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第二課時)(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14W

  重慶市雲陽縣魚泉鎮魚泉小學 冉孟春

《十里長街送總理》教案(第二課時)(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要培養學生的情感,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根據這一目標,我利用朗讀這個法寶,通過教師和文本、學生和文本、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抓住情感是語文教學的根,制定了“激情導入--用情欣賞--用情誦讀--用情訴説--用情書寫”這一教學流程。通過“看、聽、讀、説、寫”體會文本內涵,充分體現情感的力量。

教學目標

一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句中含着的意思。

2、瞭解首都人民送別周總理靈車的感人場面,體會人民羣眾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的真摯感情。

3、有情感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 過程和方法目標

1、注重學生朗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並對學生進行虛實、輕重、緩急的朗讀指導。

2、教師通過導讀和引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領略文本內涵。

三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主灌注一個“情”字,表達對總理的崇敬、愛戴和懷念之情。

2、培養學生熱愛革命前輩、緬懷革命前輩、學習革命前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想象當時人們送別總理的場景,體會人民羣眾對周總理的崇敬、愛戴、懷念之情。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如何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指導學生有情感地朗讀,真正領會文本所表達的內涵

教學準備

師:多媒體課件。 生:收集有關周總理感人事蹟的材料。

教學流程

一 激“情”導入

交流課外收集有關周總理的感人事蹟的材料。(由各小組長彙集本組材料在班上交流。)

師: 多好的總理呀!臨死前想到的還是祖國、人民。然而,他卻與世長辭了,離開了他親手耕耘的這片熱土,離開了他日夜牽掛的祖國、人民。人們將永遠記住這個悲痛的日子--1976年1月8日。看吧,長安街上已擠滿了男女老少,他們為您送行來了!(課件出示當時人們送總理的電影片段。)

師板書: 十里長街送總理

生齊讀課題。

二 用“情”欣賞

師: 人間自有真情在。讓我們帶着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分別親人的依戀之情來欣賞這篇課文吧!待會兒請你們説説聽懂了什麼?(課件出示配哀樂朗讀材料,並配上當時人們送總理的電影片段。)

老師相機評價、板書。(從文字內容上:送行的人多、行動一致等;從神韻情感上:崇敬、愛戴、懷念、悲痛等。)

三 用“情”誦讀

1、初讀入情,總覽全文。

生帶着崇敬、愛戴、懷念之情自由朗讀課文,再看看電影片段。讀後你知道了什麼?提出不懂的問題。

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解疑。

2、精讀悟情,理解詞句

(1)指名讀第一段,老師相機指導朗讀。

“天灰濛濛的,又陰又冷。”師:老天也收斂起昔日的笑容,露出悲哀的神色。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是通過景物描寫來側面烘托人們悲痛的心情。所以,這句話應讀得低沉、緩慢。(朗讀方法提示。)

師範讀,生再讀。

師:你把哪些詞讀得重些?為什麼要這麼讀?(理解重點詞句。)

生:擠滿、都、焦急、耐心、擠、探、踮、望……

師相機板書:等 焦急耐心

(2)抽小組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人們等啊等啊,在夜幕降臨的時候,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

抽一個小組讀第二自然段。

通過朗讀指導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好像有誰在無聲的指揮”、“不約而同”。

師:到底有沒有指揮?是什麼在指揮?“不約而同”是什麼意思?在課文裏具體指什麼?

生:……(板書:望 不約而同)

師:這表達人們什麼樣的思想感情?你能再讀一遍嗎?“眼睜睜”能換成“目不轉睛”嗎?為什麼?

(3)齊讀第三自然段

師引:人們望着靈車,勾起對總理無限的回憶,又平添了幾分悲痛。

生齊讀第三自然段,老師相機引導。

師:你們不因為新中國有這樣的總理而驕傲嗎?你們不因為新中國有這樣的總理而自豪嗎?前面這幾句讀時速度逐漸加快,語勢逐漸加強,聲音再大一點,讓總理知道我們新世紀的紅領巾也在懷念他。人們越是回憶總理過去光輝的業績,心情越是悲痛、懷念,所以,最後一句應讀得低沉、緩慢。

(4)讀最後一自然段

師引:望着漸漸遠去的靈車,人們多麼希望它能停下來,多麼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多想再看一眼敬愛的周總理!然而,總理的靈車已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之中,人們只好望着靈車開去的方向,久久地站着,站着……

生齊讀這一段。

師:人們目送靈車遠去,心裏是怎麼想的?時間能停下來嗎?表達人們什麼樣的情懷?

師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希望 停 難捨難分

3、再讀揚情,回顧全文。

多讓人愛戴的總理啊!讓我們再送總理一程吧。

齊讀全文,能背誦的同學看着老師的手勢背誦。(課件再次出現送別總理的電影片段。)

4、情感共鳴,再讀詩歌

多讓人崇敬的總理啊!臨終前他説:“要把我的骨灰灑遍祖國的五湖四海,我要踏遍祖國的每個角落,看到祖國的新面貌。”

師生齊讀閲讀材料《周總理,你在哪裏》(根據詩歌內容課件出示周總理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工作的畫面。)

四 用“情”訴説

師:多讓人懷念的總理啊!難道你們不想對總理説些什麼嗎?請盡情的表達吧!

師相機評價:多懂事的孩子啊、多有情感的孩子啊……讓我們永遠記住周總理吧!

五 用“情”書寫

拓展延伸:課後寫“讀《十里長街送總理》後”。

板書設計

十里長街送總理

等 焦急耐心 崇敬

望 不約而同 愛戴

送 希望 停 懷念

(難捨難分)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我致力於由感悟到釋放,情歸課堂。

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我利用朗讀這一法寶,抓住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制訂了“激情導入--用情欣賞--用情誦讀--用情訴説--用情書寫”這一教學流程,充分運用評價策略激發學生興趣,通過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在“看、聽、讀、説、寫”中充分領悟文本內涵。

情感是閲讀教學的根。由於時空的差距,學生難以入情,所以在導入新課時我讓學生交流有關總理感人事蹟的材料,這樣,學生一開始就對總理有了感性認識,為後面的教學做了較好的鋪墊。在“用情誦讀”這個重要環節中,我利用引讀、導讀和齊讀等方式來牽引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情。同時利用課件展示,做到多媒體信息與文本內容的優化整合。此時,學生已有一吐為快之感,順理成章地過度到後面的教學環節。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本課教學,課堂容量較大,可把閲讀材料放到課後進行;學生的自主發揮欠少,差異性也不能很好體現;如何在課堂中引進質疑問難;如何讓讀寫有機在課堂中結合等等也有等研究提高。

我們要始終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來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課堂上,學生能説的,讓學生説,學生能問的,讓學生問,學生能寫的,讓學生寫。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深刻體悟課文。讓每一節語文課,都成為學生的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如果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就提高了。的確,只有讓學生在心靈中受到震撼,在言語上受到啟發,這樣的動才是語文教學理想的境界。

附原文

十里長街送總理

天灰濛濛的,又陰又冷。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那樣長,人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人們臂上都纏着黑紗,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總理的靈車將要開來的方向。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奶奶拄着枴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樹,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對青年夫婦,丈夫抱着小女兒,妻子領着六七歲的兒子,他們擠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張望。一羣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腳望着,望着……

夜幕開始降下來。幾輛前導車過去以後,總理的靈車緩緩地開來了。靈車四周掛着黑色和黃色的挽幛,上面裝飾着大白花,莊嚴,肅穆。人們心情沉痛,目光隨着靈車移動。好像有誰在無聲地指揮,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着靈車,哭泣着,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

就在這十里長街上,我們的周總理迎送過多少位來自五洲四海的國際友人,陪着毛主席檢閲過多少次人民羣眾。人們常常幸福地看到周總理,看到他矯健的身軀,慈祥的面龐。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裏,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

靈車緩緩地前進,牽動着千萬人的心。許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靈車奔跑。人們多麼希望車子能停下來,希望時間能停下來!可是靈車漸漸地遠去了,最後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中了。人們還是面向靈車開去的方向,靜靜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總理回來。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