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在不變中尋變變中把握不變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W

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是第二學段的開始,標誌着學生步入了新的學習階段,是一個重要的提升,同時這個單元又和一學段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緊密相連。它的特殊位置決定了備課時要處理好過渡與連接、繼承與發展的問題,即在備課時,既要處理好教材新的變化,也要處理好教材的延續和發展,既要在變化中把握不變的規律,又要在不變中尋找變化的特點。

在不變中尋變變中把握不變教案

一、在變化中把握不變

三年級上冊作為新的學段的開始,教材當然會有較大的變化。與二年級下冊比較,增加了幾個新的欄目與要求,比如教材首次出現了綜合性學習、習作等。我們備課應該充分注意新的變化,採取新的措施,同時還要注意在變化中把握不變,尋找不變的語文學習規律,沿着兩年來已經形成的語文發展軌跡進行教學。

1.增加了綜合性學習,但切近學生生活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材編寫特點沒有變化。

這一單元,首次設計了以“課餘生活”為題的語文綜合性學習。從選題看,仍然強調來自學生生活,切近學生的實際,因此綜合性學習的專題與單元主題吻合,選擇“課餘生活”這樣的主題,使學生有巨大的綜合學習空間,利於學生自由充分地活動。同時,教材重視綜合性學習的可操作性,命題從第一課就開始佈置並提出要求,然後在第三課的課後進一步提供“綜合性學習提示”,為學生提供活動記錄表,給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方法借鑑。顯然,逐課給出新的要求並做指導,能降低第一次綜合性學習的難度,利於學生接受和操作。

我們在備課時,應充分把握教材特點,用夠教材資源,教學設計要努力營造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參與綜合性學習的興趣,廣泛地從學科內(聽説讀寫)、學科之間進行綜合,千方百計地增加全體學生自主實踐的機會,提高綜合性學習的語文效益。

2.增加了習作,但仍然強調書面表達的自主與彈性。

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安排的習作是中段要求的第一次習作,也是小學階段的第一次有專門要求的習作。這次習作選材寬泛,沒有規定習作的題目,只是提供了選材的範圍,即圍繞單元主題“課餘生活”來選材。習作是在組織了全組課文的學習,開展了豐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和口語交際課後進行,這樣使學生的習作材料較為豐富,能有效地解決三年級學生起步習作普遍存在的.無話可説的問題,因此編者較好地體現了降低習作門檻,減緩起步習作難度,鼓勵學生自由表達的思想。這與上一學段的“寫話”教學思想一致。這樣的習作編排,意圖還在於不給學生特別強調習作的形式,淡化習作的進入,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寫。

教材的第一次習作還給學生進行正確的習作目的的引導,有意識地告訴學生習作的目的是為了交流表達,因此要求學生把習作“寫好以後讀給爸爸媽媽聽,讓他們和我們分享習作的快樂”,對學生潛移默化地明白習作是表達交流才寫的,同時寫清楚了想説的話是很“快樂”的。

在備課時,我們要充分領會習作編排意圖,充分利用單元主題優勢,創設有利時機,打開生活的閘門,讓學生在隨意與自如中不知不覺地進入第一次習作,並在第一次習作就能享受成功,打破習作的神祕感,感受到習作的快樂。

3.增加了資料袋,但仍然保留了“我知道”、“寬帶網”的功能和特點。

新增的資料袋是幫助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而提供一些範式,對補充信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是有好處的。雖然欄目是新的,但是它實際上是在二年級下冊“我知道”、“寬帶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我們應該把“引導學生形成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納入我們備課的思考範圍。我們既要在備課中用好資料袋,又要在備課時考慮學生如何用資料袋,如何用資料袋的範式去舉一反三,提高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

二、在不變中尋找變化

進入新的學段,教材自然會發生一些明顯變化,這些容易引起我們的注意,可是我們卻常忽視看似沒有變的“變化”,而這些不變中的“變化”恰恰是新學段的新要求,是新的發展。

1.仍然重視識字教學,但不再只重視識字,詞語的理解運用得到突出的強調。

識字教學雖然不像第一學段是教學的第一重點,但是仍然重要。每課要求“會認”的字比上學段有所減少,但是要求“學會”的字卻有所增加,每課大約都在12個左右,同時加重了學習詞語的要求,強調詞語的理解感悟和積累表達,在課後附錄還首次單列了詞語表。因此我們在備課時當然不能忽略詞語的教學。備課中要尤其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語言環境來理解詞語,如《爬天都峯》中“爬啊爬,我和爺爺,還有爸爸,終於都爬上了天都峯頂”,這裏的“終於”就要結合課文內容來理解,結合具體語境來體會該詞表達了爬上峯頂的不易,並可以請學生試着用“終於”説話,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這個詞表達了“過程艱辛,結果不易”的含義。

2.仍然重視朗讀,但更強調理解內容,體會感情。

低段強調朗讀的正確、流利,而中段在原有基礎上把“有感情地朗讀”的要求有所強化,對理解內容的要求有所加深。如《金色的草地》,既要讀出感情,也要理解“草地的可愛,蒲公英的有趣”。

3.課後作業設計繼續強調學生學習自主,但更加突出合作學習,整體感悟的要求。

例如,二年級下冊最後一課《阿德的夢》和三年級上冊第一課《我們的民族小學》同為精讀課文,但是課後作文的要求差異較大。前者除僅有“會認的字”的要求外,只提出了“默讀課文。説説你心中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的課後作業;而後者的課後作業,除有“會認的字”、“學會的字”的要求外,提出了三個題目:“好好讀一讀”,背“喜歡的部分”;“讓我們交流一下讀後的感受”;“我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下來了,你抄了哪些?”顯然整體理解感悟的要求提高了,積累的要求增加了,學習方式在自主的基礎上更重視合作交流。

4.繼續重視積累,但對學生的自主發現和探究有了新的指導和期待。

例如在《語文園地一》中,雖然仍然重視積累,但是本單元更重視發現與探究,且要“發現”的語文特點難度更大,如“我的發現”中,“假裝──假日”“問好──好奇”……教材沒有直接呈現多音字,而是讓學生來發現讀音上的不同,探究多音字的特點,讓學生體會發現的樂趣。

5.仍然採取單元主題式組元,但是更強調單元的整合效益。

本單元與前四冊教材一樣,採用單元主題組元,但是這裏的單元主題更為集中,不僅僅是課文選材緊扣主題,還有較大的綜合性。從單元課文的選文,從綜合性學習的安排,從口語交際的組織,從習作的範圍,都緊緊圍繞單元主題,體現了單元主題的整合效益,力圖把單元資源充分用夠。同時在單元中注意了遞進加深和有序性,如綜合性學習,在第一課安排提出任務和要求後,每課有新的指導和要求。這樣,單元教學完畢,單元的材料就十分豐富和深刻,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習作都可以在其中廣泛採集素材,體現了整合的效益和計劃性。因此,我們備課一定要綜合考慮單元的備課,充分地使用好單元主題教學資源,要注意各課和語文園地是個教學整體,增強備課的計劃性和目的性,提高整合效益,千萬不能把課文備課完畢後再來單獨考慮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習作的教學設計。

──此文發表在《小學教學參考 語文》2004年7-8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