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爬山虎的腳教案3篇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開發全腦為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爬山虎的腳教案3篇,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爬山虎的腳教案3篇

爬山虎的腳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背誦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導學生自覺運用讀懂自然段、分段等閲讀方法讀懂課文。

3、使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繼續培養學生留心和細緻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1)實地觀察爬山虎。(2)寫觀察爬山虎的日記

2、投影片。

3、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2、學會生字新詞;

3、給課文分段;

4、瞭解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

教學準備:

1、實地觀察爬山虎。

2、寫觀察日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麼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5課《爬山虎的腳》。

3、對課題質疑。

二、檢查預習:對爬山虎的瞭解情況;

三、出示學習目標、自讀。

四、學習生字新詞:

1、開火車拼讀、糾音。(字形重點:隙、漾)

2、解釋生字詞。

五、默讀、思考:

1、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2、分段。

3、四人小組討論分段情況、彙報。

六、教學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讀、思考:

(1)這一段講了什麼?

(2)你覺得爬山虎有什麼特點?

2、提問

七、教學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還記得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起我們注意的是什麼?(滿牆的葉子)你能説説你看到的葉子是怎樣的嗎?

2、現在我們來看看課文又是怎樣寫的。

(1)爬山虎的葉子在生長中有什麼變化?重點寫的是什麼時候的葉子?從哪個詞看出來?

(2)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麼要寫第1、2自然段?

(3)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後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3、重點指導朗讀第3、4句。

4、指導學生看着板書上的提綱試背第2自然段。

5、説説你最喜歡哪一個句子,你認為哪個詞語用得最好。

八、質疑。

九、做練習

板書設計:

25爬山虎的腳

剛長出:嫩紅--→嫩綠

葉子

長大了:綠得新鮮一順兒朝下均勻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來寫好片段的方法;

2、認識大自然的神奇,培養自己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腳的特點來寫片段的,從中領悟圍繞一個意思寫好片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

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

1、在黑板上畫好一幅爬山虎(缺腳)的圖案。

2、多媒體課件:(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練習3(投影片出示)

二、導入課文:

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腳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我們就帶着問題來學習第三段。(出示學標)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提問、出句子投影,齊讀。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上添畫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請學生到黑板前用課文的語言講述爬山虎的腳生長的位置、形狀和顏色,全班説。

4、這一自然段講了什麼?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腳寫得那麼形象具體,説明了什麼?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

2、聽錄音,請同學們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3、多媒體顯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

4、用“▲”劃出爬山虎在牆上爬的動作:

觸--→巴--→拉--→貼

5、齊讀

6、抓住重點詞,用自己的話説説爬山虎是怎樣在牆上爬的'?自己説、提名説。

7、指導朗讀

8、作者寫爬山虎的腳“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換成“一步一步”,行嗎?為什麼?討論、彙報。(爬山虎並不像動物那樣用腳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長一隻腳就巴住牆,越往高處爬,就要不斷地長出新腳。)

9、多媒體再顯示(一棵--→滿牆的爬山虎)。

10、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五、教學第5自然段

1、根據課後練習1(3),輕聲朗讀。

2、同桌討論、彙報。

3、我們觀察爬山虎時最引人注意的是葉子,可是作者卻能把隱藏在葉子間的腳寫得這麼具體詳細,説明了什麼?(觀察細緻、耐心)

六、第三段總結:

作者圍繞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先講它的生長位置、形狀和顏色,再講它是怎樣在牆上爬的,最後講觸着牆與沒觸着牆的爬山虎的腳有何不同。

六、質疑

七、評議學生的一篇觀察日記。

八、課外作業:

1、根據平時對校內紫荊樹的觀察,自己確定一個意思來寫片段;

2、你將從哪幾個方面來表現這個意思。

爬山虎的腳教案2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腳》是小學語文第七冊裏的一篇觀察描寫植物的精讀課文。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葉聖陶在本篇課文中用細緻簡潔的文筆分別介紹了爬山虎葉子和腳的形狀特點以及它是怎樣用“腳”爬牆的,來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細緻地觀察身邊的事物。本篇課文是安排在本冊中的第二單元組中,其目的是在讀懂,理解字、詞、句、段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敍述順序;繼續學習和進一步鞏固怎樣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知識點、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們觀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3、學習生字、詞語,積累好詞好句,背誦2~3自然段。

三、教學重難點:

瞭解作者是怎樣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寫出爬山虎葉子和腳的特點,通過對本課詞句的理解,進一步來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是本課的重點。爬山虎是怎樣向上爬的,這是課文的理解難點。

四、教具準備:

1、爬山虎實物展示。

2、學生準備水彩筆及白紙一張。

3、多媒體課件:幻燈片八張。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實物,你在哪兒見過?爬山虎是一種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麼組成的?(由根、莖、葉組成,可爬山虎還有腳,覺得奇怪嗎?)

學了這篇課文你就會明白爬山虎的腳究竟是怎麼樣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著名作家葉聖陶爺爺寫的《爬山虎的腳》。齊讀課題。

2、介紹作者(課件出示)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他創作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稻草人》,我國現代文學史世上第一部長篇小説《倪煥之》。

二、初讀檢查

1、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找一找課文中那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什麼?

檢查交流:

1、開火車讀,齊讀詞語。(課件)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隨機理解“葉柄”、“重疊”

2、課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腳?(3——5寫的是爬山虎的腳)

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什麼呢?(剩下的自然段寫的是爬山虎的生長的位置和葉子。)

3、小結:作者按順序先寫 再寫 最後寫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作者在哪兒看到了爬山虎?

這兩處地方有什麼共同點?(都在牆上)

2、教師小結:作者這樣寫是以這兩處的爬山虎生長的情況,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麼地方。其實爬山虎還可以長在巖石上。

3、齊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兩句話除了告訴我們爬山虎長在什麼地方外,你還能從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麼特點?

從“滿是”,“一大片”看出爬山虎長得很茂盛。

4、再讀第一自然段。

四、講讀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劃出來。

2、小組交流,説説你為什麼喜歡這個句子。

3、品味語言。隨機理解:新鮮、舒服、均勻、拂過、漾起等詞語。

新鮮指爬山虎的葉子綠得醒目,葉子生長旺盛,充滿生機。

舒服指看上去會讓人覺得賞心悦目。當你心情煩躁的時候,看一看爬山虎,會覺得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了九霄雲外;當你悲傷的時候,看着它心情會舒暢。當你疲憊的時候看到它會覺得神清氣爽。

一牆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風吹時爬山虎葉子的美。做一做拂過、漾起的動作,你能讀好這句話嗎?這句話寫出了爬山虎的動態美。我們一般描寫植物只會寫植物的靜態,而葉聖陶爺爺把爬山虎的動態也寫得惟妙惟肖,值得我們借鑑。

區別“蕩起”與“漾起”的含義。

5、指名朗讀,要求讀出對爬山虎葉子的讚美之情。

6、練習填空。

那些葉子綠得那麼( ),看着非常( )。葉尖( )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 ),沒有( )起來的,也不留( )。一陣風( ),一牆的葉子就( ),好看得很。

7.作者為什麼把葉子寫的這麼美呢?(認真觀察)所以我們要學習作者認真仔細地觀察事物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爬山虎的葉子之所以生機勃勃地鋪滿牆,這跟它的腳有密切的聯繫,爬山虎的腳又是什麼樣的呢?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用~~劃出爬山虎腳的句子,這幾句話分別講了什麼?

2、出示課件,讀相關句子。

交流討論:生長位置在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

腳的樣子:枝狀的——指六七根細絲構成的樣子,像蝸牛的觸角——指每根細絲的樣子。

腳的顏色——嫩紅的。

3、指名在已畫好的爬山虎莖上添畫葉子和腳,要求學生在幾種彩色粉筆中,選擇正確顏色畫腳。

以課文的語言為根據,對照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爬山虎的腳,評議。

4、再次出示實物,讓學生觀察爬山虎的腳,如此細小的腳作者卻描寫得那麼細膩,這都是因為作者在仔細的觀察課文哪個詞語突出了這一點?(注意)?

指導寫作方法。我們不瞭解爬山虎的腳,但是看見過蝸牛的觸角,即使沒有看見過蝸牛的觸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龍的爪子,所以説採用比喻的寫法能讓我們對描寫的事物瞭解得更加具體、形象。那麼爬山虎的腳有什麼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樣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爬山虎的腳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

(2)自瀆課文,重點學習本課第1、2段。

(3)學習作者描寫事物的方法,然後學習如何去觀察一個事物。

(4)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通過對詞語的理解,瞭解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難點:

爬山虎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動物會爬牆嗎?然後那有沒有會爬牆的植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種會爬牆的植物。教師板書——爬山虎的腳

二、初讀課文,解疑,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本課的生字、生詞,並通過上下文理解詞義。

2、可見出示本課生字,生詞,學生讀,師糾正

3、讀課文,找出課文的哪幾段寫了爬山虎的腳。

4、教師講解本課體裁——説明文。

三、講讀課文。

1、課文的1、2自然段寫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A、個別讀課文,思考:第1自然寫什麼?

B、這兩處地方有什麼共同點?

C、齊讀思考:你能從這兩句話中看出爬山虎的什麼特點?

2、講讀第2段、

A、指名讀第2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什麼?

B、這一段共有幾句話?然後每句話寫什麼?

C、葉子顏色的美表現在哪裏?

D、葉子的均勻、整齊表現在哪裏?

3、導讀。

A、爬山虎葉子的顏色變化。

B、爬山虎長大了的葉子顏色很美。

C、爬山虎的葉子長的很整齊。

D、爬山虎的葉子的很均勻。

E、當風吹過,滿牆的葉子也很美麗。

4、理解:拂漾

5、齊讀課文,個別讀

6、歸納短意。

四、背誦第二自然段。

五、小結,準備下課。