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精選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精選8篇)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各位老師,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詩歌《雪地裏的小畫家》。詩歌朗誦一遍。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小動物在雪中的腳印比喻成形狀優美的竹葉、梅花、楓葉和月牙,勾勒出了一幅活潑、生動、優美的畫面,既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適合即將到來的有關冬天的主題活動《綱要》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初步學會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3)樂於參與遊戲,並感受到遊戲的快樂。

其中重點是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難點是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瞭解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識別各種動物的腳印。

(2)製作電腦課件,將詩歌內容展現出動畫效果。

(3)小動物和小動物的腳印的圖片各半。

二、説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更好地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和遊戲法。

通過生動活潑的動畫幫助幼兒理解詩歌。

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並積極思維。

通過輕鬆愉快的遊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各種動物的腳印,激發創編慾望。

三、説學法

活動中我充分利用“電教”這一現代化手段,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和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電腦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

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幼兒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1、音畫結合,引出詩歌。

活動一開始,我就打開電腦畫面,戰線出這樣一幅美麗的情景:天空中飄着朵朵雪花,優美的《雪絨花》音樂慢慢響起。這時,我對小朋友説:“你們看,天空裏下起了什麼?”這樣視聽結合,一下子就能調動起幼兒的興致。

2、動畫演示,理解詩歌。

首先我請小朋友觀看雪地上出現的的各種腳印,並以神祕的語氣問幼兒:“這些都是誰留下的腳印呢?”讓幼兒自由猜測,然後再播放小動物走過雪地的動畫,以此來驗證幼兒的猜測。接着我又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自由地説一説:“這些小動物的腳印象什麼?”幼兒在與同伴的討論中能夠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夠吸收到別人的知識,從而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小朋友討論完以後,我又讓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見解在集體中發表,並且加以肯定和鼓勵,培養了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同時,為了將小朋友引入詩歌的主題中來,我直接説:“小朋友看,西歐啊動物在雪中留下的腳印就象一幅美麗的畫一樣,它們都是雪地裏的小畫家。我們平時畫畫都要用顏料和筆,可是小動物們畫畫是不用顏料不用筆的。你們説,它們的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呢?”這樣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就讓幼兒理解了詩歌中的“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一句。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最後一句的時候,我還是利用電腦畫面中“小貓奇怪地問:‘小青蛙怎麼沒來?’”這樣一個動畫來完成的。小朋友已經有了一些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所以能很快地回答出來。

3、多種方法,學習詩歌。

在這一環節中,我分這樣幾步進行:

(1)整體欣賞。我讓幼兒一邊看動畫一邊完整地欣賞詩歌。

(2)分句教學。就是老師念一句,小朋友跟着念一句。老師唸的時候要有感情,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這樣利用自己的情感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比如詩歌中的前兩句,我會這樣念:“下雪了,下雪了,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 ”再如後兩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很快就能將老師的語氣、神態模仿的惟妙惟肖。

(3)表演詩歌。在小朋友基本掌握詩歌的時候,我啟發幼兒為詩歌加上合適的動作,可以分組表演,也可以分男女表演。這樣既幫助他們記憶,又增加了學習的興趣。至此,活動的重點就解決了。

4、發揮想象,創編詩歌。

這裏有兩個過程:

(1)幼兒討論,演示動畫。“還有那些小動物會象小雞它們一樣可以在雪地裏畫畫呢?它們會畫些什麼呢?”讓幼兒分組展開討論,然後請小朋友將討論的結果在集體面前講述出來。沒説出一個動物以後,我就利用課件演示出這個小動物在雪地裏行走的畫面。第二個過程就是觀看畫面,創編詩歌。這裏我是這樣引導的:“小朋友相處的動物可真多,你們看,它們在雪地裏畫的畫也很美,我們能不能把它們也編進詩歌裏呢?誰願意來試一試?”有了上一個步驟做鋪墊,熱切幼兒對詩歌的語言形式已經掌握,所以基本上都能很快地開動腦筋,發揮想象,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編出新的詩歌來。他們可能會説“小熊畫面包,大象畫小船......”這裏可以讓個別幼兒示範仿編以後,再讓小朋友們互相編,讓每個幼兒都表現的自我的機會。這樣,活動的難點也就解決了。

5、遊戲《幫小畫家找畫》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通過遊戲,進一步感知動物的腳印,同時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我染個一半幼兒手拿畫有各種小動物腳印的圖片,另一半幼兒手拿畫有相應的小動物的圖片,然後讓小朋友一一對應幫手裏的“小畫家”找畫,看誰先找到。

最後,我對小朋友説:“小動物們一直站在雪地裏太冷了,他們要回家了。我們和這些‘雪地裏的小畫家’説再見吧!”同時,畫面上也出現小動物邊揮手邊踏步走的情景,以此來結束活動。

我們都知道,語言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本次活動中,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孩子,為他們創設了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讓他們在“回答提問、自由討論、朗誦詩歌、表演詩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創編,從而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17課《雪地裏的小畫家》,它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介紹幾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的知識。全文共六句話,語言生動活潑,極富童趣,非常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培養學生閲讀興趣的良好素材。

根據新課標要求、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二)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閲讀、表達、觀察、思維、想象能力。

(三)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和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語文重在“讀中感悟”,所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及青蛙冬眠是本課的重點。

2、由於一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少,觀察能力較差,因此瞭解四種動物腳的不同形狀與竹葉、梅花等實物之間的聯繫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由於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優勢,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充分發揮“班班通”設施及教育資源的作用,採用情景教學法、誦讀體驗法,為學生營造輕鬆愉快地學習氛圍,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運用質疑,自主合作探究,讀中感悟,觀察對比,知識的遷移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閲讀、表達、觀察、思維、想象等多種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低年級閲讀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為主。”因此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

(一)、設置情境,導入課題

1、遊戲導入:在黑板上做手印板畫遊戲,教師小結引出課題並板書。(以遊戲的方式導入課題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學習感悟課文作了鋪墊。)

2、學生讀課題,説説:讀了課題,你們知道了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因為課題是文章的眼睛,所以我從一年級就培養學生從課題質疑入手,抓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品析課文,指導朗讀

1、低年級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比較差,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比較困難。所以我採用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徵的方法進行指導。播放課件,創設情景,以故事的形式把學生引進文本,讓學生自然流露出高興、激動的心情,跟隨雪地裏的小朋友一起喊:“下雪啦,下雪啦!”並引導學生從“啦”字和感歎號體會作者高興的心情。本課要認的生字都讓學生藉助拼音隨課文自主識字。(師讀、齊讀、男、女生讀)。

2、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特點,設置懸念,播放課件,(聽叫聲,猜動物),引出小畫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指導學生高興地朗讀第2句話,並引導學生理解“一羣”的意思。

3、由於一年級學生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生活經驗又少,我就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腳印,並與實物進行對比,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能直觀地發現四種動物腳的形狀各不相同,而且知道動物的腳印與實物非常相似,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求異思維,我還補充問:他們的腳印還像什麼?(小組討論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再引導學生用讚賞、誇獎的語氣讀第3句話(師生合作讀,指名讀,齊讀)。

4、課中輕鬆活動(聽歌曲,律動)(因為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

5、同學們平時畫畫要用什麼工具?而小畫家呢?學生通過對比就能讀出輕鬆、得意的語氣。為了進一步鞏固重點,我還補充問:他們都是用腳畫畫,可畫的畫為什麼不一樣呢?(表演讀、指名讀第4句)

6、過渡語導入第5句話,引導學生從“為什麼”和問號體會奇怪的、疑問的語氣。(這堂課兩處這樣安排都是為了指導學生抓關鍵詞和標點培養語感,同時指導了學生正確使用標點。)

7、聯繫生活,引導學生輕且慢地讀第6句話。合作讀,表演讀5、6句。(滲透青蛙冬眠的知識)

(三)、複習鞏固,拓展延伸

1、做找腳印的遊戲,即補充了板書,又完成了課後的練習。

2、為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我還設計了拓展延伸練習:雪地裏還會有哪些小畫家?他們會畫什麼呢?還有誰也沒參加?(學生分小組討論,仿照課文編兒歌,同學們可選一項或幾項來説,做到因材施教,量力而行。學生在學習第3句話時已經進行了知識遷移的練習,因此學生能編得比較豐富有趣。這一環節既加深了學生對兒歌的理解,又將學習延伸到文本以外,把學生引發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更多的事物。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自編動作讀全文。

(四)、教師小節,佈置作業

1、查找資料:還有哪些動物會冬眠?(培養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背誦課文

附:板書設計:

17、雪地裏的小畫家

小雞小狗小鴨小馬

(青蛙冬眠)

(板書設計新穎、美觀,重點突出,有利於學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自我評價

這篇課文精悍短小,為了適合低年級的認知特點,我利用“班班通”設施和教育資源把整篇課文以圖文並茂的形式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閲讀為主線”的原則,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以故事的形式貫穿教學,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自主、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力求達到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情感薰陶及能力訓練的有機結合。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 篇3

《雪地裏的小畫家》一課以韻文的形式,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動物爪(蹄)的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語言活潑,讀起來琅琅上口,是一年級上冊少有的美文,字時行間流露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我執教的是第一課時,本課時要達到三個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2個,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的爪(蹄)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其中識字寫字,朗讀課文是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整節課我圍繞初讀感知、識字寫字、精讀感悟、拓展延伸幾個環節展開教學。接下來我從四方面介紹我的教學設計。

一、創計情境,引導學生開課讀文,初讀感知

上課後談話,很快引出第一句話,藉助圖畫,加上生動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帶進情境,接着把小雞、小鴨、小狗、和小馬4個動物圖貼到圖畫上,圖文結合,較自然地領着孩子通讀課文,對全文有了整體感知。

二、形式多樣、紮實有效地識字、寫字

《課程標準》關於低年級閲讀教學首先提出:“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識字寫字的第一條要求是:“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教材提倡多認少寫,我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同時結合教學兩個偏旁,對“睡、蛙”進行點撥指導,這樣教師的指導就更有針對性,對於寫字我重在引導學生會觀察、比較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鞏固識字的最好方法是重複。因此,我力求讓生字多與學生見面。採用了圈畫生字、拼讀生字、開火車讀字、遊戲“看誰反應快”,“雪花飄飄”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儘快識記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三、引導學生讀中感悟

華東師大的楊再隋教授説:“老師講的再多,難道還比課文本身更生動,更形象嗎?……不如老老實實地指導把課文讀好,讀美,在讀中去感悟,在讀中去欣賞,去接受潛移默化的教育。”

一年級兒童善於模仿,因此我放棄朗讀技巧的指導,我採用老師範讀,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採用“生活經驗的遷移”指導朗讀第一句。在讀部分句子時讓他們邊讀邊表演簡單動作,激發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採用“你問我答”、“對山歌”等多種形式的變式訓練,讓朗讀更具有趣味性和實效性。

我把掛圖中的動物和相應的腳印製作成活動的卡片,主學生動手貼一貼,這樣改造掛圖,變靜為動,拉近了圖與文的距離。在學生動一動,讀一讀的活動中輕鬆理解內容。

四、拓展延伸,大膽嘗試

在課末,我和學生模仿《雪地裏的小畫家》集體創作一首同題詩:下雪啦,下雪啦!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小鳥畫竹葉,小貓畫梅花,小鵝畫楓葉,小牛畫月牙……

我想課文不過是個例子,我們應該用好教材,讓學生在和諧、寬鬆的氛圍裏學得大膽,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 篇4

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的內容,這是一篇富有兒童情的詩歌。詩歌採用簡潔、生動而充滿童真的`語言和擬人的手法,通過描述小動物們在雪地裏走過,踩下的腳印就是一幅美麗的圖畫,使學生了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習性。

根據本課內容及學生的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課文形象的語言和生動的畫面學生了解一些生活中小知識,培養學生認真細緻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2、進行詞句的訓練和朗讀的訓練使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讀能力;3、加強識字教學,使學生認識1個偏旁,學會7個生字並理解新詞的意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學生弄懂小畫家各畫了什麼。

教學過程如下:

一、動手繪畫,激趣導課。

講好一堂課導言是十分重要的,不僅要揭示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開始,教師抓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心理,指導學生依據自己平時對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等動物的印象進行簡單的回畫。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教師在簡評繪圖導入新課:“雪地裏也來了一羣小畫家,它們都是誰?又畫了些什麼呢?”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同時學生畫出的小動物也為學習課文做了鋪墊。

這樣設計,抓住了學生畫畫的特點,引入新課,激發興趣;提出統領全篇的大問題,且直入重點,能夠引起學生對文章重點的思考。

二、感情朗讀、文中悟趣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訓練,應遵循“讀通、讀熟、讀懂、會讀”的教學思路,已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理解。

1、 初讀階段,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藉助拼音嘗試出聲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破詞,不丟字,不添字,知道課文中有幾句話。

(2)要求通過幾次自由朗讀,讀通全文,動手圈出本課生字。

(3)及時檢查,反饋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

這樣做遵循了“通讀、熟讀、讀懂、會讀”的讀書思路,先讓學生自己讀通課文,整體感知全文,符合低年級認讀思路。

2、 細讀階段,突出重點,理解詞句。

(1)利用圖片,讓學生認識竹葉、楓葉、梅花和月牙的形狀,再出示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腳印圖作比較,直切入課文的重點句。

(2)通過自由朗讀,引導學生彙報: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在教師指導下讀懂重點句:“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並知道青蛙“睡着了”是青蛙冬眠的現象。

(3)在細讀階段,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運用多種朗讀方式,指導學生正確停頓,讀出感情,在讀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並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不僅瞭解小動物腳趾的不同形狀和腳印的美麗可愛,而且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無限情趣。

這一環節,通過讀書和圖文結合直觀感知理解課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己感悟,自己讀懂,充分尊重學生,發揮學生自由讀書感悟的主動性,教師通過學生的信息反饋,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評價,使學生受到教育。

三、巧識字形,樂趣無窮

在初讀、細讀的過程中,學生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義,但學生對生字的認識還是一種大致輪廓的印象,只有通過對字型的分析,才能在頭腦中留下清晰的印象。

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激勵學生結合字型和字義巧識巧計:

(1) 可採用説口訣或事物演示等形象記憶識記字型。

如“牙”:張開嘴,露出牙。邊説筆畫邊指出各部位,注意第二筆的寫法。

(2)可以引導學生用熟字作比較識記字型,運用以上方法學習生字,不僅可以鼓勵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識記字型,初步感知漢字字型的規率,培養自學生字的能力。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這樣設計是因為一年級生字教學十分重要,要根據兒童特點,指導生字音、形、識字和滲透漢字規律。

四、課後練筆,又增新趣

在總結全文,使學生了解小動物腳趾的形狀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習性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課後練筆:

(1) 畫一幅畫,至少畫出兩種小動物,展示他們的外形特點。

(2) 根據學生的畫,用兩到三句寫出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的突出特點。

總之,本課的設計,從“趣”入手,使學生產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的慾望,以“讀”代講,讓學生自讀自悟,理解字、詞、句的意思,以“情”促學,使學生樂學、會學,教師及時根據學生的信息反饋調控課堂教學,達到培養學生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習慣的目的,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 篇5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實驗教科書(北師大)語文一年級上冊第十單元《冬天》中的一篇主體課文。本課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的詩歌,作者以生動活潑的兒童語言,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這樣的課文形象、直觀、感情色彩強,讀起來琅琅上口,非常地吸引孩子。

本課我安排兩課時來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習,本課是第一課時。依據新課程標準,本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 依據新課程標準,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

1、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知識目標:識字15個,學習感歎句,比喻句,理解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雪”是南方孩子難以見到的,因此在教學本課前,我會佈置學生收集有關雪景的圖片,並和學生一起佈置教室 、佈置黑板(黑板上貼滿了雪花),創設情境,讓孩子們進入下雪的氛圍。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事先我佈置學生觀察小雞、小貓、小狗、小鴨等動物的腳印,並把觀察到的説一説,這樣也為學習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本課教學內容具有很可強的兒童趣味,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我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為此我進行了如下的教學設計:看看、讀讀、畫畫、想想。看看是導入,讀讀是主要部分,畫畫是鞏固,想想是延伸。

看看:

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

老師(戴頭飾)扮演冬爺爺説: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大地,大地將會有什麼變化?(可啟發學生結合課文和收集到的圖片回答)。是呀,大地像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這時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台自我介紹“我是……”教師指着它們説:“它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麼這麼説,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讀讀:

《語文標準》特別強調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知。對於低年級的課,我基本上都是採用“多讀少講”的策略,引導學生隨文識字。我設計了以下不同形式的讀:

(一)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比如:用拼音,問同桌,聽別人讀,查認字表,甚至可以猜一猜等)

通過自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掌握生字的讀音,初步認識字形,使識字與感知課文內容結合起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閲讀的能力。

(二)分工合作,滲透合作精神。

女同學讀一、二、五、六句,男同學讀三、四句。

(三)教師用問題引讀。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裏來了誰?

它們是誰?怎麼畫畫?

誰沒有來參加?為什麼?

(四)質疑

在《語文標準》閲讀目標中,要求學生“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學貴有疑”,人們的進步往往是在意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的,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必然前提,閲讀也不例外。學生在閲讀《雪地裏的小畫家》時,肯定會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如:為什麼它們不用顏料不用筆?問題提出來後,大家一起解決。

(五)細讀課文,指導朗讀。

注重情感體驗,是《語文標準》關於閲讀的基本要求。閲讀目標在第一學段提出“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説出他自己的想法後,師再給予學生建議和指導。這也是我為什麼將錄音機朗讀這一程序安排在學生自己分析完作品的情感以後的原因。我想很多人都會將錄音機朗讀放在前面,我個人認為,假如先聽錄音機範讀或者教師範讀,這就好像給了學生一個侷限,一個框架。也就減少讓學生自己用心去體驗的機會。

(六)錄音機朗讀,學生對其進行評價。

(七)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應鼓勵學生對閲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

(八)試着背誦課文,培養語感,積累豐富的語言。

這一部分教學過程充分體現了教師運用多種閲讀方法,這樣才能調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的樂趣。”

畫畫:

1、學生自己動手畫,感知“小畫家”作品。

兒童好奇,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有畫畫技巧的同學必將興致勃勃,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會畫畫的同學讓他們連一連,這樣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畫畫或連線重温課文內容。

2、教師用簡筆分別畫出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腳印,再畫上竹葉,楓葉,梅花、月牙的圖案,請學生觀察,瞭解腳印與圖案相似之處,連線理解為什麼稱小動物為小畫家,幫助理解比喻句,理解課文。

想想: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在課文的總結階段,可啟發學生思考:

(1)雪地裏還會來哪些小畫家,它們會畫出什麼?

(2)還有哪些動物不能參加,為什麼?發散學生思維,把學生引發到大自然中去認識更多的事物,並且與理解課文結合起來。

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小學語文第一冊第15課《雪地裏的小畫家》。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及意義:

本文位於第一冊教材的第九單元,在這冊教材中起着總結與提高的作用。本文既是一篇課文,也是一首優美的兒歌。文字既排列整齊又錯落有致,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是一冊教材中不可多見的美文,這篇課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韻文體裁形式,描寫了雪地裏一羣“小畫家”畫畫的事,全文共六句話,語言生動活潑,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3、教學目的:

①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馬、小雞、小鴨、小狗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和青蛙冬眠的特性。

②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③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4、教學重、難點:

知道誰是雪地裏的小畫家,它們都畫了什麼,青蛙為什麼沒參加。

二、説教法:

1、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上課後,先出示一幅“雪地背景圖”,加上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把學生帶進情境,接着把小雞、小鴨、小狗和小馬4個動物展示在背景圖上。

通過變文為圖,讓學生對課文有了更準確的理解。

2、出示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並根據低年級的特點,用圖示表示。看圖、劃句子、讀文、思考問題、朗讀背誦。

3、抓住圖與文的聯繫,理解課文重點。

在講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重點,可利用反覆看圖的方法。

4、採用符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徵的方法進行朗讀指導。

首先我採用“生活經驗的遷移”來指導朗讀第一句,在指導讀第三句時,我採用的是“體態語言暗示”的方法來進行抑揚頓挫的訓練。此外,我還採用了“教師情感的傳遞”這一方法,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指導朗讀最後一句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個性特徵,讓他們邊讀邊表演簡單的舞蹈動作,激發學生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以達到感情朗讀的效果。

5、在課中做“對號入座”的遊戲,促進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6、在教學中,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為了在語文學科中進行創造性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小動物們還能在什麼地方畫出圖畫呢?

7、生字複習打破傳統方式,不是把複習生字詞和講解課文割裂開來,而是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隨機地自然地指導他們複習鞏固。

8、板書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既是對課文的一種“再創造”,同時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學生,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審美情趣。

三、説學法:

採用“看圖——讀文——思考問題——劃句子——朗讀背誦”的學習方法,在紮實的朗讀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 篇7

【説教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歌,富有童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徵: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繪畫的原因,介紹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識。教師可根據兒童的特點,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始終處於興趣盎然的最佳狀態,引導學生感知生活,觀察事物,在愉悦的氣氛中完成教國學任務。

【説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11個生字,會寫兒、用、魚3個字。認識2個偏旁蟲、目;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説過程】

看看:

一、創設情境,感知小畫家是誰

老師(戴頭飾)扮演冬爺爺説:我是冬爺爺,秋去冬來,我來到大地,大地將會有什麼變化呢?(啟發學生結合課文插圖回答),是呀,大地象鋪上了白地毯,今天我還邀來了一批動物王國的朋友,你們瞧它們是誰。這時四位戴小雞、小狗、小鴨、小馬頭飾的同學上台自我介紹我是。老師指着他們説:它們可是了不起的畫家,為什麼這樣説呢?你們讀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藉助課件,感悟小畫家作畫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竹葉、梅花、楓葉、月牙這些自然物學生雖然熟知,但與動物腳印之間的聯繫似乎還有一段思維的距離。為了縮短這段距離,將學生帶入思維。最近發展區,可適時播放課件:白雪紛紛揚揚落下,伴隨着美妙的輕音樂,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腳印氣學生看後再讀文。啟發學生,提問:你們讀懂了什麼?這時學生對第二、三句話的理解將豁然感悟。

讀讀:

朗讀在低年級更顯重要,為此我設計以下不同形式的讀

1、嘗試性的朗讀。

要求讀正確、流利,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提示注意第一旬的感歎號,要讀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要讀出抑揚頓挫的感覺。

2、老師用問題提示引讀。

下雪了,下雪了,雪地來了誰?學生讀: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它們是誰,怎麼畫畫?學生讀:小雞畫竹葉。幾步就成一幅畫。誰沒有來參加?為什麼?學生讀:青蛙為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

3、分角色讀。

女同學讀一、二、五、六句,男同學讀三、四句。

4、全班練習有感情朗讀。

畫畫:

動手畫,感知小畫家作品。兒童好奇、好勝、好動,動手操作是最受兒童歡迎的教學形式,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畫下小畫家的作品:小雞( )、小狗( )、小鴨( )、小馬( )。有畫畫技巧的同學必將興致勃勃,他們將對課文的理解通過畫的形式表達出來。不會畫的同學讓他們完;成課後作業,連一連、讀一讀,這樣通過不同的形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通過畫或連線重!温了課文內容。

想想: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在課的總結階段,啟發學生思考:

⑴ 雪會來哪些新的小畫家,它們會畫出怎樣的作品?

⑵ 還有哪些動物沒參加?為什麼?

總之,這樣的教學設計,符合低年級好奇好動的年齡特點,有利於激發童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雪地裏的小畫家》的説課稿 篇8

大家都知道《雪地裏的小畫家》是一篇老課文,已經不知被多少位教師傳講過多少遍了。我再説它似乎沒有什麼新意。但我認為雖然教材改版了多少次,但它依然存在,這就證明這是一篇極為優秀的課文。如何把老課文講出新意境,讓它在新課程理念下發揮更大的作用,把40分鐘的語文課堂上得活而實,並不失語文課本的本色,是我這堂課所追求的目標!

教材簡析:

《雪地裏的小畫家》是長春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是一首融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為一體的兒童詩,讀起來琅琅上口。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他們腳的形狀特徵,以生動活潑的兒歌語言講述了一羣小畫家在雪地上畫畫的事;後部分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畫畫的原因,介紹青蛙要冬眠的知識。全文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一年級的閲讀教學應把“讓學生能朗讀課文並感受閲讀的興趣”作為閲讀教學起步階段的第一要求,採用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嚮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閲讀的樂趣”。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根據教材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一顆童心將自己的教學機智與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情境中朗讀,營造開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自主識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一個新筆畫“橫折彎鈎”。

2、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體會下雪時小動物的快樂,感受冬天特有的情趣。

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初步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熱愛生活的情感。

重點:

1、自主識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學會一個新筆畫“橫折彎鈎”。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瞭解四種動物爪(蹄)的不同形狀和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法:情境教學、朗讀感悟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

設計過程及意圖:

一、創設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作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環節的引言部分,不僅要向學生揭示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要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上課初,我力爭把學生帶入童話般的白雪世界後導入新課。出示飄着雪花的雪中森林王國,先讓學生説説在這樣美麗的雪地裏,你最想幹什麼?由此引來許多小動物,告訴學生它們幾個可不是普通的小動物,而是了不起的小畫家,激起學生探究的願望。

二、層層遞進,引導初讀、識字。

通過多種形式的識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學生掌握字音,記住字形。教學過程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體現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相互啟發、相互促進。注意識字與生活的聯繫。這樣不僅使學生記住了字形而且也瞭解了字義,增長了知識。

三、動情朗讀,文裏尋趣。

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訓練,應遵循“讀通,讀熟,讀懂,會讀”的教學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讀階段,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藉助拼音自由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做到不破詞,不丟字,不添字。

(二)細讀階段,突出重點,理解詞句。

1、利用下雪圖,引導學生讀好感歎句。晶瑩、潔白的雪落在小動物的家門口,小動物們多麼開心、高興,站在小動物的角度引導學生朗讀;我們看到這麼美的雪從空中飄落下來,情不自禁地喊着——聯繫生活,讓學生讀出高興、驚喜、興奮。

2、利用實物圖片,讓學生認識竹葉,楓葉,梅花和月牙的形狀,通過朗讀,引導學生讀懂重點句:“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我再讓學生上台貼畫,玩找腳印遊戲等形式解決本課難點。通過感情朗讀,使學生不僅瞭解小動物腳趾的不同形狀和腳印的美麗可愛,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無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轉換、引讀,體會小畫家們本領高強。自己讀讀句子,從哪看出小畫家很能幹?“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品讀句子,理解重點詞;再利用引讀,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悟理,感受到小畫家真了不起。

四、發散思維,又增新趣

為了引發學生將思維的觸角引向新的領域,啟發學生思考:(1)雪地裏還會來哪些“小畫家”,它們會畫什麼?(2)還有哪些動物和青蛙一樣沒參加?為什麼?

小孩子好奇、好勝,為此,在學生領悟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拓展思維,使他們瞭解更多的自然知識,由課內走向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