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有關小班教案集合8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7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小班教案集合8篇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活動,引起幼兒對穿鞋的興趣。

2、學習詞:拖、搖搖晃晃、蹦蹦跳跳。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爸爸、媽媽、小朋友的鞋若干雙。

2、用積木搭成的鞋屋。

3、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聽音樂參觀鞋屋,激發幼兒的興趣。

教師導語:今天,我們一起到鞋屋去玩,你們高興嗎?(進活動室)

二、通過嘗試,讓幼兒體驗穿不同鞋的感覺。

1、幼兒觀察各種鞋。

教師導語:鞋屋裏有些什麼鞋?這些鞋都是誰穿的?

幼兒回答:皮鞋、旅遊鞋、布鞋、這是媽媽穿的鞋;這是爸爸穿的鞋;這是小朋友穿的鞋。

2、第一次嘗試,幼兒穿上爸爸的鞋。

教師導語:小朋友穿上爸爸的鞋,試試有什麼感覺?説説怎麼會這樣的呢?

幼兒嘗試、回答;走路很慢、我不會走路了、要拖着走;爸爸的鞋太大了。

3、第二次嘗試,幼兒穿上媽媽的鞋。

教師導語:穿上爸爸的鞋,一步一步走得慢,那試一試媽媽的鞋,看看有什麼感覺。

幼兒嘗試:回答:我不會走路了,我走的時候摔了一跤,媽媽的鞋子太高了…..

師小結: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摔在地上。

4、第三次嘗試,幼兒穿自己的鞋。

教師導語:小朋友穿自己的鞋走走跑跑有什麼感覺/

幼兒嘗試:不大也不小正好,很舒服,穿自己的鞋跑得快……

5、幼兒小結、教師歸納:穿鞋真有趣,穿上爸爸的鞋,一步一步走得慢;穿上媽媽的鞋,搖搖晃晃摔在地;穿上自己的鞋,蹦蹦跳跳跑得快。

三、加深嘗試難度,迅速穿上不同的鞋。

1、教師表演不同的動作,幼兒根據動作穿不同的鞋,如:教師做搖搖晃晃的動作,幼兒迅速穿上媽媽的鞋等。

2、請個別幼兒表演動作,全體幼兒穿鞋。

四、活動延伸:讓幼兒在活動角嘗試穿不同的鞋子。

教師導語:(出示嬰兒鞋、寶寶鞋)這是誰的鞋子?小朋友一定很想試一試,等會兒進行自由活動時我們再試吧!

活動反思

生活活動生動形象、多姿多彩、鮮活具體。在組織這類活動中主要是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感性經驗,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培養幼兒的堅持性、獨立生活能力,學習自己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能擺脱依賴,走向獨立。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故事,瞭解動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並能用動作進行模仿。

2.知道小動物在摘果子的過程中,果子的數量由多到少的變化。

3.感受小老鼠和海豹互相幫助摘到果子的快樂心情。

4.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5.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PPT,flash

2.經驗準備

(1)幼兒對於一些常見動物的外形特徵和本領有一定的瞭解。

(2)學習律動《摘果子》

3.重難點:理解故事內容,會用叼、卷、掃等動作模仿動物摘果子的動作。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律動進場(摘果子)

師:小朋友們,我們剛才做的律動是什麼?(摘果子)

師:你們想不想知道動物們是怎麼摘果子的?

2、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講一個《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

二、逐段播放PPT,引導幼兒觀察並討論

1、有一天小老鼠來到一棵蘋果樹下,蘋果樹上長了7個又紅又大的蘋果,蘋果散發出一陣陣的香氣,小老鼠看到樹上紅紅的蘋果。

(1)小老鼠會怎麼想呢(觀察圖片並講述:小老鼠想吃蘋果)?

(2)你們吃過蘋果嗎?吃上去是什麼味道的呀(蘋果又香又甜)?

(3)你覺得小老鼠能摘到蘋果嗎?為什麼?

小結:

小老鼠太小了,蘋果樹又高又大,它可能摘不到樹上的蘋果。

2、小老鼠正在想辦法的時候,有隻動物來摘蘋果了。

(1)小朋友你們看,是誰來了?(小鳥)

(2)小鳥能夠摘到蘋果嗎?(能)

它是怎麼摘蘋果的?(小鳥飛過來用嘴叼走了一個蘋果。現在樹上還有幾個蘋果)?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6個蘋果)

小老鼠看到小鳥摘到了蘋果,它是怎麼想的?

(觀察圖片:小老鼠想,我要是能飛起來就好了。)

説着小老鼠在幹嗎呢?(小老鼠用胳膊像小鳥一樣扇了幾下。可是怎麼也飛不起來。)

3、誰又來摘蘋果了。(大象)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大象是怎麼摘蘋果的?(大象長鼻子一伸捲走了一個蘋果,摘走了一個蘋果,樹上還有幾個蘋果)?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5個蘋果)

小老鼠看到大象摘到蘋果,它是怎麼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有長長的鼻子就好了。)

説着小老鼠在幹什麼?(小老鼠使勁地拽鼻子,可是怎麼也拽不長。)

4、是誰又來摘蘋果了?(蛇)蛇是怎麼摘蘋果的?(蛇繞着樹爬呀爬,咬下了一個蘋果。樹上還有幾個蘋果?)(4個蘋果)

5、小老鼠是在學誰的'樣子?(猴子)

猴子是怎麼摘蘋果的?(爬上樹摘走了一個蘋果,樹上還有幾個蘋果)?

我們一起來數一數(3個蘋果)

小老鼠看到猴子摘到了蘋果,它是怎麼想的?

(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會爬樹,那該有多好呀。)

小老鼠在幹嗎?(小老鼠慢慢的爬上了樹,剛爬了一半就滑下來了。)

6、看,誰又來摘蘋果了?(鱷魚)鱷魚是怎麼摘蘋果的?(鱷魚長尾巴一掃掃下了一個蘋果,樹上還有幾個蘋果)?(2個蘋果)

小老鼠看到鱷魚拿走了蘋果,它是怎麼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有長而有力的尾巴就好了。)

學學這些動物摘蘋果的樣子。

小結:

大象、蛇、猴子、鱷魚都摘到了蘋果。可是小老鼠沒有長長的鼻子,也沒有長長的脖子。也不像猴子會爬樹。更沒有鱷魚那麼長而有力的尾巴,還是摘不到蘋果。

7、小老鼠摘蘋果

(1)看到樹上的蘋果只剩下兩個了,小老鼠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急的快要哭了)

(2)小朋友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幫小老鼠摘到蘋果呢?

(3)小朋友你們看,海豹來了,小老鼠請海豹幫忙,可是海豹也沒法摘到果子,小老鼠靈機一動對海豹説:你不是會頂球嗎?請你把我頂在你的鼻子上往上拋,那樣我就會摘到果子啦。於是海豹把小老鼠頂在自己的鼻子上往上一拋,小老鼠順勢一躍就摘到了果子。(海豹像頂球一樣,把小老鼠頂起來,所以就摘到蘋果了。)

三、播放flash,讓幼兒完整地欣賞一次故事

四、情感提升:

小老鼠為什麼要給海獅一個蘋果?(讓幼兒們自由討論)

師:是的,海豹用自己的本領幫助了小老鼠,把小老鼠送上了高高的蘋果樹。這才讓小老鼠摘到了蘋果。小老鼠沒有忘了感謝幫助過它的朋友,所以要給海豹吃一個蘋果。

師:小朋友們,如果別人幫助了你,你又會怎麼做呢?(引導幼兒感受朋友之間相互幫助後要表示感謝的方式,分享快樂的心情)

師:小老鼠聰明嗎?以後我們要像它一樣,遇到困難不要着急,要多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請你們找到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教教他們小動物是怎樣摘果子的,好嗎?

教學反思

活動主要教具是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的色彩、動作等方面都比傳統的圖片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幼兒在活動中的注意力很集中。語言活動《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內容簡潔易懂,天真童趣。故事中的動物朋友都是幼兒所喜歡和熟悉的,有小鳥、小猴子、大象、蛇、鱷魚、海豹和小老鼠。在課堂中教師充分運用了示範、鼓勵、表揚等方法為幼兒創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嘗試用動作模仿各種動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中,我採用了明暗兩條主線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一條明線是:觀察有哪些小動物來摘果子?是怎樣摘果子的?並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來學一學,理解動詞:叼、卷、咬、摘、掃,幫助他們梳理小動物摘果子的方法;另一條暗線是:引導幼兒觀察果子的數量由多到少的變化,小鳥摘掉了一個、大象捲走了一個、蛇咬掉了一個,果子是變多了還是變少了?到最後剩幾個?在這一過程中同時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樹下的小老鼠表情的變化,如:當小鳥、大象都摘走了果子,小老鼠的表情怎樣?它做了什麼動作?後來小猴子、鱷魚也來摘走了果子,小老鼠又是怎樣表現的?從小老鼠表情的變化中,讓幼兒瞭解它心理着急、特別想要摘到果子的那種急切的心理。

故事的最後海豹和小老鼠坐在樹下一起吃蘋果時,我對幼兒進行了分享教育,通過海豹幫助小老鼠摘果子培養幼兒樂於助人的良好品質。

總的來説,這個活動我覺得比較成功。設定的目標完成了,活動中幼兒積極主動參與,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學的很愉快。

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如何使雞蛋站起來具有好奇心。

2.鼓勵幼兒探索、發現雞蛋站起來的多種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在情景中,通過實驗完成對簡單科學現象的探索和認知,樂於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發現的結果。

活動準備:

熟雞蛋、瓶蓋、沙包、衞生紙、雙面膠、毛巾、綠豆、大米、小米、沙子、各種插塑積木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組織幼兒隨音樂學小鳥自由飛翔,圍坐老師身邊,然後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小朋友,平時蛋寶寶總是躺着睡覺,他們看到小朋友們能站能跳很羨慕,你們想幫蛋寶寶站起來嗎?”

二、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探索能使蛋寶寶站起來的多種方法

1.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探索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

(1)幼兒把蛋寶寶放在瓶口、蓋子上,蛋寶寶站在了它們上面。

(2)把沙包壓出一個坑,或在大米、小米、沙子的表面壓出一個坑,或把衞生紙圍成一個圈支撐住雞蛋,都能使蛋寶寶站起來。

(3)用雙面膠把蛋粘在桌子上。

(4)用各種插塑積木作支撐。

2.探索與討論:

教師引導幼兒互相交流講述自己讓蛋寶寶站起來的方法,探討蛋寶寶站起來的原因,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引導幼兒用其他小朋友的辦法,讓蛋寶寶站起來。

三、展示蛋寶寶

教師:小朋友,現在讓你的蛋寶寶到前面來排隊,把你是怎樣讓它站起來的講給老師和小朋友聽一聽,好不好?

四、活動延伸

回家後讓家長和小朋友一起尋找,生活中還有什麼物體要藉助材料支撐才可以站起來。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不同材料的操作運用,讓幼兒嘗試、發現、體驗整個過程,幼兒不但親自體驗了操作的樂趣,而且讓幼兒在感受、體驗中獲得更為直觀的經驗。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發現了很多的不足之處。

小班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能專心聽指令做動作。

喜歡學兒歌。

願意與小朋友分享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老師自制《去散步》兒歌的掛圖,掛圖背景為幼兒跟爸爸去散步的場面,上面配有完整的兒歌。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 :集體/小組

1. 老師與幼兒玩遊戲“説説做做”,請幼兒專心聽老師指令做動作,如跑、跳、散步和大步走等。

2. 出示《去散步》兒歌掛圖,與幼兒一起念兒歌:

去散步

晴朗天,起得早,

爸爸帶我去散步。

看鳥兒,看小草,

路上到處都是寶。

3. 與幼兒討論:

兒歌中的天氣怎樣?(晴朗。)

小主角在路上看到什麼?(鳥兒和小草。)

為什麼小主角認為路上的東西都是寶?(因為路上的東西都很有趣。)

4. 請幼兒根據兒歌內容創編動作,然後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

5. 請幼兒分享散步的經驗,例如和誰去散步,看見了什麼,發生過什麼趣事等,然後合作改編兒歌。

活動評價

能專心聽指令做動作。

能説兒歌《去散步》。

樂於與小朋友分享生活經驗。

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知道蟲兒最喜歡在草地玩,從而產生愛護草地的情感

學習愛護蟲子和草地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怎樣愛護蟲子和草地

難點:理解不良行為對蟲子和草地的危害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帶幼兒到草地玩耍,獲得有關草地的感性經驗

物質準備:分別貼着紅、黃、綠標誌的透明瓶子三個,指偶6個(歡笑的、哭喪的蚯蚓、螞蟻、西瓜蟲各一)

活動過程

一、探索:蟲兒最喜歡在草地玩

1.組織幼兒討論:小蟲子最喜歡在哪裏玩?

2.實地觀察:在哪裏玩的小蟲子最多。 (帶領幼兒依次在走廊、塑膠地、草地上找小蟲子。)

3.師生一起圍坐在草地上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得出結論:蟲子最喜歡在草地玩。

二、探索:蟲子希望我們愛護草地

1.指偶表演

“嗚——嗚——嗚——,是誰在哭呀?原來是小蚯蚓、小螞蟻、西瓜蟲。”

①出示指偶小蚯蚓。引導幼兒問小蚯蚓:小蚯蚓,你為什麼哭啊?

教師以小蚯蚓的口吻説: “我們喜歡在草叢裏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喜歡拔草,草拔光了,火辣辣的太陽照下來,把我的朋友曬死了。我好傷心啊。我怕我也會被太陽曬乾的。嗚——嗚——嗚——。”

②出示指偶小螞蟻。引導幼兒問小螞蟻:小螞蟻,你為什麼哭啊?

教師用小螞蟻的口吻説:“我喜歡在草地上玩,有些小朋友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擋住了我回家的路,我迷路了,天黑啦,我一個人孤孤單單在外面過夜,好難過啊!”

③出示指偶西瓜蟲,問西瓜蟲為什麼哭。

教師用西瓜蟲的口吻説: “嗚——嗚——,我很喜歡在草地裏玩,可是有些小朋友在草地上亂蹦亂跳,萬一重重地跳到我身上,我就會被踩扁、沒命的,我好害怕啊!”

2.組織幼兒討論:怎麼樣才能使小動物不傷心呢?

讓幼兒告訴小動物: “小蚯蚓,我以後不拔草啦。” “小螞蟻,我以後不把垃圾扔在草地上,我要放到垃圾筒裏。”“西瓜蟲,我以後不在草地上亂蹦亂跳,我輕輕走。”

3.出示歡笑的指偶“蚯蚓、螞蟻、西瓜蟲”:謝謝你們。

4.提問:你們自己做到了,如果看見其他人沒有做到怎麼辦?

[page_break]

活動結束:

跟草地説“再見”,跟小蟲子説“再見”。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玩一玩、想一想、説一説,初步瞭解顏色的簡單變化。

2、激發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三個瓶蓋上塗有不同顏色的透明塑料瓶。

2.幼兒人手一個瓶子,瓶中有部分水、一根棉籤;每組三個顏料盤,分別是紅黃藍三種顏色、一塊抹布。

活動過程:

1.以變魔術的方式,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搖一搖手中的瓶子,讓水的顏色發生變化。

"水變成什麼顏色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2.再出示一個準備好的瓶子,請幼兒觀察:水會變顏色的祕密。

小結:瓶蓋上有顏料,顏料溶化到水裏面,顏色就變了。

3.示範如何讓水變顏色。

4.小結操作過程:

1)打開瓶蓋,

2)用棉籤塗上一種顏料,放在桌上。

3)擰緊瓶蓋,搖一搖。

5.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6.小結活動。

引導幼兒用"我最喜歡X色,我做的是X色瓶子"的句式説説自己的遊戲結果。

7.幼兒再次遊戲。

嘗試在瓶蓋上塗上另一種不同的顏色,看看水變成了什麼顏色?

8.説一説自己的水變成了什麼顏色?是哪兩種顏色變成的?

引導幼兒用"我用X色和X色,作出的是X色瓶子"的句式説説自己的遊戲結果。

8、對活動進行總結,結束活動

師:今天我們一起玩了有趣的顏色,發現了顏色的祕密,今後我們要把這許多五彩冰粉的顏色運用到美術活動中去,讓我們的作品變得更加美麗。

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兒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理解詞:孤孤單單。

2、通過兒歌,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快快樂樂的在一起。

3、能積極參與遊戲活動。

4、鼓勵幼兒敢於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三隻金魚缸(分別放一、二、許多金魚)

2、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

1、(發出歎氣聲)師:你們聽到了什麼?(歎氣聲)是誰在歎氣呢?

2、(出示一條金魚)師:是誰呀?它為什麼歎氣呢?(請小朋友説一説,幫助幼兒理解詞:孤孤單單)

3、師:你想讓小金魚快樂起來嗎?怎樣幫助它呢?(請小朋友説一説)

4、(出示兩條小金魚)師:瞧!老師幫它找到了好朋友,現在有幾條小金魚了呀?想想看,它們會怎樣呢?(請小朋友説一説)

5、師:你們還想幫它們找朋友嗎?

(出示許多小金魚)師:瞧!這裏有幾條小金魚呀?(許多)許多小金魚在一起會怎樣呢?(請小朋友説一説)(豐富詞彙:親親熱熱、快快樂樂)

二、欣賞兒歌《小金魚》

師:小朋友説的真棒!老師把你們剛才説的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

1、教師完整朗誦一遍。

師:你聽到兒歌裏説了些什麼呀?(請小朋友説一説)

2、幼兒學習朗誦兒歌。

師:小朋友,我們一起也來讀一讀剛才自己編的好聽的兒歌,好嗎?(幼兒邊看實物邊進行朗誦兒歌)

3、根據兒歌進行表演。(加以動作,鞏固幼兒對兒歌的理解)

三、教師小結。

1、師:小朋友,你們看,許多小金魚在一起多快樂呀,它們就像一個大家庭,有爸爸、有媽媽,親親熱熱到在一起,好幸福呀!

2、師:你們想不想扮演小金魚呀?(請小朋友掛上金魚胸飾,在音樂《找朋友》中游戲。

師:小魚寶寶,你們找到好朋友了嗎?我們一起去玩吧。(聽音樂《小魚遊》)

附兒歌《小金魚》

一條小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

兩條小魚水裏遊,搖搖尾巴點點頭,

許多小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

活動反思:

1、幼兒對本節課內容掌握還可以,字寶寶掌握得較好,基本上理解兒歌的含義。

2、 教具做得不夠好,幼兒不是很感興趣。

3、 與幼兒的互動較少,應該要多一點。

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欣賞秋天大樹的美。

2、學習用左右來回平塗的方法畫樹。

3、鼓勵幼兒根據主題添畫相應形象,併合理佈局。

活動準備:

1、秋天樹林的圖片一張。

2、畫紙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美麗的秋天

1、出示秋天樹林的圖片:小朋友看看圖上畫了什麼?圖上的樹有什麼不一樣?

2、你們覺得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秋天的樹漂亮嗎?

3、我們一起來把秋天的樹畫下來。

二、教師示範作畫

1、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在紙張的左邊從下往上畫一棵樹幹,在樹幹的上面

用紅色油畫棒,左右來回塗色,上面小下面大,畫成一棵紅色的樹的樹冠。

2、引導幼兒描述作畫的過程,教師邊示範用同樣的方法在紙張的右邊畫上黃色的樹。

3、帶領幼兒練習來回平塗的方法,啟發幼兒:秋天的樹林裏除了有各種樹還有什麼呢?我們也可以畫上去。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發放繪畫工具,引導幼兒有序擺放作畫工具。

2、引導幼兒畫樹冠的時候要上面小,下面大,一定要用左右來回塗的方法。

2、鼓勵先完成的幼兒在紙張的上面添畫一個太陽,在兩棵大樹的中間再畫一些遠處的小樹,在紙張的最下面即樹下用土黃色添畫枯黃的小草和各色野花。

四、展示幼兒作品

1、收拾繪畫材料,展示幾幅比較好的作品,引導幼兒從樹冠的畫法和形狀,畫面的豐滿和整潔等方面來欣賞作品。

2、將幼兒作品展示在牆面上,引導幼兒課後繼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