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江南的冬景》教案1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29W

《江南的冬景》教案1

[學習目標]

一、理解散文情與景和諧統一的寫作特點,聯繫寫作背景,體會作者於江南冬景中所寄託的感情.

二、聯繫多幅冬景圖,進一步掌握散文“形”與“神 ”的關係

1.學習文章捕捉對自然萬物獨特的審美感悟,並用美的形式把它們表達出來。

2.學習散文的結構特徵,體會優美散文的語言特色,琢磨它們的修辭技巧,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藴。

[教學設想]

1.本文體現了郁達夫散文 “行文如行雲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捲自如” 的特點,在學習時,主要採用文本研讀的方式,通過問題討論來理解、體會。

2.文章利用多處對比來突出江南冬景之美,學習時要注意體會作者聯想的思路以及這樣寫的好處。並在自己的寫作中學習使用。

3.使用一課時。

[學習內容與步驟]

一、明確單元學習重點

諦聽天籟 : 表述自然之美;

感悟自然  :體會自然風物引起的人生感懷;

湖山沉思 : 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

二、導入新課,介紹作者

郁達夫,名文,字達夫,1896年12月7日出生於富陽滿洲弄(今達夫弄)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幼年貧困的生活促使發憤讀書,成績斐然。他是著名的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他的第一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小説集《沉淪》,被公認是震世駭俗的作品,他的散文、舊體詩詞、文藝評論和雜文政論也都自成一家,不同凡響。

郁達夫在文學創作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38年底,郁達夫應邀赴新加坡辦報並從事宣傳抗日救亡,星洲淪陷後流亡至蘇門答臘,因精通日語被迫做過日軍翻譯,其間利用職務之便暗暗救助、保護了大量文化界流亡難友、愛國僑領和當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憲兵殘酷殺害,終年四十九歲。1952年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認為革命烈士。

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行文如行雲流水,自然有致,筆隨意轉,舒捲自如;胸懷磊落,誠摯坦白,抒情性強。《江南的冬景》比較明顯地體現了郁達夫散文的美學特徵。該文創作於1935年,是郁達夫南遷杭州之後寫下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於1936年1月1日《文學》第6卷第1號,收於良友出版公司1936年版的散文集《閒書》。

三、閲讀課文,思考問題,理清思路

1.在《江南的冬景》中,我們感受到,作者心目中的江南冬天很好,閲讀之後,你能夠用哪些更具體的詞語來替換這個“好”字?

2.作者筆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

3.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較?通過這些比較,作者寫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徵?

4.在做完以上閲讀思考之後,你又發現了江南冬景的哪些美妙所在?

學生討論。理清思路。

《江南的冬景》裏,作者從各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寫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繪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第一至四段,第六段,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對比,包括:北國與江南的冬天的比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國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談天的樂趣;江南冬天與秋天的比較,作者將江南的冬景比作北方的夏夜,寫那種“明朗的情調”;閩粵等地的冬天與作者所説的江南冬天的比較,作者將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確的區域界定;德國與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較,這和後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應。比較的着眼點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鍾愛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徵。

第五段,作者寫到了江南的植被。江南豐腴潤澤的土地上,蘆花、紅葉、桕子、草匯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氣。作者將這種種富有生氣的色彩和雪萊《西風頌》中的名句相連接,別有一番情趣。寫江南,不能不寫到江南的河港湖泊。第七段,作者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揮毫潑墨,藉助想像的力量,在不經意的點染之間,一幅悠閒情調的水墨畫就呈現在讀者面前。郁達夫熟稔繪畫的用色技巧,也能夠較好把握情緒的節奏,因而寫景時,他善於運用五顏六色狀物寫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濃濃的畫面展現在讀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筆,也有濃淡適宜的寫意,繪出的,總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優美圖畫。

八、九兩段寫到了江南的雨雪,承接上文説到的雨,又説到雪。作者對雪景沒有作實景的描繪,只是引了一些詩句,在品評詩句的時候寫出了雪趣。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於巧借詩句意境,並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雖則語句簡省洗練,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豐富。結合郁達夫的創作風格來談,這種虛實結合的寫景方法是作者審美情趣和景物特徵相融合的結果,是表現與再現的統一。郁達夫主張表現自我,認為小説是作者的“自敍傳”。這種直接抒寫性情的創作風格同樣也體現在散文寫作中,只是在散文裏更注重表現與再現的結合。因此,江南的冬景在郁達夫筆下,既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情境。

接下來又寫到了江南旱冬的晴和,並將話題再一次引到“散步”上來。文中的雨雪天氣以及晴和的日子變換頻繁,但讀來沒有生硬湊合的感覺,仍是渾然天成的一個整體,主要原因是作者高超的構思已經將讀者引導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潤和煦之中。這是一種讓人身心愉悦的情緒的散步。文章最後一段語言平實而又活潑,照應全文行雲流水般的描述,既是一個巧妙的收束,又是一次灑脱無羈的盪開。至此,作者的情緒已經帶領讀者完全融入到江南冬景的優美意境中去了。

明確:描寫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徵,寫出它們最與重不同的地方。

四、文本研讀,深入思考

討論:

1.文章寫景時採取了虛實結合的描寫策略。讀完全文,你覺得哪些地方寫的是實景?哪些地方寫的是虛景?虛景傳達出作者怎樣的心境和情趣?

2.文章多次引用詩文名句,找出這些詩文名句並體會: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替換這些名句?如果替換以後,會不會影響文章的語言風格?

3.有時,作者也藉助想像的力量,看一看,哪些地方是作者想像出來的景緻?

4.文章閲讀使我們沉浸在一種畫意之中,你覺得,這是一種什麼風格的圖畫(油畫、水彩、素描、速寫、中國畫的工筆或寫意,等等)?(可以從用色和構圖的意藴等方面為自己選擇的答案找到理由。)

通過以上問題的討論,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色和行文風格,體會到,江南冬景的悠閒和暖、作者心境的閒適和行文時的舒緩自如在全文中水乳交融,和諧統一。

作者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用意在於巧借詩句意境,並通過自己的品評將這個意境推到一個新的境界。這樣,就做到了通過簡省洗練語句傳達豐富的意象這一目的。

全文語調舒緩,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閒;語言清新、純樸,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聲調平和、敍述節奏徐緩,有利於作者對描寫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反覆渲染,實現景物描寫的繪畫美。畫家劉海粟對此深有感觸:“青年畫家不精讀郁達夫的遊記,畫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錢塘、富陽、新安,也讀不通達夫的妙文。”這是對郁達夫寫景散文的高度評價。

本教案轉載自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網: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