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幼兒園大班教案活動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32W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的形成與數數》

幼兒園大班教案活動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練習,培養幼兒對數的興趣。

2.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主動性。

3.學習8的形成數數,知道7添1是8,認讀數字8,並理解8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課件:8的數數

2.課件:趣味練習1-68按照線寫數字

3.圖片小蘑菇、小圓片、小蘿蔔、小花若干。

教學具圖片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課題:

教師:今天小兔子要來做客,我們給小兔子準備好吃的蘿蔔和蘑菇好嗎?

二、展開

1.幼兒操作,用對應比較法學習7的形成。

教師以遊戲口吻引導幼兒進行操作練習。

(1)請小朋友拔7個蘿蔔排成一隊,幼兒點數並説出總數。

(2)再請小朋友採7個蘑菇排成一隊,並於蘿蔔找好朋友,

幼兒點數並説出總數,

(3)你拔了幾個蘿蔔?蘿蔔和蘑菇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討論:怎樣把7個蘿蔔變成8個?

7添1是幾?

(4)幼兒複述:7添1是8。

2.課件演示,操作驗證。

(1)出示7個蘋果,幼兒點數

出示7個桃子與蘋果一一對應,幼兒點數。

(2)蘋果和桃子誰多誰少還是一樣多?

思考:怎樣將7個桃子變成8個?7添1是幾?

3.利用課件認讀數字:8

(1)引導8個桃子用數字幾來表示?

出示數字“8”幼兒認讀。

(2)討論字形:8像什麼?(8像葫蘆)。

4.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1)8除了能表示8個桃子、8個蘿蔔外,還表示8個什麼?

激發幼兒想象許多能用數字7表示的物體。

(2)小結:8可以表示所有數量是7的物體。

5.趣味練習:請拼湊8

在方框裏貼上還是數量的貼紙,使總數量是7。

三、結束

講評:表揚課堂上積極動腦筋、積極回答問題的幼兒。

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正方體與長方體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能正確地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的名稱及特徵。

2、能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觀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動中提高對認識立體圖體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觀察兩張製作材料,講述異同。“小朋友看老師帶來了兩張紙,請你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2、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麼做呢?”

(1)介紹製作形體的方法。

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製作方法。

(2)製作後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

“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麼?“(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麼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

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數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請你把你做的正方體找出來,説説它是什麼樣的?”現在請你們拿出 你製作的另一個形體,數數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麼不一樣?(6個面裏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

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 個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徵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

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裏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麼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徵標記的籃子,並説説你送的是什麼形體。

4、搭積木遊戲

數一數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門卡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加減運算,能正確地列出8的加減算式。

2、嘗試用三個數字在符號板上擺出不同的加減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和減法的互換關係。

3、積極地動腦思考,主動探索數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過7以內各數加減法及8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符號底板(底板分成四格,兩格上寫有加號和等號,另外兩格寫有減號和等號,符號中間有空間便於寫數字),8、3、5三個數字各一張,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14、15、16),幼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奇怪的門卡。

——教師:爸爸帶花花到其他城市去遊玩,他們住飯店時,服務員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教師(出示符號底板和8、3、5三個數字):服務員説,當他們用這三個數字在門卡上擺出四道力口減算式,才能順利地拿到門卡進房間。你們願意來試試嗎?

——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演示,説一説自己擺的是什麼算式,集體檢查。鼓勵幼兒用三個數擺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2、幼兒操作活動。

——看房子特徵列算式。觀察8座小房子,根據房子的顏色,在加減符號旁邊填寫數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觀察左邊的數字,請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觀察三組蔬菜,想一想:哪兩組蔬菜力口起來和下面的數字相同,請畫線連起來。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第15、16頁引導幼兒練習8的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加減運算。(也可以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舌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曰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觀察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現兩道加法算式的數字都相同,但加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不同;兩道減法算式是等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交換了。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結果,看看有沒有同樣的發現。表揚正確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的幼兒,然後結束教學活動。

大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單雙數

設計思路:

認識10以內的單雙數是大班幼兒學習的內容,根據傳統的教學方法既枯燥又沒有真正的理解單雙數的實際意義。《綱要》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教育的.新目標和教育價值,要求我們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在生活和和遊戲的真實情景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幼兒的數學感和數學意識,因此,我通過創設2元超市的情境,讓幼兒在富有生活氣息的超市中感知理解單雙數的概念,在操作中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相互之間以及幼兒與材料之間,不斷地進行着交流、對話,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事物的數量關係,幫助他們整理、歸納所獲得的單雙數學習經驗。

活動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遊戲化的教學,讓幼兒在操作中理解並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2、培養幼兒從身邊事物中發現單雙數的能力;

3、激發幼兒對單雙數的興趣,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2元超市場景、1——10的代用券,紅色水彩筆每人一支、幼兒分組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

瞧!我們已經來到了2元超市,你們來猜一猜,它為什麼叫2元超市呢?

二、在購物遊戲中體驗、感知單雙數

1、教師講解遊戲規則。

數一數,你有幾元錢?圈一圈,你能買幾樣東西?

2、幼兒進行購物遊戲,提醒幼兒做一個文明小顧客。

三、在交流與比較中理解單雙數

1、討論:你有幾元錢?買了幾樣東西?還有錢多嗎?

2、回收代用券:還剩一元的小朋友把代用券送到一邊,都用完的送到另一邊。

3、集體檢驗,解決問題:“1”該送哪邊?

4、教師小結:

①像1、3、5、7、9這樣兩個兩個地數,總會剩下一個的數叫單數;2、4、6、8、10這樣都能湊成2個2個的數叫雙數。

②10以內有5個單數,也有5個雙數。

③單數挨着雙數,雙數挨着單數,它們手拉手,都是好朋友。

四、在遊戲與操作中區分單雙數

1、尋找身邊的單雙數

2、分組操作

準備4組操作材料,幼兒自由選擇進行操作。

●圈一圈:兩個兩個地圈,區分單雙數。

●分一分:在許多點卡和圖卡中區分出單雙數。

●轉一轉:轉動轉盤,當轉盤停下時記錄下指針所指的數是單數還是雙數。

●扔一扔:扔骰子,記錄下單雙數並寫出它的兩個相鄰數。

3、集體遊戲

抱一抱:單數——自己抱自己;雙數——找個朋友抱一抱。

五、收拾物品,結束活動。

大班數學:貓捉老鼠

活動目標:

1、複習10以內的加減法,能準確迅速地進行運算。

2、發展幼兒的靈敏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遊戲秩序。

活動準備:

老鼠(背後有式題)、小貓頭飾、拱形門、海洋球(球上貼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數字為1-10)、算式題(幼兒、老師都有)、彩旗(旗上有數字)、佈置場景、鈴鼓一隻、雪花片

活動過程:

1.老師扮演貓媽媽,幼兒扮演貓寶寶

師:寶寶們,今天媽媽帶你們出去玩,好嗎?來,坐上火車,出發啦!(火車音樂)

進場後轉一圈

2.無意發現鼠跡

師:呀,這裏真漂亮,你們找個朋友玩一會兒吧!

寶寶,你們快來看哪,這裏怎麼亂七八糟,是誰幹的呀?瞧,這裏還有老鼠腳印呢!

幼:老鼠

師:喔。原來是老鼠乾的壞事情呀,我們來收拾一下(帶領幼兒將垃圾撿乾淨)

師:寶寶,來,我們坐下來想用什麼辦法對付他們,好嗎?

幼兒坐好後

師:寶寶們,你們想用什麼方法對付他們呢?

幼兒討論回答。

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想得辦法真多,現在媽媽就來教你們一些捉老鼠的本領,好嗎?

3.老師教本領

A.看誰腦筋動得快(看算式説答案)

師:媽媽現在就來看看哪個寶寶的腦筋動得最快,好嗎?

出算式,幼兒説答案

B.對暗號(複習對數遊戲)

師:剛才,寶寶們的腦筋動得真快,現在媽媽還要來考考你們,待會兒抓老鼠時,媽媽和你們會有聯絡暗號,我們的暗號是看媽媽小旗上的數字,聽媽媽跺腳,你們接下去跺,讓媽媽跺腳的次數和你們跺腳的次數合起來是小旗上的數,好嗎?

C.看誰耳朵靈(聽得數出算式)

師:現在媽媽要來考考你們的聽力,看誰的聽力最棒,好嗎?請你們從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媽媽拍鈴鼓,你們聽是幾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媽媽鈴鼓聲一樣,那就站起來,好嗎?

D.打靶(綜合練習)

師:現在媽媽來請你們玩個遊戲,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來,好嗎?

幼兒擺好椅子後

師:寶寶,瞧,這裏有什麼,知道怎樣玩嗎?誰來説一説

老師交代要求,幼兒練習投擲,玩後,老師檢查對與錯。

4.執行任務

師:寶寶,你們的本領練得真棒,現在我們就出發去抓老鼠啦!來跟在媽媽後面

放音樂,走一圈,停下

師:寶寶們,現在媽媽先去試探一下,待會兒我們用暗號聯絡,好嗎?

老師悄悄走過去,用小旗揮揮,跺暗號,幼兒回答。

A.先派一名幼兒抓

師:瞧,老鼠真狡猾,還有問題讓幼兒回答對了才能真正抓住。寶寶把題目算出來,抓住一隻就到媽媽這裏來領獎。

幼兒計算後到老師那裏那雪花片(老師看幼兒題目是否正確,如正確才給予雪花片)

老師小結:今天開心嗎?誰抓的老鼠最多?

5、結束部分

帶幼兒開火車回家。

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幼兒園大班計算活動:比較輕重

温州三幼得勝園區 潘雪如

活動目標:

1、感知輕重,知道要有兩個或者幾個物體才可以比較重量。

2、學習用自然測量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用工具測量來比較三個物體的重量,並做好記錄。

3、體驗合作帶來的樂趣與成功感。

活動準備:

1、學具筐:面霜瓶、積木、天平8個。

2、皮球、桶、紙盒、水瓶、鉛筆盒、杯子、積木、瓶子各兩個。

活動過程:

一、提出概念。

1、請一名幼兒上來。

(1) 今天老師想給XXX小朋友比重量,你們覺得一個人可以比重量麼?那有什麼辦法呢?你們覺得誰重?

(2) 今天老師帶來了蹺蹺板,看看誰重一點?我給重一點那邊貼上箭頭向下的標記。

(3) 小結:原來比重量要兩個或者幾個物品才可以比較,一個物體不能自己跟自己比重量。

二、感知重量。

1、幼兒探索。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兩樣物品,老師請你們來給他們比一比輕重。

(2)我請兩個孩子一組,站在桌子旁邊去找兩樣物品比輕重,給重的那樣東西貼上朝下的箭頭。

2、小結:原來我們用我們的小手掂一掂可以比較出物體的輕重。

三、工具測量。

1、出示三樣物品。(三個玩具)

(1) 剛才我們給兩樣東西比了重量,我這裏有三樣東西,誰願意上來給他們比較輕重。誰跟他有不一樣的意見

(2) 那到底誰排的對呢?我也不知道。當我們用手也沒辦法分出輕重的時候,那我們就需要一個準確的測量工具。他就是天平。

(3) 我們先將兩個物品進行比較,把輕的那個拿下來,重的那個不動。然後再把第三個物品拿來進行比較。那這個比其他兩個都重,所以他是最重的,那C就是最輕的,中間這個叫什麼呢?他叫不輕也不重。

(4) 因為他最重的要輕,比最輕的要重,所以他叫不輕也不重。一起來説説看。(貼上箭頭)

(5) 教師示範記錄表。

2、幼兒操作。

(1) 請小朋友兩人一組不拿凳子到桌子旁邊,合作一人記錄,一人測量,給三樣物品比輕重。

(2) 教師檢驗:將幼兒的記錄表貼在黑板上。

(3) 找出不一樣的檢測一次。

(4)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東西可以比較輕重,我們一起去找找吧。

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的數)

活動目標:

1、複習鞏固1—7的序數,2—6的鄰數。

2、認識時間星期,瞭解其順序性、週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發幼兒對時間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活動準備:

1-7的數字娃娃,大寫數字一至七,星期娃娃圖片7張,四個星期轉盤,星期娃娃頭飾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一、 複習鞏固1—7序數,2—6鄰數。

1:今天數字娃娃也來到我們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課,(同時出示無序的數字1—7),請你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給數字娃娃排隊,還要説出排在第一的是哪個數字娃娃。

2:以“數字娃娃找朋友”的遊戲形式鞏固鄰數。

老師以數字娃娃的口氣問:我是2,我的朋友是幾和幾?請小朋友幫助我,幫我找出好朋友。幼兒回答:二、二、二,你的朋友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朋友。

二、 新授:以故事的形式讓幼兒瞭解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

1:現在我們要和數字娃娃一起來聽一個童話故事,聽的時侯要仔細聽,故事裏講了什麼。

老師講述故事《星期媽媽和孩子們》。

講完後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星期媽媽一連生了幾個孩子?

它給孩子取了什麼名字?穿什麼顏色的衣服?

(老師隨幼兒的回答出示星期娃娃圖片,打亂順序。)

強調:星期媽媽的第一個孩子是誰?第二個孩子是誰?請你們幫星期妹妹來排隊,好嗎?(排好隊後讀一讀)

2:轉盤遊戲“找鄰居”。

老師示範轉動轉盤,然後請個別幼兒操作。

規則:轉動轉盤後,指到星期幾,就請小朋友講出星期幾的兩個鄰居。遊戲反覆進行3—4次。

突出強調:星期日的鄰居是誰?(意在突破星期的週期性這一難點,讓幼兒具有明確的週期意識,即一個星期有七天,一個星期結束下一個星期開始。)

三:幼兒操作活動:轉盤遊戲“找鄰居”

幼兒分成3大組,每組一個星期轉盤,一組幼兒輪流轉動轉盤,同組全體幼兒共同講述指針所指星期幾的兩個鄰居是星期幾和星期幾。

(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進一步感覺星期的順序性、週期性,形成星期這一時間感念。)

四:活動評價:

引導幼兒與老師一起談談這節課認識了什麼?明白了什麼道理?講講玩星期轉盤遊戲的感受。

五:分組進行角色遊戲:找鄰居。

七名幼兒一組,分別戴上星期娃娃頭飾,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個角色形象,手拉手圍成圈,順時針轉動,邊轉邊説: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七個娃娃在一起,快快樂樂做遊戲,遊戲的名字叫“找鄰居”。

接着星期一發問:我是星期一,我有兩個好鄰居,我的鄰居是幾和幾?其餘六個星期娃娃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兩個好鄰居,你的鄰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順次提問,方法同上,遊戲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