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中班主題活動:我愛讀書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8.77K

一、主題來源:

中班主題活動:我愛讀書

升入中班以來,孩子們逐步的愛帶書來幼兒園,恐龍書、故事書,品種漸漸增多,寒假以後孩子們有的幼兒帶來許多新書,孩子們互相交換着看書,但缺少細緻的觀察,有的只看書裏喜歡的人物,有的被色彩吸引,不能連貫的講述圖書內容,所以我們為了幫助孩子們學會讀書,讀懂書,把書當作真正的朋友,所以我們開展了主題活動——我愛讀書

二、核心目標:

1、喜歡看書,願意與同伴分享讀書的樂趣。

2、掌握讀書的方法,看圖講述的方法及初步續編故事的方法。

3、願意以自己的方式把讀懂的書及續編的結果將給大家聽。願意分享其中的知識與樂趣。

三、活動過程:

這一學期的分享閲讀是一個讓孩子感受愛、享受愛的過程。這個閲讀過程是一個與教師家長、共同遊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幼兒的第一需要——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得不到滿足,那麼在幼兒眼中,這樣的閲讀便是一次失敗的遊戲。因此在活動開始我們在家長的一封信中介紹主題的目標,以及家長需要配合的活動,在家長園地向家長們介紹了什麼是分享閲讀,分享活動的意義以及我們要達到目的。我們反覆宣傳這種分享閲讀中的分享就是強調享受——既讓幼兒享受到閲讀的樂趣,也讓幼兒享受到父母、老師的愛,而且這種享受是由父母、老師和幼兒一起閲讀共同創造的。在這種閲讀活動中幼兒帶者聽有趣故事的平常心態和父母、老師一起閲讀,閲讀活動中的視覺、聽覺、觸覺的信息都由大腦詮釋安詳、愜意、深切的親情。因此,閲讀自然就成為了孩子們的一種甜蜜的享受,孩子們紛紛帶書來一起分享,我們一起認識新書書名,孩子們把心愛的圖書繪畫出來,講述着自己的書有趣的地方,增進了交流的機會,對看書有了濃厚的興趣。

隨着閲讀活動的重複、深入,孩子們越來越熟悉故事中的語言,並開始從被動的聽故事最終過渡到自己主動閲讀講述故事。在閲讀多個故事以後在把曾經閲讀過的故事拿出來讓幼兒再次閲讀,這也是一種反覆閲讀。此時的分享閲讀,已不需要家長、老師的太多的參與或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幫助即可,完全可以讓幼兒自己進行獨立的閲讀、講述。孩子們都喜歡到前面給小朋友講故事由此獲得閲讀的成功感、勝利感,膽小的雪婷,默默無聞的瑩瑩,怕被人笑話的曦曦,在老師們和小朋友的鼓勵下,在輕鬆的讀書環境中,都開始爭着講故事。,看到他們勇敢的樣子,真讓人欣慰。孩子們都爭先龍後的講述,很短的環節時間已經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願望,在討論後,我們開始了給好朋友講故事活動,誰講得多,可以在爭做“讀書小明星”榜上蓋上多個可愛的笑臉,讀書小明星活動使分享交流達到了高潮,也促使他們進行更多的閲讀活動。

1、學習一頁一頁地看圖講述。

孩子們帶來很多的新書,為了學會閲讀新書,掌握閲讀的方法,我們開始在孩子帶來的書中尋找它們有興趣的材料,我發現然然和陳平帶來的幼兒畫報非常受歡迎,恰巧我們家也有,我把圖片擴大,請幼兒觀看圖上有什麼有趣的地方?圖上都有誰?你喜歡誰?為什麼?他們在幹什麼?這是什麼時候的事?你怎麼看出來的?逐步由學會觀察什麼到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到結果。在這段時間裏我們儘可能地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可閲讀的環境,挖掘讓孩子們喜歡和可觀察,自由想象的材料,例如;“離不開媽媽的波波”,“我想我會飛”等等,教材塗色活動“下雨了”,“舊房子變新房子”等等,我逐步發現,好的語言教材其實就在身邊,我們要學會運用它。共3頁,當前第1頁123

2、感受事件順序經過,學習續編故事,感受續編的快樂。

摸索中我逐步的發現尋找適宜的材料並不難只要老師心中裝有目標,貼近孩子們的生活,就會有很多有趣的活動。而且我也發現語言活動中學習材料的選擇是第一關鍵,我們開始續編結尾,《紅鼻子的小羊》〉讓我看到幼兒真正需要什麼樣的閲讀作品,想象力是吸引孩子興趣的所在,想象力要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卻可以遨遊世界。小羊們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幫助遇到困難的紅鼻子小羊,孩子們的想象已經超越了我們的眼睛。有的選擇用飛機帶小羊飛翔,有的選擇作一對飛起來的翅膀,有的用弓箭把小羊射向月球,熱氣球、飛艇、降落傘,他們互相交流着經驗,感受着故事的離奇和完美,也感知了故事的結構,又上了一節道德品質課。

孩子們體驗到自己編書的自豪、成功感、激發了對續編故事及語言的熱情。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嘗試讓幼兒續編故事的開始、成因、過程,例如:沒有牙齒的大老虎,孩子們不同的描述呈現了一隻兇狠的大老虎,老虎為什麼沒有了牙齒了呢?孩子們超出了我們想象的門,還續編出時代的氣息。“老虎看到我們製做的假小兔,猛地撲上去,我用遙控器小兔獨立的石頭就起來,老虎的牙被咯掉了”“老虎吃了小狐狸送來的特質棉花糖,把牙齒黏掉了。”等等

又如:耷拉耳朵的小兔也是選材幼兒畫報,是來源於幼兒中間的,老師用電腦放大情節,根據目標需要了改編並製作了部分情節,色彩明快,動作表情明顯,直接刺激幼兒的感官,一出示這樣的圖書孩子們立即有了興趣,也營造了了良好的閲讀情景。耷拉耳朵的小兔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心,而且中班孩子在交往逐步會出現被嘲笑及生氣時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的時候,他們在故事中會找到相同的感受,我想這樣的`選材有利於清楚的表達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激發孩子的表現力。

有了適宜的材料以後我感覺提問的技巧是展開幼兒想象力,引導幼兒觀察,充分表達自己的第二個關鍵。每一個畫面我抓住了關鍵點去提問,每一幅圖讓孩子學會怎樣觀察,“世界上有很多的兔子,有胖的、瘦的還有---但他們都有一對豎着的耳朵,看這隻小兔有什麼不一樣的呢?孩子們很快集中到出現的小兔子的身上,發現小兔的耳朵不一樣。我覺得開放性的問題會讓孩子們仔細得的觀察、思考、再表達所以每一幅圖片我都不會給孩子直接的講述,讓孩子自己猜測下一個情節,“你們看小夥伴們見到這支特別的兔子會怎麼説?它是怎麼對待小兔子的?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小兔子心情是什麼樣的,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小兔子非常難過一心想把耳朵豎起來,怎麼辦呢?你快來想一想。”老師最後再給與孩子簡單的整理或鞏固幼兒的回答,達到分享的目的,我也發現孩子們由續編結尾的能力發展到猜測高潮以至於續編開始部分。耷拉耳朵的小兔使孩子們沉浸在續編的快樂中。孩子們為幫小兔子把耳朵豎起來及救小兔子想出了十餘種辦法,在這次創編中我沒有把孩子想象的整個畫面畫出來,因為在以前的創編中這種方法雖然直觀但耗費時間太長,使注意力差的孩子精神渙散,因此我用簡單的圖譜來表示,孩子們一看就知道是什麼,如:用繩子幫忙,用曲線表示,請大象則畫出他長長的鼻子,用老虎的尾巴則畫一個粗粗的尾巴,對孩子來説我想這是一個肯定,既肯定了孩子們的想法又藴含了幼兒對續編想象的理解,他也記錄了我們班不同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及想象水平,為後面的繪畫結尾及製作成完整的圖書提供了依據。共3頁,當前第2頁123

在創編結尾小兔看病的過程中,孩子們猜測小兔肯定有病,這是醫生的話需要老師點明中心“小兔沒有病,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隻耳朵。”,小兔心理髮生變化的語言都是點明中心,這種間接得講道理,讓孩子心理更容易接受,所以後面的討論更結合了實際生活中的感受,“如果小朋友有了錯你會怎麼辦?如果你遭到了嘲笑,你生氣了怎麼辦?你遇到了小兔這樣的困難怎麼辦?”這裏融入社會性領域的問題,即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解決了孩子們的情緒和心理問題。

在活動有一步深入中我跟明確了我愛讀書的閲讀活動的目的,我們不是在閲讀中讓孩子掌握多少多少知識,而是體驗閲讀的的樂趣、掌握閲讀的技能、養成讀的習慣。其中體驗到閲讀的樂趣是進行閲讀的出發點和基礎,因此分享閲讀十分強調在成人和幼兒之間創設輕鬆、和諧的閲讀氛圍,讓幼兒能夠把閲讀活動和一切愉快的情緒聯繫起來,尤其在進行分享活動中成人應儘量減少對幼兒的評判,避免傷害他們閲讀的積極性。在這段時間裏我也發現,光靠幼兒帶來的圖書已經不能滿足幼兒的願望,需要開設更大的閲讀角,和豐富的閲讀資源。把我們的表演潛能開發出來,運用身體動作語言,複述及續編,豐富閲讀活動。這會更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多種能力得到培養。

Tags:讀書 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