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米羅斯的維納斯》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6.14K

朱河中學:張向文

《米羅斯的維納斯》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一、 導語:

美,可以説是一個古老而永恆的話題,她伴隨着人類文明一起成長,像一本生動的教科書。那麼到底什麼是美呢?怎樣才算美呢?“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是美;“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美;更有甚者,失去雙臂的維納斯的雕像在人們的眼裏也是美,這是為什麼呢?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日本作家清岡卓行的文章《米洛斯的維納斯》,看他在文中是怎樣揭示美的!

二、 解題:

    ①、維納斯是古羅馬神話中的愛神、美神和豐收女神,傳説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將象徵美麗的金蘋果判給了維納斯。

②、雕像於1820年在希臘米洛斯島上被發現,因其雙臂殘缺,給世人帶來無限的惋惜,人們為了區別於維納斯的其它塑像便將其稱為“米洛斯的維納斯”,或者“斷臂的維納斯”。 

③、這尊維納斯的雕像被法國人購得,現收藏於舉世聞名的羅浮宮,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並稱為“羅浮宮三寶”。

三、 發現美:

1.人們都説維那斯美,請同學們在文中找一找直接描述她的美的語句。

      看完了作者的描述,從雕像本身,我們還可以看到:(幻燈片展示)

2.整體上看,她的表情和身姿是那樣的莊嚴崇高而端莊,又是那麼地優雅,流露出年輕女性特有的柔美和嫵媚、純潔與典雅。她可以説是美的典型。

四、    想象美:

這樣一位芳華絕代的女神,這樣一尊端莊柔美的雕像,如果不是雙臂已斷,一定會讓人產生一種“渾然完美”之感。但是偏偏雕像的雙臂失去了,這不能不説是一件憾事。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我們正處於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年齡的同學們更不例外,那麼,就請同學們為美麗的維納斯復原她的雙臂吧。

  (或手捧鮮花,或者拿着書在閲讀,或者高舉火把,或者拿着象徵智慧的蘋果……)

★  其實課文的第5段還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很美的設想。讀一讀。

這各種設想讓維納斯的美一次又一次地映亮了我們的眼睛,但是日本著名作家清岡卓行卻認為不能替維納斯加上雙臂,並且認為“關於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兩條已經失去的胳膊的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甚至説對這些方案“懷着一腔的怒火”。對此,同學們有何感想呢?

五、 品味美:

只是,我們在評價他人的觀點之前,也很有必要傾聽、尊重、肯定對方的觀點。傾聽是一種藝術,尊重是一種修養,肯定是一種風度,而在全面地瞭解了他人的觀點後進行有針對地評價,更是一種智慧。

㈠、 傾聽作者的聲音

◆  面對米洛斯的維納斯,作者在文章的第一段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是什麼呢?

“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㈡、 尊重作者的思考

◆  “失去雙臂”已經夠讓我們遺憾了,作者卻還認為雙臂是必須要失去的,這是為什麼呢? 請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談一談。

⑴維納斯作品本身被一種“人們稱為美術作品命運的、同創作者毫無關係的某些東西出神入化地烘托着”,才如此秀美迷人。

  --創作者無意讓維納斯失去雙臂,而雙臂的偶然失去卻成就了藝術的美。

⑵維納斯的美在於它“是一次從特殊轉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是一次借捨棄部分來獲得完整的偶然追求”。

  --特殊的形體美上升為普遍的、完整的藝術美。

⑶那失去了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着一種難於準確描繪的神祕氣氛,或者可以説,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

  --神祕的藝術內涵,無窮的藝術暗示。

⑷“這一方是包孕着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絕倫。”

  --無盡的藝術高度。

由直觀的、特殊的形體美上升為神祕的、普遍的藝術美,維納斯捨棄了受限制的“有”,留下了空白,讓欣賞者有更多的想象,收穫了不盡夢幻的“無”,贏得了藝術的完整。

概括:       存在        失去            美

        有          無         完整(藝術)

對於美,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對於藝術創作而言,形體中某一部分的空白不等於藝術的空缺, 有時恰恰相反,形體中的空白會鑄就“藝術的完整”;作品中捨棄一些東西,卻能讓欣賞者得到更廣闊的想象空間,享受創造美的愉悦,讓一件藝術作品獲得更久遠的生命力。

維納斯的完整,是加入了我們的藝術創造後成就的完整。原來清岡卓行之所以認為維納斯“必須失去雙臂”,是對讀者的藝術想象的尊重啊!

◆   在分析了為什麼“必須失去雙臂”之後,清岡卓行又提出,維納斯失去的“只能是雙臂”,他為什麼這麼説呢?

1、 手是人與外界聯繫的重要媒介物。通過手可以與外界產生多種可能的聯繫。手的失去讓這多種聯繫都成為了可能。

2、 手的失去留下了更多可能,更多暗示,可以讓欣賞者有無盡的想象,從而創造出藝術的美。(我們總不至於想到她的雙手正提着一件耐克或者香奈兒品牌的衣服吧。我們的想象是結合了維納斯的生活的。)這種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美就是一種由空白而達成的藝術效果。

㈢、 肯定作者的觀點

  ◆  因為尊重作者的思考,所以我們更進一步地明確了作者的觀點。現在我們就來看看作者的觀點是以什麼名義提出的。

       以藝術的名義    (可以看出,作者對維納斯的欣賞就是一種藝術的審美活動。)

  ◆  其實,在中國藝術理論中也有 “空白藝術”之説,也是主張以對象的空缺來贏得更多的可能,贏得更多的想象與思考,贏得完整。如:

①賈島詩《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詩歌題目為“尋隱者不遇”,但我們確分明能從詩中感覺到隱者的存在,這是為什麼呢?)

真可謂“不着一字,而盡顯風流”,如果將詩改為“遙見此山中,嶺前石上坐”,則成村夫俗語。

②詩意如畫,畫中也可以孕育出詩意--“踏花歸來馬蹄香”

人們常説明末朱耷的畫,畫中無水卻讓人感覺到滿紙江湖。請根據畫面想一想這是為什麼?

魚得水則活,朱耷的畫能讓人在魚的靈動中感受水的靈秀與澄澈。

③在欣賞高雅音樂時,樂章間不鼓掌已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禮節,樂章間保持寧靜既可以保證一部宏大作品的整體性,又能夠保證我們欣賞思緒的連續。

思考:    此時,同學們應該對作者的觀點有了更深的感受,請問,作者是不是真的反對給維納斯加上雙臂呢?

     反對給藝術作品本身加上雙臂,而希望在欣賞者的想象中給她加上無數雙臂。

歸納:

維納斯失去了雙臂,卻留下了無數雙臂的可能,讓每一個邂逅她的人都能根據自己的意願為她創造出合乎自己想象的雙臂,讓人們享受了對她的雙臂進行再創造的愉悦。

    面對米洛斯的維納斯,清岡卓行主張保持形體的空缺,也正是對我們藝術再創造能力的肯定。

六、 拓展美

幻燈片展示: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展翅的勝利女神》

當然,與“米洛斯的維納斯”並稱為“羅浮宮三寶”的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也是美的,現在就請同學們結合這兩部作品,任選其一,以文學的筆觸想象其美的所在。

  可以説,無論是對完整的喜愛,還是對空白的喜愛,都是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在美好上有我們理想的影子,在空白中有我們對美好的不懈的追求。我們不必因為偏愛美好而對空白感到遺憾,甚至否定空白;也沒有必要因為在空白中發現了美而刻意破壞完整。

七、 小結:

事物的美在於它能帶給人一種對美的追求,對美的創造的愉悦。

要看到,在清岡卓行的心中與我們心中都有着一種對美的追求。清岡卓行大可不必“一腔怒火”,我們也不必滿懷不平。畢竟生活中有無是相對的,但只要我們有着對美的追求,學會了在生活中、藝術中發現美,創造美時,我們就會發現,月圓是畫,月缺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