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郭沫若詩兩首》(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6W

教學目的:①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兩首詩。 

《郭沫若詩兩首》(人教版七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②瞭解這兩首詩的寫法和風格。 

③理解詩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體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中聯想和想像的作用,培養聯想和想像的能力。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羣星璀璨,那裏,發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説,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我們跟隨着著名詩人郭沫若先生一起步人《天上的街市》,感受詩人所追求的那份美麗,那份新奇。

2.、作者作品簡介:

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原名郭開貞,四川樂山人。他的著作有詩集《女神》、《星空》、話劇《屈原》等。

此詩寫於1921年間,當時中國依舊被帝國主義列強和軍閥統治,面對這種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嚮往光明,於是寫下了這首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詩。

二、感知內容:播放課文錄音,提醒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並出示投影(朗讀節奏與重音),播放背景音樂,創設一種美好的情境。

三、討論思考以下問題:

1.畫面美。詩中描寫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板書:街燈──明星──街市──物品──珍奇      美麗、繁華      

天河──牛郎織女──來往──閒遊         自由、幸福    

2.作者從地上寫到天上主要用了什麼方法呢?──聯想和想像。

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思維方式和心理過程。客觀事物總是相互聯繫的。在空間或時間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聯想,有相似特點的事物形成類似聯想,有對立關係的事物形成對比聯想,有因果關係的事物形成因果聯想等等。

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形象的過程。也就是創造性的想出新的事物或形象。

結合具體例句進行説明。如從明星想到街燈,從街燈想到街市,這些是聯想;可想出天上有街市,那就是一種創造,就是想像。

3.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麼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出來的?

神話故事中牛郎織女被無情地分隔在天河兩岸,而在詩歌中,他們在一起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美麗的街市”、“世上沒有的珍奇”表現了牛郎織女的生活很富足;“閒遊”表現了牛郎織女生活的自在、舒適、幸福;“淺淺的”説明了牛郎織女可以自由地往來,已經不是神話傳説中的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見一次:“那朵流星”中,“朵”字常用於花,花是美好的象徵,把流星比作花,比喻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樣美好。

補充背景介紹。

4、詩中反覆出現的“定然”“定”有什麼作用?

上世紀初,中國還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生活在黑暗之中,五四運動呼喚人們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但運動結束後中國依然處於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仍然沒有到來,許多人因此感到絕望無助,但是詩人沒有因此而放棄希望。他改寫了神話,想像牛郎織女在天上過着幸福的生活,表達了他對理想的嚮往和執著的追求。 

5、詩人為什麼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説中的故事情節做這麼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詩中的“定然”、“定”表現的明明是想像的內容,卻用斷定的語氣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堅信,這樣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對美好的未來充滿信心,使讀者受到感染和鼓舞。

詩人擺脱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嚮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4.舉例説説,這首詩的語言好在哪裏? 着重體會哪些詞語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別美。

學生可以從任意角度説,如,a.詩句押韻、和諧。例如第一小節的韻腳“星”、“燈”;b.用詞準確。

①第一節的“閃”“點”,寫出了明星和街燈各自的特點。

②第一節的兩個比喻特別美。第一個比喻的本體是“街燈”,喻體是“明星”;第二個比喻的本體是“明星”喻體是“街燈”。這是一種迴環往復的比喻,讀起來特別的美,而內容上又從地上聯想到了天上。這兩個比喻構成了從地上寫到天上的橋樑或天梯,寫得天衣無縫,不露痕跡,非常自然。

③後面三節,用了四個“定然”,一個“定”,表達了十分肯定的語氣。明明是想像的,卻説“定然”,表達了強烈的主觀情緒,表現了作者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和追求。

④“來往”一詞是因相隔天河兩岸而言,“閒遊”是對他們已然團聚,正在享受歡聚的快樂而言,二詞的位置和配搭很準確,斷不可互換。

⑤“朵”,用來作流星的量詞,而不用“顆”,寫出了流星的美,就像花兒一樣。與牛郎織女的美好生活相映成趣。不要對學生多限制,也不要要求多麼理論化,學生能結合詩歌把體會説出來就行了。

四、作業: 

1、背誦、默寫本文的兩首詩。

2、發揮想像,將這首詩改寫成散文,要注意具體情節的描寫。

第二課時

靜夜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天上的街市》寫的是美麗的夜景引發了作者無盡的遐思,想像出天上的一幅美麗、幸福、自由的生活圖景,抒發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情。今天我們來學習郭沫若寫的另外一首詩《靜夜》,也是寫於1921年,在日本留學時的一個夜晚,面對朦朧的月色,引發了詩人的聯想和想像,抒發了詩人無盡的情懷。

作者作品簡介: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詩集,寫於1919年至1920年,詩集中充滿了“五四”時期的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時代精神,充滿了愛國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激情。

《星空》寫於1921年至1922年,當時是五四運動後,詩人最苦悶的時期。當時詩人正在日本留學,其間兩度回國。面對當時中國的現實,詩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現實,嚮往光明的未來。但五四時期那種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熱情已經消退,在《星空》中詩人流露出較濃的失望和悲愁情緒,但也表現了要求奮飛、新生和自由的願望。本課兩首詩都是選自《星空》。

二、感知賞析

第一節寫的是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什麼樣的景象?第二節又寫了哪些景物?第二節的“天河何處”起什麼作用?與第一節有關聯嗎?   

(月光──松林──白雲──疏星。月光朦朧,籠罩着松林大地,團團的白雲遮掩着月亮和星星。給人的感覺是──朦朧、恬靜的美。天河──海霧──鮫人──流珠。承上啟下,引發聯想。因月、星自然聯想到天河,又因“白雲團團”而不見天河,故而引出了“天河何處”的發問。上下過渡非常自然,聯繫也非常緊密。)

3、這首詩哪部分寫實?哪部分想像?寫實與想像部分都突出了夜晚的什麼特點?

詩的第一小節描繪了靜謐的夜景,屬寫實;第二小節屬想像。無論寫實還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的“靜”。

三、討論:

1、下面回答了“天河何處”的問題嗎?

(回答了,“遠遠的海霧模糊”就是回答,即“天河就在那遠遠的、海霧模糊的地方”。這説明了“天河何處”是個設問句。)

2、作者為什麼着一“海”字?用得好嗎?

(用得好。因白雲茫茫如海,即為雲海;在月光下的雲海朦朧不清,如霧一般,故為海霧。詩人再由“海”產生了聯想,引出海中的神話故事。)

3、看註釋,理解最後兩句。先由學生講,然後老師進一步補充。

(補充:鮫人,亦作“蛟人”。神話傳説中的美人魚。張華的《博物志》中還説:“鮫人從水出,寓人家積日,賣綃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盤,以與主人。” 傳説中鮫人所織的綃叫“鮫綃”。《述異志》:“南海出鮫綃紗,泉室(指鮫人)潛織,一名龍紗, 其價百餘金,以為服,入水不濡。” )

4、“鮫人在岸”,岸在何處?

(在南海岸邊,此在“海霧模糊”之海岸,即在天上。天上有海,岸邊有鮫人。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在天河岸邊。)

5、為什麼寫“對月流珠”呢?是表達了一種什麼感情呢?

(這個神話傳説中,最美的、最神奇的就是眼能泣珠,故作者既想像出鮫人,自然就會聯想到她的神奇本領。可這到底表達一種什麼感情呢?在學生討論基礎上歸納。)

(這首小詩,寫於詩人留學日本期間,聯繫當時的背景,和詩人的處境,我們可以感受到,當時,作者既有對現實的失望,也有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在這月華滿天的時刻,詩人雖然寫的是鮫人在對月流珠,其實是詩人自己在對月流淚。詩人此時的哀傷、無奈、惆悵,化作了粒粒淚珠,以此來抒發自己的悲傷、思念之情。作者寫鮫人,目的是寫自己的情感,但通過這樣的聯想和想像,既含蓄,又優美。

可概括為:一個悽美的故事,抒發了作者對現實的失望,對祖國、家鄉、親人的思戀之情。)

四、質疑:

1、這首詩的兩個小節之間有着什麼內在聯繫?

第二小節開頭的劈頭一問“天河何處”,結束了第一小節的寫景思路,把讀者的視野與心胸引向了廣袤宇宙,又以“遠遠的海霧模糊”收攏讀者放飛的心神。叫咱會有鮫人在岸,“對月流珠”寫出詩人的想像已經像脱韁的野馬穿過茫茫海霧,想像着有“鮫人”立在岸邊,對着月亮留下串串珠淚……多麼奇瑰的想像。第一節的景物描寫,是想像的基礎,而沒有了第二節的想像,第一節的景便沒有活力,沒有生氣。有了第二節的想像,才使看似平淡無奇的景變得空靈、美麗。

2、這首詩的結構與《天上的街市》有哪些異同?

兩首詩的結構大致相同,都是先寫景,以寫景為基礎,再展開想像。不同的是《天上的街市》在寫景部分由“街燈”、“明星”的聯想把讀者的視線由人間轉到天上,為第二小節具體描繪“天上的街市”做了鋪墊。而《靜夜》則是靠第二小節的“天河何處”結束寫景,轉而想像的。

3、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些句子?為什麼?

    屬於開放性題目,可重點多角度思維,如喜歡第一小節的詩句,可扣住寫景的細膩形象,像“籠罩”一詞,寫出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淡淡的月光下,朦朧而又神祕。“漏出了幾點疏星”的“漏”,寫出了淡淡月光照耀下的團團白雲,而白雲之間的空隙裏,有隱約可見的閃爍的幾顆星星。如喜歡第二小節的詩句“天河何處”,則可以抓住詩人跳動的思緒,由普通的鄉間夜景一下子把讀者的思緒帶到了廣袤的宇宙之中,使全詩的境界得以拓寬和提升。但緊接的“遠遠的海霧模糊”又把讀者剛剛放飛的心緒往回收攏,模糊的海霧中有什麼?使人想到什麼?自然引出下文。而喜歡後兩句的則又可以把思維轉換到想像的角度,為什麼流珠?喜極而泣?傷心落淚?抑或無窮思念?……想像的精妙自不待言。

五、作業: 

1、發揮聯想與想像,續寫句子。

牽牛花開放了…… 

我不在父母身邊的時候……

2、完成《作業本》27課。

3、預習28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