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高一語文必修一《雨巷》導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1W

  學習目標: 

高一語文必修一《雨巷》導學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1.分析理解本詩的中心意象和象徵意味;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詩歌的情境美。 

3.通過誦讀欣賞,增強對詩歌的分析能力。 

學習重難點: 

1. 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分析詩歌中心意象,體會詩人情感。 

課前預習 

一.知識鏈接: 

《雨巷》最初發表在1928年《       》上,引起很大反響,葉聖陶説《雨巷》“替新詩的音節開了一個新紀元”,戴望舒也因此詩獲得“          ”的稱號。他是中國新詩發展中“現代派”的代表詩人。   

二.基礎知識 

1.注音並解釋詞語 

彳亍            躊躇           寂寥 

2.給下面加點字的注音 

惆悵   風流倜儻   稠密   絲綢    彷徨  驚惶  婉轉  惋惜    頹圮  祭祀  杞人憂天 

 課內探究,合作討論 

1.同組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 

這首詩的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作者為了能營造成這種朦朧的意境採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説是景物)?你能否能展開想象勾勒一副“雨巷”中的圖景? 

2.分析我與姑娘:《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詩。人們對這首詩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姑娘”就是“我”,有人認為“姑娘”相當於“我”心中的理想,還有人認為,“姑娘”就是“姑娘”,沒有其他意思。你有什麼看法?     

3. 原因探究:作者用雨巷、丁香、丁香姑娘等典型的意象,準確的傳達出了“憂傷”這種典型情緒。那為什麼戴望舒這麼憂傷呢? 

4.分析本詩主題:《雨巷》是詩人傷感寂寞心靈的痛苦歌唱 

5.《雨巷》一詩中重疊和反覆手法是怎樣運用的,這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課後檢測 

1.對《雨巷》的賞析,説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 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藉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徵色彩的抒情意境。   

B.“我”在孤寂中仍懷着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詩中“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徵。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的。   

C.詩中的“我”、“雨巷”、“姑娘”並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徵意味的抒情形象。   

D.詩人把自己苦悶彷徨的心態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和活氣。   

2.對《雨巷》這首詩歌表現方法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歌既採用了象徵派重暗示、重象徵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於音樂美的追求。   

B. 本詩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迴環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悦耳的樂感。   

C. 本詩反覆出現的“丁香”意象及其藴藉的特定情感元素,借鑑了古代吟詠丁香名句,如李煜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D.在本詩中,雨巷、油紙傘、丁香、籬牆、女郎、獨行者等,編制出雨中江南小巷一隅的畫面,具有傳統文化的氣息與古典美。   

3.【高考鏈接】 對下面一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001年全國卷)   

                            海       臧克家   

 從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顏色;從一陣陣的清風,嗅到了你的氣息;摸着潮濕的衣角,觸到了你的體温;深夜醒來,耳邊傳來了你有力的呼吸。(1956年)   

  A、詩人用平實的語言,分別從視覺、嗅覺、觸覺、聽覺四個方面寫出了他對大海的感受。   

  B、由遠而近、從白天到夜晚,大海給詩人的感覺不盡相同,這些形成了全詩的發展層次。   

  C、詩人將自己的感覺加以昇華,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們展示出大海的整體形象。   

  D、這首詩反映了詩人對大自然壯觀的驚喜,也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學家,表現了一定的人生哲理。  

注:臧克家生於1905年10月8日,諸城呂標鄉臧家莊人。臧克家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作家。1933年他的處女作詩集《烙印》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一直不辭勞苦,辛勤耕耘。不但寫新詩,也寫舊體詩,還擅長散文,也嘗試着寫過小説、詩論和文藝隨筆。以我國新詩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國內外文壇負有盛名。有詩云:“狂來欲碎玻璃鏡,還我青春火樣紅。”“年景雖之暮,霞光猶燦然。”這就是他晚年來的精神矍鑠的寫照。   

4.閲讀課本第9頁第四題下的詩詞,並思考問題:“丁香”在這裏被賦予了什麼含義? 

 

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