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五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3.15W

篇一: 《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

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五篇

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斯帕拉捷通過多次夜晚的實驗,終於揭開了蝙蝠飛行祕密的經過。

這節課的重點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理解課文內容,提煉出斯帕拉捷這個科學家身上表現出來的可貴精神,也就是理解他實驗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受到的啟發,獲得人生的智慧。二是讀寫結合,讓學生感悟作者寫實驗的方法。教學時,我將側重點落在了第二版塊上,在教學四次實驗過程時,不僅啟發學生在寫實驗過程時要注意“有詳有略,突出重點”,還要讓學生明確第一次實驗是怎樣寫具體的(寫了實驗的時間、地點、人物、結果、做法、前後想法,重點寫清了想法)。從而,將“讀寫結合”落實得更為紮實到位。

篇二:《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

仔細揣摩斯帕拉捷實驗的過程,我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讀到的東西。首先是在內容的理解、主題的把握上,斯帕拉捷的實驗不但讓我們看到了他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大膽實驗、不怕失敗、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等可貴的精神,而且給人的啟示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奇心是科學探究的可貴品質”“科學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不怕失敗、鍥而不捨、大膽實驗的人,才能攀登科學的頂峯。”僅此而已還是不夠的,我想,我們還應該讓學生明白“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一切科學研究都應該造福於人類”。

其次是在表達方法的領悟上。四次實驗過程不僅啟發我們在寫比較複雜的實驗時要注意“有詳有略,突出重點”,還要學習第一次實驗是怎樣寫具體的(寫了實驗的時間、地點、人物、結果、做法、前後想法,重點寫清了想法)。不僅如此,我還發現,寫第一次實驗時,文中是從結果寫到做法最後寫思考過程。這種倒敍的寫法與通常寫法相比(從想法寫到做法最後寫結果),又有什麼優點呢?這些都應該讓學生有所領悟,才能啟發一部分學生學習文章的構思。

篇三:《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

3月17日下午,施老師執教《夜晚的實驗》,學校請來了幾位語文教學的專家來聽課。課後,教研室匡教研對這節課進行了點評,提出了幾點指導意見。其中,我對匡教研提出的“語文課要體現學生的真學”這一點指導建議印象尤為深刻。

課堂教學片段一:

師:同學們,讀了課題你們有什麼疑問嗎?

生:為什麼在夜晚做實驗?

生:誰在做實驗?

生:做的什麼實驗?怎樣做實驗的?

生:實驗的結果怎樣?

師:這些問題,你們能自己讀書解決嗎?

學生讀書,然後交流自己已經解決的問題。

……

針對這樣的環節,匡教研提出:像這樣的學生的質疑比較淺顯,沒有深度。有的問題學生已知答案,根本不需質疑。因為老師安排了質疑,所以學生只能這樣問不成問題的問題。這樣的學習則是假學習,學生處於被動。怎樣才能使學生真學習呢?教師課的開始可以這樣安排:同學們課前預習課文有哪些收穫,請交流交流。這時候學生就會交流一些已經學會的內容,同時提出自己的`真問題。這種情況下,因學施教,也體現真教。

另外這節課中,我們一直在思考,這樣的一篇文章怎麼上出語文味呢?其實,在安排學生講述斯帕拉捷做試驗的過程時,教師應該適時地點撥指導,使學生的語言表達更趨完整生動。在講述的過程中,學生要能夠將科學家做實驗過程中的疑問、分析、思考的過程説出來。另外,課堂上創設情景,讓學生轉化角色變成斯帕拉捷到各地演講。這一環節可以將學生單一的演講變成生生之間的互動。而且演講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先對話,再演講;還可以在演講的過程中與演講對象對話。這樣學生就可以將文本語言真正內化。這樣語言訓練的目標就多元化了。

篇四: 《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

今天,由我執教組內的小教研。這次小教研給我最大的啟示是,語文老師一定要認真細讀文本,這是上好課的基礎。雖然昨天上午我們組內研究了這節課的教學方案,但是真正想象自己上課的情景,我覺得有的環節還是很模糊。我想,這是因為我還沒有真正讀透文本,沒有走進課文。昨天晚上,我花了2個小時認認真真地讀了這篇課文。仔細揣摩斯帕拉捷實驗的過程,我發現了很多以前沒有讀到的東西。首先是在內容的理解、主題的把握上,斯帕拉捷的實驗不但讓我們看到了他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大膽實驗、不怕失敗、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等可貴的精神,而且給人的啟示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失敗是成功之母”,“好奇心是科學探究的可貴品質”“科學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只有善於觀察、勤于思考、不怕失敗、鍥而不捨、大膽實驗的人,才能攀登科學的頂峯。”僅此而已還是不夠的,我想,我們還應該讓學生明白“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一切科學研究都應該造福於人類”。其次是在表達方法的領悟上。四次實驗過程不僅啟發我們在寫比較複雜的實驗時要注意“有詳有略,突出重點”,還要學習第一次實驗是怎樣寫具體的(寫了實驗的時間、地點、人物、結果、做法、前後想法,重點寫清了想法)。不僅如此,我還發現,寫第一次實驗時,文中是從結果寫到做法最後寫思考過程。這種倒敍的寫法與通常寫法相比(從想法寫到做法最後寫結果),又有什麼優點呢?這些都應該讓學生有所領悟,才能啟發一部分學生學習文章的構思。由於我課前比較認真地解讀了文本,有了自己的一些理解和思考,教學的思路就漸漸明晰起來。課堂上才有了上課的底氣。

我的第二點啟示是: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要準確把握一課時的教學目標。這節課的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理解課文內容,提煉出斯帕拉捷這個科學家身上表現出來的可貴精神,也就是理解他實驗成功的原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談談受到的啟發,獲得人生的智慧。(這是課後習題3,可見課後的習題有時就提示了教學的重要目標。)二是讀寫結合,讓學生感悟作者寫實驗的方法:有詳有略,突出重點;倒敍手法,設疑激趣。因為高年級閲讀教學應當重視篇章的訓練,要讓理解內容和學習表達兩條線並進,這才能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抓住了讀和寫兩個重點,其他的知識和技能(如體會引號的用法、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默讀、朗讀等)、過程與方法(培養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從文中得到啟示)等方面的目標也就在教學過程中一一落實了。

我的第三點啟示是:確定了恰當的教學目標後,還要精心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來實現這些預設的目標。我想,課堂教學應當以學生的閲讀實踐活動為主,輔以教師的講授和點撥。學習四次實驗,我設計了表格,讓學生自主學習,填寫每一次實驗的目的、做法、結果、結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發現寫法上“有詳有略”的特點。這些閲讀體驗是比較淺層的,所以我接下來將第一次實驗以“順敍”的方式改編,通過比較“順敍”和書本“倒敍”的表達方法,讓學生進一步發現教材中寫法的妙處。課後老師們評議認為,這是這堂課上最大的亮點,將“讀寫結合”落實到位了。我想,如果接下來的習作課就讓同學們做一個“雞蛋撞地球”的實驗,再學習課文的寫法將實驗過程寫下來,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上,雖然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平時高漲了,但是課堂上他們的“活力”還是不夠,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有待加強。追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一是教學內容過分飽滿。由於文本解讀比較細緻,所以對實驗過程的教學花時較多,學習課文第三段就很匆忙了。這樣看來,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就相對嫌少了。我完全可以在第一課時初讀第二段課文,完成那張表格的填寫。或者我可以將課文第三段學完。這樣,學生就有充足的時間去自己嘗試畫畫“蝙蝠夜晚飛行”的原理圖,也會有較充裕的空間交流“超聲波”的應用,並補充閲讀“仿生學”方面的文章了。二是教師要充分估計學生的閲讀能力,扶放要有度。學生能一步完成的就不要步步攙扶,唯恐“摔跤”。比如,在填寫表格後,可以讓學習能力欠佳的學生複述其中的一次實驗,而有能力的學生可以鼓勵他們完整地複述四次實驗的過程。這樣做也體現了訓練的分層,關注了學生的個別差異。再如,第一次實驗中寫斯帕拉捷感受的句子,完全可以讓學生找一找再出示,而我似乎有點不信任學生,一下子就掛了出來,指導學生朗讀了。當然,這跟教學內容過分飽滿,教學時間比較緊張也有很大的關係。

篇五:《夜晚的實驗》教學反思

《夜晚的實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講述了科學家斯帕拉捷從蝙蝠飛行的啟示中發現了超聲波,並進而造福人類的故事。教學這類文章,我有些犯怵。第一遍讀這篇文章,真不知從何下手。怎樣讓學生從閲讀文本中學習科學家留心觀察、勤于思考、潛心研究的精神,又能適當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呢?

教材確實是要潛下心去讀的,當我一遍又一遍地尋找文本的切入點時,目光停留在課文的幾個問句上。全篇的五個問句,三個與斯帕拉捷的心理活動有關,是斯帕拉捷好奇、奇怪、猜想時出現的問題。一句是設問句,解釋斯帕拉捷把蝙蝠眼睛蒙上的理由。還有一句是斯帕拉捷實驗成功後引起的人們進一步的思考。這幾句問句,與全文中心有着極大的關係,而且本課語文知識點——引號的用法中的兩個句子也都可涵蓋在內。“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我的教學思路圍繞着這五問形成了。

一、三問引入

可通過這樣的導言引入:課文中有哪些詞和句是描寫斯帕拉捷的心理活動呢?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去讀一讀,用筆把這些詞句畫出來。這些詞句對幫助學生理解科學家善於思考,對常見現象敏感,好奇心強這些品質有極大的幫助。怎樣理解呢?一個字:讀。讓學生練讀這三個問句,在朗讀中體會,讀出好奇、讀出奇怪、讀出猜想,也就能順理成章地理解。然後再由第一個問題入手,讓學生去探究學習,探究斯帕拉捷做了幾次實驗,怎樣做的,結果如何?

二、設問練述

課後練習要求全文複述。對於本篇文章來説,實驗的過程是複述的重點;而第一次實驗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把指導複述的方法放在第一次實驗上,可以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在學生完成探究後,讓學生再細讀課文第二大段,看看哪一次實驗是濃墨重彩描寫的,自然是“蒙上眼睛”這一次。引出設問:為什麼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課文作出了詳盡的回答,這樣有問有答的句子就叫設問句。讓學生用上設問句把蒙上眼睛的原因、經過、結果練習複述。

在指導學生複述的過程中,讓學生得知,用上設問句的時候,就可以先説經過,結果,最後再説原因。這樣,學生不僅練習了變序複述,而且在練習中又掌握了新的寫作方法。

三、再問探意

斯帕拉捷的實驗獲得了成功,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進一步的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麼能“穿透”黑夜,“聽”到沒有聲音的物體呢?抓住這一問,可對本句的引號用法作一探究,又可對超聲波以及超聲波帶來的意義作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