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雪地裏的小畫家 説課稿(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31W

  

雪地裏的小畫家 説課稿(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一、(  第1、2張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語教科書中第一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同時也是一首優美的兒歌。下面我站在作者、編者、教者、讀者的角度,理解文本的多重含義。作者是著名的兒童文學家程宏明。程宏明1960年畢業於天津師範大學中文系,一直做教師工作至退休。工作時他是業餘兒歌作者,退休後成為“專業兒童文學作家”,幾十年來,已在各類報紙雜誌發表兒歌一千三百多首,並出版多部兒童詩歌專集,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他痴迷於兒歌創作,從孩子們身上獲得創作靈感,寫出兒歌又把歡樂、智慧、知識送給更多的孩子,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兒童情趣。能站在兒童的立場去描寫生活,具有鮮明的形象性,與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方法相適應。

這首兒歌是他的童謠精品,自1985年就選入了小學語文課本,至今已經31年了。本文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文章節奏鮮明,音調和諧。富有童趣。課文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的形狀特徵,以生動活潑的兒歌語言講述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小畫家”,就是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畫畫”,就是它們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腳印。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在雪地上留下的腳印不同,説明它們的腳趾形狀不同。青蛙沒有參加“畫畫”,説明青蛙有冬眠的特點。全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作為一名讀者,潛心品讀本文,不免被作者帶進了兒時的冬天,一場大雪過後,雪地裏的小畫家來作畫了,它們自由自在,快樂的奔跑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的腳印,自己也好想走到它們的身邊,欣賞它們的作品,享受冬天帶來的樂趣。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在賞析美文的同時,還要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本文的生字,理解“雪地裏的小畫家是誰?”;“它們用什麼作畫?”;“為什麼會作出這樣的畫?”;“青蛙為什麼沒參加?”等問題,帶學生走入兒歌,讀出情趣,  品好語言,感受兒歌韻律之美

(第3張)下面我將從依據課標-------説教材、精準把脈-------説學情、以學定教-------説目標、整合資源-------説方法、多向互動-------説過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4張)首先我們來看課標的基本理念。它包括了四點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這四個理念當中,最核心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它是其他三條理念的出發點和歸屬,是語文教育的根本目的。”“語文素養”涵蓋兩個內容:一是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能力,即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二是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這兩個目的中,應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為重點。因為語言文字運用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核心、本色所在,是語文教學的根本,離開了語言文字運用,語文的課程性質就會發生變化,語文課就不再是語文課了。所以我們每節語文課都應緊緊圍繞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來教學。

(第5張) 教一篇課文,要想準確確定重點目標,首先要吃準學段目標。學段目標是確定語文教學目標的基本依據之一。

面對着剛剛接觸語言文字的一年級學生,他們的閲讀課,究竟應該怎麼上呢?針對這個問題,小語專家崔巒老師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一年級閲讀課怎麼上?主要抓什麼?最重要的是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最好能讀出感情。還有一個重要任務:認字學詞,積累語言。此外,還要培養讀書習慣,習得初步的讀書方法,體現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一年級的閲讀教學,要結合對少量詞和句的理解,體現由讀正確--讀通順--讀出感情的指導過程和學生練讀的過程。還要重視認字、寫字教學和語言的積累。有時間、有條件,還可以適當進行拓展閲讀。”從這段話中,我們將一年級的閲讀教學任務提取出來,就是識字、寫字;朗讀指導;語言積累;拓展閲讀。

( 第六張)第一學段具體要求如下:識字寫字方面,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習獨立識字,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姿勢正確,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和間架結構。閲讀方面,喜歡閲讀,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句號、問好、感歎號的不同語氣,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詞語意思,積累詞語,感受語言的優美。

(第7張)在吃準學段目標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吃準教材,這篇文章是兒歌,兒歌是採用韻語形式,適合於低幼兒童聆聽吟唱的簡短的“歌謠題”詩歌。有人説:“自從有了母愛就有了兒歌”。可以説,兒歌是帶着天籟般的純美走進孩子們的世界的,它的自然、活潑和快樂,給人之初的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使他們得到最初的精神陶冶和知識啟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兒歌教學更是承擔着陶冶兒童性情

開發兒童思維、開闊兒童視野,發展兒童語言的重任。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縱觀小學語文課本,兒歌在低年級佔相當的比重。一年級上冊中,僅拼音部分就有11首兒歌,課文和語文園地中的兒歌也有10首以上,如《四季》、《小小竹排畫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小小的船》、《影子》、《比尾巴》、《比一比》、《日月明》、《菜園裏》、《平平搭積木》、《雪地裏的小畫家》等。一年級下冊和二年級上冊課本中,識字部分有相當數量的兒歌,在課文和語文園地裏也有很多兒歌,如》《小鳥》、《人有兩件寶、《快樂的節日》、《秋天到》、《歡慶》、《我愛祖國》、《走山路》、《誰和誰好》、《拍手歌》等。這些兒歌,類型多樣,表現手法各異,讀起來優美動聽,韻味十足,充盈着美,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無限快樂。從四冊開始兒歌基本上淡出了學生的視野,取而代之的是兒童詩,4到12冊中共出現了20多首兒童詩,兒歌和兒童詩形式接近,但他們是有區別的。兒童詩與兒歌同屬於兒童詩歌類,它們雖然都具有詩歌的共性特徵,但又各自具有自己的個性特徵,二者之間有着明顯的區別。

一、在境界方面,童詩重「情」,兒歌重「趣」。

二、在內容方面,童詩較「雅」,兒歌較「俗」。

三、在意象方面,童詩較「穩」,兒歌較「顯」。

四、在聲韻方面,童詩不一定要押韻,兒歌卻一定要押韻。

五、在結構方面,童詩「嚴謹」,兒歌「寬鬆」。

六、在流傳方面,童詩不可以任意更動,兒歌卻可以隨己意改編歌詞。

七、在讀者對象來看,兒歌是以學齡前期和學齡初期的兒童為主要對象;兒童詩則是以學齡中後期的兒童為主要對象。

從教學目的來看,低年級主要是培養閲讀興趣,初步瞭解兒歌內容,讀中鞏固識字,實現讀文與識字的統一。在讀懂詩歌內容的基礎上,還要感受優美的語言,使學生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釋放孩子的童心,發揮兒童的想象力,並從中受到美的薰陶、情感的洗禮和智慧的啟迪。其他學段在兒童詩的學習上注重品味語言的特點,體會詩歌的特點,通過讀詩歌,編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第8張)最後還要吃準學生。一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和方法,能運用生活積累和識字方法學習識字。在寫字方面,學生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生字,發現漢字筆畫長短,佔格位置等字形特點。朗讀方面,學生學完拼音之後,已能借助漢語拼音讀準、讀通課文。但是對於這篇課文,依然存在難點,即書寫姿勢不正確,書寫不夠整潔,“魚”的筆順把握不準,不易朗讀出感情。

(第九張)一、與文本對話,確定教學目標

針對文章的語言特點、文體特點、以及作者的表達方式,我開始研究本課的教學目標,首先,我參考教參中的目標,

經過我的分析,我對原來的教學目標進行取捨,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1、識字11個,寫字3個,學習偏旁“蟲”和“目”,學習感歎句、,反問句,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與編著對話,確定教學重點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第一學段(1~2年級)(一)識字與寫字: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二)閲讀:1.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語文課程標準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起步階段閲讀教學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閲讀的樂趣”。《雪地裏的小畫家》這篇課文位於第一冊教材的第六單元,也就是將近學期結束時講授。它在這冊教材中起着總結和提高的作用。學生通過一學期的拼音、字、詞及部分課文的學習、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又出於這篇課文極富兒童情趣,形象生動可愛且都是孩子們喜愛的小動物,特別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因此,我們把識字教學和朗讀指導定為本課的重點,經過研究我們確定教學重點:1、識記11個生字;2、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與學生對話,確定教學難點

接着我們開始分析學生,聯繫一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我們分析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中可能存在的質疑點:由於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自然物學生雖然熟知,但與動物腳印之間的聯繫似乎還有一段思維的距離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通過與文本對話、與學生對話之後,我們覺得:光通過學生讀課文,説一説很難理解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和“竹葉、梅花、楓葉、月牙”之間的聯繫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所以本課的難點就定位:知道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和“竹葉、梅花、楓葉、月牙”之間的聯繫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第10張)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我設計了情境悟讀,評價促寫的教學構想。

1豐富多彩的識記生字方法----------啟迪創新思維

2.形式多樣的朗讀訓練--------感受兒歌韻律之美

3指導書寫 ---------感悟漢字形體之妙

(第11張)為了達成目標,教學中我努力體現學習過程,採用了這樣的教學策略: 創設情景,採用多種識字方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以朗讀訓練為經,語言訓練為緯,通過示範、體驗、評價,讀中理解體味兒歌韻律之美。用好文本語言。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漢字的字形特點;通過直觀教學突破漢字的筆順難點;通過示範、評價提高書寫質量;通過嚴格要求培養正確坐姿、握姿。

(第12張) 以下是我設計的教學流程。

( 13張) 第一設置情景  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以冬天來了,雪花從空中飄落下來,激發學生去雪地裏玩的慾望,引出課題。創設這樣的情境,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14張)二、層層遞進 認讀生字

生字的學習重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導入課題後,很快進入生字教學板塊:遵循兒童好奇心強、喜歡探索的心理特點,設計以“分類型識字”“摘蘋果”等識字活動,通過不同層次的識字環節,達到鞏固生字的目的。第一步:分類型識字,交流識字方法,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第二步、由字過渡到詞,體現字不離詞的原則。第三步:

遊戲識字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第15張)第三個板塊是朗讀感悟 體會語言之美

這個板塊我也分了三個層次來進行,第一個層次是引導質疑,抓關鍵詞,領悟朗讀之法。第二個層次是破解品悟,讀好語氣。第三個層次是抓重點段落,用好語言。這個板塊的主要意圖是引領學生逐層深入理解語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朗讀要以個性化理解為基礎,力求通過情境、感悟,讓學生朗讀出獨特的感受。創設一個説課文中語言的機會。

(第16張)引導質疑,抓關鍵詞,領悟朗讀之法。

(1).“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中的”一羣”

雪地裏來了一個小畫家。

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

為什麼説“一羣”這個詞語給孩子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的空間,多少稱為“羣”?練習説一句話,用上有……還有……,有……和…。如果把這個字出來好,那麼學生不但學會認字、瞭解字義,同時想象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在此都得到了發展。

這樣”一羣”和“一個”在指導朗讀上學生就很容易將這個詞語讀好。

(2).指點理解”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畫家畫畫需要筆,而文中的“小畫家”僅僅用爪子,在雪地上跑來跑去,就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小動物的太有本事了,指導學生讀出自豪之朗讀練習。

(第17張)破解品悟,  讀好語氣

1. 抓住<<雪地裏的小畫家>>中的”畫家”破解品悟.

生活中什麼樣的人稱為“畫家”?在這裏指誰呀?學生通過讀文很快就容易找到答案,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兒童詩歌,所以朗讀,要激發學生的情趣,帶着童趣讀出味道來。第一句話“下雪啦!下雪來!”藉助畫面或者學生已經有的生活經驗體會,下雪時,你們的心情,然後讀出那種發自內心的高興之情。

其次這個“畫”,小動物踩出來的小腳印説成“畫”,小動物快活的樣子寫的形象,留下的一串串的腳印成了一幅畫卷,小動物跑的快活的樣子,通過一個“畫”展現出來,所以讀的時候,讀的輕一些,也可以通過範讀,指導學生讀書輕快活潑的語氣。

(第18張)抓重點段落,用好語言

 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

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1、自讀自悟,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2、演示動畫,視覺體驗竹葉、梅花、楓葉、月牙與動物的關係。感情朗讀加深語言體會。感受兒歌韻律美。

3、發揮想象,練習説話,用上因為-------所以------説説它們之間的關係

誦讀的過程是對課文音韻美、形象美、藴涵美等多層面美進行整體欣賞、品味的過程。而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背誦中得到對課文感悟程度的反饋。這是一篇幅有兒童情趣的詩歌,朗讀時,要激發學生的朗讀情趣。帶着童趣讀出趣味,可以運用誦讀、領讀、輪讀、邊讀邊欣賞等多種方式進行朗讀練習。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最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提升了對冬天以及小動物的情感體驗,使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取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第19張)第三個板塊是書寫感悟漢字之妙。分為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觀察字形特點,從開始寫漢字至今我們每節語文課都在引導學生觀察漢字,現在學生已能自覺發現漢字在田字格中的筆畫長短、起筆收筆位置,但對漢字的形體美體會不深,這需要教師引導。比如今天學習的兩個漢字“用”和“魚”,“用”很直觀,橫平豎直,以豎中線為軸,感覺整個字很方正、平穩。但是“魚”筆畫較多,尤其是角字頭學生,學生把握不了,它第一筆撇是從豎中線起筆的,豎中線就是這個字的主心骨,圍繞豎中線來寫,這個字才會端正、平穩。第二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演示喚起學生的注意,突破“魚”的筆順難點。第三個環節示範,邊寫邊回憶剛才的觀察所得,將筆畫寫到位。更重要的是,一年級的基本筆畫正處在練習階段,而基本筆畫的書寫講是講不清楚的,要通過老師的示範,讓學生去感受起筆、行筆、頓筆、收筆的細微動作。第四個環節評價,評價書寫質量,評價寫姿、握姿。起始年級寫字教學其實很費時、費力,但這樣設計的意圖是注重寫字的過程性,練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性情、態度、審美趣味養成的過程。重視指導,嚴格要求,在起始年級為寫字打下堅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習慣。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