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數學教案(集錦15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3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集錦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高有矮;知道;通過操作學會比較物體高矮方法;知道物體的高矮是相對的。

通過猜想、驗證、下結論等環節,讓學生經歷探究的全過程,初步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比較的方法。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身邊物體的比較,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重點難點

在比較過程中,差別不明顯的,要利用數量進行刻畫,在比較。

教學方法

互動式教學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歡柯南嗎?柯南抓壞人可厲害呢,為什麼呢?因為他觀察事物非常仔細,細小的差別也能看出。今天我們就學習他這種細緻入微的觀察精神,看誰觀察最仔細!

活動二:觀察主題圖

出示主題圖

觀察圖,和同桌互相説一説圖上有幾個人,他們在幹什麼?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你怎麼知道是在路上?你怎麼知道是盲人?

把圖上的三個人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麼?

他們三個人中,誰高,誰矮?(比較後板書:高矮)

圖上的兩個小朋友,又是誰高誰矮呢?

活動三:遊戲

指名兩個身高相差不多的學生,讓學生猜一猜誰高誰矮。有什麼方法知道誰猜到了?

學生可能説出以下幾種方法:

①請兩位同學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讓一個學生踮着腳尖比)引導學生髮現不公平。從而讓學生明白,事物的比較要在同一起點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別請兩位同學到牆邊站直,在牆上劃一劃。

通過驗證誰猜對了?

開講激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動畫人物--柯南導入,激發學生的興趣。

既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又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

聯繫生活實際,在引導學生比較了圖中人物的高矮之後,讓學生自己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比較?讓學生明白比較是從生活中得來的。學會比較的方法後,又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進行比較。

活動四:如何比一組學生的高矮?

選一組學生上來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後説出誰,誰最矮。

選中間的某一位學生,讓學生説一説這位學生比誰高,又比誰矮。

活動五:做一做

第16頁的第1~4題,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想的。

活動六:練一練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學生獨立解題的基礎上,組織他們進行交流。

活動七:總結全課

活動八:下課

每個小組從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説一句話(如我在小組中,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離開教室。

讓同組的同學互相比較高矮,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人人蔘與,激勵人人成功。

小學數學教案2

一、複習

1,先着重讓學生説一説複習題中各題的運算順序,並直接口算出得數.

2.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新課

1.教學例

教師:剛才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口算出得數.為了便於看出運算順序,從現在開始,我們學習兩步式題的脱式運算.

接着教師出示例l,説明脱式的書寫格式.

教師:兩步計算的式題,脱式時要先在原題下面的左邊寫=,再在=的後面寫第一步運算的結果35,還沒進行運算的部分+5要照抄寫下來;接着對齊上面的=在下行寫 =,在=的後面寫第二步運算的結果.

然後,讓學生做做一做的習題.

教師巡視,看學生的書寫格式是否合乎規範,對書寫不規範的要幫助改正。然後共同訂正。2、教學例2.

教師出示例2.

教師:這兩個算式各含有哪些運算?它們有什麼相同的運算?(有加、減和乘法運算;它們都有乘法運算,)

教師:在沒有話號的算式裏,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後,都要先算乘法

小學數學教案3

教材簡析:

圓是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領域裏最後教學的一個平面圖形,也是教學的惟一一個曲線圖形。學生對平面上常見的直線圖形的認識經驗將有助於學生對曲線圖形的認識,這也是學生對平面圖形認知結構的一次重要拓展。通過圓的教學,本單元在教學圓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還通過化曲為直、等積變形這些方法與手段,進一步發展轉化的策略和推理能力。全單元的教學內容分成四部分編排,本節課教學第9397頁圓的形狀特點以及圓心、半徑和直徑的認識。教學中採用由表及裏、逐步深入,來體驗圓的特徵。例1通過説圓、畫圓、感

受圓與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的不同之處。教材裏沒有直接指出圓是曲線圖形,把機會留給學生體驗和交流。這樣,學生在直觀認識圓的基礎上深入了一步。例2通過用圓規畫、用尺量來教學圓心、半徑、直徑,使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圓心、半徑、直徑的概念。例3安排學生通過畫、量、折等活動,深入體驗圓的特徵。練習十七在安排練習基礎知識的同時,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圓,開展數學思考,發展空間觀念。

特別説明:由於本屆五年級學生還沒有使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有關軸對稱及平移,旋轉的內容無法涉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圓的特徵,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相互關係。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以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活動的意義和作用。

教學重點:認識圓及其特徵,讓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畫圓。

教學難點:畫圓,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和解決有關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紙圓、剪刀、線繩、尺、圓規、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圓

1.課前交流:略

2.導入新課:

(1)(指着物體上的圓)這種形狀叫

(2)生活中你在哪兒見過圓?

二、自主合作,初步認識圓

1.畫圓。

(1)學生藉助物體畫圓。

(2)用圓規試着畫一個圓,然後組織學生交流用圓規畫圓的方法:定長、定點、旋轉一週。

(3)用圓規規範地畫圓、剪圓,讓學生再次感受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4)比較得出: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

2.認識圓的特徵

(1)認識圓心、半徑、直徑

①觀察剪下來的紙圓,組織學生在交流中認識圓心,並知道常用字母0表示。

②通過讓學生折圓,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圓心的特徵。

③通過讓學生畫一畫、比一比紙圓上的摺痕,交流有什麼發現,從而認識圓的半徑和直徑的概念。

(2)認識圓的特徵

①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索圓的有關特徵。

②完成填表題和判斷畫圓,讓學生知道圓的大小和半徑或直徑有關。

③教師小結有關內容。

三、聯繫實際,初步應用圓。

1.廣場花壇噴水裝置的設計,如果你是設計人員,噴頭放在哪裏?噴水距離應滿足什麼條件?為什麼?鞏固圓心的作用。

2.車輪為什麼要設計成圓的?車軸為什麼要裝在圓心?

3.這是一個球場,要在中間畫這樣一個圓要用哪些工具?怎麼畫?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錶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和大約幾時。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對策:讓學生通過撥一撥、畫一畫、説一説等活動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認識整時數和大約幾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正好有一段動畫片,想不想看?

在這段動畫片裏有一樣物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請你們邊看邊找,比一比,看誰能第一個把它找出來。(課件播放動畫片)

2.指名彙報,公佈正確答案:鐘錶。

3.提問:你知道鐘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處嗎?學生介紹

4.揭示課題:鐘錶在生活中有很多用處,它能告訴我們時間,幫助我們利用好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鐘錶”。出示課題。

【開課伊始,從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畫片入手,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讓學生説説鐘錶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做好了學習新知識的心理及能力上的準備。】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組織探究,認識鐘面。

(1)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小鬧鐘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真漂亮!向同學們展示一下吧!(學生之間互相欣賞各種式樣的鐘表)

(2)師:無論什麼式樣的鐘,都有一個鐘面。仔細觀察你的鐘面,看看有什麼發現?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彙報:誰來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用教具鍾演示:12個大格,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板書)

由學生介紹時針和分針。

提問:怎樣區分時針和分針呢?

每人在自己的實物鐘上指出“時針”和“分針”給同桌看。

(3)師:下面請你們撥動你的小鬧鐘,看看還能發現些什麼?小組交流

指名彙報:時針和分針同時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樣快的……

(4)師:老師這兒也有個鐘面(課件出示一個空白鐘面)。

提問:這個鐘面完整嗎?再給它加上些什麼才算比較完整?

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上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

2.認識整時。

(1)指着剛剛添加完整的鐘面,提問:這個鐘面上的時間你認識嗎?你是怎樣認出是3

時的?(學生介紹認識整時的方法)

(2)出示5時的鐘和表,提問:這隻鍾和這塊表上表示的是幾時呢?怎麼看出來的?

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幾時。

(3)出示電子鐘,提問:你知道這個是什麼鍾?這個電子鐘錶示的是幾時呢?怎麼看出來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樣表示時間的?

小結:圓點後面兩個零,前面是幾就幾時。

(4)師撥鐘面,指名口答。

(5)請你撥一個你喜歡的整時,讓同桌的小朋友來認一認。同桌活動集體反饋時根據學生撥的整時讓學生説説當時一般在做什麼?

3.認識大約幾時。

(1)教師撥鍾(5時整),提問:這是幾時?再撥(5時過一點),提問:這又是什麼時刻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討論最佳答案。再撥(5時不到),提問:這個時刻怎樣説比較合適呢?學生口答並説明理由。

小結:幾時不到和幾時過一點我們都可以説成“大約幾時”。

(2)出示“7時不到”“7時剛過”“7時整”三個鐘面,指名認鍾並説明理由。

(3)交流活動: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小鬧鐘撥出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可以是整時或大約幾時)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師,介紹一下自己撥的時間,並説明此時此刻自己一般在幹什麼。

【設計這一環節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通過觀察、撥鍾、小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動等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去獲得新知。】

三.實踐應用,鞏固內化。

1.畫一畫。“想想做做”5。

丁丁聽説我們小朋友今天學習了認鐘錶,想出示幾個鐘面考考大家,可沒想到他是個小馬虎,畫出的鐘面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個鐘面,依次指名説説缺少什麼。

你能幫幫丁丁,把這幾個鐘面補充完整,並且使鐘面表示的時間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時間嗎?學生完成,集體評議。

2.議一議。“想想做做”6。

課件出示:有一天,老師聽到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一件和時間有關的事,小明説10時的時候他在上第二節課,小麗説10時的時候她在牀上已經睡着了,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小結:原來一天之中,上午有個10時,晚上也有個10時。

3.説一説。課件出示:上午時,中午時,下午時,晚上時。

讓學生根據這幾句話填上合適的時間,並説説當時自己在幹什麼。(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力求聯繫生活實際,注意加強趣味性,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時的概念。】

四.課堂總結,拓展開放。

週末的時候你們一般都做些什麼呀?

請小朋友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張週末的“作息時間表”,合理的安排好時間,渡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設計“作息時間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課本第77~78頁(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參與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中,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2、在學生實際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結論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探究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學具準備:每人1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出示長5釐米、寬15釐米的長方形,邊長3釐米的正方形)

(1)這兩個分別是什麼圖形?為什麼?

(2)動手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正方形的邊長。

2、面積和麪積單位

(1)什麼是面積?請生摸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是什麼?

(2)同桌合作,動手測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在桌子上用1平方釐米的面積單位有次序地將長方形和正方形擺滿)

(3)彙報結果

二、新課

1、導入

上面用面積單位測量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但要測量黑板、草場或更大的地面面積,使用面積單位一排一排的實際測量行嗎?今天就尋找一個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規律,推導出計算公式。

2、猜想

請仔細觀察剛才擺的面積單位,沿長邊擺了幾個?長是多少?沿寬邊擺了幾個?寬是多少?你發現了什麼?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3、驗證

同桌合作,完成課本第77頁例2的(2)

觀察比較,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

4、概括

(1)長方形的面積等於________

要用公式計算長方形面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2)想一想:同桌討論

正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

三、鞏固

1、完成課本第78做一做

2、完成課本第79頁1、2、3、4

四、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6

認識直角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説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説明什麼角是直角。然後讓學生通過摺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後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

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麼?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和邊。

2、説一説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和複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鋭角和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和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麼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和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和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説。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説一説,這堂課你認識了什麼圖形?學會了什麼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後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後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於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繫,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效果不錯。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學目的:

1、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小數點搬家”這一童話故事,使學生探索出小數點向左、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能夠應用這一規律計算小數乘除法。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小數點搬家” 、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老師這裏有三張卡片(出示三張寫有100的卡片),你能在適當位置添上小數點,使這個數最大嗎?(100.)最小呢?(1.00)還可以是多少?(10.0)小數點位置不一樣,它們的大小也就不一樣了。是呀,小數點真重要,今天我們就來探討有關小數點方面的知識(板書:小數點搬家)看了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麼?(生答)帶着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山羊快餐廳。

二、童話激趣,發現變化。

1、出示三張情境圖:同學們,請看屏幕,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講述,老師隨機板書:4.00元、0.40元、0.04元。

2、提問 (1)這些小數的實際價格是多少?生説,師板書。(2)請同學們認真觀察4.00、0.40、0.04小數點的位置有什麼變化?它們的大小又有什麼變化?請你們在小組裏討論一下吧。

3、小組彙報:

彙報交流,師適時板書:

小數點 大小變化

向左移動一位 縮小10倍(縮小到原來的 )

向左移動二位 縮小100倍(縮小到原來的 )

向左移動三位 縮小1000倍(縮小到原來的 )

……

4、來了這麼多客人,山羊真開心呀,可月底一算,虧本了,熱心的小數點知道自己闖禍了,趕緊往右搬家,請想一想:小數點向右移動小數的大小有什麼變化?小組討論後完成課本40頁“試一試”。

小組合作討論之後,全班交流。

從而得出:小數點向右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6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1~5各數,建立初步的數感。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4.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4~16頁

教、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1~5的數字卡片、點子圖;學生準備1~5的數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

教學設計

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1.師:小朋友們,你去過動物園嗎?你們瞧,(課件演示)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老師和同學們來到了野生動物園。(課件出示14~15頁主題圖),這裏有這麼多可愛的小動物!跟你的小夥伴講一講,你看到了什麼?分別有幾個?

[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情境“野生動物園”激發兒童主動探究的慾望。]

學生小組內交流,並且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交流中,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類型分類數數,並且進行有序觀察。

[通過教師參與,滲透分類觀察的方法。]

2.學生彙報。

3.老師根據彙報情況適時把卡片1~5貼在黑板上進行認讀。

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並擺在桌子上。

[通過小組交流、認讀數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數字卡片等活動,逐步抽象出數。]

反饋實踐

1.談話:老師説一個數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來嗎?你還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嗎?

[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擺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本含義,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2.談話: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請告訴你的小夥伴你是用哪種方式來表示這個數的。

3.同桌之間考一考,教師參與到個別組的活動中。

感知數的順序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

課件演示,學生跟着擺。

學生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怎麼得來的?再擺1個得到幾個?

……

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通過親自擺一擺,讓學生感知每一個數都是在前一個數的基礎上添1得來的。]

2.整體感知。

a.出示點子圖,你來給它們5個排排隊。

請兩名學生上台擺,其他學生在下面自己動手擺。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的:

1、 通過問題解決,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能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2、 教師尊重學生獨特的思考,並促進學生的擔出問題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有自己學數學的興趣。

3、 理解湊+法的含義。

4、 在遊戲中培養與人合作的觀念,並且有互相謙讓的合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湊+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每組一份小棒,教師的牛奶瓶及數學遊戲中卡片。

教學方法:合作學習是增加學習氛圍,促進學生思考和計算。

教學步驟:

一、創設情況,提出問題

教學首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

1、 小芳家很窮,小華送給小芳一些牛奶,小冬也送小芳一些牛奶,你想知道牛奶有多少瓶?

2、 魚缸有金魚8條,又買來9條,一共有金魚幾條呢?

你知道牛奶有幾瓶,金魚有幾條呢?這些都是數學問題,你想解決嗎?你想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組織小組活動)

二、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問題提出之後,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並加以解決。

1、9+5 (1)數數法

(2)9+5=14

(分小數湊大數)

(牛奶瓶表示)

(3)9+5=14

(分大數湊小數)

(牛奶瓶表示)

(4)9+5=14

看見9就-1

2、8+9 你喜歡用什麼方法,説説你的理由。9+5的計算,是組織交流後共同解決,7+9的教學層面就在學生獨立思考並完成一些嘗試後接受了交流的結果,一些機靈小朋友在交流的基礎上舉一反三,能有新的想法,在彙報後就進步,進一步嘗試,也就是鞏固階段。

3、試一試。

9+3 7+9

可指名8至10位同學板演,不是機械段,而且學生對方法最終選擇的體現和最佳方法的呈現,對湊+法要進一步落實。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在此階段是學生自主實踐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體現。

1、p73 完成書本內容。

題2,原有金魚9條,現又有8條,一共有幾條?

看圖應用題(仔細觀察,説一説圖示,然後獨立完成)

2、9+1+5 9+1+3 9+1+8 9+1+9

9+1+6 9+1+4 9+1+7 9+1+19+1+2 9+1+0

鞏固湊十法

3、數學遊戲:

遊戲可以小組形式組織學生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4、課外作業:

繼續上課的數學遊戲。

課後評析:

小學數學教案10

一、教材分析:本單元有着承上啟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級的表內乘、除法及三年級的一位數乘多位數、除法豎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2)它為學生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學習除數是多位數的除法奠定了紮實的知識和思維基礎。

學生學習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筆算”的順序進行編排的。因此,本單元分兩個小節:先學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學筆算除法(也含估算)。這樣編排,和三年級上學期“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結構是一致的,體現本套教材在邏輯結構上的一種對稱美,易於廣大師生從橫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間的聯繫,以及學習方法上的遷移。

二、單元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一位數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使學生經歷一位數除多位數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小學數學教案11

在本次活動中,學生將綜合應用圖形、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在探索實踐中體會數學的價值與應用,是培養學生初步數學意識的好教材。能培養學生多動腦、勤思考的習慣,增強學生學數學、愛數學、愛數學的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3.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點:

學生能夠綜合應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屏幕顯示:小明家搬新家,媽媽讓小明自己設計自己的卧室。星期天,小明要和媽媽去買地磚,去之前小明要做些什麼準備呢?

生:應該知道小明的房間有多大?

生:從屏幕上看小明的房間是長方形的,那小明應該量一量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米?

師屏幕顯示:小明的新房間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

師: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算算他的房間有多大嗎?

生:34=12(平方米)(師板書)

師:買多少地磚?怎樣鋪呢?現在就讓我們和小明一起來討論鋪地磚的問題。(板書課題)

【利用課件顯示小明卧室要鋪地磚的情景,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好數學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由學生自己討論買地磚前應做的準備工作,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提出問題

師:小明一家來到裝飾城,小明逛了一圈,看到了很多漂亮的地磚,小明經過認真的挑選,再三權衡,最後剩下兩種地磚(課件出示兩種地磚)

師:現在小明無法取捨,同學們,你們能幫小明拿拿主意嗎?

生討論後彙報出:先分別算算用兩種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選擇便宜的一種。

(二)解決問題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幫小明選便宜的地磚鋪卧室

生分組討論

1.所需40釐米40釐米地磚的數量及所需錢數

2.所需30釐米30釐米地磚的數量及所需錢數

3.比較選哪種便宜

生彙報交流

問題一:用邊長為40cm的正方形地磚鋪滿整個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方法一

43=12(平方米)=120000(平方釐米)

4040=1600(平方釐米)

1200001600=75(塊)

875=600(元)

方法二

4040=1600(平方釐米)=0.16(平方米)

10.16=6.25塊

43=12(平方米)

6.2512=75(塊)

875=600(元)

方法三

解:設至少需要邊長為40釐米的地磚x塊。

4040X=4310000

X=75

875=600(元)

問題二:如果要用邊長為30cm的正方形地磚,那麼鋪滿整個房間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元?

(用同樣的方法求出至少需要邊長為30釐米的地磚的數量以及錢數)

問題三:用哪一種地磚鋪地面便宜些?便宜多少元?

生會很快答出用邊長為30釐米的地磚便宜,便宜了70元。

【創設出買地磚時出現的取捨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需要解決的問題。再由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終解決問題。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揮。】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1.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生獨立完成後彙報)

2.有一塊長方形田地,長100米,寬80米,在中間築兩條如圖所示(圖見課件)的路,路寬3米,那麼剩下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生彙報後,課件驗證)

3.李伯伯去年修建了一塊1公頃的正方形花圃,今年要擴大規模,把花圃的邊長再增加50米,每平方米需要栽花木幼苗5棵。今年比去年多栽花木多少棵?

(獨立完成後,同桌交流,再彙報)

【在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後,進行交流,給所有學生都留有足夠的思考的空間,能達到較好的練習效果。】

四、總結與評價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這節課上自己表現的怎麼樣?你認為誰表現的最好?

師:孩子們,這節課,你們積極動腦,解決了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老師還相信只要你們善於觀察、勤於動腦,一定會解決更多的數學問題!

【總結全課時,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三個方面談收穫,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同時讓學生評自己、評他人,以培養學生評價能力,增強競爭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12

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高山鎮奮進礦校:谷旭晶

一、教學內容:《年、月、日》。

二、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時間單位“年、月、日”的有關知識。

2.通過觀察討論、自學課本、實踐探索等活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3.結合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獲得較長時間觀念,即年、月、日的認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其中發現並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

1、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採取“引導--探索--發展”這一教學模式並利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本節課的教學。

計算機課件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採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使教學目標 更完美地體現。另外,電腦軟件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可以將教師的思路和策略以軟件的形式來體現,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是電化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還處在發展中,同時我希望通過這堂課拋磚引玉,促進電化教學的發展。

2、學法:

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創造疑問,學生想辦法解決疑問,通過教師的啟發點撥,學生以自己的努力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隨時對所學知識產生有意注意,努力思索解決疑問的方式,這才使自己的能力通過教師的點撥得到發揮。體現了素質教育中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景 (歌曲導入 )

課件出示過生日的場景音樂動畫(生日歌伴隨Flash動畫)。通過提問你知道自己的生日嗎?引出課題並板書。

<二>、自主探究:

1、尋求年、月、日形成的原因。

2、認識年曆

這是一張20xx年年曆卡,這年曆卡里有許多關於“年、月、日”的知識,請同學從年曆中尋找思考題的答案。(出示問題,分組探究。)

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都相同嗎?有幾種情況?

一年中有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份有多少天?

説明:我們把有31天的那個月叫大月,有30天的那個月叫小月,二月是個特殊的月份。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3、記住大月、小月

哪個月是31天?哪個月是30天?怎樣記住一年的大月、小月?

(1)左拳記憶法

課本上介紹一種好的方法,可以在左拳上數。怎樣數呢?請同學們打開書45頁,

看下面的一段話:“可以像┄┄”(老師組織,指導學生邊看書邊數)。投影出示左拳圖,指着左拳圖,帶着學生一起數。

鞏固提問:拳上凸起的地方表示每個月有多少天?凹下去的地方表示每個月有多少天?哪個月除外?

(2)兒歌記憶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帶領學生讀兒歌。

6、師生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年月日, 提醒學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7、出示練習題讓生完成。

8、出示課堂檢測,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三>、佈置作業:課本46

頁第4題.

板書設計 :

年 月 日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30天:4月、6月、9月、11月。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生掌握用除、乘兩步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2、理解題裏的數量關係

過程與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與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1、乘、除兩步運算的方法。

2、理解數量關係。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例4主題圖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

出示例4。

兒童商店情景圖

誰能説一説這幅圖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買3輛小汽車。

2、合作探究。

小明説:“我想買5輛小汽車。”

小紅問:“你應付多少錢?”

要求應付多少錢怎樣來計算?小組討論

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列式計算:12÷3 =4(元)

4×5 =20(元)

做一做:

請學生説圖意

每6盆花可以擺一個圖案,用這些花可以擺多少個圖案?

你還想提出什麼問題?説給別的小朋友聽聽,然後獨立寫出來。

二、鞏固練習

1題:出示礦泉水圖

指名説圖意、提問題、列式計算。説一説是怎樣想的。

2題:説圖意、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3題:氣球圖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三、。

板書設計

12÷3=4(元) 4×5=20(元)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案例:“認識平面圖形”

[背景分析]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佈局和形式無不體現數學中美的因素。我們有些學生不能把數學與美聯繫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我們數學美育教學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很多地方體現了數學的美,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獲取知識,開發智力。

認識平面圖形這一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引出的數學內容,都是來自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學生已有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繪畫圖形,能夠使學生在愉悦的學習、直觀地認識、辨認、區分這些圖形的同時獲得對簡單圖形的美的體驗,並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畫一畫各種圖形,直觀而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徵,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與創新意識,以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悦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係,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上課一開始,播放優美、輕快的音樂)

師:小朋友們,今天早上的空氣多新鮮呀。可愛的小雞們也跟小朋友們一樣早早地起牀,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尋找食物,瞧!他們找得多高興啊!(多媒體動態演示)你們看,這幅圖漂亮嗎?

生:漂亮。

師:漂亮在哪裏呢?為什麼覺得它漂亮啊?

生:因為它有很多種顏色:有綠色、紅色……

生:因為它畫了大樹、房子、太陽……

生:它有很多種形狀,有圓圈、有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很會欣賞畫,老師也覺得漂亮,這些圖畫裏頭有我們的數學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的樣子和名字嗎?

生:想。

二、動手操作,誘導美。

師:其實,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創造出這些美的圖形,先請大家從學具袋裏任意拿出一個正方體,把它按在紙上沿着底面畫一個圖形,看看在你的筆下可以變什麼樣的圖形?(邊示範邊説明)

(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從長方體的底面畫出來的圖形是什麼樣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師: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樣子的圖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師:沒錯,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還有一點這個小朋友沒有説,正方形的四條邊也都相等。我們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我們就叫正方形。老師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們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説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大家再拿出任意一個長方體和圓柱,也沿着底面畫畫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説圓柱底面畫出了圖形?

生:圓柱可以畫出一個圓圈。

師:圓柱畫出了一個圓圈,你們同意嗎?(同意)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不把這種圖形叫做圓圈,我們有更好聽的叫法,有誰知道嗎?

生:圓形。

師:對了,像這樣子很圓滑,沒有角的圖形我們叫它圓形,你們記住了嗎?(全班齊讀:圓形)那長方體又畫出了什麼圖形呢?

生1:我畫出了一個長長的,方方的圖形。

生2:我畫出了正方形。

師:我們請這兩位小朋友上來展示一下他們畫出來的圖形好嗎?(好)你們看,他們畫出的圖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長長方方的,一個是四四方方的。

師:為什麼同樣是長方體,他們畫出的圖形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用什麼樣的長方體畫出來的好嗎?(請學生把運用的長方體拿上講台展示)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來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這個我們把它取名叫“長方形”,這就是它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和正方形説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接下來輪到球了,它能畫出什麼圖形呢,小朋友們想試試看嗎?(想)

(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得時候,你們發現什麼困難沒有?

生:球很難畫,我畫不出來。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朋友們用球來畫圖形很難畫出來,所以現在暫時球沒有辦法畫出什麼樣的圖形,但是等到高年級的時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辦法畫出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

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名稱找對應的圖形)

師: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用掌聲給自己鼓鼓掌。(拿出三稜鏡),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畫出一個新的圖形。(教師畫)它就是你們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師總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四個新朋友,他們是誰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四個好朋友和我們昨天認識的立體圖形不一樣,他們住在平面圖形的王國裏,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尋找美。

師:認識了這四個朋友,它們還委託老師另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要把這些智慧星送給認真動筆表現出色的孩子,你們商量商量要獎給誰?

生(興奮地討論着,給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師: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已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幫它們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訴你身邊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幫老師來完成這個任務?

生:(爭着搶着説,教師指導補充)課本的封面是長方形,飲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師圓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師:我們重新再來看這幅圖。(電腦逐一顯示各種圖形,學生説它們各自的名稱。)

四、遊戲鞏固,創造美。

(1)找一找,練習一第3題。

(2)拼一拼,練習五第4題。

(3)引導學生用這四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其他的,拼好的進行全班展示,並給矛獎勵。

(4)畫一畫,用學過的這些圖形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得漂亮得,老師給他簽名,並送給一朵小紅花。

五、課堂小結,表達美。

師:今天,你覺得我們的課堂美嗎?美在哪裏?

生:美,因為我們可以拼很多畫也可以畫出很多畫。

師: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畫,畫出的畫很漂亮,很有創意,回家的作業就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看,説給他們聽,美在哪裏。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以美激趣。

鮮豔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故事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本節課教學,我就創設了如下情境:以“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導入,通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説説漂亮在哪裏”,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接着讓學生通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並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迴歸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於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尋找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積累,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積極評價——以美育德。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對學生來説,學生記憶猶新,激情高潮。為了迎合低年級學生的好表揚心理,我承讀了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如掌聲、小紅花、智慧星等,以無聲、有聲的方式對學生及時評價,營造舒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制小學數學第六冊第六單元《梯形的認識》

設計理念:

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關注學生的需要,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數學活動是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教學目標:

1、觀察梯形的特點,概括歸納出定義,並且知道各部分名稱;通過動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徵;並對所學四邊形進行建構,能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觀察、歸納概括、動手操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動手操作、討論、歸納等活動獲取新知,對知識進行建構,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悦。

教學重點:

經歷探究的過程,獲取新知,親身經歷知識的再現過程。

教學具 :

實物投影、剪刀、一張16k白紙、等腰梯形紙、量角器、直尺、三角板、一組梯形的題卡等。

教學過程:

一、從經驗出發導入新課。

通過收集展示學生課前所畫的各種四邊形,並結合生活實例引入課題。

(評析:學生對梯形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整理,為後面進行四邊形的建構奠定基礎。)

二、從需要出發合作探究。

1.瞭解學生的需要

師:憑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們想從哪些方面認識梯形呢?

預設:生可能從以下方面回答:

(1)定義

(2)各部分名稱

(3)特性

(4)特徵

……

師:那我們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麼樣的圖形是梯形。

(評析:學生已經學過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對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這樣教學以關注學生需求,教師可就着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是教師跟着學生走,而不是教師拽着學生走,學生跟着教師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義

學生選擇老師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組梯形的題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獨立思考,再以小組彙總意見討論。(學生以組討論,教師巡視,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去。)

組織小組彙報交流,預設:小組可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1)通過數一數、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圖形是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四個角、四條邊、四個頂點”等特點歸納為“四邊形”

(2)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引導學生把兩句話歸為一句話。

(3)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處理應變:提問:“只有”起什麼作用。

……

(評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以合作者、參與者的角色與學生一起研究討論,學生由於有前面學習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基礎,自己利用準備的工具和材料去研究梯形的特徵,教師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先自主探究,再合作交流完成學習任務。)

3.動手操作,創作梯形。

學生創作梯形,然後交流學生的作品及方法。

(評析:通過畫、折、剪等操作活動,學生更進一步掌握梯形的特徵。)

4.瞭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1)學生自學課本瞭解梯形各部分名稱,同桌拿起剛才剪的梯形指指各部分,並標出各部分的名稱。

(2)彙報交流,重點説説梯形的高在哪裏。

(3)學生把剪的梯形(標出各部分名稱的)貼在黑板上展示。

5. 觀察發現等腰梯形的特徵

(1)學生拿出老師給準備的等腰梯形,以小組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找一找這樣的梯形特殊在哪兒。

(2)彙報交流,互相補充,達成共識。

可能出現的情況:a兩條腰相等

b上面底角、下面底角分別相等

c 對角度數的和是180

……

6.知識建構

師:現在,我們認識的四邊形家族中又多了一個成員,你們能把這幾位成員間的關係想辦法清楚地表示出來嗎?

學生分類整理學過的四邊形,然後展示交流整理結果,組織互評,激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整理。

學生可能用集合圖表示或其他的方法表示。

(評析:通過對所學過的四邊形進行分類整理,學生系統整理掌握的知識。)

三、從興趣出發實踐應用。

1.玩一玩。

你能把等腰梯形只剪一刀就拼成一個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嗎?

(評析: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體現了玩數學的教學理念,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去。)

2.找一找,數一數。在下面的圖形中找我們學過的圖形,數數分別有幾個?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是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凡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要提示或暗示,凡學生能自己得出的,教師絕不要代替。

在教學設計中,注重了對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學生提供典型的感性材料,有目的地創設學生活動的空間,學生充分利用學具看一看,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拼一拼,説一説等操作活動,在猜想、爭論、驗證、互相補充中彙報交流、親自參與、親身感知、再現知識發展的過程,形成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髮展了自己的數學思想,學會進行數學交流,傾聽別人的想法,並且注重了學生對四邊形的建構,使其理清關係、形成系統、完整的認識。力爭始終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設了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