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照貓畫虎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97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照貓畫虎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照貓畫虎教案

照貓畫虎教案1

一、認識貓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貓的感情,從而愛護小動物。

二、複習生字,理解本課生詞,要求掌握:古怪、無憂無慮、盡職、閉息凝視、變化多端、生氣勃勃,會用任憑、生氣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課抓住貓的性格特點,有層次地敍述方法。

四、能正確、流利,有表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背誦。

[課前準備]:投影幻燈機及課文配套的幻燈片。或用圖畫。

[課時準備]

第一課

一、導入

(聯繫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對新課產生親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裏養過貓?你們仔細觀察過貓嗎?貓給你們什麼印象?

敍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書),他非常喜歡貓,還特地為貓寫了一篇文章呢!這就是我們課本上《貓》。

二、自學課文

△小朋友自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記號。

△查字典:盡職、變化多端、閉息凝視。

(讓學生抓住組成詞的關鍵性字眼,查字意,然後理解詞義)

△這篇課文中,寫了哪些貓?(大貓和小貓),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寫大貓的作為一段,把後面寫小貓的作為一段。小朋友再讀一遍。劃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課文第一段,主要寫大貓的什麼特點?課文第二段,寫小貓的什麼特點?把能概括它們這一特點的句子劃下來。

(第一段:貓的性格實在古怪。)

(第二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三、講讀課文

第一段:

1.課文開頭第一句就説:貓的性格實在古怪,當你讀到這一句時,你是怎麼想的。

2.下面就寫它怎麼古怪,它古怪在哪兒呢?聽老師讀課文。

3.範讀第一段。

4.現在我們先來看第一小節,邊讀邊想:從這一節敍述的內容裏,我們看到了貓的幾種不同的形象。

結合放幻燈,以及平日觀察,具體描繪一下貓的這些形象。每敍述一個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對貓的印象。

△(放幻燈①:貓在睡覺)學生敍述:貓很老實。(釋:無憂無慮)

△(放幻燈②:貓出去玩)學生敍述:貓很貪玩。

△(放幻燈③:貓等老鼠)學生敍述:貓很盡職。(釋:盡職)(突出:非┉┉不可┉┉)

5.點撥:貓又是老實,又是貪玩,又是盡職,那麼課文上是怎麼把這些不同的特點聯起來的呢?你們再讀讀課文,特別注意課文中連接的詞語和句子。

(説老實吧,它的確┉┉;可是┉┉;説這貪玩吧,的確是呀┉┉可是┉┉)

①説它老實吧

6.比較讀

這兩種句式語氣有什麼不同?

②它很老實

①説它貪玩吧

比較讀

再比較比較,體會體會

②它很貪玩

説它老實吧説它貪玩吧,我們體會體會,這種語氣給你什麼感覺?(並不完全這樣)

7.根據板書指點:

説它

老實(可是)貪玩

貪玩(可是)盡職

指點:説它老實,它是乖,可是,它又貪玩;説它貪玩吧,它是貪玩的,可是,它又盡職的。所以課文開頭第一句就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些就是貓的古怪的表現之一。

啟發:其實貓就是貓,白天睡大覺,晚上捉老鼠,沒事東跑西跑,根本談不上什麼古怪呀,老實呀,乖,貪玩呀,盡職呀。但是作者為什麼這麼寫呢?(作者愛貓,覺得貓像頑皮可愛的小孩似的,所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就把作者愛貓的感情表達出來了)

8.指導朗讀。現在我們看,誰能把作者對貓的愛表達出來。

9.繼續往讀,貓又怎麼古怪,這一節中,你覺得哪幾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節內容的,把有關的語句劃下來,準備自己講書。

(可劃的詞語: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温柔可親,它若是不高興,一聲不響。)

這一小節請小朋友自己讀讀、想想、講講。例如層次怎麼分,詳略怎麼樣運用的什麼表現手法,用詞造句,甚至標點符號的作用都可以講。

自己講書要點:

(1)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温柔可親後面用了冒號,表示下面寫貓的温柔可親。

(2)高興時的温柔可親是詳寫的,不高興時一聲不響,寫得簡略。

(3)寫高興,着重寫了貓的不同叫聲。突出有關詞語:

長短不同

豐富多腔

變化多端

粗細各異

(4)貓並無高興與不高興之分,這裏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貓的感情。

10.指名讀第二節,要把你們剛才講的冒號、層次、感情,用停頓和語調錶達出來。

四、鞏固詞語。

任憑、無憂無慮、温柔可親、盡職、變化多端、閉息凝視、古怪,從中挑出兩到三個,寫出貓給你的印象。

五、各自練習背誦一、二兩節。

第二課

一、講讀課文

第一段,第三節。

1.這一節進一步寫出貓的古怪。你們能用一對反義詞把這一節的內容概括一下嗎?(板書:怕、勇猛)

2.用上關聯詞語把它們聯接起來。既┉┉又┉┉雖┉┉但更多的是┉┉

3.現在我們來看整個的第一段,寫貓的古怪,分了哪幾層來寫。就前一課出現的板書指點。

説它

老實

(可是)

貪玩

__

貪玩

__

盡職

古怪

__

温柔可親

__

一聲不響

__

__

勇猛

這些方面,課文中哪些寫得詳細(老實、盡職、温柔可親、勇猛。根據學生回答在上面這些詞上用彩色粉筆做上着重號。)

為什麼作者寫貓的老實、盡職、温柔可親、勇猛比寫貓的貪玩、一聲不響、膽小要詳細呢?

原因有二:

一方面是作者愛貓,就把貓的長處寫得詳細,

二方面事實上貓的優點是主要的,不然的話,怎麼會許多人家養貓,作者又怎麼會愛貓呢?

4.指導:概括段意,這一段主要寫的什麼?我們還可以用書上哪一句概括?(貓的性格實在古怪)這一句寫在這一段的第一句,這叫什麼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讓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們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樣?(也是段首概括)。

課文上説滿月的小貓更可愛,這個更字告訴我們,作者愛貓,更愛小貓。現在你們從課文裏找找,哪些詞語本來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現在卻用到小貓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鞦韆、生氣勃勃、天真可愛以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2.小貓的可愛,你們感覺了嗎?我請誰來講,先照課文講,然後補充自己所觀察的,説出小貓的天真可愛。

3.指名朗讀。

4.特點層次。

一根雞毛

淘氣

一玩起來

它們的膽子

你見了

二、練習背誦

三、説話練習:過去我們寫動物,只懂寫出動物的形狀、生活習性,這篇課文卻着重寫出了貓的性格及作者對貓的愛。誰能選自己所喜愛的一種小動物,説出它的特點,表達出你對它的感情。(提供導語:_____的性格實在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説它)

老實

(可是)

貪玩

古怪

貪玩

盡職

温柔可親

一聲不響

勇猛

好玩具

小貓

也不哭

更可愛

膽子越來越大

摔抱打◆

照貓畫虎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觀察、比較和歸納,瞭解貓科動物的基本特徵。

技能目標:學習“照貓畫虎”的方法,運用各種方式表現虎和其他貓科動物,發展學生形象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情感目標:認識到動物無論是兇猛還是可愛,都是大自然的一員,樹立起從小熱愛動物、保護動物和保護生態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抓住貓科動物的特點,進行大膽表現。

難點:畫面的組織,表現自己獨特的創意。

三、課前準備:

(學生)彩色水筆、油畫棒、畫紙等。

教師)課件、各種貓科動物的圖片資料等。

四、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

(1)請學生聽一聽動物的叫聲,猜一猜是什麼動物在叫?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要照着貓的樣子畫與其相近的動物,揭示課題《照貓畫虎》。

第二環節對比與分析

(1)圖片欣賞,歸納貓的特徵。

貓的形象特點:貓的主要組成部分(頭部、軀幹、四肢和尾巴等),貓的毛色。

(2)對比欣賞,歸納貓科動物與貓的相同點、不同點。

通過對貓、老虎、獅子、豹圖片欣賞,學生討論交流。通過探究性學習,歸納出貓科動物與貓的相同點、不同點。(外形相近,主要是形體大小和毛色花紋不同。)

第三個環節佳作欣賞

欣賞大師的作品,分析大師們在表現過程中如何突出動物的特點?

欣賞學生作品,説説他們的作品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地方?

第四環節創造與表現:

(1)作業要求:請你根據貓的外形特點用各種方式大膽地畫一畫貓科動物。

(2)巡視指導: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材料和工具,大膽想象和表現,創作出與眾不同的動物來。

第五環節展示評價、拓展延伸

(1)小組、全班交流評議,教師補充。

(2)鼓勵學生課後嘗試用其他材料表現貓科動物。

板書:

照貓畫虎

貓貓科動物(老虎、獅子、豹)

相同點外形相近(頭部、軀幹、四肢和尾巴)

不同點形體大小

毛色花紋不同

照貓畫虎教案3

一、名家

提起培根,我們總是將他跟那句知識就是力量(knowledgeispower)的名言聯繫在一起。不過,在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TheThirdWave,1981)之後,人們越來越覺得信息就是力量(informationispower)。在農耕時代,那些掌握了最好的耕作技巧和先進的耕作技術的人是最成功的;在工業時代,那些擁有最好的生產設備和最多的資金的人是最成功的;而在信息時代擁有最多的信息的人才是最成功的。所以人們堅信,在當今社會,任何人只要掌握了獲取信息的手段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他就是最有力量的。這樣一來,很多人便覺得,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的理念已經過時。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信息本身並不是知識,它只是一種客觀存在;在被人接受之前,它只是客觀地、以不同的方式存在着。坐擁書城並不説明真的擁有知識;信息爆炸時代,知識貧血症仍然到處可見。信息只有在被有效掌握之後才可以被稱作知識。一句話,只有在你對信息這個對象知道了、認識了、掌握了,你才擁有了知識;知識這個詞的英文knowledge的構詞形式也體現了這個特點;要獲得知識,首先得know(知道、瞭解)。所以,我們認為,強調信息的重要性跟強調知識的力量兩者並不矛盾。從這個意義上説,托夫勒和培根是一致的;強調信息與強調知識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説,他們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知識。因此,今天我們再讀培根的《談讀書》並不過時。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Bacon,1561-1626)是莎士比亞(Shakespeare,1564-1616)的同代人,他們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文學的驕傲。莎士比亞用他的戲劇敍説人世的悲歡,培根則用他的哲學和論説文追詰人生的哲理。對於一般讀者來説,培根的哲學可能瞭解不多,但他的哲學有助於我們認識他的論説文。在培根之前,源自古希臘的唯理主義哲學十分盛行,學者們強調的是符合理性的思辨而忽視實踐。培根則強調將知識應建立在對客觀事實的'觀察和積累上;他強調了實踐在獲得知識上的重要性。從這種哲學觀出發,培根的論説文多是根植現實的。

培根的《新工具》《新大西島》在普通讀者中似乎很少有人問津,倒是他的《論説文集》擁有廣泛的讀者。今天我們讀到的《論説文集》是逐漸充實而成的。其初版一五九七年收入論説文十篇,一六一二年版收入論説文三十八篇,一六二五年版收入五十八篇。現在通行的就是最後這個版本。散文在西方文學中並不是一個強大的傳統;西方文學的傳統主要是史詩和戲劇。培根之前,致力於散文或隨筆這種文體創作的且影響較大的恐怕只有法國的蒙田(MicheldeMontaigne,1533-1592)。據説,官至波爾多市長的蒙田在三十八歲時突然隱退回家,過起了採菊東籬下的自由、平靜、悠閒的鄉紳生活,躲進蒙田城堡的塔樓,研讀古希臘、羅馬的經典,且邊讀邊記下心得。不知不覺在九年當中寫成了幾大卷文學。一五八〇年,他把它們拿去出版時,不知該給它們取個什麼名字好,因為以前的文學中幾乎從未有過這種隨隨便便寫成的東西,於是他乾脆就取書名為Essais。essai一詞在法語裏本來是試驗嘗試的意思;體育比賽中的試舉、試跳、試擲,用法語説都叫essai。看來,蒙田出版他的書跟胡適當初出版中國第一本新詩集《嘗試集》時的心情是相似的。大概是在蒙田出版了這兩卷書之後,法語的essai始有隨筆散文之意;今天,我們便把他的書譯為《隨筆集》了。培根所寫的《論説文集》英文叫essay,這個英文詞跟法語的essai是有關係的。可以説,培根寫《論説文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蒙田的影響;只是我們沒有把他的Essay翻譯成《隨筆集》,而是將之譯成《論説文集》。

《論説文集》中的文章皆是短小精悍的小品文,主題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培根一生的經歷非常豐富,他的許多論説文一方面是一個哲人的思考,同時也是他的經驗之談。概括起來,它們主要涉及人與世界、人與自身、人與上帝之關係。《談真理》《談死亡》《談迷信》《談野心》《談虛榮》《談美》《談謠言》,一事一議,見解獨到,鞭辟入裏,雅俗共賞。所以,斯韋弗頓(Sweaton)説:培根的《論説文集》可説是少數的世界書的一部,這種書不是為一國而作,乃是為萬國而作的;不是為一個時代,而是為一切時代的。

二、名作

《談讀書》更是其中最有影響的一篇。這篇譯成中文不足七百字的短文,閃爍着一位哲人的真知灼見。

文章的第一部分重點談到跟讀書相關的一些基本問題:讀書之目的、讀書之作用、讀書與運用,以及如何讀書。

文章首先高度概括了古今之人讀書之目的:讀書可以怡情傅彩長才,並指出了這三種讀書姿態在生活當中的具體表現。

其次,作用又指出了讀書的作用,並洞明瞭讀書與經驗之間的關係。

在他看來,讀書是可以補天然之不足,並形象地指出,讀書之於天性,猶如修剪之於花草。在這裏,培根睿智地點明瞭讀書天然與經驗之間的辯證關係,即讀書可以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其實用主義的哲學理念從字裏行間見出。文章第一部分中給讀者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培根談讀書方法的那幾句:書有可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這裏,培根再次用形象的語言將幾種不同的讀書方式區別開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更多情況下我們缺少的恐怕不是信息,而是如何處理信息;我們缺少的恐怕不是書籍,而是如何高效地去吸收書本知識、整合前人的知識。從這個意義上看,培根的這種對各種書籍的區別對待的閲讀方式,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借鑑。當然,這裏有一點需要説明,培根認為,有的書亦可請人代讀。這裏所説的代讀,在培根那個時代的貴族當中是常見的,但在今天,作為普通讀者則很難做到。不過,今天有的人還是有請人代讀的機會的;不過,碩導、博導們讓自己的弟子代為收集整理資料,那是一般讀者沒法享受的福分。現在的出版社所出的一些經典名作的簡寫本、提要也可算是為普通讀者提供了一種代讀。可是,這種代讀太多了自然也會養成一種浮躁的習氣;作品畢竟還是原汁原味的好,正如培根所説,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淡而無味矣。

《談讀書》的第一部分已簡略地提到了讀書之作用,認為讀書可以補天然之不足。

文章的第二部分則重點就這一點展開討論。同時,這一部分也是這篇文章論述特別有力、邏輯特別嚴謹的一部分,也是顯出作者作為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的睿智的一部分。這裏既有格言式的精闢,又有符合情理的推演。一開始,作者便以格言警句的方式寫道: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書充實、討論機智、筆記準確形成三重關係;接着,作者又用辯證的方式對自己提出的判斷進行詰難,或作反向推演:即若不做筆記、不參與討論、不讀書將是如何。其中説到若不讀書,則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如果説對於不做筆記的補救辦法尚可為人們接受的話,那麼,從作者在反推當中所提出的應對不讀書的辦法來看,實際上他是説不讀書無論如何是錯誤的。從讀書討論筆記這一層面,作者進而專門探討讀書一項。換言之,作者這裏是緊扣住讀書這個主題展開討論;或者説,是要明確回答為什麼讀書使人充實。跟以上三重關係相應地,作者提出以下幾重關係:讀史明智、讀詩靈秀、數學深刻、倫理學莊重、邏輯修辭善辯;論至此,一句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大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感。值得注意的是,培根在他的《學術的進步》中也表達了相近的觀點:專心學問者,性格也受陶冶。

如果以上屬於正面論述,以下作者則對自己的關於讀書的論點進行反論:即前一層次作者強調的是讀不同的書可以使人怎樣,接下來則是要回答人缺少了什麼樣的素質可以用什麼樣的學問來彌補。培根認為,智力不集中者,可用數學來彌補;不能辨異者,可用經院哲學來彌補,諸如此類。總之,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而這藥便是書籍。還需注意的是,培根為了引出他的這一層的論點,他採用了譬喻的手法;用各種運動與身體的關係來譬喻讀書對於人的精神的關係,十分貼切。

培根的《談讀書》又很自然會令我們想起荀子的《勸學篇》。無論從勸人讀書這一點上,還是在強調讀書對於人天性的改進上,或是在文章的論述方式上,兩位哲人都有着驚人的相似。這從以下可以見出:

首先,在學問或書籍對於人的精神世界的養成這一點上,荀子和培根無疑是一致的。荀子認為: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培根則堅信: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如何修剪移接。表述雖異,其理卻一。

其次,在肯定書籍的工具功能方面,雖然荀子沒有寫出培根《新工具》那樣的著作,但荀子卻深深地意識到書籍對於君子的工具作用: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培根作為近代思想的先驅,在《談讀書》已明確強調了書籍的工具功能,他不僅僅認識到讀不同的書籍可以養成不同的性格,同時也認識到,缺少什麼樣的素質則應該讀什麼樣的書籍或做什麼樣的學問來彌補,雖然他在這裏對工具功能的強調不如他在自己的著作《新工具》中來得那樣明顯。

總之,無論是荀子還是培根,皆認為君子善假於物也。再次,從文章學的角度看,《勸學》和《談讀書》亦堪稱姊妹篇。兩位哲人在時間上雖相距十多個世紀,但在動人求學、催人上進方面,卻是心有靈犀;在鞭辟入裏,縱橫捭闔的氣勢上,亦是難分伯仲。荀子的《勸學》以設喻見長,培根之《談讀書》亦善將抽象之哲理與事理連類。在設喻上都善於從正反兩個方面入手。總之《勸學》和《談讀書》,我們可以看到中西方在詩心文心上的相通,在探究指善之理上的遙契;正如錢鍾書所説: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

照貓畫虎教案4

擬這個題目,是想談談仿作的效用和利弊問題。

仿有廣狹二義。如果用廣義,我們可以説,任何文章,甚至一言一句,都是仿作,因為很難説古人沒有這樣寫過。這用褒語説是無一字無來歷,用貶語説是千古文章一大抄。但這類的仿,絕大多數是無意的。

正如女兒説話像媽媽,熟了,慣了,一張口,不知其然而然地就走了老路。仿也可以是有意的。

如蘇東坡之於《莊子》,歸震川之於《史記》,因為喜歡、欽佩,下筆,有時就心仰手追,希望紙上也出現那樣的神理。

這有意的仿是取其神,還不是狀其貌,所以與狹義的仿有大分別。

狹義的仿是既取其神,又狀其貌,也就是俗話説的照貓畫虎。

廣義的仿含而不露,與我們想談的問題關係不大;這裏專談狹義的仿。

狹義的仿也是古已有之。

褚少孫補《史記》仿太史公《史記》,揚雄《法言》仿《論語》,這是體制所限,不得不然。王逸作《九思》,仿《楚辭九章》,李商隱作《韓碑》詩,仿韓愈文,雖然不用同一格局而神情相似。

更近一步,如李白作《擬恨賦》,仿江淹《恨賦》,魯迅作《我的失戀》(副題為擬古的新打油詩,見《野草》),仿張衡《四愁詩》,是亦步亦趨,連格局也一樣。

其實,就格局之為仿作的外貌條件説,格律詩(包括試帖詩)、填詞、譜曲,以及八股文、壽序、墓誌銘之類,無妨都算作仿作,因為都是照老樣子鋪敍一番。照老樣子鋪敍,有其必要性。

這從消極方面説是不得不如此,譬如你作七言律詩,就必須一首八句,每句七個字,雙句末尾押韻,平仄協調,等等。

從積極方面説還有大好處,是依固定格局練功,所照之貓又大多是成熟的作品,多次重複,會收到穩妥而紮實的效果。因為這樣,所以古人學習寫作,幾乎都用過這種辦法,並且重視這種辦法。也許由於古人的啟發,也許不是而出於今人的探索而有所得,近些年來,教作文或學作文,着重仿作以求速成的辦法像是頗為流行。這表現為小學生作文和中學生作文之類的書刊為數不少,據説銷路也頗為可觀。這類書刊選錄的文章,大多為學生的習作,有的附有老師或語文專家的批改。顯然,這是兼講作法的範本,意思是還不夠這樣水平的,可以體會仿效,急起直追。這種辦法究竟好不好?

我的看法,適度地用,有好處;如果超過限度,把它看作唯一的靈丹妙藥,那就會欲速則不達。

先説好處。前面一再説過這個意思,學作文也要取法乎上,以求至少能夠僅得乎中。可是對初學説,取法乎上有時候會感到困難,這就是孔子大弟子顏回説的: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總之是不知道妙處在哪裏。還有時候,大致知道妙處在哪裏,可是自己的本領與之差距太大,心有餘而力不足,是欲接近而不得其門而入。如舊時代許多文人對《莊子》就是這種心情,高山仰止,可是上不去,於是不得已,退而學韓柳,甚至更退而學方苞、姚鼐,甘心作桐城派的末流。再舉近代大作家為例,魯迅的作品,大家都承認是至高的範本,可是學它卻不容易。至於初學,據我所知,有些人就常常看不懂,不懂,其妙處在哪裏尚且不知,自然就更談不到學它了。這裏的問題是理想與可能的兼顧或暫時偏顧的問題。取法乎上是理想,做不到,只好舍兼顧而暫安於偏顧,先要可能。小學生作文和中學生作文之類的優越性就在這裏。你説它不夠上嗎?確是如此。可是它是可能拿到手的,容易拿到手的,根據手裏的麻雀大過天空的鷹的原則,我們當然應該抓住它不放,就是説,把它看作入門之路,好好利用它,讓學習的人於照貓畫虎的練習中,不知道如何作的變為知道如何作,不能通順的變為能夠通順。

得其門而入,提高快,是偏顧可能的好處。但不可因此而放棄了兼顧,就是説,不應該停在這裏,而不向理想或取法乎上前進。如果真就停止不前,那就是利用仿作超過了限度,過猶不及,好處會變為壞處。壞處是下面這些:

(一)受拘束,不利於放。有時候,我聽見有的老人物或半老人物評論報刊上的某些文章,説是不脱中學生氣。這意思是,題材範圍窄,立意淺易而平常,表達方面,用全力修飾,所得卻是疲弱而不自然。這評論自然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過説中學生時代的文章還不能高,不能深,不能放,這意見是不錯的。仿作,以這類文章為範本,就像是在有圍牆的體育場裏跑步,無論你怎樣馳聘,衝到圍牆以外的可能是沒有的。就作文説是有個框框拘束着,拿起筆,亦步亦趨,就很難跳到框框以外。這從長遠方面看是不利的,因為初學作文,提高的一個重要動力是放,即打破拘束。這在前面已經説過,不再贅。

(二)難得博取就不能取法乎上。由道理方面説,強調仿作的辦法未必就不能兼顧博取,但事實是,既然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小學生作文》和《中學生作文》之類上,想同時研讀魯迅以及五四時代及其後的許多作家的許多作品自然就不容易了。其結果是,文思和文筆的泉源僅僅來自學生作品之貓,照樣畫,即使成績好,能夠完全不走樣,也不過完成個同樣的貓,想畫成呼嘯山林的虎是做不到的。成貓而不成虎,這是能得近處之小利而不能得遠方之大利,度長短,計得失,是不合算的。

三)難得大提高。上一節談寫作的低標準和高標準。仿作的範本當然超過低標準,因為不只是沒有揪住辮子的錯誤,而是平穩通順,在立意、取材、條理、表達等方面都合乎作文法的規程。有的人也許會想,這就夠了。知足,不好高騖遠,自然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不過,以學習書法為喻,昔日文人寫小楷,只求平整勻稱,能夠通過科舉考試,這就自己説是有成為書法家的機會而不利用,由別人看是甘居中游,總之是未免可惜。學作文也一樣,只致力於仿作,滿足於平穩通順,有再提高的機會而不求提高,也是未免可惜。求提高,就不能在仿作的範圍內踏步不進,因為仿作有個極限,是逼真範本,而範本,充其量不過是超過學生氣不多的作品,只滿足於此,最多也只是取法乎中了。

由以上的分析看來,仿作的辦法,其價值有正反兩面:初學,有利於速成;但過於依賴它,就會阻礙向高處遠處發展。穩妥的利用辦法是取其所長而舍其所短,具體説可以這樣:

(1)就時間説,早期多用(不是專用)一些,隨着程度的提高,逐漸減少。

(2)就範圍説,即使是早期,也可以兼仿學生作品以外的作品,舉例説,讀了魯迅先生《朝花夕拾》,作為樣本,模仿寫兩篇回憶也未嘗不好。

(3)時時記住,仿作是兒童的學步車,扶着它走,目的是終於有一天,能夠離開它蹦蹦跳跳。

蹦蹦跳跳是廣取眾長,融會成自己的所見所知和表達格調。這要到他人的汗牛充棟的篇章裏去摸索,自己的千百次的胡亂塗抹裏去摸索,總是坐在小書桌前照貓畫虎是不成的。

照貓畫虎教案5

《聖誕老人的禮物》是長春版語文教材第八板塊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位小女孩在聖誕節來臨前,為了給因生病而頭髮掉光的媽媽買假髮的事。

教學目標:

1、聯繫上下文理解“窘住”“沉吟”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小女孩對媽媽真摯的愛和大鬍子老闆美好,善良的品質。

教學用具:

小黑板、彩色粉筆、詞卡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上課,同學們好。

二、導入,昨天,王老師跟你們一起學習了這一課(手指課題)齊讀課題。(聖誕老人的禮物)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字詞,誰能回憶一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複習,接下來,複習一下生字新詞。這些詞還認識嗎?讀一讀。出示詞卡:窘住懇求憂傷憤怒沉吟遺憾充塞純潔不辭辛苦同學們認得很準。

四、理解課文

1、(拽出“窘住”這個詞)再讀兩遍(貼到黑板上),讀課文時瞭解這個詞的意思嗎?誰來説一説?(如果有説出來的,讓其他舉手的或不舉手的説)你是怎麼理解的?(如果説出來)知道聯繫課文理解詞的意思,好方法!(如果説不出)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通常怎麼辦?(查字典,問別人,聯繫上下文)為了方便,老師把字典上的解釋寫出來了。(出示一張白紙,舉着)(“窘”三種意思1、窮困2、為難3、使為難。),出示小黑板(小女孩紅着臉……東西來換)讀一讀,想一想。選出那種解釋

2、問:課文中是誰?在什麼情況下窘住了。(找一個同學説説一説)(説不出就不説)

3、課文中的(慢説)1———3自然段就講了小女孩當時的心情,誰來讀一讀這三個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1分鐘)

4、説説吧(當時小女孩心情怎樣)(如果學生説小女孩買不起假髮窘住了)為什麼窘住了,錢不夠,她還想買嗎?為什麼?(出示“她想……”)誰來讀一讀這句話?小女孩什麼心情?(如果學生説她想買假髮的渴望)你能讀出小女孩的這種心情嗎?(如果讀得好)他讀得多好呀!誰還能讀一讀這句話?(如果讀得不好)(一定要指導讀)同學們請看插圖,小女孩想什麼呢?(她真的很想給媽媽買假髮,特別想)誰能讀出小女孩這種心情?(這裏一定要讀出渴望的心情)板書:渴望。就這樣,她窘住了。

5、出示(“小女孩紅着臉窘住了……”小黑板)齊讀。

6、這時,小女孩的心情怎樣(想買假髮,可又為難)遇到困難了,她還想不想買這頂假髮(想買)誰來讀一讀這句話?老師發現,她剛才讀的時候重讀了“懇求”“千萬別”這兩個詞,你為什麼把這兩個詞重讀了?誰還有不同的讀法?你重讀了那些詞?(一定會,再,換)(出示“她想……”)小女孩想買,又買不起,不買,又捨不得,你能讀出小女孩的心情嗎?

7、方法指導,以上,我們抓住重點詞,體會了小女孩不同的心情。下面我們還可以用這樣的方法默讀第四自然段。看一看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她都做了些什麼?也可以用筆畫一畫。

8、誰來説一説?(學生可能會説她想盡辦法去掙錢,採蜂蜜、又來到商店)書上的哪個詞能概括她的努力?板書“不辭辛苦。”

9、從哪裏你看到她不辭辛苦?從她手臂上的傷痕你能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嗎?(被蜜蜂蟄)

10、她這樣不辭辛苦為了什麼?(再次出示她想…)再讀讀這句話,你又有什麼想法?(這樣做,都是渴望能得到這頂假髮)大家看(手指着!)誰再來讀讀?(齊讀,語氣要放在!)

11、可是當小女孩抱着試試看的心情再次來到商店,找到老闆時,老闆看到她手臂上的傷痕和手上的一把零錢,(出示卡片“沉吟”)讀!老師接着説“了一會”

這個詞什麼意思?再讀讀這句話(出示第三塊小黑板大鬍子老闆看……賣出去了)此時老闆沉吟了,他在想些什麼?(被孝心感動,沒送假髮的悔恨、這件事怎麼辦等)

12、大鬍子老闆已經決定要把假髮送給小女孩,為什麼還遺憾的説“真抱歉,假髮已經賣出去了”誰來讀一讀最後兩個自然段?你是怎樣理解大鬍子老闆的做法的。

13、可是小女孩她知道嗎?(出示第四塊小黑板)(小女孩呆住了……)小女孩她怎麼了?(師生齊讀)板書”憤怒”小女孩多麼渴望得到這頂假髮,在聖誕節的時候送給媽媽呀,現在卻得不到了,她是什麼心情?

14、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會想些什麼(老闆不講信用、沒有錢的憂傷,沒有了假髮的失望,沒完成心願失落)?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15、可她萬萬沒想到,她媽媽就在第二天早上,竟意外地收到了署名聖誕老人的禮物,小女孩的心情怎樣?(驚喜等板書)

16、把板書補充完整,小女孩的心願終於實現了。大鬍子老闆被她的孝心所感動,送給了她和她媽媽一份最好的禮物。

17、同學們讀得認真,説得也好,誰能看着板書,抓重點詞,把課文簡要的複述一遍。

18、同學們請把書放下,想一想,課文中誰最感動你?説一説你的看法。那另一個角色呢?

就請把你最想對誰説的話寫下來吧。

19、找學生説一説,並適時表揚。

五、其實,這個世界並不缺乏愛,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我們就會在愛的陽光中,享受生活。

照貓畫虎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敍述了小貓的淘氣可愛和大貓的古怪性格,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

2、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重點:瞭解課文生動具體地敍述了小貓的淘氣和大貓的古怪性格,激發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教學難點: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段意,並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課文中的主要內容。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導入課文。有誰養過小動物,你喜歡它們嗎?為什麼喜歡?你注意過它們的生活習性嗎?(學生議論一下)

二、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1、指數名生分段朗讀課文。

2、指認生字,注意讀音;説説自己是怎樣把它們的樣子記住的。

3、齊讀課文,注意讀得正確、通順。

三、整體把課文,分清層次。

1、自由輕讀課文,想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意思相近,試着用“‖”劃分段落,並思考各段大意。

2、小組交流分段意見和段落大意。

第一段(1—3):介紹了貓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寫滿月的小貓可愛。

3、請你用串連各段段意的方法歸納主要內容:(主要寫貓古怪的性格和剛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四、課堂練習

1、書寫生字、組詞。性()憂()職()凝()姓()優()織()疑()癢()稿()淘()耍()樣()搞()掏()要()跌()闢()跤()憑()秩()僻()校()算()

2、多音字組詞:de()zhé()()的dí()折dì()shé()()

3、寫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4、熟讀課文,讀得正確、通順、流暢。

5、按課後提示預習思考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前課時內容

1、指讀生字。

2、指名讀課文。

3、説説課文主要講什麼。

二、讀議第一段

1、第一段第一句話就説——“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古怪”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出示句子)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

2、貓的性格古怪在哪兒呢?聽老師(或錄音)朗讀課文第一段,邊聽邊勾畫表現貓性格古怪的詞句,邊想問題。

3、小組交流勾畫的詞句。

4、讀後檢查,並按學生回答隨機學習1、2、3自然段。

(一)讀議第1自然段。

(1)你怎麼知道貓的性格是古怪的?出示三幅簡筆畫的貓,分別找出課文中表示性格的詞語。(老實、貪玩、盡職)

(2)根據學生喜愛,選擇分析貓老實、貪玩、盡職的性格,並結合理解詞句,指導朗讀。

(3)課文中是怎樣把這些難以捉摸的性格連接起來的呢?先引讀,再引導用“可是”簡要説一説這部分內容。

(4)啟發:其實,貓就是貓,白天睡大覺,晚上捉老鼠,沒事東跑西跑,根本談不上什麼古怪呀,老實呀,貪玩呀,盡職呀,那麼,老舍爺爺為什麼要這麼寫呢?

(5)朗讀體會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讀議第2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中貓的性格又古怪在哪兒呢?

(2)自由組合,讀讀、想想、説説貓的“温柔可親”表現在什麼地方?然後邊推薦同學上台説説,邊理解句子、指導朗讀。

(3)帶着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之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三)讀議第3自然段。

(1)這一自然段貓的性格古怪表現在哪兒?

(2)用上關聯詞語説説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用喜愛的感情朗讀第3自然段。

(四)學習“摘錄法”概括段意。

(1)看板書,這三個方面都是緊緊圍繞課文中哪一句來寫的?像這樣的段落,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概括段意呢?

(2)學習單元提示。先出示第1句,讀讀概括段落大意的一般要求是什麼?再出示第2句,讀讀議議:A、採用“摘錄法”;B、這個句子要能概括全段的主要內容。

(3)出示課後習題2,討論第一段大意,並説説為什麼?

(五)小結學習心得。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知道了:……

三、讀議第二段

1、畫出描寫滿月的小貓淘氣可愛的句子。

2、同桌交流:讀句子,畫詞語。(滿月的小貓淘氣又可愛,它腿腳還不穩就淘氣。在它的眼裏什麼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沒個完。摔跟頭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無忌憚在花盆摔交,抱着畫枝打鞦韆,致使枝折花落,儘管滿月的小貓到處闖禍,毀壞東西,但作者卻更加喜愛這生機勃勃,天真可愛的小貓。

3、作者是非常愛花的,可是小貓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卻不責打它們,發而把它們描寫得那麼天真活潑,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呢?(抒發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4、帶着與作者同樣的心情讀第4段,並試着背誦。

四、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郎讀全文,能背的試着背誦。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作者細膩的描寫方法,瞭解到貓古怪的性格和小貓的可愛,歸納段意的方法……)五、課堂練習1。填空組成詞語無()無()生氣()()性格()()屏息()()變化()()()()可親2。造句無憂無慮——。

3、背課文(第4自然段)板書設計:貓老實、貪玩、盡職大貓温柔可親、一聲不吭性格古怪膽小,勇猛喜愛耍個沒完淘氣摔疼了也不哭之小貓天真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