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幼兒園大班社會《關愛殘疾人》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14W

活動目標:

幼兒園大班社會《關愛殘疾人》教案

瞭解一些弱勢人羣的需要,懂得關心,幫助他們

設計思路:

針對現代社會生活中,幼兒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得到家庭、社會的關愛多,照顧多,只知道享受愛,卻不知道付出愛;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非常淡漠;有的孩子甚至嘲笑殘疾人,歧視殘疾人,討厭殘疾人,看見殘疾兒童甚至直呼他們瘸子、瞎子、傻子。因此,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對待殘疾人,讓他們從小學會關心、愛護他人是迫在眉睫的事。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培養幼兒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並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可見同情心、愛心的培養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內容之一。

5 月的第三個星期天是我國法定“助殘日”,結合全國助殘日這個特殊的日子,對幼兒進行《關愛殘疾人》的教育,讓幼兒親眼看到,親身體驗並感受到殘疾人失去健康的痛苦,學習和生活的艱難;對幼兒幼小心靈具有強烈的震撼作用,使“愛”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萌芽——開花——結果, 因此我設計了大班《關愛殘疾人》這一社會活動。

活動設計主要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殘疾人真實的畫面讓幼兒通過各種感官,認識和了解殘疾人。聯繫幼兒的生活實際,創設情景讓幼兒親身體驗殘疾人拿玩具、做手工等活動、加深幼兒對殘疾人生活艱辛的瞭解,激發幼兒關愛殘疾人的情感,變傳統的説教為真實體驗。

反思這節課上下來後,我認為最精彩的是第三環節——瞭解殘疾人的生活和第四環節——體驗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幼兒在前一環節認識殘疾人後,為了加深幼兒對殘疾人生活的瞭解,我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播放課件第二部分視頻:在《二泉映月》淒涼的音樂聲中緩緩的展開一幅幅殘疾人生活的畫面,如有盲人在街頭拉二胡賣藝的、有斷臂殘疾人在街頭用腳修自行車的、還有盲人手持木棍上公交車、過馬路等情景。這一幅幅真實、生動的畫面一下子把幼兒帶進殘疾人的生活中,在幼兒的情緒情感上產生了極大的共鳴。如果不使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現,即使老師描述的如何惟妙惟肖,或是出示一張張掛圖,也不如課件的視頻來得直觀、生動,富有感染力,給幼兒更強烈的視覺和聽覺刺激,使幼兒難已忘懷。為了進一步讓幼兒瞭解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我首先請個別幼兒扮演盲人,到前面來拿玩具。讓全班幼兒親眼觀看,盲孩子是怎樣走路和拿玩具的,為什麼會這樣?讓幼兒明白沒有眼睛的盲人行走路和做事都很困難。接下來我又提供機會讓所有的幼兒都來體驗一回,斷臂的殘疾人用單手剪愛心的活動。通過換位體驗目的在於啟發和引導他們發現殘疾人在生活上的困難,理解殘疾人內心的痛苦,瞭解殘疾人生活的不容易,激發幼兒燃起對殘疾人的同情和關愛,在此基礎上教育幼兒尊重和關心我們身邊的每一位殘疾人,並能用自己的愛心去温暖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讓愛的種子撒向每個殘疾人的心田。

這節課不足的是課前應該發動家長的教育資源作用,讓家長帶領幼兒走訪殘疾人家庭,或組織一次愛心助殘活動,讓幼兒有機會與殘疾人一起接觸與交流,有一定的感受時間,幼兒積累這方面的生活經驗,效果也會更佳。培養幼兒正確的對待殘疾人,同情、照顧、關心、幫助殘疾人,應從身邊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所以我想接下來應該帶領幼兒走出教室進行一次《愛心行動》,讓我們的教育真正變為幼兒的行動。

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教育方法

我經常應用文化情境定義法和文化傳承移入法

我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經常應用的活動模式是:

體驗法:如:在關愛殘疾人這一課中,採用體驗法讓孩子們體驗 殘疾人生活的困難。參觀法:如:幼小銜接讓孩子們參觀小學,增加幼兒對小學的渴望之情。情境演示法、討論法、表演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