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通用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14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通用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1

《青海高原一株柳》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託物抒情,為人們展現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的風景畫。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讚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我決定通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柳樹這種頑強而偉大的生命力。

一、教師要引導學生朗讀。

我首先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讓學生結合文中相關詞語,説説自己讀完這一段後,感受到了這是一棵什麼樣的柳樹。學生由“兩合抱、百十餘平方米、生鐵鐵錠、粗實、堅硬、蒼鬱、深沉、巍巍然、撐立”等詞語中感受到了青海高原上這株柳樹的粗壯,高大和頑強的生命力。在學生充分感受之後,我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讀這一段。

二、讓學生在感悟中對比朗讀。

學完了第四自然段後,我讓學生劃出描寫灞河柳樹的句子。然後出示相關圖片,讓學生感受其“婀娜多姿、風情萬種”的特點,然後把描寫青海高原的柳樹的句子和灞河柳樹的句子放在一起,讓學生對比朗讀。學生在對比朗讀中自然就感受出青海高原柳樹的飽經滄桑而依然頑強的生命力。

三、反覆讀,加深理解。

對比之後,我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在學生充分感受青海高原環境的惡劣之後,我再讓學生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此時再讀,青海高原這株柳樹形象的高大,生命力的頑強便深入學生心田。

四、教後體會

我很喜歡這篇課文,投入感情地教學得到了學生的情感迴應。這種情感的投入不僅在於我的,也在於學生的。我帶着崇敬的心情研讀了課文,並把這種崇敬心情從教學語言、教學方式去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受到感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己的理解去感受高原柳樹的艱辛,體會到柳樹之所以成為高原上一方壯麗風景所展現出的精神魅力。

五、課堂缺陷

我覺得一節課的容量太大,學生體會不夠充分。我在處理這篇課文時,為了保有課文的完整性,而選擇一課時教完課文,但是課堂容量很大,明顯有“趕”的現象,朗讀和體會仍不夠充分,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環節,有點到即止的感覺。以後要逐步完善課堂,使學生得到更大的收益。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2

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讚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託物抒情,為人們展現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

教學中我抓住如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扣住“神奇”,總領全文。

為什麼稱“青海高原這株柳是一株神奇的柳樹”?我抓住這條主線展開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落腳點,並依據課文特點採用了比較、環境渲染、圖片創境設情等方法體會“神奇”,同時巧妙地抓住每節最後一句話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學生自己。説、讀、悟融為一體。

在初步體會柳樹長粗過程的語句的基礎上想象柳樹遇到高原風雪、雷轟電擊以及其它災難的情景,並扣住“多少”“一次又一次”用想象讀增強體驗,然後抓住“一種多麼頑強的精神”,通過説和讀來感悟作者情感的進一步提升。

二、抓住來歷,發揮想象。

課文的第6、7兩個自然段的想象柳樹的來歷佔了文章很大的篇幅,有力地寫出了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精神意象。雖然六年級學生的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發展,感悟和品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對柳樹也是其熟悉的事物,也學過關於詠物、表現生命力強的文章,但學生並沒有接觸過側重通過環境的描寫、多角度的比較來詠物並表現人生哲理的文章。因此,在交流中引導學生讀第6自然段的語句並抓住“有幸萌發”“保存生命”“繼續存活”三個方面體會柳樹的神奇,然後用“(什麼條件下)。其它的……而只有……”的句式靈活地説一説在這三個生長過程中柳樹的神奇,接着通過朗讀和體會“奇蹟般”“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來感悟作者的情感和提升學生的情感。

三、引導對比,意會主旨。

在教學第8自然段採用了對比讀的方式比較兩種柳樹在外形特點、生長過程、吸引人處等方面的不同,然後抓住“同是一種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相差何遠”一句話來體會它們之間的本質不同處,並説説青海高原一株柳面對自己的命運它是怎樣做的,從而使情感又一次昇華。並逐步滲透到人生哲理的感悟,這既是情感上的感悟,也是學法上的指導。

四、整體回顧,體會哲理。

小結上文的學習,引出“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引導學生聯繫上文體會“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探討柳樹是靠什麼成就了一片綠陰,然後以“這篇課文僅僅是在寫柳樹嗎?你從中感悟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揭示人生哲理。讓學生聯繫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到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性與環境作抗爭。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3

《青海高原一株柳》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語句優美,層次清晰,情景交融,由物及人,託物抒情,可讀性強,是學生語言積累和情感體現的好材料。所以在課堂上我注意引導學生細讀課文。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把“神奇”一詞作為切入點。

第一課時,在學習了這株柳樹生活環境惡劣之後,我再由學生細細品味文本,抓住重點詞、句、段體會柳樹的“神奇”之處,發展語言,陶冶情操受到感染,並從中有所啟發。整個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將朗讀,思考,交流融為一體。緊緊扣住“神奇”二字引領學生步步深入文本,領悟文本的情感思想。上完這節課後,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

二、充分利用課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文本理解。不能單靠讀書,抄寫筆記,或教師的説教,生動的課件,能為學生創設有利的學習情境。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所以,一個巍巍然撐立在高原之上的.大柳樹課件,可以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分析,理解課文所描述的詞句。

三、精讀課文時,也是圍繞“神奇”設問題。

本着從大處着眼,小處着手的原則。我是圍繞着:為什麼説這株柳樹是“神奇”的?這一問題,展開引導學生從柳樹的樣子,柳樹的成長過程,兩個大的方面思考,再通過對每個段落中的重點詞語句子的深入體會,挖掘,去感悟柳樹的“神奇”。

四、九十九比一的哲理。

通過學習課文的前幾個部分,引出課文的最後一段中,“命運給予它的幾乎是九十九條死亡之路,它卻在一線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綠蔭。”從而引導學生聯繫上文體會“九十九條死亡之路”。探討柳樹是靠什麼成就了一片綠蔭。然後問:這篇課文僅僅是寫柳樹嗎?你從中感悟到什麼?引導學生在平等對話中揭示人生哲理。讓學生聯繫上文從整體上解讀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偉力,在此基礎上感悟人生也應該不抱怨命運,以頑強的毅力和韌勁與環境做抗爭。

但是,在課堂教學上,還有存在不足。例如:朗讀的情感不夠等等。以後有待提高。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4

記得一位專家曾説過:“精彩而充滿智慧的語文課,不在於教師講無數個知識點,而在於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麼;不在於教師運用什麼方法,而在於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於設計的課堂有無基礎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於學生是否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通過學習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於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於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於他們是否展開想象的翅膀,拓展廣闊的心靈。”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我一直在思考,探索,尋找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但是這位專家的話如同指明燈一樣給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我時刻以這個標準要求自己。

因此,在進行本節教學時,主要體現出以下幾個亮點:

1、同是柳樹,所處的環境不同,所走的路就不同,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他們都成就了自己,都值得欣慰和歌頌。人也一樣,順境中要珍惜,逆境中要不畏怯。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生命之樹鬱鬱葱葱……教學這一課,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到怎樣在逆境中成就自己。因此在教學時,我緊緊圍繞柳樹神奇的原因、它的精神和它所代表的一類人展開教學,並且簡單地提到了對比、借物喻人這種寫作手法,使學生初步瞭解這種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2、大多數學生在上課時都能積極主動地舉手發言,説出自己的觀點;在書上做批註時,也能寫出一些獨特的理解,讓人耳目一亮,也給了我十足的信心。

3、教學任務完成的比較好。

本節課中雖然有優點,但也存在着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上課時過渡語言用得不太好,總是顯得彆扭。

2、進行板書時總是不夠自然,似乎有些強取重點詞。

3、引導學生時,思路感覺有點混亂。

教學之路漫漫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以優美的筆觸,大膽的猜測與想象,描寫了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樹,經過高原風雪,雷轟電擊,卻頑強地生活了下來,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個壯觀而獨立的風景,讚揚了柳樹偉大的生命力。 全文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情景交融,由物及人,託物抒情,為人們展現了一幅獨特的充滿生命力量的風景畫,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和情感體驗的好材料。

一、這次教學中我認為處理恰當的幾點是:

1、課前我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他們一起討論了導學案中的難點,重點。並告知他們如果需要資料的話可以到我這來查閲。最後我將他們找到的資料做成了課件。課堂上,課件由學生自己操作,讓學生真正的做課堂的主人,發揮他們的自主性。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很感興趣。

2、我依舊重視朗讀,在讀中體會這株柳樹的神奇。抓住每節最後一句話讓學生感悟作者情感的提升,也感染了學生自己。説、讀、悟融為一體。

3、通過分析課文中描寫灞河柳樹的生長特點的句子,掌握對比的寫作方法。通過第9段內容的學習,掌握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這些方法在以後的寫作中都可以用到。

4、教學的最後,學生自己根據託物言志的方法提出了一個問題:“通過學習柳樹,你們想到中外歷史上的哪些人?”我認為這是一個課堂生成,學生能夠自己思考,自己品讀,自己設問,很好。

二、當然也有很多遺憾之處

具體的語言文字品析還需要改進,有一個練習題的處理也沒有做到及時穿插。為了以後能夠很好的展現,我在教學的時候要

詳略得當地處理教材,讓學生更好內化文本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