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我的空中樓閣》備課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32W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載的:《我的空中樓閣》公開課教案。

《我的空中樓閣》備課教案

學習目標:

一、把握託物言志的手法。

二、鑑賞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語言,學習語言表達的技巧。

三、體會文章的主旨

重點:鑑賞散文清新、自然、含蓄的語言,學習語言表達的技巧

難點:體味作者對大自然,對獨立生活的嚮往和迷戀之情。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語設計: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如果你們有一筆足夠的錢,可以修建一所自己的小屋,你們會把它修在哪裏呢?

生1:我心目中的房子應該建在水上的。 因為我比較喜歡在水邊的生活,我可以下水遊永,釣魚,我覺得那樣的生活很適合我。

生2:我心目中的房子應該是建在空中的。因為我比較喜歡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覺,然後我可以和雲朵作伴,還有,上面的空氣一定很新鮮的。這樣有因為我比較喜歡站在高空往下看的感覺,然後我可以和雲朵作伴,還有,上面的空氣一定很新鮮的。這樣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生3:我喜歡在大海邊生活。每天面對大海,我的心情就很好。

生4:我喜歡山村裏的生活,因為我這個人喜歡清靜,喜歡一個人獨處,喜歡和大自然作伴。

喜歡遠離塵囂脱離世俗的那種生活。

師總結:剛才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我想,每個人心目中都會有嚮往已久的房子,我們暫且稱它為小屋吧,温馨點。這小屋它可能在毛澤東筆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橋邊,也可能有在鄭愁予達達的馬蹄走過的江南小鎮,在舒婷浪漫的橡樹林裏,在狄金森充滿誘惑的籬笆下。這小屋也許像海子的房子那樣,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許在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或者乾脆就是歸有光的一間陋室。這小屋是我們心靈的港灣,是我們精神的家園,選擇什麼樣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們什麼樣的性情和志趣。那麼,今天,我們來看看作家李樂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二、體會文章的語言美同學們都預習過,那麼我給幾分鐘時間請同學為我們用説明文的語言客觀的介紹一下這間小屋(意圖讓學生初步體會文章中語言的詩意和超然)

顏色:藍牆白窗

外形:整齊的屋瓦 屋檐翹起

位置及周圍環境:利於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 在一座有着濃郁樹陰的小山上

三、把握文章脈絡

請同學們主動選擇自己願意朗讀的段落,老師朗讀剩下的段落,完成全文的閲讀。

(閲讀要求:文章的基調是明快的、樂觀的,要讀出明快、跳蕩的節奏來。對文中傾注了作者感情的句子,朗讀時要加重語氣,要讀出語言的神韻,讀出作者的陶醉感。)

那麼我們可以感覺到,這位同學介紹的小屋和作者筆下的小屋風格是完全不一樣的,我請同學來我我們讀一遍,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要填空的話―――之屋呢?(橫線上只能填名詞)

我先舉個例子,比如説,我很喜歡文章的第一到第三自然段,在這裏,作者非常傳神的將小屋比喻成眉梢的痣一點,我覺得這裏的小屋是俏皮的,活潑的,可愛的,靈動的,我給小屋取個名字叫:山之屋。給小屋取名字的時候,我對大家有個要求,必須要以什麼之屋的形式命名。

四到八段:樹之屋

十到十一段:花之屋 雲之屋 霞之屋

十二段:光之屋

十五:夜之屋 霧之屋 夢之屋

師(歸納):還有燦爛的`雲和多彩的霞,有山外青山,有綠野阡陌。我們又看到明麗如洗光滑如緞的清晨裏小屋,暮靄沉沉滿月清輝裏的小屋,還有燈影重重下如煙似夢的小屋。在這裏,作者彷彿是以小屋為焦點,為我們拍攝出一幅又一幅的畫面,那個他這個拍角角度是單一的嗎?有沒有順序的?大家互相討論一下,説説角度問題,然後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視覺-有近看、遠觀、左顧、右盼、仰視、俯瞰。

空間-有屋外對小屋的描寫,也有屋內對屋外的捕捉

(各找出相應句子)

時間-白天所見,夜晚所觀

點明:這個就叫做定點取景,多角度的描寫,這個是作者構思上了精妙之處

四、感受,品味文章的語言

請同學們為我們描述一下,小屋是什麼樣的呢?這前面的景物和小屋是什麼關係呢?可以自由找一個來説。

1、 寫山之屋時是從外面看小屋,遠觀,整體看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我的小屋玲就地立於山脊一個柔和的角度上……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提示:這幅畫面是描繪了小屋點綴了寂寞的山,關鍵是是否學生能對“眉黛”、“痣”、“風帆”、“飛雁”、“色彩”等比喻產生無窮的遐想,整幅畫面實際是把小屋放在大背景中,“眉梢的痣一點”,其實是把山的坡形喻成美女的眉,體現了山的形狀和柔和的狀態,“黛”,深色,更體現了山的色彩。而小屋正是美女的痣一點,“眉黛”與“柔和”相呼應,小屋立於玲瓏清新、自然柔和的山脊上,令人不由得聯想到妙齡女子那撫媚動人防姣好面容。作者又言猶未盡;連用四個比喻來增添畫面的意境,把“山”喻為。一望無際的水面”,和“遼闊無邊的天空”,首先就使“山”增強了形象感,使學生聯想到“大背景”的“一望無際”,“遼闊無邊”,尤為精彩的是把“小屋”喻成”飄過”的“一片風帆”,“掠過”的“一隻飛雁”,一下就激發起學生的想象力。使本來靜止的大背景中,塗抹上“一點靈動的色彩”,使整幅畫面充滿“生氣”和“情調”:寂靜的山上增添如此靈巧、如此靈秀、如此迷人的點綴,怎能不令人駐足品味呢?

2寫樹之屋時也是從外面看小屋,由近及遠

小屋後面有一棵高過屋頂的大樹,細而密的枝葉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陰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繪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度。

提示:這是一個特寫鏡頭。作者先把鏡頭對準小屋,逐漸拉近,置小屋於“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的“美妙的綠的背景”中:學生能想象出小屋在綠樹環抱中,顯得別緻小巧。接着作者把鏡頭再次拉近,定格於一棵大樹與小屋,“細而密”“美而濃”的大樹的濃陰使畫面具有一種神祕的色彩,而小屋則如一位紳士或隱士一樣,靜立於濃陰之下,使這幅風景畫更加迷人,更呈風采。什麼樣的人在我們印象中是“含蓄而有風度“的呢?讀書人?君子?藝術家?教師?畫家?詩人?總之,在大家的印象中含蓄、有風度的一定是有一些學養和一定精神追求的人物。這裏體現了什麼呢?(明確:作者有獨立的人格追求)

也可引導學生髮揮想象力,把這棵大樹想象成為一位護花使者,一位美髯大漢,在護衞着一位矜持而知書達禮的女子,使畫面平添了人文品位。

那些樹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樹與樹之間露出一些建築的線條,一角活潑翹起的屋檐,一排整齊的圖案式的屋瓦。一片藍,那是牆;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凌空而起,姿態翩然。

提示:這是一幅遠景的特寫鏡頭。小屋處於樹與樹之間,妙在其若隱若現上,想象着“一些”線條,“一角”屋檐,“一排”屋瓦“一片”牆,“一片”窗,這些在樹陰中隱現着,使人浮想聯朗,而作者把小屋喻為“鳥”、“蝶”的奇妙想象,更會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凌空而起,姿態溯然”的小屋本身就給學生以寬廣的想象空間,而這“輕靈而自由”的“鳥”和“蝶”的點睛之筆,非但沒有把空間填充,反而更應使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這“輕靈而自由”的空間翱翔,使整幅畫面神韻畢肖,充滿活力。

3.寫花之屋,從小屋內向外看(周圍及天空)

有形的圍牆圍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聖誕紅之類。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是另一重無形的圍牆,也圍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紅,有白,有絢爛,也有飄落的也許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我們叫它雲或霞。(比喻的修辭手法,聯想的運用)

提示:這又是一幅庭院風光圖,可以想象出作者在小屋的生活情景:每天作者臨窗讀書,當讀到興致激發處,放下書卷,起身來到庭院中、,極目遠望,只見左邊青山連綿起伏,流水潺潺;右看,阡陌縱橫,綠野千里;近看,在自己的小花園裏,花團錦簇,竹架上紫藤花迎風格曳,間雜了吳娜開放的牽牛花;架下五顏六色的月季在春光的沐浴下或含苞待放,或競相怒放,心中好不愜意。抬眼望去,只見天上雲霞錦簇,彷彿又是一個大花園,天上白雲朵朵,天邊晚霞繽紛。天上人間,一個何等自由、舒暢的文人雅士處於其間。

4.寫光之屋,用光線的變化來寫出小屋中明暗的變化,化靜為動

只有破曉或入暮,那時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靜,一片寧謐。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綻開了一些,好像層山後退了一些。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當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

提示:這是一幅多麼靜美的畫面,讀到此句,學生眼前彷彿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在一片微光裏,小屋靜卧在大山的懷抱中,休浴在晨光或暮靄中,整幅畫面充滿着“柔靜”、“寧謐”的氛圍的而更能使學生產生美好聯想的應是“花蕊”這一新奇的妙喻,使本來靜態的畫面卻充滿了動感:在學生眼前,羣山這靜態之物(花蕊)在“破曉之時”,因光線的變化,而“慢慢地”“綻”開了,使畫面具有了一種“驚人”的藝術效果。

5.寫夜之屋

每個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小屋迷於霧失樓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提示:這是作者意猶未盡、別出心裁地為我們描繪的一幅迷人的小屋夜景圖,要重點抓住“照亮”“照淡”、“山也虛無,樹也縹渺”、“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這些語句啟發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的頭腦中呈現出這座“空中樓閣”的景象:山下明亮的萬家燈火和山上小屋淡淡的影像,給小屋創造了一種如煙似霧、朦朧漂渺的背景。這時,白天如眉黛般的青山也隱入了夜幕中,“清健或挺拔”、“苗條或婀娜”的綠樹也籠罩在濛濛煙霧之中,只有小屋淡淡的燈光襯以迷濛的月色、點點星光,真如進入蓬萊仙境,小屋成為遠離人間的煙霧濛濛、虛幻縹緲的空中樓閣,成為了“霧失樓台”的仙境。

五、師生在充分想象、憧憬、欣賞了“山中小屋”的優美畫卷後,再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旨。

“我的空中樓閣”在現實生活中是否真是存在呢,如作者筆下如詩如畫,毫無煩憂?(體會作者的情志)

1、 作者在文中將小屋描繪成一個遠離塵囂的室外桃源,有一種抑制不住的喜愛之情

2、 明明寫小屋,卻寫自然景物,是不是離題呢?作者在寫山中小屋卻並沒有具體展開小屋的形態、陳設、結構,而是將它安插在一派自然的景物之間,最後“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都表達了作者娛情山水,對自然的熱愛。

參考: 作者在文章裏既沒有描寫小屋的具體構造,也沒有詳細描繪屋內的擺設。她更多地敍述了小屋與周圍環境的關係—飄渺,輕靈,如同飄在空中。文章的第一部分較為寫實,但也以寫環境為主。第二部分之虛,也是相當明顯。可以説,“空中樓閣”的小屋並非真實存在,乃是作者的一種夢想。

3、 為什麼作者的文題不能就此改作“山中小屋”呢?

參考:作者在文中將小屋描寫成與外世隔絕的世外桃源 ,遠離喧囂的寧靜世界,表達了她希望擺脱現代文明社會的喧譁,投入寧靜的大自然之中。因為這裏是作者的心靈居所,是作者對自由,寧靜,獨立人格的一種追求。

4、 文章十五段説到“我把一切應用的東西當作藝術,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藝術品―――就是小屋”,文章雖然只是在寫山,但是卻給人一種水的靈動感,這種輕靈的感覺正是作者詩意的棲息,詩意的生活追求的一種寫照。

參考:作者愛自然,愛小屋,更愛那種自由、獨立的人格追求,一種詩意的生活。借小屋來表達她的種人生理想,這種手法叫做―――託物言志

六、延伸擴展:

思考:●從《陋室銘》到梁實秋的“雅舍”,再到“空中樓閣”,從一些相似的特徵中,由中國散文寄予的關於“自己的房子”的理想,可以分析出怎樣的文化心態?

總結:這個問題可以做一個大的討論,簡要以括之,浸潤幾千年“天人合一”文化傳統的知識分子,在生活細節中體現了“獨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