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7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05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7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7篇)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1

“0的認識及有關加減法”是在認識了5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後安排的內容,一是0的認識,二是0的加法和減法。0的加減法,是多位數加減法的基礎。0的知識對於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課題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實踐活動,認識0的含義,學會寫0,會口算有關0的加減法。同時,初步體會0在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數學就在身邊。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教學伊始,藉助“小猴吃桃”這一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精神專注地投入學習。學生通過細緻的觀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吃桃情景,自然“走進”了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習興趣。

在探究0的加減法時,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問題情境。如,課件動態顯示:鳥窩裏有3只小鳥,3只小鳥都飛上天空,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描述情景,提出問題,再請學生列式計算。把。的加減法設置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

二、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

一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愛玩好動。根據他們的特點,我採用了情景教學法和引導探究法、觀察法,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思。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愉快地經歷了從有到無的過程,知道了一個物體也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進一步理解了0的含義。在教學0的書寫環節上,我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描述0的形狀特徵,經歷書空、描紅、獨立寫的過程,在不同的實踐活動中瞭解和掌握0的寫法。教學活動中打破了機械書寫的格局,學生在愉快中接受了知識,使得課堂充滿生機。

三、注重聯繫生活,感受數學奧祕。

在學生初步認識0的基礎上,我請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來表示,讓學生從中尋找需要用0表示的事例,進一步體驗0的含義,感受0的作用,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感受數學知識的奧祕,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遺憾之處:這節課是我在學校數學教學的第一次公開課,教學過程中,顯得過於緊張,導致有的環節連接得不夠緊密。還有在學生通過觀察尺子發現0的另一個含義時,我讓學生觀察與交流不夠充分,使得自主探索,發現規律,合作學習沒能真正發揮作用,對0的另一個含義,學生理解得不夠。

在這節課中,我雖然沒有完全把自己的設計意圖完美展現出來,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揚長避短,不斷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進步。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2

上完這節課,我感想頗豐,除了對本課教學環節活動安排的反思,我反思最多的還是如何讓“生活數學”走向數學課堂,避免問題流於形式。

反思一:語言富有童趣

“猜硬幣”“幫助小動物找位置”這兩個活動體現了一種生活的情境,而且“猜”“找”讓人感到了動的過程,學生非常感興趣。因此,今後的教學我要注意結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徵等個性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科學性的前提下,對教學語言進行加工、修飾,使其通俗、生動、富有情趣,有利於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

反思二:緊密聯繫實際,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把數學和兒童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數學不是枯燥空洞的,不是高深莫測的,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是實實在在的,從而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

0原本只是一個數學的符號,似乎與孩子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在教學時始終以各種生活化,動態化的情景來展開學習活動。如“在故事中體驗0”、“在直尺上找0”、“在情景中體會0的計算”讓孩子們感覺0是那麼的親切、熟悉,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0原本只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可在這節課的學習中,學生找到了生活中的0,知道了它既可以表示沒有,也可以表示起點,它的意義變得那麼豐富,學生對0的計算也可以用生活中事例來解釋真理。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3

0的加減法,主要根據0可以表示“沒有”來進行計算。教材選用學生常見的生活場景,先讓學生看懂圖意,理解題意,聯繫實際分別理解得數是0減法和一個數加0的加法計算。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體現先例題再練習的數學課堂模式,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是快樂的,學習是有價值的。

(1)情境的創設。創設動態真實的問題情境,刺激學生的思維,發現並提出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進而由學生自己創設一系列源自生活的數學情境,課堂呈現出生成發展態勢,數學中再現生活,問題中感悟數學。

(2)評價的體現。學生在教師無聲的眼神和手勢的鼓勵下,感受挑戰成功的喜悦,在遷移中輕鬆地理解和探究新知識,在寬鬆的課堂中張揚着個性,解答着關於0的算式,發現着生活中藴藏的數學問題,探究着數學的奧祕,享受着數學的價值和學習的快樂。

(3)探究的過程。本課的教學整個教學過程學生都積極地投入每一個環節的學習,大膽猜想,敢於提出數學問題,並能主動探究0的加減法的含義和算理。學生在教師放手的自由課堂中,主動參與,自主探究獲得知識,在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也得到了進步與發展。學生經歷着富有個性的數學學習過程,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知識技能的提高,信心和自我的肯定。

當然,本節課存在着很多不足。我認識到以下幾方面需要很大的提高:

1、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機智,善於處理偶發事件。

如我在創設情景“猴媽媽分桃子”讓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三隻小猴吃桃情況學生不太明白時,我應該趕緊讓三個學生代替三隻小猴這樣就更形象。

2、注意知識的提問的方式。

在探討“0的加減法的規律”時提問:“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對於一年級的孩子確實太難了,應該換一種方式提問,如改為“觀察這幾個算式,你發現與以前學的算式有什麼不同?”可能要好得多。

3、關注學生的發展。

低年級教學要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一年級的知識很簡單,很多知識孩子在學前班已學過,只是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教學過程中教師特別要關注孩子的思維習慣,這方面我以後還要多學習多鑽研。如在教學“0的加減法”時,應讓孩子完整的説説題意,為以後學習應用題打下基礎。

在這次課中我雖然沒有完全把自己設計的意圖完美展現出來,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足,我一定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揚長避短,不斷總結自己教學得失,使自己各方面能力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一次比一次好。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4

上完了《0的認識》,感慨頗多。課後,我和時進行了反思。設計《0的認識》一課中,考慮到同學對0的認識並不是一無所知,局部同學知道0表示沒有的意思,並會計算簡單的有關0的加減法,因此設計該課教法時能從同學的實踐動身,主要有如下特點:

1、聯繫同學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課本主題圖。本課教材設計是先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再認識0表示起點的含義,接着教學0的書寫,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由於考慮到同學或多或少都接觸過0,因此,設計教學過程時,把本課教學內容編成一個有關小猴子的故事,把有關0的加減法的認識藴涵在0的認識中。通過教學實踐,同學對小猴子的情景很感興趣,並且教學情景有連貫性,各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沒有打破教學情景,同學的學習興趣高漲,熱衷於學習無需教師過多的組織教學。

2、同學的數學學習內容應有利於同學主動地進行觀察、交流等數學活動。在本課教學中,一開始就抓住了同學的“眼睛”,讓同學觀察小猴的表情,然後再採用幫小動物排隊的動畫形式出現,有利於同學進行積極自主的學習活動;其二創設了一個同學自由交流(談談在什麼地方看到過0),你能想方法用桌上的文具、書包裏的書或其它東西表示“0”嗎等想一想,動一動的實踐活動,使同學在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理解和掌握知識。

3、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程規範指出:認數是小同學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0的認識》就突出體現了它的基礎性、價值性。因此我在教學中,充沛創設情境讓同學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別是起點的理解中,老師反覆讓兩個同學在同一起點、不同起點進行跑步競賽,讓同學量一量教室的門、黑板等來了解“起點”,加深“0”的兩種含義,在體驗中學習這一內容(0的意義)的必要性。

總之,感到同學學的認真、輕鬆,對0表示沒有,又表示起點的意義掌握的不錯。

留下遺憾:

開學以來的半個月,同學們還沒完全適應小學的學習,課堂紀律不是很好。第二,在讓同學觀察起點,有的同學沒有“尺”,而我課前沒有叫同學去其它班借。所以個別同學就缺少了一次仔細觀察的機會。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5

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課本主題圖。本課教材設計是先認識0表示沒有的含義,再認識0表示起點的含義,接着教學0的書寫,最後教學有關0的加減法。

上完課後,感慨頗多。課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從整節課來看,組織教學較以前是有明顯的改善了,學生也能基本上在教師的引導下比較好的去學習,教學效果也比較好。認為比較成功的地方有:能創設遊戲情景,讓數學成為快樂的驛站。一年級孩子對學習目的尚未樹立明確的認識,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他們的慾望往往是從興趣中產生的,因此創設遊戲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創設遊戲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0的意義,我設計了“猜一猜”的遊戲。老師手上拿了幾顆糖,讓同學們猜。一個糖也沒有了,用0來表示。通過這個遊戲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非常高。

但仔細回憶整堂課的管理,從策略上來看,還不是很科學、合理;從手段上來看,還比較單一;從調控的時機來看,還不是很及時、適時。我認為主要問題是教師的引導不到位。

本節課,在師生互動方面,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教師仍是“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之所以這樣,我想主要是由於教師“導”的不成功,如:教師在引導孩子觀察三幅圖並説出“三句話”的環節中,設計的本意是:教師引導――半扶半放――完全放手,但在實際操作中,我急於讓學生説出預設的答案,所以很多時候“不敢放”,也沒有放,很多時候還搶了學生的話,使“學生主體教師主導”沒能很好實現,沒有把課堂真正的還給孩子!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6

教學《0的認識》這節課,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掌握“0”的`兩種含義:一是“0”可以表示什麼都沒有,二是“0”也可以表示起點,同時還要讓學生學習“0”的書寫,以及與“0”有關的一些簡單計算。

在這節課中,我分別通過創設童話、生活、遊戲情景來營造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一、創設童話情景

低年級的小朋友極具想象力,好奇心總是引導着他們不斷地求知。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把教學內容編成一個有關小猴子的故事。課堂伊始,我把小朋友喜愛的小猴子請到了課堂中。通過猴子吃桃來認識“0”、感知“0”。接着,在練習中設計了一個“摘桃子”的遊戲:小猴種了一棵桃樹,誰能正確的算出桃子上算式的得數,小猴就把這個桃送給他。

這樣的童話情景使小朋友們興趣昂然,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二、創設生活情景

數學離不開生活。因此,在課中我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例如,在認識“0”之後,我拿出裝有一支粉筆的小鐵盒,搖一搖、聽一聽,再讓小朋友猜一猜盒子裏有幾支粉筆,可以用數字幾表示;當我悄悄地把粉筆拿出來後,再讓小朋友搖一搖、聽一聽、猜一猜,又能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習有關“0”的減法時,我拿出兩張積分卡,分別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兩個小朋友,再讓小朋友説一説老師手上還有幾張積分卡,可以怎樣列式?

小朋友們身臨其境,帶着數學的眼光看問題,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三、創設遊戲情景

一年級的小朋友出入學堂,對學習的目的尚未明確,學習的積極性全憑好奇心和新鮮感的驅使,因此創設遊戲情景,重在激趣。在鞏固練習中,我設計了“給數字寶寶排隊”和“摘桃子”的遊戲。這樣一來,人人蔘與,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把學習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我認為這節課的閃光點在於抓住了小朋友的興趣,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把數學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主動參與到數學學習中。

當然整堂課下來,也發現了不少不足之處。一開始小朋友們都聽得比較認真,可是漸漸地一些沒被點名回答問題的小朋友顯得有點浮躁。他們或是爭先恐後地喊着“我,我,我”,或是迫不及待地跟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導致離得比較遠的學生,根本聽不到回答問題的小朋友在説些什麼。

學會傾聽是一種很重要的學習能力,作為學生,既要懂得認真聽老師講課,又要學會聆聽其他同學的回答。在今後的課堂中,我要逐步培養小朋友的傾聽習慣。讓他們在傾聽中尊重他人,收穫知識。

小學數學《0的認識》教學反思7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注意選擇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因此,在《0的認識》這堂課的教學中,0對小朋友來説並不是完全陌生的,在教學時我從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小兔子拔蘿蔔的故事導入主題,地裏一隻蘿蔔都沒有該用哪個數字表示呢?學生很快就想到沒有可以用0來表示,讓學生體會0表示沒有的含義。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已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這就是説,數學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資源。出示直尺圖。讓學生理解“0在直尺上表示起點”的含義,我讓學生自己觀察尺子,然後讓他們説説發現了什麼?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不僅發現0在尺上表示起點,而且還發現了尺上各數之間的位置、順序和大小關係。讓學生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課程改革為我們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為學生髮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教師儘可能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學生一點活動的空間,多給學生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多一點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