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漁歌子 教學設計(人教版四年級下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58W

  一、教學內容分析

漁歌子 教學設計(人教版四年級下冊)

《漁歌子》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3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一首詞。這個單元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通過讀文,感受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體驗洋溢着泥土氣息、自然質樸的鄉村生活,並由此產生嚮往之情;同時引導學生在閲讀中能抓住景物的特點,體味優美語言,學習表達方法,積累精彩句段。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閲讀中認識 “塞、鱖、箬、笠、蓑”等字,讀準字音,會寫“塞、鷺、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詞。

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詩詞內容,體會詩詞意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到鄉村風光的畫意詩情;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感受其悠閒自得的心情。感受古詩詞之魅力,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主動積累的好習慣。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古詩詞,對古詩詞有所瞭解並掌握了相關學習方法。 本學期,他們在第一單元學習《憶江南》時已經接觸了詞這種文學樣式,對詞的常識也有了初步的瞭解。古詩詞的學習應充滿一種詩情畫意的美,讓學生盡情地徜徉在古詩詞中,詩意地棲於課堂,別具一番情趣。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着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這節課的教學主要採用教師展示課件,學生網絡查找,教師指導點撥,學生合作探究,師生共同學習等策略,為了達到課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實施過程中關鍵是營造詩意氛圍,激活學生思維。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讀文和想象,能由詞到畫,感受鄉村的詩情畫意;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教學難點:

體會 “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意境。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複習舊知,導入課題。

同學們,我們先放鬆一下,請你看看畫面,猜猜是哪首古詩,背一背。(課件出示:《江雪》《憶江南》《小兒垂釣》)

同學們積累的古詩真不少。你有沒有發現這些詩歌中其實有一首是不一樣的?(詞)那什麼是詞呢?(詞是詩的一種,配上音樂可以唱歌,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又叫長短句。)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詞--《漁歌子》。(課件出示古詩)

解題:漁歌子,詞牌名。

先讓學生彙報課前蒐集的有關資料,教師再進行補充,最後課件展示相關資料。【張志和:唐代詩人。字子同,初名龜齡,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年輕時在朝廷過個官,後因仕途不順而隱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徒”。與顏真卿等為好友。擅長歌詞,能書畫、擊鼓、吹笛。作品多寫隱居時的閒散生活。《漁歌子》這首詞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説,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並作《漁歌子》。】

回憶已學古詩詞,説説對詞這種體裁的瞭解 。

彙報課前蒐集的有關資料

1.利用學生已有的詩詞積累,鞏固詩與詞的區別,進一步瞭解詞的知識,從而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創建學習古詩詞的氛圍,初步入情入境。

2.在課前讓學生蒐集資料,課上藉助蒐集的資料,有助於學生對詩人及寫作背景的瞭解,為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和學生蒐集、運用資料的能力。

二、讀中明意,讀中悟情

課件範讀,營造氣氛。

學生自讀,讀通、讀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把詞讀準、讀通、讀順,注意“塞”“鱖”“箬”“笠”“蓑”的讀音。

2、鞏固字音,記憶字形,重點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讀音。 詞語的朗讀教學是理解一首詞的基礎,每一首詞都有自己的意境,這些意境正是由這一個個的事物組構而成的,讀詞語便是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瞭解這些事物,為下一步對詩詞的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檢查、指導:

1、指名讀生字,並組詞。

2、指名讀詞,師生正音。

3、指導朗誦,讀準節奏,讀出韻味。

男生齊讀,女生齊讀,最後全班齊讀。 利用多層次的朗讀指導,讓學生自讀自悟,由淺入深地激發學生通過朗讀來感悟詩詞之美。其實,這也是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滲透,讓學生讀通,讀出節奏和韻味,不僅是讓學生在讀中去體悟,更是通過朗讀、傾聽、感悟等學習方法,樹立自主學習的信心。

(四)、讀中想象,理解詞意

1.教師範讀,學生閉眼聆聽,想象畫面。

2.教師歸納,課件展示詞意。

、探究設疑,領悟詩情

1、引導學生質疑、師發問:

(1)、詞中那位漁翁為什麼在這樣一個雨天還不想回家呢?

(2)、詞中描繪的漁翁到底指誰?

2.學生小組交流,自由發言後,教師點撥小結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一種什麼樣的思想感情?(指名説)

師小結,課件展示:這首詞的作者借這樣一幅春江水漲、細雨濛濛、漁翁迎風冒雨垂釣的畫面,抒發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江南春色的讚美之情。 學生默讀,思考:(1)、這首詞描寫的是哪個季節的景物?(2)、詞中描寫了哪些景物,各是什麼顏色?

2、指名反饋學習情況。

3. 交流:自己眼前彷彿出現的畫面,嘗試用口頭描述或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用畫畫的方式表現出來。

4、精讀,結合註釋理解詞意。

(1)、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詩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彙報交流情況:a、學生自由反饋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説出詞意。

學生小組交流,自由發言

教師入情入境的範讀,可以感染到課堂裏的每一個人,讓學生盡情暢遊在詩詞所描繪的美妙畫面中。

藉助文本和多媒體課件,利用多種形式拓展學生的想象空間,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朗讀能力和繪畫能力。通過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詩詞背後藴涵的感情。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為鞏固學習效果,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詩詞的認識,鍛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這樣始終都以學生為主體,人人有機會發言,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也利於鍛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緊扣“不須歸”,引導學生質疑,然後通過小組合作進行探討,再由教師憑藉課件進行小結,使學生釋疑,從而昇華主題,領悟詩情。

讀中感悟,昇華情感

現在就請大家帶着作者對隱居生活的熱愛和對江南春色的讚美之情,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有感情地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詞中的意境。

(出示課件)

1.配樂朗讀:指名朗讀,小組輪讀,全班齊讀。

2.配樂有感情地背誦,感悟意境。

3.

4.欣賞歌曲《漁歌子》 這部分設計了“讀、背、找、唱”四個小環節,環環相扣。前三個環節,讓學生在一個愉快的氛圍中不自覺地瞭解了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情況,以便課後查漏補缺。最後那優美的歌聲又讓學生情緒高漲,身心都體驗到了最佳的輕鬆感、愉快感。

七、教學評價設計

青雲分校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評價表

評價對象:_________

評價內容 評 價 等 級 評價目的

(100-80) 良

(80-60) 差

(60-0)

坐姿端正 養成良好習慣

能專心聽講,主動發言 認真專注,敢於表達

能積極參與討論,善於與他人合作 積極主動參與討論,善於與人合作

認真傾聽同學發言,學會欣賞和讚美 培養良好的交往能力

會讀會寫本課生字、詞語 檢查課時目標達成情況

理解詩詞意思並會背誦 檢查教學目標達成情況

我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培養學習興趣

綜合評價

八、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校內示範課,所以,在備課時我百般研磨,精心設計,力求精益求精。

《漁歌子》是一首傳唱千年的古詞,作者運用“寫意山水畫”的方式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動靜結合,色彩豔麗的畫卷。所謂“以詩傳情、以詩言志”,在這幅意境優美的山水畫的背後,傳達的是作者對悠閒自在生活的嚮往。詞中更吸引我們的不是一蓑風雨,從容自適的漁翁,而是江南水鄉二月桃花汛期間春江水漲、煙雨迷濛的圖景。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

所以,我在講授這首古詞時弱化了單一的解釋詩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品讀,想象畫面,詞畫交融,進入意境,體會情感。我把詩詞中的景物都呈現在黑板上,這副畫成為學生脱離課本進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誦關鍵詞,使學生邁出積累語言的第一步。教學過程中,學生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把詞意説得很美,生動有詩意,我想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已在潛移默化中鍛鍊了。然後再聯繫作者當時的寫作背景,指導學生品讀出“不須歸”所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學生對課內外詩詞的積累,在教學中適時穿插相關詩句,豐富畫面的同時,也讓學生學以致用。

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及上課的過程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併力圖體現“從學生實際需要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合作,營造融洽、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教師參與引導,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新課程教學理念。使學生感悟這首詞的魅力所在,培養學生欣賞美、鑑賞美的能力。

這節課亮點頻出,高潮迭起。教學過程中的想象畫面片段寫作、師生唱和《漁父歌》等環節的設置,不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參與度,將古詩詞的美解析得淋漓盡致,而且昇華了文本內涵,引起在座師生的情感共鳴。授課效果極佳,受到專家和老師的一致好評。

本教案配套課件下載地址:/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