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萌 芽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78W

 

萌 芽 教案教學設計

           萌  芽

學習目標

1.誦讀文本,把握故事情節安排和人物形象塑造。

2.把握本文準確傳神的細節描寫和具有強烈震撼力的場面描寫。

3.對文本的主題和藝術風格進行分析評價,初步體會“萌芽”的含義,並感受作品以準確、平實的筆觸表現出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提高閲讀能力。

本文導學

1.作者簡介:左拉(l841~1902),19世紀後半期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一生寫成數十部長篇小説,代表作為《萌芽》。他受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啟示,創作出一套長達600萬字、由20部長篇小説構成的鉅著《魯貢--瑪卡爾家族》,反映了法國第二帝國時代社會各方面情況。描寫罷工鬥爭的《萌芽》和反映普法戰爭、第二帝國崩潰、巴黎公社起義的《崩潰》最為重要。他還寫了三部曲《三城市》:《盧爾德》(1894)《羅馬》(1896)《巴黎》(1898),以及《四福音書》中的前三部:《繁殖》(1899)《勞動》(1901)《真理》(作家死後的1903年出版),第四部《正義》未能完成。1902年9月29日,左拉因煤氣中毒而逝世。此外,他的《小酒店》《娜娜》《金錢》《婦女樂園》亦享有盛譽。1908年,法蘭西共和國政府以左拉生前對法國文學的卓越貢獻,為他補行國葬,並使之進入偉人祠。

2.作品簡介:《萌芽》是《魯貢--瑪卡爾家族》系列小説的第13部,主人公艾蒂安為《小酒店》中綺爾維絲與郎第耶生的兩個兒子之一,他是先進工人的代表,信仰社會主義,是國際工人聯合會會員。小説開始時,作為一個被裏爾鐵路工廠解僱的機械工,他隻身來到蒙蘇礦區找活幹,靠老工人馬赫的幫助在沃勒礦井當上了挖煤工,並借住其家中。艾蒂安是個自覺的工運組織者,目睹工友們在類如地獄的礦坑裏像牛馬般的勞作,卻過着赤貧的生活,便向他們宣傳革命理論,發展會員,成立支部;他非但吃苦耐勞、技術熟練,更好學多思、聰明能幹,所以享有威信和號召力。時值經濟危機,公司欲降低工人工資以轉嫁損失,加之事故發生,礦主卻不顧工人死活,艾蒂安便與馬赫等人鼓動礦工舉行罷工。堅持月餘,礦主軟硬兼施,分化瓦解罷工運動,部分工人為飢餓所迫重新開工,艾蒂安則號召大家堅持到底,並率隊遊行示威,推動罷工升級,結果演化為暴動,招致軍警血腥鎮壓,罷工失敗了。在被迫復工的當天,絕望的無政府主義者蘇瓦林破壞了礦井的排水系統,導致井壁倒塌、巷道被淹,數十名礦工慘死,經過十幾天搶救,惟艾蒂安一人活着出來。不久他被礦方開除,懷着萌芽破土的希望,於一個春天的早晨離開蒙蘇,艾蒂安去往巴黎。

梳理與整合

1.讀拼音寫漢字,如果還有把握不準的字,請整理在後面的方框裏。

馬廄(  )  泯滅(  )  癱軟(  )  沉湎(  ) 汩汩(    )

喧囂(  )  踉蹌(  )  踝骨(  )  泅水(  ) 巷道(    )

2.填空

(  )啪亂響       沉(  )往事    (  )懷先烈     礦井(  )塌  

渾身顫(  )     遍體(  )傷     當面寒(  )    磨磨(  )

3.文學常識填空

 左拉(l841~1902),    世紀後半期法國重要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自然主義文學理論的主要倡導者,一生寫成數十部長篇小説,他受巴爾扎克《人間喜劇》的啟示,創作出一套長達600萬字、由20部長篇小説構成的鉅著《               》,反映了法國第二帝國時代社會各方面情況。代表作為《        》《      》《娜娜》《金錢》《婦女樂園》等。

探究與發展

4.熟讀課文,整體感知,編寫內容提要,與同學交流。

                                                                                           

                                                                                  

                                                                                5.自然主義作為一種文藝思潮和流派,講究“我看到了,我説出來,我一句句地記錄下來,僅限於此,道德教訓,我留給道德家去做”(左拉語)。小説中的許多細節,即準確地按照事實描繪生活而沒有進行任何評價。但是,我們在讀後,仍然感到一種深刻的震撼,領悟到一種感人於言外的能量。請找出一兩處,體會一下。

                                                                                           

                                                                                  

                                                                                6.《萌芽》是“一部偉大的書”,它讓人們知道了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一羣苦難、執著和需要陽光、希望的人們。的確,生活不能漠視、遺忘任何一個角落,但是,應該承認,在我們這個社會上,仍然存在着遺忘和艱辛,對於這些人們,我們應該這樣做呢?抑或説,應該這樣關注這一社會現象呢?請你發表一下自己的觀點,並與同學們交流。

                                                                                           

                                                                                  

                                                                                閲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題。

他們倆在一個角落裏並排坐下,卡特琳微微地笑了一聲。

“外面天氣多麼好……走,咱們從這裏出去。”

艾蒂安起初盡力掙扎着,避免陷入這種昏亂。但是,他那比較堅強的頭腦也終於受了感染,完全失去了對現實的正確感覺。他們的全部感覺都錯亂了,特別是卡特琳,燒得迷迷糊糊,一個勁兒地胡説亂動,簡直難於自己。她耳朵裏嗡嗡的響聲,變成了潺潺的水聲和鳥兒的歌唱;她聞到了被壓倒的青草發出的濃郁的芳香;清楚地看見大片業已黃熟的莊稼在起伏盪漾,甚至認為他們來到了井外,是在一個明媚晴朗的日子,呆在運河岸邊的麥田裏。

“天氣多暖和呀,是不……?噢,我們要永遠守在一起,永遠,永遠!”

艾蒂安把她緊緊地摟住,她在他懷裏久久地磨蹭着,像個沉醉在幸福之中的姑娘,滔滔不絕地説着:

“我們等了這麼久,真是太傻了!快來,我早就盼望着你,可是你不明白我的意思,你賭氣……你還記得嗎?在我們家裏,那天夜裏我們倆誰也睡不着,仰臉躺着,聽着彼此的呼吸,心裏燃燒着互相擁抱的強烈慾望。”

艾蒂安被卡特琳的愉快感染了,對他們過去的無聲的暗中相愛打趣説:

“是呀,是呀!你還左右開弓打過我一頓嘴巴呢!”

“那是因為我愛你。”她低聲説,“你知道,我是故意壓制着愛你的念頭,我對自己説:事情已經沒有希望了。但是,我從內心裏清楚地知道,總有一天我們會到一起的……只不過需要等待機會,一個適當的機會,不是嗎?”

艾蒂安打了一個冷戰,感到渾身發冷,他先想擺脱這種幻夢,但接着又慢慢唸叨説:

“什麼事情也不會絕對沒有希望,一遇機會就會重新開始。”

迷迷糊糊地,她的身子滑了下去。她已經軟弱不堪,她那低微的聲音也聽不見了。艾蒂安惶恐地把她摟在懷裏。

……

7.已經在巷道里被困了九天,艾蒂安和卡特琳早已筋疲力盡、奄奄一息,而此時,當“他們倆在一個角落裏並排坐下”,卡特琳卻“微微地笑了一聲”,你是怎樣理解卡特琳的笑的呢?試分析一下。

                                                                                           

                                                                                  

8.“什麼事情也不會絕對沒有希望,一遇機會就會重新開始。”艾蒂安的這席話,有何深意?

                                                                                           

                                                                                  

                                                                                9.這一部分是《萌芽》當中感人至深的一節,試總結一下,它的感人表現在哪些方面。

                                                                              

                                                                                  

                                                                                

閲讀下文,完成10-15題。

           回望昨日的感傷

茨威格是奧地利猶太人,在很大程度上,他視歐洲為自己的國家。然而,他所親身經歷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那些歲月,實際上卻是令他一日日失去祖國乃至失去歐洲的過程。他有一種體無完膚的滄桑之感。他在流亡的日子裏懷着傷感和悲觀創作這本回憶錄《昨日的世界》,這無疑成了他生命的絕唱。不久,他在遠離歐洲大陸的巴西自殺身亡,因為他無法承受時代加在他身上的重負,無法忍受沒有祖國、沒有文化温馨的現實。

茨威格正是以感傷的目光回望着過去的時光,並以這樣的筆調為我們撰寫了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

我讀過作者的不少作品,如《人類的羣星閃爍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總是為作者對人物心理的透徹描寫和細膩的筆觸而歎服。記得在一部中篇小説中,他描寫過一個賭徒的手。在他的筆下,那隻手就彷彿是一個生命,血管、指頭的細微變化,被他賦予了強烈的生命動感。從那之後,那隻手我再也不可能忘記。

在《昨日的世界》這樣一部回憶錄中,茨威格同樣顯示出他小説家的才華,但同時更增加了他所擅長的思辨性。這本書的副題為“一個歐洲人的回憶”,非常貼切地表明瞭他的特殊身份和這部作品的特點。他沒有把回憶自己的生活作為主要內容,相反,他將對整個歐洲命運的思考,貫穿於對自己所經歷的時代故事的描述之中。這樣,讀他的書,人們所瞭解的,不是一個享譽世界的作家如何成長、成功的文學生涯,而是作為一個著名文人,他眼中的傳統歐洲文化的衰落和傳統價值觀念的崩潰。

文化,自始至終縈繞在茨威格心中。他留戀生於斯長於斯的維也納,那是多麼令人神往的聖地。它有着博採眾長的願望和接受外來影響的特殊敏感,它把那些最不一致的人才吸引到自己身邊,使他們彼此逐漸融洽。對於猶太人來説,他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寬容的文化環境之中,沒有陌生感和排斥感,已經在情感上屬於這裏。正如茨威格所説:“這座城市的每一個居民都在不知不覺中被培養成為一個超民族主義者,一個世界主義者,一個世界的公民。”在他看來,維也納文化是西方一切文化的綜合,對於一個猶太人來説,更是如此。然而,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昔日的文化輝煌已不復存在,而希特勒的出現,這個他心目中的文化聖地,從此就陷入了野蠻之中。

茨威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業已爆發的時刻被迫遠離祖國的。他所離開的,不僅僅是他所熟悉的街道、建築,不僅僅是小提琴流淌出的旋律,而且是在他看來歐洲賴以存在的文化價值。難怪他會在字裏行間,流露出的不只是一個猶太人的民族憂患意識,更是一個文人的深沉憂慮和思考,而濃郁的感傷將這一切籠罩。

寫完這部回憶錄後不久,茨威格就告別了人間,那是1942年。他未能看見希特勒的覆滅,未能看到他的祖國重又恢復文化的創造。今天,當一年一度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通過現代化媒體手段向全世界現場直播時,億萬聽眾沉醉在文化的魅力之中,而他所親身經歷的苦難,似乎已成為遙遠的迴響。

    然而,不管時間流逝如何匆匆,《昨日的世界》對於我們來説有着永恆的價值。它會使我們想得更多,更深。在二十世紀即將過去的時候,我正是以這樣一種心情細細閲讀茨威格的這部作品。他的憂慮,他的感傷,深深地觸動着我。

當下個世紀人類回望這個世紀時,又該説些什麼呢?

10.第一段裏“體無完膚”在文中的含義是__________                     。 11.茨威格將維也納視為“他心目中的文化聖地”,原因是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12.以下説法正確的一項是(   )

A.茨威格創作的《昨日的世界》是以回憶自己的生活經歷為主要內容的文學作品。

B.茨威格懷着傷感創作《昨日的世界》,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使他失去了祖國。

C.本文綜合運用記敍、議論和抒情等表達方式,是一篇頗具感染力的人物傳記。

D.本文標題與《昨日的世界》具有內在的呼應,寄寓了作者被往事深深觸動的情懷。

13.第七段提及“今天”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是為了抒發作者__________         的情感。   14.《昨日的世界》“有着永恆的價值”,主要體現在________                         。15.假如讓你來回答文末“又該説些什麼呢”,你會這樣説:

                                                                                          

                                                                                  

                                                                                體驗與反思

                                                                                          

                                                                                  

                                                                                讀讀背背

              秋  思

                                  [唐]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説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簡析】《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富於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真切、細膩地表達了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首句開篇,平平敍事,但別有含藴。客居洛陽,又見秋風,自然勾起羈泊異鄉的情懷和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從而為下文張本。第二句承上寫詩人“欲作家書”抒發千愁萬緒,但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處説起、如何表達,使得原本抽象的“意萬重”,變得鮮活可觸。三、四兩句,撇開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剪取另外一個細節--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詩人卻又生怕信裏漏寫了什麼重要的內容,於是“臨發又開封”。這一細節,讓人顯見他對這封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刻畫心理至微至真。“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題張司業詩》),王安石評張籍詩的這句話,深得箇中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