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科學課教學反思(精選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66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課教學反思(精選5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科學課教學反思(精選5篇)

科學課教學反思1

細節描寫

一、聽聽搖搖。活動開始,我出示一個空瓶,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為什麼沒有聲音?然後請幼兒説説怎麼樣可以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孩子們能結合自己的經驗進行回答,有説往瓶子裏放水的,放石頭的,更多的是説放米,放豆子等。

幼兒討論結束後,出示幾個裏面裝有東西的瓶子,請幼兒閉上眼睛聽聽,瓶子發出的聲音是怎麼樣的,然後再睜開眼睛看看裏面裝的是什麼。幼兒瞭解了不同的東西所發出的聲音是不同並有了初步的經驗後,我請幼兒聽聲音猜猜裏面裝的是什麼,孩子們對猜很感興趣,都為自己能猜對裏面的東西而興奮不已。

聽了能發出聲音的瓶子後,請幼兒思考“是不是往瓶子放了東西都能發出聲音?”一開始孩子們都很肯定,然後我做了一個示範,放了餐巾紙在瓶子裏,搖一搖,請幼兒聽聽有沒有聲音,孩子們的思路一下子打開了,有的説放布沒有聲音,有的説放棉花沒有聲音。針對孩子們的回答,我請幼兒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試試,放什麼東西可以發出聲音,什麼東西不能發出聲音。

二、音樂遊戲《幸福拍手歌》。

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可以發出聲音的瓶子,然後跟着音樂的空拍處搖動瓶子發出聲音,遊戲幾次後結束活動。

理論分析:

科學課倡導以科學實驗為中心,在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親身經歷實驗過程,體驗科學的奧祕,嘗試科學探究的樂趣,認識科學探究的真諦。在《不同的聲音》這個活動中,讓幼兒在聽聽玩玩,搖搖猜猜的過程中,讓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在操作活動中,瞭解到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並引導幼兒辨別不同的物體發出的不同聲音,發展聽覺能力。在活動中,孩子們跟根據自身經驗進行講述和討論,從孩子們的回答中選出教育內容,切合孩子們的回答讓幼兒知道瓶子能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原因,以及不同的物體發出不同的聲音。

同時通過猜一猜的方式,鞏固幼兒的經驗,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孩子們能猜出答案也體會到了成就感。探索聲音結束後,讓幼兒思考是不是在瓶子裏放任何東西都能發出聲音,進一步感知物體的特性與聲音的關係,並引導幼兒在日後的生活中有探索的習慣,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產生求知的慾望。

活動最後通過音樂遊戲的方式,增加活動的興趣性,利用瓶子發出的好聽的聲音進行表演,讓幼兒感受活動的樂趣,體驗聲音帶來的美妙感受,讓活動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所思所悟:

活動中,由於事先請家長們和幼兒一起做一個能發出聲音的瓶子,所以在討論在瓶子裏放什麼東西能發出聲音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就有一定的侷限性,回答的都是自己經驗過的,而家長們一般在瓶子裏放的都是各種豆子或米,這容易導致幼兒思維的限制,也沒能讓幼兒很好的進行思考。所以在以後的活動中,要結合孩子們的已經經驗和擴展孩子們的經驗,發揮孩子的想象與發散思維想結合,讓活動更能體現教育價值!

科學課教學反思2

我從事初中科學教學也已經有兩年了,平時反思自己的教學,但卻不知道從哪些方面進行反思?科學課教學反思究竟該反思什麼?最近我也看了一些書,得到如下的啟發: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課堂教學的規律及評價體系,為了使教學反思能夠深入且富有實效,根據科學課的特點,我們可以主要從進行四方面的反思: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後反思時,就應該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斷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科學課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須藉助於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並建構科學概念。

(3)材料的準備與出示時間是否恰當。學生在科學課上對於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本質,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內涵。

科學課教學反思3

我作為一個科學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怎樣做才能有所創新呢?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和幾年的教學經驗,我體會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注重教學創新,教師的教學創新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自己主動探究,獲取新知識,得出新成果的一種教育手段,教育創新要有具體的實施目標,實施措施,不能搞教條主義,要從培養學生能力入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中,教學中要有新觀念,新方法,教法和學法要有自己的創新理念,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不滿足於書本或生活中所給予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2、科學課教學創新不能離開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礎知識的條件下,才能認識自然現象和規律,當代科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開發潛藏在每一個學生身上的創新能力。但由於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經驗、知識構架的不同,還需要我們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定不同的創新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創新中注意層次,普遍開發。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和能力。

3、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對所教班的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經驗、知識構架做了充分了解,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培養,有機利用一些課件,進行資源整合,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要讓學生在教學的情境中,樹立創新精神,主動發現問題。還要使他們在自己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從而獲得更多更新的知識。

4、科學教師在教學創新中,應當針對學生智力發展水平及認知方式不同的特點,做到有的放矢,培養學生的認知,從而形成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然後再結合豐富的教學經驗,將教學資源進行適當的整合,使學生產生新的體會,得到新的知識。

總之,科學課教學創新是一門藝術,它要求科學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如果教師具備了一定的創新能力,那麼他的教學就富有了創新的活力,就能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激發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主參與學習過程,做到探究性學習。

科學課教學反思4

一個民族的興旺離不開創新,創新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我深知上好科學課和開展好科學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小學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因此科學教學必須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自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行設計探究的程序、自行得出結論規律,自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怎樣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以下談談本人的一些反思和體會。

1、依據學生的好奇心,要滿足學生的'求知慾。

好奇是孩子明顯的心理特點,他們對周圍任何事物都充滿探索求知的渴望,並善於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應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遠,由淺入深地給予理解,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並鼓勵孩子多思考,多提問題,有意識的保護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2、要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從中獲得知識,對自然界的有些現象,學生經過親身探究才能產生認識,才能提出新解釋,新假設,新概念,才能做出超越前人的舉措。

親身探究對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得到培養,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通過親身探究,學生的思考力、判斷力、批評性思維以及創造力也得到了最有效的培養。

3、在探究活動中,建立合作的師生關係。

一堂自由、民主的科學課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使他們在課堂上獨立的思考、想象、選擇,做出決定。課堂上應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有機會進行一系列的創新活動。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間不僅是知識的傳遞,也是情感的交流。當我們在互動過程中,達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處”時,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主人,才能敢想、敢説、勇於創新。

4、創造條件,正確引導和訓練學生創新能力。

每一位科學課的老師都應有這個認識:科學課的學習內容已不僅僅是教科書,而是學生生活周圍廣闊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因此科學課教學要充分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多種教育資源,將學生的探究活動置於廣闊的背景之中,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對學生而言,探究的方法是很最重要的。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生會各種不同的探究方法。學生在探究中會遇到一些問題與困難,這時,教師應進行適時的引導,主動傾聽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學生遇難而退。同時,教師還可將有關的材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自由支配,使之有所發現,以達到培養認識事物的目的。

總之,教師在上科學課時要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自主能動性,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

科學課教學反思5

本課教學設計力求體現孩子是科學學習的主體,在滿足孩子發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創設條件讓他們能直接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親歷活動中,區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引導學生認識材料之間的關係、分析物品的材料組成,這節課中,我認為做得比較好的,有以下幾方面:

1、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原有知識。

2、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不足之處:

1、時間安排不夠合理

科學探究不能走過場,只有保證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才能讓他們真正認識到事物的特徵,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如果把“研究自己身邊的物品中有哪些是由兩種以上的材料構成的”的活動時間再放手些,讓學生在本節課中有更多的時間去探究,這樣也許會讓學生更有收穫。

2、沒有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與評價。

在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卻忽略了生生之間的交流。在給常見的材料進行分類、彙報時,如果加強引導學生之間進行交流、相互補充、完善、評價,完善給常見的材料進行分類,並且讓學生及時參與評價,及時進行自我反思,這樣學生就能學會更加細緻、準確的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