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父母的心》教案合集六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58W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父母的心》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父母的心》教案合集六篇

《父母的心》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

1、學習本文采用一波三折,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通過人物的言行舉止描寫人物的性格特徵。

3、體會父母的愛子之心。

4、有情感的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1、重點:情節的曲折性。

2、難點: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教學時數] 一教時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日本現、當代小説家。出生在大阪。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國》、《古都》等。196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翻譯出版。

2、導語

“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柯羅裏)“母親的心是兒女的教室。”(比徹)……引入《父母的心》一文。

 二、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學生討論、交流。

這篇小説共19自然段,按照小説情節發展的基本規律,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6),破題。寫窮富兩家同在一艘輪船上,形成鮮明的對照,交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和人物關係。

第二部分(7—10),故事的開端。寫高貴的婦女想領養窮人的一個孩子。

第三部分(11—13),故事的發展。寫窮男人和他的妻子三次換送子女給富太太的經過。

第四部分(14—18),高潮部分。上面三次送子換子已為矛盾衝突蓄足了勢,這最後一次是要索回女兒,人物的矛盾衝突已發展到了頂點。

第五部分(19),小説的結局。一家六口終於團聚了。

 三、探究

課文如果一開頭就寫貧窮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現父母愛子之心?現在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不能。因為父母總是這自己的孩子着想的,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當有人開出優越的條件時,貧窮父母是不能不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開始就加以拒絕,就顯得不真實,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達父母愛子之心。現在這樣寫的好處是:符合生活的真實;能把貧窮父母曲折複雜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來;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產生藝術感染力,打動讀者的心。

四、語言訓練

(一)仔細體味課文中所寫的“當爹媽的心”,根據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兩句話寫出“那位父親”和他的妻子的心理。

1、 財主夫人要求送一個孩子給她時? 2、送走長子時?

3、用次子換回長子時? 4、用女兒換回次子時?

5、要回女兒時?

五、句段理解

(二)那男人才哭着説:“本來不應該……。把那麼無知的孩子給人家,連我自己都覺得當爹媽的冷酷無情。你給的錢我們如數奉還,請把女兒給我們吧。與其舍掉一個孩子,還不如爹媽女兒一家六口人而死在一起好。”

理解:這是一個父親的肺腑之言,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聲,俗話説:“金窩銀窩不如家裏的土窩。”託.富勒説:“孩子是窮人的財富。”(《箴言集》)蘇霍姆林斯基説:“愛孩子——這是作為能夠影響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靈魂。”(《名人名言錄》)這幾句話點出了本文的中心。

(三)該是父母和兒子分手的時候了,這對父母眼含熱淚,難割難捨地走出了艙房。……那位父親牽着五歲的兒子的手,無精打采地走進那財主太太的客艙。

……這回兩口子一起來到那位財主夫人的艙房。他們一見財主夫人什麼也説不出來,竟然痛哭失聲。

理解:為生活所迫而賣親骨肉,其痛苦自不待言。怎麼避免雷同的表達效果呢?作者三次調換分別用”眼含熱淚、難割難捨”“無精打采”“痛哭失聲”描述,痛苦逐漸加深,我們不難從中感到父母情感的震盪,從情節上説,又為“有錢婦人”最終放棄了收養作了鋪墊。

 六、積累中學語文在線

收集反映父母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等,學生互相交流。

 七、小結

1、中心意思

本文通過對窮夫妻最終拒絕優越的條件,不願把自己任何一個孩子給富人的故事,表現了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2、寫作特點。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濃濃的愛心中隱含着淡淡的哀怨。

 八、結構圖解

貧窮父母 夫妻 第一次送子 第二次送子、索子 第三次送子、索子 索回女兒

多子沒能力撫養 商量 請你收下吧 長子“是我接班人 “ 就像把婆婆仍了 “太太擔心”

貴婦人 無子 求子:過好日子 第一次得子 第二次得子、 第三次得女、還子 還女兒 也跟着悲傷

日子富足 繼承家業 按約付錢 還子,高興同意 “有些不高興” “教給我懂得父母之心”

九、佈置作業

《父母的心》教案 篇2

級別:市級 開課時間:

開課班級:八(1)班

開課教師:xx

學習目標:1、能體會父母親對兒女的深情,《父母的心》教案。

2、能聯繫生活,對文章內容及感情進行拓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初中二年級語文教案《《父母的心》教案》。

由檢查昨天佈置的預習情況導入。

老師提問:

1、 能用一句簡明的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2、 孩子,你認為該不該送?

學生思考後,交流。

二、整體感知。

由於學生意見不統一,請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思考:

《父母的心》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學習本文采用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筆法,把故事寫得波瀾起伏,曲折動人。

2、理解小説表現的深刻主題,即天下父母對自己子女的一顆崇高的愛心。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情節的曲折性。

2、難點: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學習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汪洋中的船,永遠惦念的是港灣;高飛的倦鳥,始終牽掛的是故林;天涯的遊子,無盡思念的是親情。再優越的條件,也割不斷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情愫!這種動人肺腑的親子之愛正是日本傳統文化的精粹,讓我們共同欣賞一個平常但催人淚下的故事——《父母的心》

二、自讀感知,整體把握

1、走近作者。

2、積累字詞:襤褸( )( )

失魂落魄:

無精打采:

如數奉還:

3、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學生討論、交流。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

2、分析人物形象:文中分別用了什麼刻畫人物的方法?寫了幾個人物?概括其形象。

3、語言訓練:

(1)完成課後練習第二題。

(2)本文語言細膩、深沉且藴含深刻,文中哪些話語最讓你感動,有感情的讀出來,並説一説為什麼使你動情?

4、深入理解父母之愛:積累收集反映父母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等,互相交流。

四、總結歸納:

1、這篇文章講述 。

讚美了 的感情。本文的感情基調是 。

2、寫作特點:(○)(1)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

(○)(2)濃濃的愛心中隱含着淡淡的哀怨。

《父母的心》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體會文中父母“濃濃的愛心,淡淡的哀怨”。

2、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

教學設想:

1、整體感知課文,引導學生理解“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特點。

2、課前佈置學生交流影片《媽媽,再愛我一次》,思考:媽媽送走了兒子,是不是代表她不愛兒子了,準備課堂交流,以感受父母的愛。

3、課後收集反映父母關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等,收集到積累本上,準備課堂交流。

4、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的現代小説家川端康成寫的一篇小小説。作者懷着淡淡的哀怨,描寫了在一艘輪船上發生的至親至愛的故事,優越的條件,割不斷父母對子女的情素,動人肺腑的親子之愛正是日本傳統文化的精粹——平凡的故事,催人淚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創設情境:文章的題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請讀文章後補充:父母的心是——(小組內交流、補充、完善,再全班交流)

1、圍繞“父母的心”設置了哪些畫面?你能否用一兩句話寫出“那位父親”和“那位母親”的心理?

2、你認為文中哪個畫面最感人?請簡述理由。

3、總結明確:作者就是這樣用曲折的情節一波三折的展示了人物鮮明的個性特點,表現深刻的主題思想。

三、合作交流,理解課文(感受父母對子女濃濃的愛)

1、教師組織交流:文中不送走子女是愛,那麼《媽媽,再愛我一次》中媽媽送走了兒子,是不是代表她不愛兒子了,請談談你的看法。

2、有人認為兩口子“寧願一家六口餓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簡述理由。

3、總結交流評價:愛是什麼?

四、拓展延伸,合作積累

1、用“鮮花、果實、風華正茂、飽經風霜”四個詞語中的任意三個,創設情境寫一段完整的話,不少於50字。

(提示:可結合日常生活中父母對自己的愛的表示)

2、課後你收集到哪些反映父母關愛子女的故事、諺語、格言、民謠、詩歌?

選出其中最適合送給你母親的諺語、格言、詩歌,並説明理由。

五、佈置作業

1、制一張卡片送給父母,以表達對他們的理解、感謝,主題自定,可提上收集的格言、詩歌等。

2、設想一下,這一家人在團聚以後遭遇如何?續寫一故事。

板書設計

父母的心

要求送孩子時猶豫不決,要求商量

送走長子時條件優越,減輕負擔

次子換回長子時

難捨長子,想法換回

女兒換回長子時

難捨次子,設法換回

要回女兒時難捨女兒,決意不送

《父母的心》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能體會父母親對兒女的深情。

2、能聯繫生活,對文章內容及感情進行拓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由檢查昨天佈置的預習情況導入。

老師提問:

1、 能用一句簡明的話概括本文的內容。

2、 孩子,你認為該不該送?

學生思考後,交流。

二、整體感知。

由於學生意見不統一,請同學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課文,思考:

出示.課件:

1、 用“圈點法”圈出父母在不同情況下的神態變化的詞語。

2、 根據父母的神態變化,你覺得他們是怎樣的父母?你是如何看待這樣的父母的,並説出理由?

3、 為何父母最後還是沒有把孩子送掉?這説明了什麼?

學生讀課文,然後各抒己見。

小結:通過對文本的理解,我們體會到父母對孩子的愛。這種至愛親情是任何東西都替代不了的。再優厚的物質條件,也是不可能動搖這份天下最誠摯、最濃郁的感情的。

老師再講一個發生在自己母親身上的真實事情:我的母親今年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回家母女聊天時,母親都會重複這樣一個故事。母親小時侯家裏姊妹多,家境貧困,她的父母把她送到鎮上一個比較富有的人家。但是母親一逮着機會,就會偷偷地逃回家,每當回到家時,見到自己的兄弟姐妹時,那個親熱勁甭提有多高興了。可是好景不長,被自己的父母發現後,馬上就被送回“鎮上的那個家”。無論母親如何哀求,如何掙扎,都無濟於事。雖然母親也看到父母的眼淚,但每次她的父母都會咬緊牙,把她送回去。每次講到這兒,都會老淚縱橫。我知道,這將是母親一生的痛,是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痕。因此,我覺得把自己的孩子送給別人,這種行為是不應該的。這對孩子的一生都將造成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三、拓展延伸

同學們看手中的補充資料《母愛無言》,閲讀後,思考:

1、文中主要寫了哪兩件事情,分別體現了什麼?(用一句簡明的話概括)

2、聯繫課文,看看兩文有和相似點?

3、聯繫自己,你想對自己的父母説些什麼?

閲讀後思考交流。

四、情感昇華

自古以來,有很多文人讚揚這種父母親情,請同學們把已經收集到的有關這方面的名言、諺語、格言盡情地展示出來。並談談你最喜歡的一句是什麼?

同學交流,明確。

請同學們用手中智慧的筆,以你喜歡的文學樣式,學學古人,寫一段話,來頌揚這種淳樸美麗的情感。

學生先自寫,然後小組交流,按組推薦一至二篇,上台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並説出推薦的理由,然後請同學點評。

《父母的心》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從文本出發,讓學生較為深刻地理解和體會文中父母的深切的愛子心。

2、讓學生體會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節設置。

3、通過學習本文,讓學生進一步瞭解小小説的這種文體。

教學重難點

體會並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愛子之心。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學習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請大家和我一起讀讀課題(“心”字重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閲讀全文,然後複述故事(複述要詳盡)

2、在掌握了故事情節後,我們能不能把它歸納得更簡潔些?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

2文章中的這對父母幾次送出孩子,又幾次後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題

1、我就有個疑問了,這對父母為什麼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1貧窮到無法養活孩子

2希望孩子以後能過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體現對孩子的愛,這對父母又為什麼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1他們是不是那種隨意爽約的人?

2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實際隱藏着父母什麼樣的感情?

③這種深切的不捨之情,你能從文中的哪些詞句中看出來?

④為什麼會眼含熱淚,難割難捨?

⑤無精打采的原因是什麼?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麼?

⑦加上痛哭失聲,這一連串的詞語呈現出一個什麼樣的順序?

12、父母的心在理智與情感中煎熬

現實:過上好日子——送

情感:萬般不捨——不送

四、品味結尾,引發思考

1、請一位同學讀結尾,看看哪些詞語應該重讀。

2、它有什麼含義需要重讀?

3、看到他們一家人團聚,大家是否感到高興?

4、小小説的結尾常常有兩種形式,一是出人預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無窮。本文屬於第幾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