讀出對父親的感激之情,重讀“受用不盡”“不止”。

四、談談收穫,體會成功

為了加深並且拓展學生的思想認識,在品味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有意讓學生談談:讓你成功的一件事。你是怎樣獲得成功的?讓學生對“條條道路通羅馬”這一道理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情感教學中的推波助瀾

沒有情感的教學是索然無味的教學,是低效的教學,也是失敗的教學。特別對語文課教學來説,文章內容本身就藴涵豐富的情感資源。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成就的大小與情感 因素所起的作用要比智商對此所起的作用要大的多,情感可以鼓勵思維,使思維能力獲得超常發揮,教師只有認真把握情感教育的尺度,才能使學生的情感在教學中推波助瀾。 如何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如何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在《一件運動衫》教學中我進行了實踐。

首先,教學目標的反思

《一件運動衫》這篇略讀課文通過“我”買運動衫、買鞋及康威先生用小狗給“我”換運動衫過程的描寫,體現了“我”與康威先生之間的真誠與友誼,讚美了人與人之間美好 的 情感。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繼續培養用比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的能力,瞭解課文大意,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 我在教學本課前已經被這個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在不斷地朗讀當中,從字裏行間感受到故事中藴含的真情,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帶着自己的情感體驗,深情導入,把學生 帶到這個美好的故事情境當中,用自己的姿態語言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2用比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 瞭解課文大意。3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友誼。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重點內容在表達上的效果。整課 的教學中我把重點目標作為主導性教學目標,作為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輻射,從課中同學們的積極發言和課後同學們寫的小詩來看,目標定位準確。

其次,教學導入的反思

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牽扯到整節課的情感輻射,是情感點燃的切入點。所以,課伊始,我説:"愛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今天,老師要送給你們一件飽含愛的禮物,是 什麼呢?”我觀察到學生們面面相覷,不知道老師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當大屏幕顯示出一件大角麋鹿的運動衫時,學生的情感匣門一下子被打開了,疑問也多了:老師為什麼要給我 們一件運動杉?這是一件怎樣的運動衫?要向我們講述一個怎樣動人心絃的故事呢? 教師用名言引路,清晰、簡短,再用設疑的方式激發小學生的情感中認知的需求,讓他們好奇 的心裏裝滿了小問號,這種求知慾望的點燃,同時也是學生情感的投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唯有他們對課文內容發生了強烈的興趣,調動了積極的情感,進一步的學習就水到 渠成了。

第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情境教學法是我在本課教學中採用的辦法,讓學生入情入境,教師先用充滿深情的言語把學生帶到故事情境裏,創設情境一:通過多媒體顯示畫面,再現故事情節的**迭起,讓學生通過默讀,尋找本課中體現“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句子,配上音樂品讀文本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細細體味故事帶給同學們的思索。創設情境二:教師用自己的情感的投入,《愛的奉獻》的歌聲渲染,一件運動衫的圖片,立足學生的情感,點撥、推動學生的思維層層深入,達到超越文本。

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生的情感比做土地,把學生的智力比作種籽,他説:“只關心種籽而忘了耕地等於撒下種籽喂麻雀。”時時刻刻光注學生的情感變化,是我在教學《一件運動衫》中的一條明朗的線索。

情感的調動,除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教材的挖掘,還要情感的媒介物,比如板書的設計,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就在板書上作了文章。

最後, 教學過程的反思

《一件運動衫》是一篇外國文學作品,中外文化的差異,字裏行間的信息,對於學生都比較難理解,每篇文章都有顯性和隱性的言語,這篇故事的以“我”幫助康威先生在城裏修鞋為起因,寫了“我”喜歡小男孩的運動衫,按樣子買了一件運動衫。當康威先生的鞋不能再修的時候,“我”就用“運動衫”和康威先生的一元四角五分錢給康威先生買了一雙皮鞋。當我把皮鞋送給康威先生的時候,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原來康威先生見我喜歡這件運動衫,就用小狗換了小男孩的運動衫給我,故事就這樣出人意料地結束了。教參要求完成三步任務。第一步,思考的問題:抓住提示中“得而復失,失而復得”八個字,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第二步,思考的問題:你在讀課文的過程中,料到故事的結局了嗎?思考這個問題,其意義在於增強文章對學生的衝擊力,讓學生從這個出人意料的結局中不僅產生新奇感,而且為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誼而深感震撼。第三步,思考的問題:課文用了不少的筆墨寫了“我”對運動衫的喜愛和購買過程,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這篇課文在結構安排上用了兩條並行的線索,一明一暗。“我”買運動衫、買鞋是明線,康威先生用小狗換運動衫是暗線,最後結尾時兩條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結局 。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這種表達方法的好處。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語文課本里有一篇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其中講述的故事大致是説一個小男孩寫了一首小詩,母親誇讚他的詩“精彩極了”,可當他滿懷期望地等待一向嚴厲的父親給予自己肯定時,得到的卻是“糟糕透了”的評價,男孩傷心至極。記得在高年級教學這一課時,學生的討論是比較激烈的,觀點是形形色色的,非常能體現每個人的價值取向和性格特點,當時我覺得挺有意思。不想這樣的故事於前幾天有如情景再現般,發生在了女兒的身上。

女兒的語文老師佈置每位學生製作一張讀書卡,女兒對此特別感興趣,經過一番精心設計,仔細裁剪、描畫,足足用了一小時左右的時間才完成了任務。大功告成時,我正在廚房做菜,只聽女兒歡呼一聲:“耶,終於做好嘍!”緊接着,她就像小燕子一般飛了過來,兩手端着她的讀書卡恭恭敬敬地讓我給出寶貴意見。我迅速地掃描了一遍,便笑着點點頭説道:“嗯!不錯,很棒的設計,淡雅、美觀,很有書香氣息。”女兒甜蜜地笑了,還故作姿態地鞠躬答謝我:“謝謝媽媽!”看着她那調皮樣,我不禁笑了起來:“我的女兒就是心靈手巧,媽媽可自愧不如啊!”女兒歡天喜地地轉身往房間奔去,嘴裏嚷着:“我給爸爸看看去。”

房間裏傳來女兒喜氣洋洋的聲音:“爸爸,看看我的讀書卡好不好看?”一個懶洋洋的聲音傳來:“哦,拿來吧,開燈讓我看清楚些。”“好的!”女兒欣然領命。少頃,嚴厲的聲音響起:“看看你,這都寫的什麼字?一個挨一個,密密麻麻的,簡直看不出字形!如果我是老師,絕對不會給你好評!最好重做。”沉默片刻後,女兒略帶委屈地大聲嚷道:“有那麼難看嘛?我不要重做!”女兒的不馴服觸怒了父親的威嚴,強硬的怒吼聲傳來:“既然讓我給建議,就聽我的,否則肯定不能獲獎!”。又是一陣短暫的沉默,旋即聽見女兒哭喊着:“我就不重做!”然後跑到了客廳,緊接着便是不顧形象地嚎啕大哭。很多年未見女兒如此,我只得放下手裏的事來到女兒身邊,她一見便撲到我懷裏抽泣着説:“媽媽,我好傷心,爸爸總是批評我。”我安慰到:“爸爸指出的不足是真實的嗎?如果你自己認為確實如此,便不要生氣,而是下次注意改正,爭取做到最好!”“不,我要重做!我要證明給爸爸看,我不是那麼差勁的!”女兒邊哭邊狠狠地把那張讀書卡扔在地上。這可不好,我委婉地批評了她不能如此,見她依然不能釋懷的樣子,我繼續安撫:“你的設計能力是很強的,這點爸爸媽媽都很清楚。所以,你對自己要求也很高,總是希望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對嗎?今天爸爸這樣評價你,確實有些不妥,但是他不是否定你的全部,只是指出你的書寫不足之處,他其實是在幫你啊……”

事後,經過我的調解和溝通,女兒得到了她爸爸的真誠道歉,女兒破涕為笑,同時認識到自己的書寫上的不足,表示今後會努力改正。第二天,女兒樂滋滋地告訴我們,她的讀書卡得到了語文老師的極大肯定,被作為樣本推薦給同學們。我們在為女兒感到高興和欣慰的同時,也在反省着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從這個與課本《“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很相似的故事裏,我似乎對教育有了更新的一點認識和感悟。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第一篇習作是要學生寫寫暑假中的點點滴滴。我先讓學生先説説暑假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事情,主動説的較少,我告訴學生像平時同學們課間聊天一樣,有什麼説什麼,不要受拘束,開始學生可能有些不習慣,後來漸漸適應了,舉手的也多起來。從回答中可以看出跟備課時有很大差別,原來估計兩個月的暑期,外出旅遊、參觀的總有不少吧,我還準備了一篇寫旅遊的優秀作文介紹給大家,結果出乎預料,全班50幾人只有不到十人旅遊過,看來我對學情還不瞭解,預設不等於生成,我決定將重點放在輔導其他題材上,最多的是學會一種技能,比如釣魚、炒菜、打羽毛球等,我告訴同學們出去旅遊,是快樂的,見識了祖國的名勝古蹟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但平常的事情也會記憶猶新,為什麼呢?因為不僅僅快樂會印象深,其它比如後悔、委屈、難受等情感也一定會留下深刻印象,在我的提示下,學生似乎一下了打開了記憶的閘門,一種躍躍欲試的衝動油然而生,我只是提醒大家要寫真實,寫出真情實感,對於怎麼寫具體我則沒有談,另外我只是讓他們先列了提綱,然後直接在習作本上寫,沒有先打草稿再謄寫,考慮到這樣一是可以節約時間,二是督促他們寫認真,以往他們謄寫只是將草稿複製了一下,還不如直接寫再在本子上規範地修改呢。

寫好後直接在課堂上點評了兩個學生的習作,讓學生參與到點評中,然後再讓學生繼續修改。收上來的習作比以往任何一次的質量都高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這篇文章主線清晰,文章的教學重點比較好把握,整篇文章通過對林沖、洪教頭動作、語言以及心理的描寫突現了個性鮮明的形象。在課堂上,我以“林沖、洪教頭各是什麼樣的性格”作為主線組織學生朗讀課文,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品味語言,感悟文字藴含的情感。總體來説,通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了解林沖、洪教頭的主要性格特徵,初步瞭解在描寫人物時的對比手法。他們也在潛移默化中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對重點語句的品讀上比較到位,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節課上也暴露我的一些問題。

一、我備課不夠仔細。

備課時我把重點放在對文章的解讀上,查閲了有關資料,對林沖、洪教頭,尤其是林沖的性格把握較準。我反覆朗讀課文,仔細研究課文內容,推敲文中林沖的語言、動作,反覆揣摩語句的含義。設計時我也把對人物性格的分析作為教學的重點,整個教學環節緊湊,關注三維目標的滲透。但是我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他們的活動的設想不夠。所以當學生的學習活動與我的設想出入較大時,我有些手忙腳亂。雖然一直知道一名老師備課時必須要做到備教材過程,但是常常備的是教材和教學過程,而學習的主體——學生備的不夠。這給我一個提醒:備課時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定要用心去備。學生會出現哪些情況,他們會從哪些方面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他們的理解出現偏差老師該如何引導等,這是我在以後備課的時候需要加強的。

二、課堂智慧欠缺。

課堂上學生的理解和老師的預設不同是在所難免的,老師應該怎樣處理反映出的是老師的智慧智問題。在我的課上,我有兩個地方的處理特別失敗。我想,如果我能夠抓住那兩個問題的話,學生理解的一定會更深刻。一處是在分析洪教頭的時候,洪教頭比武之前“脱了衣裳,獨耍了一陣”,從這裏應該能夠看出洪教頭的目中無人,自以為是,但是有一個學生找打這段説洪教頭“威武”。如果我能夠追問一下:他認為洪教頭威武,你呢?從文中找處你的理由依據和他辯論。這將是一個多麼好的教育契機,但是我卻讓它過去了,只簡單説了一句就讓學生坐下來去了。二是在學生找出洪教頭“挺着胸脯,歪帶着頭巾”,我也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只是説出洪教頭不尊重別人,沒有透過外表分析洪教頭的狂妄與自以為是。

總之,我覺得想把這篇文章教透,就要好好研讀《水滸傳》,這樣才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才能條分縷析,自己也才能讀透文章。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飛奪瀘定橋》記敍了紅軍北上抗日途中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的英雄壯舉。表現了紅軍戰士英勇戰鬥、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氣概的著名戰役。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紅軍要奪下瀘定橋的原因,和敵人搶時間。攻天險,最後奪下橋並北上抗日這一順序來寫,條理清晰環節之間銜接緊湊加之戰爭氛圍強烈,故採用情景教學法引入課文。

1、教學時播放《長征》詩詞朗誦,“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過後盡開顏”。因為本篇課文寫紅軍為北上抗日為渡大渡河,奪取瀘定橋。剛好本詩詞和內容相吻合。加上詩詞朗誦時氣勢宏偉,音樂激昂,讓學生以聽覺上被帶入當時渡口情景中,加上播放《奪橋》錄象,學生如身臨其景之感。在播放完詩詞及錄象片段後,教師通過通畫外音“1935年5月北上抗日紅軍…同學們讓我們走進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吧!”讓學生從音樂錄象中,返回課堂為上好此課作準備。這樣學生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達到激趣之目的。

2、課文入手,題目的重點難點是哪一個(飛奪) 看了課題你可以提出哪些問題?(“為什麼飛奪?” “怎樣飛奪” “飛奪的結果怎樣”) 通過學生學習,可以獲得很好的訓練效果。教師首先巧妙地從題目中的關鍵詞語切入,並從關鍵詞設問,帶出課文情節發展提綱(起因、經過、結果),即提供了一次填詞語句子的訓練機會,又延伸為主要內容的概括,展現出敍述順序,提出了分段依據,並歸結為指導學法。六項訓練任務(找關鍵詞、設疑提問、連句概括主要內容、剖析敍述順序、分段和指導學法)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可謂獨運匠心了。理清順序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主要內容(限時2分鐘)以學生的自覺性往往很差,如果用學生課堂問答形式,只有一部分教好的學生積極動腦筋完成。而大多數學生則不動腦筋,就達不到全班理解課文的目的。

3、抓住重點詞語“飛奪” 1、採用逆推法去分析紅軍“飛奪瀘定橋”須具備的條件。

紅軍北上抗日必然要從瀘定橋上過————必需奪下瀘定橋————要奪瀘定橋——必需和敵上搶時間、快速的奪下橋。在學生了解的情況下,讓學生重點理解為什麼要用“飛奪”而不用“奪下”體會紅軍面臨大渡河、瀘定橋之險,敵人的前有天險後有追兵的險境。襯托紅軍戰士的英雄氣慨。

4、播放錄象資料,使學生感受到戰爭氣勢之大、戰鬥場面激烈。同時,課件出示瀘定橋、大渡河之險。襯托奪橋之難,紅軍之英勇。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時要認真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把握好朗讀的基調——崇敬、讚頌。奪橋是一個壯舉,整個過程緊張激烈。因此,朗讀的節奏應該緊張、高亢,行軍途中,雖然路程艱險,要讀出紅軍不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慨,要表現出緊迫感。

激戰的場面要讀得緊張有勢、節奏稍快。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閲讀延伸,展望未來,對幸福生活的憧憬。出示一組勻城圖片(文峯塔、繁華的街道、小學幸福的生活等)讓學生自己説説自己的感受。針對以上的兩個問題,其目的是讓學生緬懷革命烈士,知道新中國來之不易,是用先烈的鮮血換來的,我們只有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力量。

7、在教學中,安排的內容較多,時間不足。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走出教室,我的腳步輕鬆多了,不是因為我的課上得有多麼精彩,也不是教導和聽課的老師誇了我幾句,而是因為我認為在今天的課堂上給了孩子們最需要的,因為自己有了進一步探尋農村有效閲讀教學的衝動。認真回顧本節課,認為有幾點可以值得繼續發揚的:

一、將朗讀落到實處。從最初的讀準字音,讀順課文,到後來的有感情的朗讀,抓住重點句段悟讀,層層推進,避免了盲目的讀。

二、實實在在教學生字。結合學生拼音基礎差的特點,我採用了讓學生看漢字標拼音和看拼音寫漢字兩種做法,讓學生充分掌握生字的拼音,在碰到難寫難認的字時, 讓學生採取書空和通過部首辨字的方法,讓學生牢記這些生字。

三、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把生詞帶到課文句子當中,聯繫上下文理解。

四、通過激勵性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運用“百變課堂”環節,讓學生快樂地將故事內容精彩呈現,積極打造“快樂語文”課堂。

當然,也存在了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板書過於凌亂,不夠公正。沒有體現文章的精髓。

二、教學生字時教師沒有放手讓學生充分自學,引導所用時間過多,以至於後面拓展閲讀環節沒有完成。

三、對知識與技能處於最底層的學生關注不夠。

四、對於“複述故事”這個目標沒有完成得很好,如能在表演完之後讓學生們同桌之間講講這個故事就更好了。

五、“結合現實生活談寓言給我們的啟發”環節過於簡單,沒有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