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父母的心》教案合集5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02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父母的心》教案合集5篇

《父母的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1、能體會課文中父母親對兒女的深情。

2、能結合實際生活,體驗和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

教學重點:體驗和感受父母對孩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現在我們來作個調查:知道爸媽生日的同學請舉手。(指名學生説説父母的生日)知道爸媽生日並給爸媽慶祝過生日的同學請舉手。 (學生回答)

看來,父母在我們心中有可能不是第一位,可恰恰相反,孩子在父母的心中卻永遠是第一位的:下雨時,總能見到父母送傘的身影,生病時,總能見到父母擔憂的神情,生日時,仍能見到父母發自內心的會心一笑。那麼,我們今天就跟隨川端康成一起來走近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心。

請大家把課本打開到110頁。

二、新課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後準備回答兩個問題:

①、請用簡要的話概括本文的故事內容。

②、你覺得這對父母可惡嗎?他們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當作貨物一樣賣掉。説説理由。

(建議大家朗讀)

準備好了嗎?荊老師注意到剛才朗讀的過程中這個詞有個別同學讀得不很準確:襤褸 誰能告訴我它怎麼讀?學生讀

相信通過剛才的朗讀、思考,每個人一定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現在就請大家發表觀點。

答案:①、 本文寫一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的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

請2—3人發言,比比誰更簡潔。

提問:其他同學怎麼樣?有沒有比他更簡潔的?

②、(不可惡。

a、他們地位低下。一家六口,生活艱難,把孩子送出去,是現實所迫。

b、富人家條件好,孩子去了能過上好日子,也會減輕家裏的負擔。

c、他們最終還是把孩子要回來了。

因此,這對父母並不可惡。)

過度:這對父母不但不可惡,而且在內心深處痛苦地掙扎着,他們所作的一切源於對孩子的愛。而這種真摯的感情已經被川端康成用文字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現在,就讓我們把這些文字還原成真摯的感情。

2、再讀體驗: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細細品味,邊讀邊圈點勾畫,思考兩個問題:

①他們既然把孩子送出了,為何最後又把孩子要回來?

②文中哪個畫面最使你感動?請簡述理由。

(可從神態、語言、動作入手,抓關鍵字詞等方面分析)

a、財主夫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

b、送走長子時。

c、用次子換回長子時。

d、用女兒換回次子時。

e、要回女兒時。

答案:①、雖然理智告訴他們可以送出孩子,但這種理智經不起時間和感情的折磨,理性決策經不起感情的考驗。愛子之心使他們難以割捨任何一個孩子,不得已,她們又向貴婦人要回了孩子。

3、三讀感悟:

過度:文中的父母忍受不了與孩子的骨肉分離,最終把孩子要回了,那麼,這一家人今後的命運將會怎樣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四人小組討論,時間3分鐘)

①、這一家六口今後的命運將會怎樣呢?越多越好。

答案:學生可以想象:a、一家六口經過艱苦奮鬥,終於翻了身,從此過上了幸福生活。

b、一家六口到財主夫人的公司打工,由於工作出色,大兒子最終成了總經理家業的繼承人。

c、由於找不到工作,走投無路,一家六口餓死在一起。

d、生活艱苦、父母后悔沒有送走孩子

e、貴夫人認這幾個孩子為乾女兒、乾兒子,給父母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一部分保障

f、父母用100元開了一家小店,和貴夫人一家有生意上的往來——)

4、真情表白

過度:文中的父親説:“寧願和兒女餓死在一起,也不願捨棄任何一個孩子”,這是一種愛的表現。那麼,我們自己的父母呢?她們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

①、荊老師課前採訪了一位嘉賓母親,對自己的兒子期望很高,兒子犯錯,她經常會責備兒子,那麼,她是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首先讓我們來聽聽這位母親的心裏話。打出採訪視頻。

你是如何看待視頻中媽媽的? 3位學生髮言

對,雖然兒子身上有許多缺點,但他在父母的心中永遠是最好的。生活中父母之愛的表現雖是樸實的,平凡的,但值得在記憶中永遠珍藏。

②、學了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看了視頻中的母親,我們更深刻地瞭解到父母是多麼地愛孩子,那麼,今天晚上回到家裏你將如何向你的父母表白?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行動。

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結束後挑選一位代表展示你們的成果。(時間3分鐘)

(學生用詩歌、歌曲、及自己的行動來回報父母: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好好學習報答他們

多與父母溝通,多聽取他們的意見

關心父母,做他們的知心朋友

幫父母做一件事,讓他們感受孩子的愛

給父母寫一封信…)

5、同學們説得多好啊,把這些內容連在一起就是一曲愛的讚歌。這一切一切的愛都源於父母有一顆赤誠的晶瑩透亮的愛子之心,荊老師現在把這愛的讚歌濃縮成一句話:父母之愛如暖陽 無私奉獻給大地 來作結。

並把它贈送給在座各位的爸爸媽媽。

三、作業

1、請展開你的想象,選擇一種結局進行續寫。

2、請同學們把自己內心的美好祝願濃縮成一副對聯,併發揮我們班的特色,用毛筆寫就送給你摯愛的父母。

四、結束語

最後,讓我們共同祝願小説中的主人公因為有了父母濃濃的愛心,他們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艱難險阻,健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時也讓我們祝願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讓親情永駐人間。

也希望大家把這種愛的感覺延續到課後,讓我們以筆傳情。

《父母的心》教案 篇2

一、導入語

同學們,傳説:上帝創造了人,但沒有精力照顧好他們,所以給每個人創造了父母。於是有了這麼一個地方,它永遠在你的心靈最深處,你願用一生的時間去呵護他,這個地方,叫做“家”;而有這麼一顆心,他讓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一顆心,就是父母的心。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説——《父母的心》,讓我們感受一下父母這顆偉大、博愛的心。

二、品讀課文

1、初讀課文:感受父母心

請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然後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1)語言簡明 (2)內容完整

過渡語:剛才同學們讀書非常投入,請大家把你的內容概括寫在小紙條上。(幻燈片投學生作品)

依照這兩個要求請大家對剛才同學的回答作出點評。(學生點評)

總結:由此,我們明確,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實際上就是要説清故事涉及的人物、事件

的起因、經過、結果。老師是這麼概括的(投影:本文講了一對父母因貧窮想送孩子最終沒送出去的故事)

2、再讀課文:揣摩父母心

過渡語:同學們,剛才通過對課文內容的概括,我們或許會發現,文中的父母在送還是不送孩子這個問題上一直是處於猶豫和矛盾之中,那麼,他們的情感世界產生了哪些波瀾呢?現在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來體驗一下父母內心的真實的感受吧。

請同學們再細讀課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間 決定 表情 原因

當天傍晚 送走大兒子 眼含熱淚 難割難捨 貧窮

第二天早上 送走二兒子 無精打采 接班人次序

第二天傍晚 送走三歲女兒 不好意思 和婆婆太像了

第三天上午 全部要回 痛苦 太小冷酷

過渡語:同學們填表很認真,請一位同學把結果給大家説一下(幻)。老師也對文章作了認真地閲讀,我是這麼填寫的。

通過這張表格,我們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過程中是煞費苦心,頗費周折的,他們一直處於猶豫矛盾之中,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內心有很多的考慮。那他們究竟考慮了些什麼?請同學們到文中劃出相關的語句,請同學先指出地方,然後齊聲朗讀這些語段。

再次研讀課文,根據文中幾次換回孩子原因的有關語句,探究出“父母的心”的具體內涵。(幻)

學生活動:1.先自己認真閲讀,然後思考“父母的心”的內涵 2.四人小組討論各自的觀點。

父母的這顆心到底包含哪些內涵呢?,

老師明確:愛心、孝心、責任心(幻燈)

第11小節, “今天早晨給你送來的二兒子,從眉眼長相到説話的嗓子,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樣。”這個理由表面上似乎很可笑,實質上卻是孝順父母的問題。而孝順父母是日本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日本有這樣的諺語: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第15小節,從理性角度上看,把孩子送出去也是對孩子的愛,希望他以後能生活地比父母好。而從感情的角度,父母覺得自己太殘忍。“可是,正因為她太小,所以總擔心她是不是會這樣那樣啦,結果是我們兩口子一夜沒睡。把那麼個無知的孩子給人家,連我自己都覺得這當爹的太冷酷無情。”這是一個父親的肺腑之言,也是父母的愛心使得他們做出了要回小女兒的決定。

《父母的心》教案 篇3

級別:市級 開課時間:

開課班級:八(1)班

開課教師:xx

學習目標:1、能體會父母親對兒女的深情,《父母的心》教案。

2、能聯繫生活,對文章內容及感情進行拓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

由檢查昨天佈置的預習情況導入。

老師提問:

1、 能用一句簡明的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2、 孩子,你認為該不該送?

學生思考後,交流。

二、整體感知。

由於學生意見不統一,請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思考:

《父母的心》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文采用一波三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

3、體會父母的愛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重點:情節的曲折性。

2、難點: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日本現、當代小説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2、導語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柯羅裏)“母親的心是兒女的教室。”(比徹)……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學生討論、交流。

這篇小説共19自然段,按照小説情節發展的基本規律,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6),破題。寫窮富兩家同在一艘輪船上,形成鮮明的對照,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人物關係。

第二部分(7—10),故事的開端。寫高貴的婦女想領養窮人的一個孩子。

第三部分(11—13),故事的發展。寫窮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換送子女給富太太的經過。

第四部分(14—18),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換子已為矛盾衝突蓄足了勢,這最後一次是要索回女兒,人物的矛盾衝突已發展到了頂點。

第五部分(19),小説的結局。一家六口終於團聚了。

 三、探究

課文如果一開頭就寫貧窮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現父母愛子之心?現在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不能。因為父母總是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當有人開出優越的條件時,貧窮父母是不能不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開始就加以拒絕,就顯得不真實,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達父母愛子之心。現在這樣寫的好處是:符合生活的真實;能把貧窮父母曲折複雜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來;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產生藝術感染力,打動讀者的心。

四、語言訓練

(一)仔細體味課文中所寫的“當爹媽的心”,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兩句話寫出“那位父親”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財主夫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 2、送走長子時?

3、用次子換回長子時? 4、用女兒換回次子時?

5、要回女兒時?

五、句段理解

(二)那男人才哭着説:“本來不應該……。把那麼無知的孩子給人家,連我自己都覺得當爹媽的冷酷無情。你給的.錢我們如數奉還,請把女兒給我們吧。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女兒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

理解:這是一個父親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聲,俗話説:“金窩銀窩不如家裏的土窩。”託.富勒説:“孩子是窮人的財富。”(《箴言集》)蘇霍姆林斯基説:“愛孩子——這是作為能夠影響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靈魂。”(《名人名言錄》)這幾句話點出了本文的中心。

(三)該是父母和兒子分手的時候了,這對父母眼含熱淚,難割難捨地走出了艙房。……那位父親牽着五歲的兒子的手,無精打采地走進那財主太太的客艙。

……這回兩口子一起來到那位財主夫人的艙房。他們一見財主夫人什麼也説不出來,竟然痛哭失聲。

理解:為生活所迫而賣親骨肉,其痛苦自不待言。怎麼避免雷同的表達效果呢?作者三次調換分別用”眼含熱淚、難割難捨”“無精打采”“痛哭失聲”描述,痛苦逐漸加深,我們不難從中感到父母情感的震盪,從情節上説,又為“有錢婦人”最終放棄了收養作了鋪墊。

 六、積累中學語文在線

收集反映父母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等,學生互相交流。

 七、小結

1、中心意思

本文通過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2、寫作特點。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濃濃的愛心中隱含着淡淡的哀怨。

 八、結構圖解

貧窮父母 夫妻 第一次送子 第二次送子、索子 第三次送子、索子 索回女兒

多子沒能力撫養 商量 請你收下吧 長子“是我接班人 “ 就像把婆婆仍了 “太太擔心”

貴婦人 無子 求子:過好日子 第一次得子 第二次得子、 第三次得女、還子 還女兒 也跟着悲傷

日子富足 繼承家業 按約付錢 還子,高興同意 “有些不高興” “教給我懂得父母之心”

九、佈置作業

《父母的心》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體會父母對兒女濃濃的愛心,去體會隱藏在字裏行間的淡淡的哀怨。

〖課前學習

欣賞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思考--媽媽送走了兒子,是不是代表她不愛兒子了,請談談你的看法。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註

1. 創設情境:文章的題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請讀文章後補充:父母的心是--------- 閲讀文章思考

2. 組織學生將自己思考的結果在小組內交流,在交流後完善補充自己的思考 小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

3. 教師引導小組互評代表的發言,並作適當的點評 評價,修改小組的發言稿

教學反思

第二塊:對比閲讀:感受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

教學步驟 教師組織 學生活動 備註

1. 交流: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愛,那在《媽媽,再愛我一次》中媽媽送走了兒子,是不是代表她不愛兒子了,請談談你的看法。 思考發言

2. 組織學生辯論:送走是愛還是不送是愛? 分組準備材料準備辯論

3. 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愛是什麼? 認真參考辯論總結評價

教學反思

〖課後學習

1.“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親還是母親,絕大多數 對自己的子女充滿着愛,而且這種愛是無私的、真摯的、深沉的,完全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無與倫比的愛。在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後,請你發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讓大家一起來感受這種濃濃的愛。

2.課外收集反映父母關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等,以“父母心”為話題組織一次交流會。

Tags:父母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