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沁園春雪》一文導學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04W

陳河初級中學    黃華平

《沁園春雪》一文導學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學習目標:

1、瞭解本詞的寫作背景,感受詞中的形象,體會詞的意境。

2、掌握本文寫景、議論與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3、激發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英雄氣概和豪情壯志。

學習時間:

兩節課

學法提示:

查資料瞭解作者及本文寫作背景;通過誦讀感受詞中的形象,體會詞的意境;小組探討掌握詞的寫法及其他疑難。

導學過程:

一、預習完成

1、蒐集作者及有關本文寫作背景常識,瞭解清楚作者在什麼情況下寫作了本詞?本詞公開發表後有怎樣的社會反響?

2、字詞練習

(1)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意

紅裝素guǒ(    )      稍遜(   )風騷      一代天jiāo(    )

分(   )外妖嬈       成吉思汗(    )     原chí(    )蠟象

(2)選出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惟餘莽莽(只)        大河上下(黃河)

B、略輸文采(差、失)    稍遜風騷(差、失)

C、須晴日(必須)     俱往矣(都)

D、數風流人物(數得上、點算)    原馳蠟象(奔跑)

3、文學文化常識填空

(1)《沁園春雪》的詞牌是          ,題目是          。一首詞的詞牌決定了詞的         ,題目決定了詞的            。

(2)歷史上,宋代是詞的繁榮期,湧現出了以      、       等為代表的豪放派詞人,和以      、       為代表的婉約派詞人。

(3)詞可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沁園春雪》屬於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屬於       。

(4)秦皇漢武指的是          ;唐宗宋祖重要的歷史事蹟分別有“貞觀之治”和           等。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完全文,思考問題

(1)詞的上片寫什麼內容?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感,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2)詞的下片寫什麼內容?又可以從哪些詞句看出作者的情感思想?

  

(3)上下片之間有怎樣的關聯?過渡的詞句是什麼?全詞表現了怎樣的主旨?

2、交流質疑

小組交流學習結果;探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

三、再讀學習表達方式

細民課文,小組討論本詞是如何把寫景、議論和抒情三種表達方式有機結合起來的?

1、寫景部分,寫出了怎樣的美景?哪些形象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富有表現力的詞或句子有哪些,説説你的理解?

  

2、對歷史人物作者發表了怎樣的看法?藉此抒發了自己什麼樣的情懷?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3、文章上下兩片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4、班級交流學習結果。

四、誦讀體味

詞人在中國革命的光榮征程中,於雪後有感而發,表現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遠大的抱負和雄偉的氣魄,我們讀本詞時,該怎樣把握詞的重音、停頓、語氣調子準確地傳達出作者的情感思想呢?

1、聽錄音範讀

2、練習朗讀,用鉛筆在課本上標出讀法(節奏、重音、語氣調子等)並在小組內進行比賽評比,看誰讀得最好。

3、各小組派代表到講台表演詞朗誦,他組學生點評。

4、練習背誦、

五、練習鞏固

1、按要求默寫

(1)寫北國風光靜態之美的句子是                    。

(2)想象雪後美景的句子是                           。

(3)表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2、選擇題

(1)下列節奏劃分錯誤的一項是(  )

A、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B、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

C、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D、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2)對這首詞的表達方式理解正確的是(   )

A、上片側重議論,下片重寫景、抒情貫穿全詞。

B、上片側重寫景、抒情,下片重寫景。

C、上片重議論、抒情,下片重寫景。

D、上片重寫景,下片重議論,抒情貫穿全詞。

3、這首詞上片寫的是        ,下片寫的是       。聯結上下兩片起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是                  。

4、仔細品讀下面的句子,然後做題。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1)對加點的詞進行品析

                                                                     

                                                                    

(2)作者對這些古代英雄評價的目的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