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上學期數學教案《紙盒的一家》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07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上學期數學教案《紙盒的一家》,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班上學期數學教案《紙盒的一家》

活動目標:

1.比較大和小,根據紙盒的特徵進行分類和配對。

2.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準備與幼兒人數相等的鞋盒,其中大小鞋盒各一半。將大小配對的兩隻鞋盒使用相同的包裝紙進行包裝。一隻特大紙盒;大小不等、形狀相同的球和積木若干;一大一小兩隻塑料筐。

2.自制圖片兩張。

3.幼兒兩兩分組就坐。

4.伴奏音樂《大雨和小雨》。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認識紙盒一家,兩兩對應區分大小。

1、老師變魔術,變出一大一小兩個盒子,請幼兒觀察,找出兩隻紙盒相同的地方,比較兩隻紙盒的大小,區分“紙盒媽媽”和“紙盒寶寶”。

“這兩個盒子一樣嗎?哪裏一樣?哪裏不一樣”

“你知道誰是盒子媽媽?誰是盒子寶寶?為什麼?”

2、幼兒每人取一個紙盒,要求根據包裝的特徵找到與自己相同的紙盒,分組進行比較,區分大小。

根據相同的紙盒特徵,兩兩分組。

“找一找,哪兩個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將相同圖案的紙盒進行比較,區分大小。

“比一比,誰是紙盒媽媽?誰是紙盒寶寶?”

幫助幼兒加深對紙盒的大小的認識。

“請紙盒媽媽們一起來打個招呼”

“紙盒寶寶們來親一親。”

3、將小紙盒放進大紙盒裏,再次幫助幼兒比較大小。

“紙盒寶寶們玩捉迷藏的遊戲呢,快把紙盒寶寶藏到紙盒媽媽的懷裏去。”

二、情境遊戲,根據物體的大小特徵進行分類和配對。

1、遊戲一:運果果。

老師拖一大盒子裝滿大小不同的球,扮紙盒爺爺。

“嗨喲嗨喲,我是紙盒爺爺,今年我的果園大豐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紀大了,沒力氣了,想請盒子媽媽和盒子寶寶幫我運果子。”

“大、小不同的果子,應該怎麼運呢?紙盒爺爺把要求都畫在圖片裏了,請你們看一看,説一説。”

(出示圖一)

請幼兒看圖,説出圖中的要求,並根據要求進行操作,用大紙盒裝大果子,小紙盒裝小果子;將大果子放進大筐子、小果子放進小筐子。

2.遊戲二:吃餅乾。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種雪花片。

“紙盒爺爺為了感謝你們,給你們準備了餅乾。誰吃大餅乾?誰吃小餅乾呢?一共吃幾個,盒子爺爺全都畫在圖裏了,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圖二)

幼兒看圖操作,大紙盒裏放兩片大雪花積木,小紙盒裏放兩片小雪花積木,完成後,老師帶領孩子們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紙盒媽媽和紙盒寶寶是不是看懂了爺爺的要求呢?有沒有誰吃得太多或是吃得少了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三、拓展延伸,體驗樂趣。

1.紙盒來唱歌。

“紙盒媽媽和寶寶都吃飽了,今天真開心哪,讓我們來一起唱首歌吧”。

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老師指揮,提醒幼兒有節奏地搖晃放有雪花片的紙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紙盒回家。

(此活動適宜在小班上學期進行。)

活動反思

鞋盒子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輕便又容易收集,不需要花費太多代價,它也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具,常看到區角中的鞋盒子成了“小拖車”、“房子”等,孩子們樂此不疲地用它來堆砌、拖拉,在玩盒子的過程中,孩子們會自發地進行比較,哪兩個盒子長得一樣?哪個大?哪個小為了幫助孩子們學會區分大小,並按照物體的特徵配對,我設計了此節活動。

整節活動通過大小不同的'盒子、球、雪花積木、筐子等多組物體進行比較,創設情境,讓幼兒進行反覆操作,使幼兒在遊戲中比較、分類、配對,感知物體的大小及數量。

在最初設計這節活動時,我用兩隻紙盒和孩子們一起操作,採取“老師示範、幼兒操作”的教學方法,由於老師“教”在前,孩子“學”在後,所以孩子們操作的正確率很高,但是在後續的其他活動中卻發現,孩子並沒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如何區分大小,如何根據大小不同進行分類和配對。

於是,我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發現原先設計的每個環節都是老師帶着孩子走,缺少讓孩子自己思考、主動發現的過程,這也是導致孩子們在一節活動中“會做”,其實並沒有真正“學會”的直接原因。

於是,我重新修改活動方案,每一個環節都讓孩子“學習在先”。在第一個環節,我出示兩個盒子,讓幼兒自己觀察尋找答案,“為什麼它們是盒子媽媽和盒子寶寶”?找到答案後,再讓幼兒進行操作,將大、小盒子進行配對。接下來的環節,我也採用“作業單”的形式,將操作要求用圖示展示,讓幼兒自己看圖理解要求,並進行操作。

對小班的孩子用圖示的方法進行示範,是一個嘗試,也是一次挑戰。有部分老師認為,直接用語言提示,可能會比圖示更節約時間,但是,我覺得孩子讀圖、理解圖的過程,同樣也是學習的過程,如果由老師直接將操作要求告知孩子,也許會用更少的時間,但是孩子就失去了一次觀察、理解圖示的機會。

為了便於小班的孩子看懂圖示,我儘量使用了實物照片,在活動中始終遵循“先學後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育原則,每個環節都採用了讓幼兒先行探索、理解,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教師再進行引導的方式。事實證明,孩子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才能真正“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