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6.41K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1

活動目標:

1、觀察、感知蠶豆花的外形特徵,知道蠶豆花的種子和果實是蠶豆。

2、喜歡蠶豆花,懂得要關心、愛護它。

3、初步瞭解其特性。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日常散步時觀察過蠶豆花;自然角內增添蠶豆種子。

活動過程:

1、尋找蠶豆花,引發幼兒觀察興趣。帶領幼兒到幼兒園內尋找像眼睛一樣的花,知道這種花的名稱。

2、觀察蠶豆花,會用語言相互交流。提問:蠶豆花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顏色的?它像什麼?(鼓勵幼兒大膽地表書自己的見解)蠶豆花的葉子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是怎麼長的?蠶豆花開在什麼地方?是怎麼開的?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蠶豆花好像一隻只小蝴蝶,也像人的一隻只小眼睛,他是一叢叢開放的,它的葉子的綠綠的,呈橢圓形,一根枝上長着許多片葉子。

3、幼兒自由地欣賞、觀察蠶豆花。幼兒結伴觀察、欣賞蠶豆花,大膽、自由地講述自己的見解。

4、提出疑問,引發幼兒繼續探究。你們知道蠶豆花凋謝之後會是什麼嗎?它的種子是什麼呀?

活動延伸:

在自然角內尋找蠶豆花的種子和果實,和幼兒一起做蠶豆發芽的實驗。

自我評析:

我們幼兒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具有較強的農村特色。春天的幼兒園裏,麥苗兒綠綠的,油菜花一片金黃,最吸引幼兒的是像一隻只小眼睛一樣的蠶豆花。本活動並在“《春天》裏的春天”中應運而生了。在活動中,幼兒如小鳥一樣快樂,他們置身與美麗的大自然之中,充分享受着春天的氣息。在找尋蠶豆花、觀察蠶豆花的過程中,瞭解了觀察的方法,提高了觀察的能力,同時,對春天的認識又有一個新的提高,激發了幼兒關注自然、探索自然的慾望。

教學反思:

歌唱活動《蠶豆花》我們安排了兩個教時,在第一課時中我們班幼兒已經學會歌曲還能用簡單的動作進行匹配。第二課時的目的是讓幼兒進一步學唱歌曲,學習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活動的難點就是讓幼兒練唱“喲喲喲喲”兩音,要求唱出跳音,重點是啟發幼兒唱出快樂的感覺。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2

過程實錄:

一、蛋寶寶會跳舞,引發幼兒興趣,並學習讓蛋跳舞的方法

1.出示熟蛋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朋友,你們看是誰?

幼:蛋寶寶師:蛋寶寶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幼:黃色的。

蛋寶寶想給我們跳舞,想看嗎?

幼:想

2.師演示蛋寶寶跳舞的方法。

3.師:誰想來請蛋寶寶跳舞?(個別幼兒上來請蛋寶寶跳舞。)開始時幼兒失敗。師鼓勵其換一種方法,再次進行嘗試。第二次嘗試成功。

二、跳舞比賽,探索生蛋和熟蛋的不同

1.師:蛋寶寶跳的真好(出示生蛋)還有一個蛋寶寶也想來跳舞,他們要進行一個跳舞比賽,請我們來做裁判,看誰跳的時間長。

要求:

(1)幫助兩個蛋寶寶來跳舞。比賽結束,拿着勝利的蛋寶寶送到領獎台上。

(2)在白紙上跳,不能超出舞台。

(3)轉的時候要小心,不要弄碎了。

2.幼兒操作,師進行指導。

幼:老師我不會轉。

師:換一種方法試試。用兩隻手搓行不行呢?

幼兒嘗試成功。

幼:老師我成功了,黃標記的蛋寶寶轉的時間長。

師:快把成功的蛋寶寶放到領獎台上。

3.引導幼兒觀察領獎台上的蛋寶寶。

師:你發現了什麼?

幼:贏的有穿黃衣服的蛋寶寶,有穿綠衣服的蛋寶寶。

師:穿哪種顏色衣服的蛋寶寶贏的多?

幼:黃色的。

師:為什麼贏的都是黃標記的蛋寶寶?綠標記的蛋寶寶為什麼跳舞時間短呢?

幼:因為它是生的。(幼兒這樣回答是因為有幼兒操作時不小心將生蛋打碎了,有的幼兒觀察到了)

三、打開雞蛋,揭示祕密,觀察生蛋熟蛋的不同

1.師:到底什麼回事呢?我們來打開看一看。

2.觀察生蛋熟蛋的不同,發現穿黃衣服的是熟蛋,綠衣服的是生蛋。

師:我們來仔細來看一看它們哪裏不一樣。

幼:生蛋是粘粘的、軟軟的,蛋清是透明的。

幼:熟蛋是硬硬的,蛋清變白了。

3.師:原來它們一個是生蛋一個是熟蛋。跳舞時間長的是熟蛋,時間短的是生蛋。

四、延伸活動 師:剛才我們用旋轉跳舞的辦法區分了生蛋和熟蛋,還有什麼辦法在不打開蛋的情況下可以區分生蛋和熟蛋呢?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3

活動意圖:

小班幼兒剛入園,年齡小、動手能力弱,所以選擇了直觀、操作性強的活動《什麼不見了》,讓幼兒初步感知溶解現象,把自己的發現運用簡單的語言告訴老師和同伴。

活動目標:

1。感知溶解現象。

2。把發現用語言表達出來。

3。通過活動發展思維,激發求知慾。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杯子,一根攪拌器。

2。白糖、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蘋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紅豆、綠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觀察與學習的興趣

1。出示一杯清水,白糖,觀察白糖放進水裏的變化?

2。又拿出一杯清水,小石子,小石子放進水裏的變化?

什麼東西放進水裏能溶化?

二、任選一種材料幼兒實驗

1。讓幼兒知道實驗材料的名稱。

鹽、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紅豆、綠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選一種材料放進水裏,觀察結果。

3。知道有的東西放進水裏看不見,溶化了,有的東西不溶化能看得見。

三、教師提問

説一説你把什麼東西放在水裏了?怎麼樣了?把自己的發現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觀察物質溶解於水的現象。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要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又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具有生活性和遊戲性的內容。整個活動的步驟比較清晰,操作性和探索性很強,操作過程中,初步感知溶解現象,進而發展發展幼兒的思維和語言,激發求知慾。在整個活動進行中,幼兒自己發現有些能溶解,有些不能溶解的現象,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不足之處:

每位幼兒一個杯子,只能做一次實驗,減少了幼兒的操作次數,侷限了幼兒的思維發展。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4

[活動目標]

1、探索不同物體滾(滑)動的情形。

2、培養幼兒積極參與、樂於探索的精神。

[活動準備]

1、紙板、小筐、彩筆盒。

2、圓形、圓柱形、方形等各種形狀的物品。

[設計思路]

我們小班的孩子年齡小、班額大,共40名幼兒。分組活動又存在缺少配課教師的現狀。在這種情況下,我的出發點是,活動設計上要考慮周全,既要避免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使得活動能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又要能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學有所獲。因此,我從細節方面着手,注意教師語言的調動性,注意方法的靈活性,實驗中雖然以教師操作為主,但鼓勵幼兒注意觀察、暢所欲言,充分利用生活中幼兒熟悉的物品,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完成小班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領幼兒唱歌曲《小老鼠,上燈台》。請小朋友學一學小老鼠滾下來的樣子。在此利用任務的簡單性,給不善於表現的幼兒多一些機會。

有的孩子學做老師教的動作,而有的孩子則準備模仿頭着地滾動的樣子。我在此及時的讓幼兒認識什麼是“滾動”。

二、猜測活動

語言導入:小老鼠説,小朋友們別笑它,其實不僅僅只有小老鼠會滾下來,其實很多東西都會滾下來的。不信大家就來看看吧。出示用彩筆盒墊起紙板組成的斜坡,出示各種物品,請小朋友猜一猜,哪些物品會從斜坡上滾下來,哪些物品不會滾下來。師根據幼兒猜測,將會滾下來及不會滾下來的物品分開放置在兩個小筐裏。

(活動記錄:孩子們開始猜測的時候,先選擇的都是圓形的物品。當我發現這對幼兒來説也還是很簡單時,就開始請不主動舉手的孩子來猜。沒想到在原本已沒有圓形物體的情況下,這個孩子很快的選擇了一個長方體,其結果是後面的孩子也開始毫不猶豫的選擇其它形狀的物體。直至全部選擇為可以滾動的物體。)

在此,我比較注意控制自己不要流露驚訝的語氣,怕影響孩子們的猜測。出現這樣的結果,我認為還是認識不夠。先選擇圓形是出於一定的經驗認識,但這個經驗還不夠肯定也不夠完善,所以才會隨大流的選擇其它的形狀。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5

活動目標:

1、通過有趣的遊戲情景,瞭解五個手指的名稱,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

2、願意觀察和比較,知道手的樣子是多種多樣的。

3、萌發愛護手的情感,初步瞭解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重點:

瞭解五個手指的名稱,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

活動難點:

觀察比較,知道自己的手和他人的手是不同的',初步瞭解保護手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手指偶: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2、魔術袋:內裝香蕉、海綿、獼猴桃等物品。

3、保護小手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故事情境導入。

師:小朋友,今天我要帶你去一個地方做客,看,這是誰的家?我們敲敲門問問看。哦,原來是小手一家!

二、認識手指名稱。

師邊操作指偶邊講故事:小手一家共同住在這個美麗的房子裏,每到早上,手媽媽都會唱起好聽的歌,把大家叫醒:大拇指哥哥醒來吧,食指弟弟醒來吧,中指姐姐醒來吧,無名指弟弟醒來吧了,小拇指妹妹醒來吧,大家都醒了,開始開心的遊戲,你們喜歡手指寶寶嗎?跟他們打個招呼吧!

師:你有手指寶寶嗎?把他們找出來吧!小朋友們伸出手看一下,你們的小手和小夥伴的一樣嗎?和老師的一樣嗎?

師:我們的小手有大的,有小的,有的白白的,有的有點黑。他們都是不一樣的。

三、操作遊戲:小手摸一摸,感受手的觸摸功能。

師:剛才手媽媽告訴我説,它可是你們的好幫手呢,它能幫忙做什麼?

師:手媽媽還想告訴你,我們的小手有一個很厲害的本領。(教師出示魔術袋)誰知道里面有些什麼,讓小手來告訴你。

請幼兒摸一摸, 摸出軟的、硬的、光滑的、粗糙的東西。

師:小手真能幹,有這麼多的本領,哎呀!受傷了,怎麼辦?

四、結束部分。

1、師:天黑了,手指寶寶們,該洗澡啦!手心搓一搓、手背搓一搓、衝一衝、擦擦乾,好乾淨!該睡覺了,手指媽媽説,小拇指睡了,無名指睡了,中指睡了,食指睡了大拇指睡了,大家都睡了……

2、教師帶幼兒隨音樂《拍拍手碰碰腳》遊戲,結束活動

師:睡醒啦,我們和手指一家跳個舞吧!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6

活動目標:

1、學習一一對應地將圖形放入不同形狀的圖中。

2、感知圓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動準備:

1、小兔手偶或玩具數個、粘圖形用的板子人手一份。

2、"魔術箱"每桌一個,內裝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幾何圖形,這些圖形可以粘貼在板子上,圖形的數量要足夠本桌幼兒每人拼擺出一座房子。

3、紙製小路,上面鏤刻着不同大小的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及與紙製小路上鏤刻的圖形相應的幾何圖形。

活動過程:

1、從故事引入。教師説:"我剛剛接到一個求救電話。昨天,森林裏颳起了大風,小兔白白、灰灰、黃黃的房子被颳倒了,需要我們的幫助。誰願意幫小兔子們蓋新房子呀?"邊講邊出示小兔手偶或玩具。

2、當幼兒自告奮勇要為小兔蓋房子時,教師説:"這裏有'魔術箱',蓋房子用的材料就在裏面,小朋友可以從'魔術箱'裏變出材料來。"

3、每桌放一個'魔術箱',請幼兒自己從箱中變(拿)出幾何圖形充分感知、操作、拼擺,把選定的圖形粘在板子上,給小兔蓋房子。

4、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將房子送給不同的小兔。教師用小兔的口吻與幼兒對話:"謝謝小朋友的幫助!能告訴我你蓋的房子的屋頂是什麼形狀嗎?牆呢?窗户呢?"鼓勵幼兒説出圖形的名稱,必要時加以引導。例如:當幼兒説房子的窗户是"圓的"時,教師可以説:"噢,你的窗户是圓形的"。將幼兒蓋的房子分為三組,分別和三隻小兔放在一起。

5、教師可以説:"我們給小兔蓋好了新房,再修一條新路,就能去小兔的新家和它們做遊戲了。"教師邊説邊擺出紙製小路和不同形狀的幾何圖形:" 這條小路上有許多坑還沒有填平。這裏有很多不同的圖形,請你們把圓形材料放進圓形的坑裏,把三角形材料放進三角形的坑裏,把正方形材料放進正方形的坑裏,把坑填平,路就修好了。"

6、幼兒自願結成小組操作,根據坑的形狀、大小尋找相應的材料,把坑填平、把路鋪好。教師根據需要強化幼兒對幾何圖形的感知。

7、路鋪好後,幼兒學小兔跳,沿着自己鋪的路去看小兔和他們的新家,並在新家前和小兔做遊戲。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7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勇於探索,喜歡探索的良好習慣。

2:嘗試利用多種感官觀察物體。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真水果,蘋果,梨,香蕉,桃等若干,水果模型。 小刀一把 猴子的手偶 大袋子

活動過程:

1:學習兒歌《水果歌》 教師出示裝圖片的盒子,請幼兒摸出圖片,能説出圖片上水果的顏色。

教師將圖片貼在展示板上,邊貼邊教幼兒説兒歌。

將所有圖片貼完,教師帶幼兒説兒歌2-3遍,並請幼兒上前邊點圖邊説兒歌。

2:探索活動《真假水果》 教師拿出猴子的手偶,説,“你們好,我是猴子”。

教師説:“哎呀,我現在肚子好餓啊,你們給我點吃的吧?好不好,你們知道我喜歡吃什麼嗎?”

教師可讓幼兒假裝喂猴子吃點東西。幼兒喂完了,猴子還不飽。

教室帶着猴子假裝找東西吃,找到了一個裝着水果的大袋子,這是猴媽媽留給它的。

猴子打開袋子,拿出一水果模型一咬,怎麼都咬不進去。教師問幼兒,這是為什麼?

原來猴媽媽太粗心了,把真的水果和假的水果混在一起了。小猴子可着急了。

老師佈置任務,請小朋友幫小猴子找一找真的水果在哪裏。

教師將幼兒分組,每個幼兒3-4個幼兒,由一位老師負責,幼兒探索真假水果的區別。指導老師的指導:不能直接告訴幼兒哪種是真的,哪種是假的,可引導幼兒通過手,鼻子,眼睛等多種感官去發現。

幼兒分享成果。教師將幼兒聚集在一起,請每組的一些幼兒説説她們如何辨別水果的真假。教師用刀切開幼兒找出的真水果。

活動反思:

水果是小朋友熟悉並且喜歡的食物,水果不但營養豐富,而且顏色、形狀和味道等也多種多樣。讓幼兒在充分的體驗中學習認識水果,整個活動很受幼兒的歡迎。但是同時,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活動的秩序也存在了一定的不穩定性。在這個活動的進行中,我也出現了這個問題。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體驗和老師、同伴一起找洞、變洞的樂趣。

2.嘗試用身體變出各種洞洞的造型,感知洞洞與球大小關係。

3.初步嘗試能夠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海洋球,皮球,羊角球,ppt

活動過程:

一、找洞洞

帶你們認識一個小夥伴,它叫鼴鼠(ppt)小鼴鼠的家在哪裏?把家建在泥土下面,小鼴鼠家是什麼樣的?(ppt)長長的廊道是哪裏來的?瞧,這裏有一隻小鼴鼠,它在幹什麼?(打洞)這些大大小小的洞洞就是它打洞打出來的。

找一找小鼴鼠家裏最大的洞洞在哪裏?這個洞裏放着什麼?(桌椅)

二、用手指變洞洞

小朋友我們伸出兩隻手,變一變小鼴鼠家裏放餐桌的這個洞洞,可以怎麼變?

幼兒探索用手圍洞的方式。

小結:手指碰手指,變成一個大大洞,手指彎彎緊洞洞會變小。

(ppt)有一隻小鼴鼠回來了,看,它找到了什麼?

你覺得這個球能從你們剛才小手做的洞洞裏鑽過去嗎?試一試

真棒,小球從你們做的鼴鼠洞裏鑽過去了,我們看看,小鼴鼠的球運到洞裏了嗎?(ppt動畫)

三、身體變洞洞玩球

如果小球變成了大球,你的小手能圍成一個洞,讓這個球鑽過去嗎?

啟發:除了用手圍一圍,還有什麼地方也可以圍成一個洞?

幼兒上來找空的地方圍一圍,老師找圍得不一樣的洞洞,即時反饋。

四、變大洞滾大球

這麼好玩的球,小鼴鼠看見了,喜歡得不得了,所以,它又找來了一個球,想運到自己的家裏去(ppt)可是(出示球)你們看這個球這麼大,比我們剛才玩的球還要大,球進不了洞……你有什麼辦法,幫幫它?

幼兒用身體動作變一個自己認為最大的洞洞,老師用大球去鑽洞,讓小朋友發現鑽不進。(1,2,3,停)

幼兒思考讓大球進洞的辦法,個別嘗試2-3次,請幼兒拿球鑽洞驗證。

啟發:除了手拉手圍成大洞洞,還可以用身體的哪裏圍洞洞呢?

男生上來找空的地方圍一圍,女生鑽球驗證,隨後交換。

五、延伸活動

球雖然大,但是在我們小朋友開動腦筋,合作圍出的洞洞面前,小鼴鼠的球順利運到家啦!小鼴鼠謝謝你們,叫大家一起去玩球呢,我們快走吧!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9

活動背景

為了培養孩子學會認真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能力。並且學習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所觀察的東西。我設計了一節認識水果的教學課。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積極動腦的習慣。

2、通過比較,能夠多運用多種感官感知蘋果、橘子、等的特徵。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各種水果

2、感知水果特徵並用言語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橙子、蘋果、梨子、桔子、香蕉若干;水果刀一把,盤子一隻。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水果,請幼兒説出它們的名稱

教師:寶貝們認識它們嗎?

幼兒:這是蘋果、這是桔子??

2、觀察水果,説出外部特徵

教師:你看到的蘋果是怎樣的?

幼兒:紅紅的、圓圓的??

3、摸水果,增強孩子對各種水果的外部特徵的感知。並用言語表達:冰冰的。涼涼的。梨子桔子表面不平滑。香蕉蘋果滑滑的

4、觀察水果的內部特徵,切開各種水果,讓幼兒更深入觀察水果的內部特徵,並用言語表達:梨子蘋果白色的、香蕉橘子等是黃色的、橙色的、有黑色的籽等

5、品嚐水果,通過味覺感知水果特徵

將切好的水果分別請幼兒品嚐,並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軟軟的等

6、遊戲

將幼兒眼睛用布矇住後,再品嚐水果。猜猜自己吃到的是什麼水果。

7、教師總結一下。並延伸多吃水果有利身體健康。

活動反思:

對於孩子來説,在課堂中出現一些新鮮的事物會高度集中幼兒注意力。運用觀察、觸摸、品嚐介紹的方法來了解水果。用實踐來感知事物。這樣幼兒感觸最深。引導幼兒表達自己感知到的東西教育幼兒多吃水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教學設計貼近生活,尊重孩子主體地位孩子有説的機會。遊戲貫穿課堂。讓孩子實踐中學、玩中學。激發孩子學習樂趣。

如果以後再上這堂課,我將把重點放在認知一些熱帶水果和其他亞熱帶水果上。教法和這節課相同。常見水果可以一帶而過。給他們沒見過的水果會很好奇。給以後的學習創造學習的動力。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10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科學探究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2、培養幼兒的觀察、想象、口語表達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動作的協調性。

3、瞭解皮球的外形特徵及各種玩法。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同等數量的大皮球;方形、圓形大積木各一塊。

2、癟皮球兩個,充氣針、充氣筒。

3、請家長協助蒐集各種類型的球充實體育角,準備各種球類運動的圖片、光碟資料。

4、用各色即時貼剪出眼睛、鼻子、嘴巴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大皮球,滾得快

1、幼兒自由玩球,主動探索球的各種玩法。

2、鼓勵幼兒積極説出並示範自己的玩法。

3、幼兒通過玩球,感知球的外形特徵,並能説出自己是如何感知的。

4、通過同時滾動皮球與方形積木、皮球與三角形積木,讓幼兒瞭解:圓的東西滾得快。

5、遊戲:(1)我和皮球賽跑。(2)兩人合作滾、接球。

二、大皮球,跳得高

1、請兩名幼兒玩癟皮球,其他幼兒觀察討論:癟皮球有什麼特點?為什麼跳不起來?怎樣才能跳得高?

2、為癟皮球充氣,幼兒仔細觀察如何用充氣針、充氣筒充氣使皮球逐漸鼓脹的過程。

討論:能不能填充別的東西?

3、拍球比賽:我的皮球跳得高。在拍球過程中探索:怎樣讓球跳得高?

4、收放好皮球。遊戲:“皮球漏氣了”。

三、 大皮球,夥伴多

1、討論:你知道的球類有哪些?怎樣玩?

2、觀察各種實物球説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3、觀看圖片與光碟,瞭解各種球的玩法,培養集體榮譽感。

4、任選一球玩。

四 、皮球是我的好朋友

1、討論:玩兒皮球的益處。

2、打扮“我的好朋友”:自選所喜歡的各色五官裝飾皮球。

3、我和“好朋友”一起玩。

活動延伸:

請家長利用業餘時間多陪孩子看球、玩球,進一步加深對球的認識。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科學活動中,我們應該加強對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增強他們的獨立性、探索性,使幼兒把學習任務放到完整的環節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學知識,走進科學,也讓科學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長之路。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11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各種各樣的聲音

設計意圖:

生活中各種各樣的聲音無處不在,有鳥叫聲,雷鳴聲,樹葉的沙沙聲,琴兒的叮咚聲……這些都有會引起孩子們的好奇和探索,為滿足幼兒的探索慾望,教師採用"六個一"交互使的辦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活動生成:激發幼兒進一步尋找、發現更多生活中各種各樣聲音。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樂於傾聽各種悦耳的聲音,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

2、通過探索,操作活動來激發幼兒對各種聲音的興趣。

3、體驗遊戲的快樂。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説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人手一件能發出聲音的玩具。

2、電腦、投影儀、投影屏、激光筆《這是誰的聲音》的光盤

3、錄音機,有"牛、羊、下雨、洗衣機、小蜜蜂、公雞"的圖片

活動過程:

聽一聽:老師啟動"會發聲音"的玩具狗

玩一玩:請幼兒自選玩具3、説一説:玩具發出的聲音。

看一看:根據圖片模仿各種聲音。

唱一唱:《模仿聲音》的歌表演

猜一猜:電腦娃娃中的《這是誰的聲音》播放課件"小孩笑聲、馬叫、掌聲、槍聲、汽車跑的聲音"

小結:今天我們玩得真開心,聽到了這麼多好聽的聲音,請小朋友每人拿一件玩具,我們繼續去尋找更多的聲音吧!

活動延伸:請小朋友們和老師繼續尋找更多的聲音。

小班幼兒對聲音非常感興趣,教師抓住幼兒特點,將生活中有聲的現象集中在一起,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在聽、玩、説、看、唱、猜自由、寬鬆的環境中幼兒愉快地參與了本次活動。

活動反思

1、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孩子們始終處於寬鬆、愉快的氛圍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積極主動地學習,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孩子的情感及表達慾望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2、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幼兒多種感官的協調作用,如入場後玩具及展台的佈置給幼兒以美的視覺效果,幼兒主動探索玩具發出的聲音又充分調動了幼兒聽覺、觸摸覺等。

3、運用現代教育手段,結合幼兒遊戲,能更進一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

4、整個活動目標明確,層次清楚,從第一環節引導孩子有意識地傾聽各種玩具和樂器的聲音,到第二環節,能回憶日常生活中聽到的各種聲音,到第三環節分析性地傾聽各種聲音,環環相扣,層層推進,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和效果。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12

活動目標:

1、在裝水活動中,感知水的特徵。

2、通過操作,知道物體的沉浮現象。

3、樂意參加玩水活動,積極進行探索。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⒈給瓶子裝水:塑料瓶若干,幾種裝水的工具如:漏勺、勺子、碗、漏斗

⒉物體沉浮:盆子裏裝好水,各種物品如:塑料瓶、積木、泡沫、石頭、硬幣、積塑、各種水果等

指導要點:

⒈建議將該區遊戲放在接近盥洗室的地方,方便孩子倒取水。

⒉準備幾盆水,讓孩子用提供的裝水工具試一試給塑料瓶裝水,看看怎樣可以把瓶子裝滿水。

⒊提供不同的材料,如:塑料瓶、積木、泡沫、石頭、硬幣、積塑、各種水果等,幼兒觀察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狀態,積累初步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介紹區域中提供的各種材料

二、提出探索的要求

⒈分成兩組進行探索。(裝水、沉浮)孩子們自主選擇,探索操作完可自由交換。

⒉裝水要求:把瓶子裝滿水。

⒊沉浮要求:看看這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怎樣?

三、觀察指導孩子的操作探索 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進一步提出要求。

⒈裝水活動:直接用瓶子裝水可以嗎?這些工具可以幫助你把瓶子裝滿水嗎?怎樣可以很快裝滿水?

⒉沉浮活動:先猜一猜哪些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分一下類)然後實踐一下,再分類。

四、交流操作探索的發現

討論:你有什麼發現?你用什麼方法裝水的?哪些東西從沉下去?哪些東西浮在上面?

活動反思:

⒈孩子們對操作本身很感興趣,能夠專注地進行探索,對每一種材料都有興趣,過程中也能動腦筋想各種辦法,老師觀察指導時的提示語能夠促使孩子有目的地操作和探索。

⒉用幾種工具搭配裝水,小班孩子還不太能主動發現,他們往往都選擇單一的一種工具進行,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示。

⒊沉浮活動中,由於提供的材料較多,又沒有記錄,所以孩子們對自己的操作發現很容易就忘記,建議可以設計一張簡單的記錄表,嘗試用貼圖片的方式進行記錄。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13

設計意圖

3-4 歲的幼兒對周圍世界都充滿着好奇。植物怎樣生長的?西瓜內為什麼有黑色的瓜籽?瓜籽有什麼用?香蕉內的小黑點是什麼?面對幼兒如此多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幼兒的好奇心得到滿足,並讓他們永遠保持一顆充滿想像的童心?從幼兒每天吃的水果開始,開展一次尋找種子的活動,這樣既能讓幼兒知道水果、蔬菜和花草樹木都有種子,又能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

活動目標

1.瞭解水果、蔬菜和花草樹木都有種子。

2.知道不同植物的種子外形不同。

3.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西瓜、香蕉、蘋果、梨;家長配合收集各種種子;錄像帶。

活動過程

1.找水果的種子。

(1)讓幼兒品嚐西瓜。提問:西瓜的種子在哪裏?看看是什麼樣子的?

(2)讓幼兒品嚐香蕉。提問:香蕉有種子嗎?它的種子在哪裏?告訴幼兒香蕉中的小黑點就是香蕉的種子。

(3)找出蘋果、梨的種子

2.利用每天飯後吃水果的時機,和幼兒一起品嚐、討論:

(1)你今天吃的是什麼水果?它有種子嗎?

(2)找一找它的種子在哪裏?看看是什麼樣子的?

3.看錄像:大樹的種子在哪裏?種子埋入土裏――發芽――小樹――大樹――結果子。

活動延伸

1.可將各種種子做成標本,貼上標籤。

2.嘗試種豆,觀察種子的變化。

3.親子活動:找蔬菜等農作物的種子

提問:毛豆、蘿蔔、青菜有種子嗎?通過“家長園地”,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尋找蔬菜等農作物的種子,每天安排一段時間,讓幼兒介紹,展示自己找到的種子。

活動反思

活動中充分讓幼兒動口動腦,既培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發展了思維,各種各樣的種子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但又不被注意的東西,因此調動幼兒主動參與蒐集各種豐富的材料,結合幼兒的實際經驗,調動幼兒多感官參與,鼓勵幼兒自由的觀察、操作、發現、比較、討論與探究,充分展示了一個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發現學習的動態活動過程。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14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磁鐵吸鐵的特性。

2.願意尋找生活中的磁鐵。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樂於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磁鐵若干塊、彩色曲別針若干個。

2.回形針、鑰匙、紙片、雪花積木、硬幣、螺絲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表演個神奇的魔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把彩色曲別針放在紙卡上,在紙卡下面運用磁鐵為幼兒表演會跳舞的彩色曲別針,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出磁鐵的話題。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各種形狀的磁鐵,引導幼兒知道磁鐵有各種不同的形狀。

2.磁鐵娃娃找朋友。

提供回形針、鑰匙、紙片、雪花積木、硬幣、螺絲等物品,讓幼兒自由探索、發現磁鐵娃娃喜歡哪些東西。將磁鐵吸住的物品放在一起,沒有吸住的物品放在一起。看看各是什麼材料做的?

小結:幼兒通過觀察比較得知磁鐵能夠吸住鐵及鐵製品。

3.組織幼兒開展“找的快”比賽。

(1)請幼兒在自己身上找一找鐵製品,如衣服鈕釦、拉鍊等。

(2)鼓勵幼兒找找活動室裏哪些東西是磁鐵的好朋友,教師將結果記在黑板上,比如消毒櫃門、小水杯等。

小結:通過比賽提高幼兒尋找磁鐵“朋友”的興趣,進一步瞭解磁鐵的吸鐵特性。

4.瞭解日常生活中磁鐵的用處。(欣賞PPT課件)

鼓勵幼兒相互交流日常生活中磁鐵的用處,然後通過看圖片拓展瞭解磁鐵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結束部分

師:小朋友們已經知道了磁鐵吸鐵的特性,現在我們到活動室外繼續尋找磁鐵和它的朋友吧。

活動反思

磁鐵是幼兒現實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磁鐵能夠吸鐵的特性決定了它備受幼兒青睞。在這次科學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玩一玩、説一説、想一想、找一找等形式,知道了磁鐵能吸住鐵製的物品。所以也叫做吸鐵石。孩子們在自主的動手操作探尋中,發現了有趣的自然科學現象,在集體的相互交流中,滿足了幼兒積極表現自己的機會,從而很好地調動了幼兒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增進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這也達到了我們"支持探索"的出發點和歸宿。

小班科學活動教案:什麼不見了教案(附教學反思)15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種子。

2、對種子產生探索興趣,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對科學、對大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準備蘋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紅柿、葡萄等水果。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紙,各種種子若干

3、視頻轉換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探索的興趣

昨天老師帶小朋友去參觀了我們的蔬菜園地,看到了許多碧綠碧綠的蔬菜,你們知道嗎?這些蔬菜是由什麼長出來的嗎?

老師總結:這些蔬菜是由一顆顆小小的種子長出來,我們平時吃的水果也是由種子發芽的結果的。

二、找種子

1、師:今天,老師為你們準備了許多蔬菜和水果,要請你們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們有沒有種子,找到後,看一看,和同伴説一説,種子它藏在哪裏?是什麼樣?(幼兒自由探索)

2、幼兒交流探索的發現。

(1)、誰願意上來告訴大家你找到了什麼種子?

幼兒一:我找到了蘋果的種子。

師:我們大家來看看蘋果的種子的什麼樣子的?

幼兒:蘋果的種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幼兒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種子。

師:西瓜的種子是什麼樣子的?(評析:當幼兒看見西瓜的種子的時候很興奮,原來西瓜的種子就是我們在超市裏買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兒一起觀察橘子、黃瓜、西紅柿、葡萄的種子。

(2)、師:有誰找到香蕉的種子嗎?

幼兒一:香蕉是沒有種子的。

幼兒二:我找到香蕉的這個小黑子。

師:其實香蕉它也有種子,這些小黑點就是它的種子,只不過是他們退化了,現在的農民伯伯非常聰明,用科學的方法不用種子也能種香蕉,所以香蕉的種子就慢慢退化了

3、我們知道蘋果、黃瓜都有種子,老師告訴你們,除了這些,還有許多瓜果、蔬菜都有種子,小朋友以後長大了就會慢慢知道了。

三、操作活動:種子和果實匹配。

1、師: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種果實,旁邊有各種種子,請你們給這些果實找種子,找到後把種子貼在果實的下面。

2、幼兒交流活動結果,並且請集體檢查操作結果的正確。

師:誰願意上來告訴大家你的發現?我們一起看看他找的種子對不對?

四、活動延伸:

1、種子發芽實驗。

2、種子貼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