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關於《愛蓮説》教案集錦八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39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愛蓮説》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愛蓮説》教案集錦八篇

《愛蓮説》教案 篇1

課程目標:

學生通過八種智能模式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會蓮“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同時培養蒐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對學習者的預期成果:讀懂課文,能感受文章語言言簡意豐,結構嚴謹的特點並懂得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哲學家筆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語言、形體、音樂、繪畫、人際溝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課前必要的知識準備:

1.收集歷代有關描寫荷花的詩詞篇章,動手畫一畫或剪一剪書中描寫的荷花和荷葉。

2.親自去公園觀賞荷花,瞭解相關的知識。

各智能發展的教學設計與要求:

語文活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説説讀後的體會,背誦有關蓮的詩詞歌賦;介紹“説”這種文體的特徵;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瞭解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以蓮為話題寫一篇説明性文字;

數理邏輯:統計目前自己瞭解到的荷花種類;統計寫蓮的經典名句及其作者;

視覺空間:用水彩等顏料畫一畫課文所描寫的荷花的優美姿勢;將有關蓮的相關圖片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肢體運動:創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學、準確地操作計算機進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

音樂韻律:尋找合適的民族音樂來給課文配樂朗誦;編一首《採蓮曲》,配曲演唱;

人際溝通:用小組合作朗誦表演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合作編輯讚美荷花的小畫報或手抄報;合作蒐集有關周敦頤及其作品《愛蓮説》的背景資料,瞭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與環境;網上搜集有關蓮的攝影圖片;查閲有關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等方面的圖書資料;

自我認識:描述自己學了《愛蓮説》後的感受;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如何認識蓮的“出污泥而不染”;

自然觀察:把收集的蓮花資源進行分類或實地觀察荷花並寫一篇日記

評價方式:評出“最佳合作小組”、“最佳朗誦者”、“收集資料能手”、“小畫家”、“最快背誦者”等。

《愛蓮説》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特徵;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味駢散結合的語言之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文中君子的高潔品質,並把其化為自己對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難點 體會品味託“蓮”寄寓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引導學生欣賞以“荷花”為題材的中國畫,創設教學情境。(可展示實物,也可製作課件配以詩文、音樂。)

2導入語: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為文人墨客們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悦。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讚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説》。

 (二)研讀課文

1板書課題。(邊講邊板書:愛蓮説周敦頤dūn yí注意“頤”字的寫法,左邊中間是個“口”,不能寫成“臣”字。“蓮”是上下結構,“艹”應在“連”字之上。)

2題解:“説”是古代一種既可以説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説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為論説文。那麼“愛蓮説”這個題目該如何理解呢?

歸納:談談愛蓮花的道理,説説愛蓮花的道理。

3指導順暢朗讀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注意語氣語調,在自己認為難讀難寫的字下畫上橫線。

(2)讓學生利用工具書、互相交流解決難讀難寫的字。

(3)讓兩位學生上黑板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評點時,注意形義的點撥。)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漣(lián)不染(rǎn)

褻(xiè)玩隱逸(yì)噫(yī)鮮(xiǎn)有聞

(4)學生齊讀課文。(如有不順暢處,教師點撥後再齊讀一遍。)

4指導誦讀課文

(1)明確誦讀要求: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詩文用的是吟誦的方法,語氣比較舒緩,抑揚頓挫,很有韻味。我們在讀文言文時,可以借鑑古人的讀書經驗。(引導學生回憶電影、電視中古人讀書的語調、神態,然後加以歸納。)

(2)比較文中八個“之”的用法:文中有八個帶“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為“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將八個句子分成兩組,教師範讀,明顯地讀出後一組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再讓學生進行判別。明確後,讓學生齊讀領會。)

水陸草木之花

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文中還有哪些字詞在誦讀時,語氣可以適當延長些呢?(讓學生輕聲朗讀體會)明確:如第1段中的三個“而”。第2段中的三個“也”,歎詞“噫”,語氣助詞“矣”等。(學生回答時言之有理即可。)

(4)本文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合。相鄰的兩句話,字數相等,意思相對,叫做駢句。從寬處講,排比句也可看作駢句。提問:文中哪些句子屬於駢句呢?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5)提問:這兩處駢句應該怎樣來讀呢?(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明確“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讀時要一揚一抑。讀排比句時,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富有氣勢。

(6)學生齊聲誦讀課文,體會誦讀指導要求。

5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小聲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理解句意,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2)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有關難字難句的問題。

(3)課上練習:完成課後“思考與練習二”。

(4)提問: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蓮花的可愛之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提問:這一長句,突出了蓮花的哪些特點呢?(明確後板書蓮的品格“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確:這個長句,從生長的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莊重;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氣質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6)提問:我們知道了作者之所以愛蓮,不僅因為蓮花的姿態美麗,更是因為蓮花的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個長句呢?

明確:敬佩、讚美之情。

(7)師生共同朗讀這一長句,要讀出敬佩、讚美之情。

(8)提問:前面我們説過“説”這種文體偏重於議論,那麼《愛蓮説》這篇課文,哪一段偏重於議論呢?請找出直接議論蓮的句子。

明確:第2段對菊花、牡丹作出評論,表明愛憎。直接議論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9)提問:君子是怎麼樣的人?

明確:是品德高尚的人。

(10)歸結: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讚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讚美蓮花去讚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格的人。這種寫法叫作“託物言志”。“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句。(板書“花之君子者也”,“託物言志”)我們讀這句話時,要讀出由衷的讚美之情。

(11)提問:文題是“愛蓮説”,而文中卻三次提到“菊”、“牡丹”,這有什麼作用呢?(板書“菊”、“牡丹”,“襯托”)

明確:襯托。第一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獨愛蓮花,與眾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對追名逐利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12)提問:“噫”是一個歎詞,表示感慨,引領下文對不同愛花人的品評。這三句話在朗讀時語氣應如何把握?(明確後齊讀這三句)

明確:第一、二句讀出感歎的語氣。第三句要讀出嘲諷的語氣。

(13)齊讀全文。要求語氣舒緩,抑揚頓挫,富有感情。

 (三)延伸拓展

1讓學生説説自己最喜歡《愛蓮説》中的哪一句,並談談自己對這一句的理解。

2課前準備若干未題過字的、以“荷花”為題材的畫,讓發言的學生題上自己喜愛的句子,並作為獎品送給學生。

 (四)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並用行楷默寫課文。

 板書設計

愛蓮説

周敦頤

陶淵明 獨愛 菊 (正襯) 隱逸者 惋 惜

世人 甚愛 牡丹(反襯) 富貴者 鄙視

予 獨愛 蓮 君子者 贊 美

《愛蓮説》教案 篇3

一、教學設想:

《愛蓮説》是八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我在教案的設計上,力求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在課堂教學中力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輔以教師的點撥;從教法上看,力求將傳統的誦讀法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説”的 特點,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反覆朗讀以至成誦,通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懷。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朗讀並背誦課文。2、積累文言詞彙,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2、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們愛花嗎?

生:(略)

師:既然愛花,那麼請你説出一種你喜愛的花,並説出喜愛的原因。

生答:(略)

師:看來,同學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鍾,併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説》(板書課題:愛蓮説)

師:咱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畫(打開多媒體課件----國畫“蓮花”)。多美的蓮花啊!清純,脱俗,它從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愛物。請同學們搜索一下記憶中有關描寫蓮花的古詩文句,並朗讀給全班同學聽。

示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二、瞭解體裁,簡介作者。

①瞭解體裁

點撥:“説”在這裏表示一種議論性的古代文體,可以直接説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愛蓮説》就是説愛好蓮花的問題 ②②作者簡介

明確: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

三、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學生自由的讀課文。

2、聽錄音,注意朗讀的節奏和情感。

3、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四、分組自學,疏通文意。

1、分組自學,要求:①對照註釋,利用工具書,翻譯全文。

②不懂之處,互相討論。

2、彙報自學情況,不懂之處,舉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五、合作探究,品味賞析。

1、探究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情感。(學生分組討論,與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的合作學習相結合)

(多媒體展示問題)

①.提問:作者描寫蓮花,為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討論並歸納:喜愛哪一種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現。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②.提問:文章用了兩個“獨”字,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生活態度。

討論並歸納:兩個“獨”字,充分表現了作者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③.提問:“我”愛蓮花什麼呢?

討論並歸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④.提問:具體地説説作者寫蓮的哪些美好形象。

討論並歸納:

(1)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質樸;(2)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3)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這些描寫,是將蓮人格化了,是把她作為一種高貴品質的象徵。

⑤.提問:文章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蓮”比喻象徵哪三種人?

討論並歸納:作者把菊花比喻象徵成隱士,把牡丹比喻象徵成富貴的人,把蓮花比喻象徵成君子。

2.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點撥: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讚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讚美蓮花去讚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格的人,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這種寫法叫“託物言志”。

六、背誦積累,積澱語感

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七、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以“我愛 ”説或寫一段話,抓住所説事物的特徵,力求能出新意。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八、歸納總結

本文託物言志,表達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棄。歌頌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美德,表達作者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附:板書設計

愛 蓮 説

周敦頤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

濯清漣而不妖——————————————質樸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正直

香遠益清————————————---——-芳香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高

託物——————————————————言志

(蓮) (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

《愛蓮説》教案 篇4

教學設計示例

第一課時

(-)明確目標

要求學生勾畫閲讀提示的要點,明確學習《陋室銘》的素質教育目標。

師生討論,逐條板書或投影顯示本節課素質教育目標。

(二)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要準確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家的身世、處境作一些瞭解。讓我們先複習有關劉禹錫的生平,瞭解他為什麼要寫這篇“銘文”。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人,自幼好學,21歲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調整仕途得失的一條基本心理原則。劉禹錫是中唐時期政治上的激進派,主張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擠,一再被貶,因而作此銘文,自剖肝膽,表達了自己處陋居窮而不改人格與德操的信念。

2.結合註釋學習“銘”,讓學生當堂記憶。教師當堂抽查。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指名學生朗讀,教師訂正讀音及節奏,全班學生齊讀。

[複習舊課知識點:引入新課的學習,當堂記憶並檢查,個別讀與集體讀相給合都是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三)教學過程

1.學生對照註釋自讀,疏通文字,時間為四分鐘,教師巡視,個別解答學生的疑問。

2.教師結合課後練習及預習提示的問題向學生提問,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文章中的哪句話能提獎全篇大意?是什麼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指的是品德高尚,説明“陋室”值得銘頌,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頭兩句有何作用?

寫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是設喻引題,頌揚陋室。

(3)文中怎樣描寫陋室環境的?請用文中原話回答,再談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作者的陋室之景是清幽的,苔薛青草,登階入室,並無荒蕪之感,倒有一股生氣。

(4)要求學生背誦並默寫這兩句。

(5)文中是怎樣描寫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話,再談自己的理解。

教師與學生邊討論邊明確:“談笑有鴻儒……無案牘之勞形。”作者的陋室充滿文化氣氛,來客全是飽學之士,與主人興致盎然地談古論今,可以想見其妙語連珠。意趣橫生的場面。客人去後,主人焚香彈琴,或翻閲經書,參悟妙理,可以想見其安逸瀟灑之風度。居住在陋室,遠離塵囂紛爭,心情平靜清暢,不受官場羈絆,免於勞體傷神,落個心靜體閒。

(6)要求學生在兩分鐘之內背誦,教師當堂抽查,對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給予表揚。

(7)是不是劉禹錫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靜無為”的境界呢?

不是。

(8)從哪裏看出來的?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他用諸葛亮和楊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會永遠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華,兼濟天下。

(9)作者一方面寫自己的心靜體閒,一面又暗示自己要再展才華,兼濟天下,是否矛盾?為什麼?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當權的保守派顯示自己並沒有遭受打擊鬱悶寡歡;另一方面,是等待時機,再圖報效國家。

(10)為什麼結尾説“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這是個文言倒裝句式,“之”起連接作用,無實義,意思是“有什麼簡陋的呢?”篇末以聖賢之語自勉,而且呼應開頭。意味無窮,是畫龍點睛之筆。

(l)全班齊讀(齊誦),再次體會文意。

〔這一部分的教學着眼於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講析上應深入淺出,在學生主動的學習中完成素質教育目標。〕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説》

標籤: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説》,

(四)總結、擴展

1.教師引導:這篇散文被選入唐宋名篇朗誦經典,讀起來清脆作響,落地有聲,妙不可言,後人紛紛摹仿它的結構和韻律作“銘文”,是什麼緣故呢?

古人作文很講究韻律美,駢散句結合,講究押韻,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韻,而且水火構思精巧,立意鮮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麼是駢句呢?看課後練習第三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讓我們瞭解駢句的知識。

〔讓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學會總結,抓住特點,也為課外作業的私利《成打下基礎。〕

(五)佈置作業

1.仿照《陋室銘》寫《XX銘》,長短不限,把握《陋室銘》的精髓並有所體現即可。

2.背誦並默寫《陋室銘》

3.預習《愛蓮説》,要求熟讀並完成有關練習。

第二課時

(-)明確目標

教師板書或投影顯示素質教育目標。

(二)整體感知

l.請同學朗讀自己的“銘”文,常見內容如《教室銘》、《作業銘》……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鍛鍊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豐富教學內容,以此活躍課堂氣氛。

2.利用投影學習字詞,教師出示內容,請同學判斷,集體訂正。

3.結合註釋瞭解作者。

4.教師引導,“説”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可以直接説明事物,闡明事物,也可以通過寫人、狀物來講道理。《愛蓮説》是一篇情致飽滿的“託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過傳神之筆,精妙細緻地描繪了一幅生動、可愛的蓮花寫生圖。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是一株蓮花,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蓮花的姿態。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當加以點評。

〔採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加大課時容量,字詞教學可掃除詞語中的攔路虎,請學生描述,可以啟發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鍛鍊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過程

l.教師引導;周敦頤筆下的蓮花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聽錄音,邊聽邊用筆作勾畫。

2.請一名同學朗讀,同學作點評,然後全班齊讀。

3.請同學找出直接描寫蓮花外部特徵及內在氣質的句子,並結合註釋分析作者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蓮花的。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説》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褻玩焉。”從生長環境來看,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蓮而不妖”的質樸;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4.請同學在2分鐘內背誦“予獨愛……不可褻玩焉。”並且當堂默寫。

5.對照註釋自讀第二段,請同學翻譯第二段。

6.本文以“愛”為意脈,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襯手法。

7.作者賦予它們怎樣的品格?

作者連用三個擬人,把菊花比做“隱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現人的孤傲,呼應文章開頭“晉陶淵明獨愛菊”,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貴者”,用它的富麗濃豔表現世人的庸俗,這是反襯。

8.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描寫蓮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徵渾然熔鑄在一起的,作者名為寫物實則寫人的方法就是“託物言志”,其科學的定義是:抽取事物的某種特徵,以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願,叫做“託物言志”或“詠物抒情”(投影定義內容)。

9.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慨歎,慨歎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説》

標籤: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説》,

10.“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個感歎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度的強烈諷刺。

11.到這裏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的生活態度,請同學們總結一下。

把蓮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現人的高潔,作者刻畫蓮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達自己鄙棄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現,歌頌德行高尚的君子行為。

(四)總結、擴展

1.本文記敍、抒情、議論相結合,全班齊讀,再次體會文意。

2.再放“蓮花”幻燈片或投影,想象像蓮花一樣的“君子”是什麼形象?可以聯繫實際來談。

[由“蓮花”入題到以“蓮花”結束文章的學習,線索清晰,又注重了學生想像力的培養。]

(五)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兩篇短文。

2.預習下一課。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説》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説》

《愛蓮説》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1.課型: 語言自讀涵詠課

2.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我們能夠很好地生活在世上,是因為大自然為我們創設了一個美好的生活空間,它用神異之筆為我們渲染了一個清新的綠色世界,還不忘用萬紫千紅的花來點綴它。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所以,人們都非常愛花,並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比如大家熟悉的描寫梅花的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描寫牡丹的詩句“天下無雙豔,人間第一香”,描寫杏花的詩句“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可以説,描寫花的詩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鍾,併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説》(板書課題:愛蓮説)

設計二:

師:同學們,你們愛花嗎?

生:(略)

師:既然愛花,那麼請你説出一種你喜愛的花,並説出喜愛的原因。

生答:(略)

師:看來,同學們的生活豐富多彩,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卻百花不愛,偏偏對蓮花情有獨鍾,併為它寫下了一篇傳世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愛蓮説》(板書課題:愛蓮説)

設計三:

師:這節課,咱們先一起欣賞一幅畫(打開多媒體.課件----國畫“蓮花”)。多美的蓮花啊!清純,脱俗,她從來就是文人墨客筆下的愛物。請同學們搜索一下記憶中有關描寫蓮花的古詩文句,並朗讀給全班同學聽。

生答:(略)(充分利用教室內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現場調閲網上有關“蓮花”的古詩文句)

師:同學們平時看的書很多,朗讀得也不錯,這些詩句都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蓮花,讚美了蓮花,令人陶醉,令人難忘。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宋代哲學家的名作----《愛蓮説》(板書課題:愛蓮説)

二、整體把握,感知語言

1. 教師範讀,同時要求學生給生字注音,並標出難句。

2.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3. 任抽兩名學生朗讀課文,同時讓其餘學生注意糾正錯誤的字音、語氣、語調、節奏等。

4. 全班齊讀課文,並結合註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品味語言,領悟語感

師: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麼,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裏呢?

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

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

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師:作者如此深情地為蓮花高唱讚歌,文章是不是僅僅寫蓮花呢?

作者借蓮花來寫人。

①在社會大環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高潔質樸;

②作者自喻不與俗人為伍,以蓮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擬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③把蓮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剛直、莊重,大有如屈原所説“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高貴品質。

師:作者借蓮花來寫人,而又直接在文中點出來,那這種寫法叫什麼?(明確:託物喻人)那麼,下面我們結合“時代與環境資料”(打開多媒體中的“背景文字”),看完後,想一想,周敦頤身上具有哪些“蓮花”的品格?

提示:學生活動,教師小結。

小結:大家説得棒極了。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歷,還要體現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

師:剛才,同學們已經把周敦頤為什麼要借蓮花來抒發自己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闡述清楚了。下面同學們回顧一下,看看還有什麼不懂的,提出來,請同學幫助解決。

學生可能會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 篇文章的主體寫的蓮,為什麼要寫菊和牡丹?

對比 、襯托(正襯、反襯)

(2) 為什麼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第一、説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 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為什麼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為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後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説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後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歎句表述,特別是最後寫牡丹時用了感歎號,更表達了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

四、實踐語言,習得語感

1. 讀了《愛蓮説》,我們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説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於花草樹木。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在聯繫;第二,要有新意。

(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

2.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比如説“央視”20xx年4月20日晚播出的《內江城管透視》),我們作為中學生該怎麼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五、背誦積累,積澱語感

1. 延伸積累,師生補充有關描寫“蓮花”的詩句。

2.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六、結束語

課上,同學們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為一篇很有説服力的文章,為了使這篇課文進一步得到深化和運用,今天回家的作業就是寫一篇託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學們在欣賞蓮花的“亭亭淨植”同時,別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帶給我們的深刻的啟示。

附:板書設計

愛 蓮 説

周敦頤

出淤泥而不染————————————高潔

生長環境

濯清蓮而不妖——————————質樸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正直 花之君子

體態香氣 潔身自好

香遠益清————————————芳香

風 度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亮

託物———————————————————喻人

《愛蓮説》教案 篇6

《愛蓮説》

作者簡介:

周敦頤: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為濂溪,學者就稱他為濂溪先生。

文學常識

“説”是議論文的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説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來論述道理。《愛蓮説》就是説説愛好蓮花的問題。

課文分析:

愛蓮説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小結:縱觀全文,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麼?他採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作者借讚美蓮的高尚品質説明自己潔身自愛,不慕名利的品格。

總結 :

1 本文采用託物言志(象徵)的寫作手法。

2 文中採用的修辭手法有擬人 比喻 襯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幾種用法:

① 水陸草木之花

②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説》教案 篇7

教學設計意圖:

《愛蓮説》是一篇傳誦千古的美文,文字優美,清雅脱俗。全文僅119個字,精煉短小,卻底藴悠長,意味深遠。通過誦讀感知法、品味感悟法、合作探究法、想象聯想法等教學方法組織教學。整節課由十大環節構成,分別是聽老師讀,初讀,互讀,讀準,讀懂,讀透,讀全,讀味,讀背,讀拓。通過聽、説、讀、賞、思、寫來感悟蓮的外在、內在美和作者“出淤泥而不染”君子品德美,體悟“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學習目標:

1朗讀和背誦本文,並把握重點字、詞、句的讀音和含義,疏通文意。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3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質。

學習重點:

1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能品味賞析蓮的形象美和意韻美。

學習難點:

能理解牡丹、菊花對錶達主旨的作用。

學習時間:

一課時

學習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

學習準備:

Ppt、朗讀音頻

教學過程:

(板書)愛蓮説,這是繁體字的愛蓮説,看一下這個愛字,中間有一顆心,説明作者是用心地感受蓮花之美。作者周敦頤(板書),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篇文章。

出示:説的文體特點和周敦頤的簡介。説,是文言文的一種文體,可以記事,也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説明一個道理。“愛蓮説”的含義是:論説一下喜愛蓮花的道理。

周敦頤,字茂叔,號濂溪,北宋哲學家。著有《太極圖説》《通書》等。

出示教學目標,(大家齊讀)。

1朗讀和背誦本文,並把握重點字、詞、句的讀音和含義,疏通文意。

2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3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道德品質。

一聽老師朗讀。

二初讀,自己讀,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同學們自己出聲朗讀課文。

三互讀,同桌互讀。糾正字音。(還有讀不準的生字詞嗎?)

四讀準,找一同學讀,讀錯的地方其他同學糾正。出示“濯”的甲骨文,本義是一隻鳥在水裏抖洗翅膀,因此,本義是洗,讀zhu?,洗滌(dí),另外,提示“逸”不能少寫一點。

五讀懂,齊讀,老師找一同學示範,互提字義。接下來,同桌之間互相提問字義。3分鐘後,還有不理解的字、詞或句子嗎?

六讀透,找一同學讀,説説你喜歡的句子,老師可逐步出示蓮花的品質的句子。同時,黑板上畫出蓮花的模型,準備往裏邊填句子,分析蓮花的品格。最後總結,做人,就要像君子一樣,__________________。老師走到學生身邊,讓學生依次説,可以説原句,也可以説出概括的詞句。

七讀全,再找一同學讀,説説寫了幾種花,為什麼?板書,菊和牡丹,讓學生自己感悟説出,正襯和反襯。

八讀味,再找一同學讀,體味作者的情感。老師可以提示,應該怎麼讀?

九讀背,全班試着根據老師的提示,來背誦整篇課文。

十讀拓,佈置作業,拓展閲讀有關的託物言志的文章。

課堂小結:

1蓮花的品質

2寫作手法

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