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新課標論述類文本閲讀 教案 (人教版高三選修)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85W

 教學目標:

新課標論述類文本閲讀 教案 (人教版高三選修)

1、熟悉考綱對論述類文本的具體考點要求

2、理清文本思路,概括歸納內容要點

3、比對答案,發現錯誤原因,總結解題方法、策略

教學重難點:

1、理思路,懂文意

2、總結歸納論述類文本閲讀的解題策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學生閲讀考綱所解説的論述類文本的考試內容和要求

2、請學生概括本考點最重要的兩大核心能力

(①篩選信息②概括分析)

小結:能夠正確梳理文本思路是解答好論述類文本閲讀題的前提和關鍵

二、考題分析。(學生先理解回答,教師再分析)

(安徽卷)《關於價值概念的理解》張曙光

○1近些年來,價值觀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作為價值觀核心概念的“價值”及相關概念,在國內理論界一直存在着許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響了我們對價值觀問題的理解,因而有必要釐清一些基本概念。

 ○2現代價值觀的“價值”概念,直接來自於經濟學的使用價值與交換價值,但就其拉丁詞的本義和現代哲學語境中的含義而言,卻遠遠超出了經濟學的範疇,是一個包含倫理學、美學、宗教學、政治學所指涉的具體價值形態的,與“善”通用的概念。因而,價值首先指的是人們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徵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經濟學意義的含義只是第二位的。

○3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對價值的界説,恰恰是這種意義的倒置。無論是過去把“價值”歸結為“效用”,還是現在把價值等同於“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證。如此一來,價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見了,因而也就談不上對各種效用和利益問題的批判性審視了。其實,正是價值由現實趨向理想的向度,在人們的觀念世界聳立起一個與完滿和終極的整體相關聯的價值觀。所以,作為人的生命之自覺形態的價值觀,不僅能夠引導人們追求自身的利益,協調人們之間的利益衝突,還能夠召喚人們不斷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

○4如果把價值歸結為利益,又進而把利益作為思想的座標,那就只能產生功利的並且是近視的價值觀--以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的東西作為人的價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實學、精神境界。的確,“名利”並不純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構成人的社會規定性的要素,這些要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確證人的社會存在和能力,在現代社會尤其如此。但是,這些東西只是人們藉以實現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們在某一社會中普遍地陷入名韁利索,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維護,那麼這個社會就“異化”了。這也是我們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10.下列關於“價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項是(3分)

A.具有經濟學方面的意義,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為“效用”,也可以把它歸結為“利益”。

C.首先與倫理學、沒學、宗教學、政治學相關,其次與經濟學相關。

D.是人們希冀和追求的終極目標,它僅僅表徵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理解這些概念在論述類文本中特定的含義。

【解析】作者對“價值”概念的理解首先指的是人們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徵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經濟學意義的含義只是第二位的,故A項錯。B項“效用”與“利益”指的是經濟學方面的“價值”,不是作者所認為的“價值”。C選項並非“僅僅”,説法太絕對,除此還有經濟學上的意義。

【答案】C

11、文章第③段提出了“與完滿和中級的整體相關的價值觀”,請簡要闡述這個價值觀能夠產生的作用。(3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夠理解這些句子在文本中特定的含義。

【解析】抓住關聯詞“所以……不僅”此題即可解。“所以”引導的句子是對劃線句子的歸納與總結,“ 不僅”引導的句子是闡述劃線句子的即“這個價值觀”能夠產生的作用。答題時要點的表述要完整、有條理。

【答案】①引領人們用積極的行為爭取達到自身的利益,並協調人際利益關係;②召喚人們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③使人得自由全面發展成為現實。

12、文章結尾劃線處“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這個“根本原因”是什麼?(3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文章結尾劃線部分是一個結論性的句子。有果必有因,根據結論上溯原因,即可歸納答案要點。答題時注意到本文最後一段有兩個關聯詞“如果……那麼……”引出的假設性句子,可知他們就是作者“反對把‘價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答案】①如果認為價值就是利益,只能產生功利的,追求諸如官職、金錢、稱號等外在形式化東西的價值觀;②社會因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維護人的生命價值的平等和人格尊嚴;③社會就會被“異化”。

三、解題規律總結

1.注重分析,理解大意

2.明確題幹要求

3.題目與文本對照分析,寫出答案

四.拓展訓練

<<衡中西以相融>>      何家英      (廣東卷)

1、學生閲讀文本,梳理思路

2、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原文思路

3、獨立完成文後問題

4、交流講評

五.獨立完成複習資料中的論述類閲讀題

 

高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